宏观经济学第十六章第二部分.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65162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1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第十六章第二部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宏观经济学第十六章第二部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宏观经济学第十六章第二部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宏观经济学第十六章第二部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宏观经济学第十六章第二部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第十六章第二部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第十六章第二部分.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节 货币政策,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 金融机构包括金融媒介机构和中央银行两类。金融媒介机构中最主要是商业银行,其他还有储蓄和贷款协会、信用协会、保险公司、私人养老基金等。,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负债业务主要是吸收存款,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资产业务主要包括放款和投资两类业务。放款业务是为企业提供短期贷款,包括票据贴现、抵押贷款等。投资业务就是购买有价证券以取得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是指代为顾客办理支付事项和其他委托事项,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金融当局,它统筹管理全国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以影响经济。中央银行具有三个职能:作为发行的银

2、行,发行国家的货币。作为银行的银行,既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用票据再贴现、抵押贷款等办法),又为商业银行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还为商业银行集中办理全国的结算业务。,作为国家的银行,第一,它代理国库,一方面根据国库委托代收各种税款和公债价款等收入作为国库的活期存款,另一方面代理国库拨付各项经费,代办各种付款与转账;第二,提供政府所需资金,既用贴现短期国库券等形式为政府提供短期资金,也用帮助政府发行公债或直接购买公债方式为政府提供长期资金;第三,代表政府与外国发生金融业务关系;第四,执行货币政策;第五,监督、管理全国金融市场活动。,二、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 法定准备率 法定准备金 用小比率准备金来支持活

3、期存款的能力,使得银行体系得以创造货币。,例:假定法定准备率为20,再假定银行客户会将其一切货币收入以活期存款形式存入银行。甲客户将100万美元存入自己有账户的A银行,银行系统就因此增加了100万美元的准备金。,A银行按法定准备率保留20万美元作为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其余80万美元全部贷出,假定是借给一家公司用来买机器,机器制造厂乙得到这笔从A银行开来的支票又全部存入与自己有往来的B银行。,B银行得到这80万美元支票存款后留下16万美元作为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然后再贷放出64万美元,得到这笔贷款的丙厂商又会把它存入与自己有业务往来的C银行。,C银行留其中12.8万美元作准备金存入自己在中央银行

4、的账户上,然后再贷出51.2万美元。由此,不断存贷下去,各银行的存款总和:,货币创造乘数为:,贷款总和是:,第一,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储备,即商业银行得到的存款扣除法定准备金后会全部贷放出去。但是,如果银行找不到可靠的贷款对象,或厂商由于预期利润率太低不愿借款,或银行认为给客户贷款的市场利率太低,而不愿贷款,诸如此类原因都会使银行的实际贷款低于其本身的贷款能力。,货币创造乘数变为:,两个条件:,存款人 存款 存款准备金(0.2)甲 100 100*0.2 超额准备(0.1)贷款 100*0.1 100*(10.3)存款 存款准备金(0.2)乙 100*(10.3)100*(10.3)*0.2 超额

5、准备(0.1)贷款 100*(10.3)*0.1 100*(10.3)2 存款丙 100*(10.3)2 100*(10.3)n-1存款总额 100(1/0.3),第二,银行客户将一切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支付完全以支票形式进行。假若客户将得到的贷款不全部存入银行,而抽出一定比例的现金,又会形成一种漏出。有超额准备和现金漏出时,货币创造乘数就为:,加进Cu,则货币供给为:M=Cu+D;基础货币为:H=Cu+Rd+Re货币创造乘数为:,存款扩张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可称为基础货币或货币基础、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货币供给可看作是基础货币供给、法定准

6、备率、贴现率、市场利率和现金存款比率的函数。所有这些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都可以归结到准备金变动对货币供给变动的作用上来,因为准备金是银行创造货币的基础。中央银行正是通过控制准备金的供给来调节整个货币供给的。,上述银行存款的多倍扩大的连锁反应也会发生相反的作用。例如,当客户甲从他的银行中取走100万元的存款时,他的银行A必须支付100万元的现款,其中的20万可由原有的准备金抵消,但为了弥补其中的80元,A银行必须收回贷款80元。这样,乙为了偿付这80万元,又必须从B银行取出存款80元,如此类推。整个银行体系缩小的存款总额为500万元。,三、货币政策及其工具,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

7、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1再贴现率政策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本来,这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把商业票据出售给当地的联邦储备银行(美国中央银行),联邦储备银行按贴现率扣除一定利息后再把所贷款项加到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账户上作为增加的准备金。但当前美国采用的主要办法已经是银行用自己持有的政府债券作担保向联邦储备银行借款。所以现在都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借款称“贴现”。,当这种贴现或借款增加时,它意味着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进而引起货币供给量多倍增加。当这种贴现减少时,会引起货币供给量多倍减少。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

8、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减少,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贴现率降低,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增加,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再贴现率政策特点:A:期限很短 B:平时少加利用,以免被人误认为自己财务状况有问题。每个储备银行的贴现窗口也执行联储关于银行和存款机构可以借款的数量和次数的规定。,C:通过贴现率来控制银行准备金效果相当有限。例如,当银行十分缺乏准备金时,即使贴现率很高,商业银行依然会从联储贴现窗口借款。D:此外再贴现率政策不是具有主动性的政策。因为,中央银行只能等待商业银行向它借款,而不能要求商业银行这样做。如果商业银行不

