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ppt.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68784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230.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ppt.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6 册,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课程目标,总目标1.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2.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3.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4.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5.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

2、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6.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小学语文知识、能力发展目标序列,中年段,三、四年级,拼音,1.借助拼音独立识字。2.在学文过程中继续巩固对拼音的认读。,识字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 的习惯。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2.准确辨析多音字在不同词语、句子中不同的读音,准确辨析形近字并正确

3、组词、准确书写。3.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阅读(语文知识、能力、方法),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边读边想象,入境体悟,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默读,边读边思,能在老师指导下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对重点内容、课题、主旨、关键词句表达效果等提问)。2.初步学会、掌握阅读文章的一般规律:在老师指导下,学会由整体局部整体进行阅读;在老师指导下学习用相应的方法划分意义段,能理清理清文章、段落的条理;能初步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在读懂每句话意思的基础上读懂每个自然段意思;在读懂每个自然段意思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

4、根据课文特点,学习用抓中心句、过渡句、扩题、合并段意等方法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学习用比较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主要内容。,阅读(语文知识、能力、方法),3.学习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如某个字词的作用,某些句段在表达上的作用等),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见解;在老师指导下,学习用课文及自己的语言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4.借助字典、词典理解生词的意义,学习根据语境从字典中选择合适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意思;根据语言环境辨析词语意思并恰当选择运用;准确辨析形近字、同音字,根据词语、句子情境选择正确的汉字;结合课文学习分类积累成

5、语、名言、俗语、古诗等。,阅读(语文知识、能力、方法),5.初步学会审题。在老师指导下能读懂题目要求,明确问题指向及答题要点并有针对性地回答;阅读文章,能围绕问题整体阅读、深入思考,多方面、多角度从文章中寻找信息,进行整理,准确、全面地解答问题。6深化对句子的认识:学习缩句,学会抓句子主干;学习扩句,尝试把句子写具体生动;结合课文学习认识陈述句、反问句、疑问句、设问句这些基本句式,并了解其主要特点与作用;结合课文学习继续认识了解比喻,大致知道比喻的特点(不同事物相同特点),并能学习写较为形象、具体的比喻句;初步认识拟人、夸张这两种修辞手法;尝试修改一些常见病句(用词不当、词语搭配不当、重复多余

6、、前后矛盾等);模仿文本典范的句式、句段写话。,阅读(语文知识、能力、方法),7认识总分构段方式,并模仿练习写段,重点学习围绕中心意思从几个不同方面写具体、写生动。8.结合课文学习,初步了解不同文体的特征:初步了解叙事文章的特点,学会找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初步了解写人、状物文章的特点,知道这类文章往往从人物、事物的不同方面写其一个或几个特点;初步认识说明文,了解打比方、列数字、举例、比较等最基本的说明方法,初步感知其作用;初步认识并了解寓言这类文体的特点(叙述故事说明道理),了解寓言学习的基本方法,尝试进行独立的课外阅读;初步认识剧本,大致了解独幕剧的基本特点及学习方法:从人物言行、旁白、背

7、景介绍等中了解故事发展和人物形象;结合课文学习,了解借物喻人、衬托等写作手法,初步感知、体会其表达效果。,阅读(语文知识、能力、方法),9认识一些简单的关联词语(并列、递进、转折、因果等),了解其作用并能比较恰当地选择运用;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分号的一般用法,并能在自己的写话、习作中正确运用。10在课内外阅读中,自觉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并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积极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11.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8、;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习 作,1.在老师指导下学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景物、事件、人物等),学会发现周围事物的变化与特点;在老师指导