9、向中央银行借款,那么,贴现率政策便无法执行了。,2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政府证券是政府为筹措弥补财政赤字资金而发行支付利息的国库券或债券。这些被初次卖出的证券在普通居民、厂商、银行、养老基金等单位中反复不断被买卖。联储可参加这种交易,在这种交易中扩大和收缩货币供给。,当联储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证券时,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准备金将会以两种方式增加:如果联储向个人或公司等非银行机构买进证券,则会开出支票,证券出售者将该支票存入自己的银行账户,该银行则将支票交联储系统作为自己在联储账户上增加的准备金存款;如果联储直接从各

10、银行买进证券,则可直接按证券金额增加各银行在联储系统中的准备金存款。,准备金的变动就会引起货币供给按乘数发生变动。准备金变动了,银行客户取得信贷变得容易或困难了,这本身就会影响经济,同时,联储买卖政府债券的行为,也会引起证券市场上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因而影响到债券价格以及市场利率。,有价证券的市场是一个竞争性的市场,其证券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当中央银行要购买证券时,对有价证券的市场需求就增加,证券价格会上升,从而利率下降;反之亦然。联储有可能根据自己意愿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业务优点:在公开市场业务中,中央银行可及时地按照一定规模买卖政府证券,从而比较易于准确地控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

11、注意错误)如果联储希望大量地变动货币供给,就只要少量(改为大量)地买进或卖出政府证券;如果联储只希望少量地变动货币供给,就只要买进或卖出大量(改为少量)政府证券即可。,公开市场操作灵活,便于中央银行及时改变货币供给变动的方向,变买进为卖出证券,立即就有可能使增加货币供给为减少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可以连续地、灵活地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自由决定有价证券的数量、时间和方向,而且中央银行即使有时会出现某些政策失误,也可以及时得到纠正。,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还表现在这一业务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出来。例如一旦买进一定数量金额的证券,就可以大体上按货币乘数估计出货币供给增加了多少。,3变动法定准备率

12、 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法定准备率,如果中央银行认为需要增加货币供给,就可以降低法定准备率,使所有的存款机构对每一笔客户的存款只要留出更少的准备金,或反过来说,让每一美元的准备金可支撑更多的存款。,例:假定原来法定准备率为20,则100美元存款必须留出20美元准备金,可贷金额为80美元,这样,增加1万美元的准备金就可以派生出5万美元的存款。若中央银行把法定准备率降低到10,则100美元存款只需10美元准备金就行了,可贷金额为90美元,这样,增加1万美元的准备金就可以派生出10万美元的存款,货币供给就因此增加了一倍。,从理论上说,变动法定准备率是中央银行调整货币供给最简单的办法

13、,然而,中央银行一般不愿轻易使用变动法定准备率这一手段。这是因为,银行去向中央银行报告它们的准备金和存款状况时有一个时滞,因此今天变动的准备率一般要过一段日子以后(比方说两周以后)才起作用。再说,变动法定准备率的作用十分猛烈,一旦准备率变动,所有银行的信用都必须扩张或收缩。因此,这一政策手段很少使用,一般几年才改变一次准备率。如果准备率变动频繁,会使商业银行和所有金融机构的正常信贷业务受到干扰而感到无所适从。,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常常需要配合使用 例如,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出售政府债券使市场利率上升(即债券价格下降)后,再贴现率必须相应提高,以防止商业银行增加贴现。于是,商业银行向它的顾客的

14、贷款利率也将提高,以免产生亏损。相反,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扩大信用时,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买进债券的同时,也可同时降低再贴现率。,货币政策除了以上三种主要工具,还有一些其他工具,道义劝告就是其中之一。所谓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如在衰退时期,鼓励银行扩大贷款;在通货膨胀时期,劝阻银行不要任意扩大信用,也往往会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由于道义劝告没有可靠的法律地位,因而并不是强有力的控制措施。,四、货币政策起作用的其他途径,第一种理论认为,货币政策影响产出,并不是因为改变了利率就改变了投资的成本从

15、而改变了投资的需求,而是因为利率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资产组合,较低的利率会使人们把他们的财产转移到股票上,因为他们感到投资于股票会比从银行储蓄获得更多的收益。于是股票价格会上升,根据托宾的“q理论”,当股票价格更高时,企业就会进行更多的投资。,第二种理论是上面第一种理论的扩展,认为扩张的货币政策造成的较低利率所带来的股票价格和长期债券价格上升,会使人们感觉更富有了,于是他们会消费得更多,从而使总需求增加了。,第三种理论认为,政府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时,比方说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买了一笔债券,债券出售者将从银行得到的支票存入银行,银行的准备金增加了,超额准备金会被用来贷款给企业或购买债券(国库

16、券)。银行要吸引企业借款,就会降低贷款利率,要购买国库券又会使国库券价格上升即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又会使股票价格和债券价格上升,这些都会使企业投资增加。,第四种理论认为,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还可通过汇率变动影响进出口从而对总需求发生作用,尤其在实行浮动汇率情况下,当银行收紧银根时,利率上升,国外资金会流入,于是,本币会升值,净出口会下降,从而使本国总需求水平下降,但在固定汇率情况下,央行为维持本币不升值,势必抛出本币,按固定汇价收购外币,于是,本国货币市场上货币供给增加,使原本想达到的货币政策目标受到影响。,第五种理论注重可利用的信用规模,认为中央银行的行动可促使银行发放更多或更少的贷款,或者以更宽松或更严格的条件发放贷款。例如,当央行想促使银行更多地贷款或更宽松的条件贷款时,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进国库券,或降低法定准备率,使银行有超额准备金,给企业更多地贷款。,宏观经济政策除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有收入政策、人力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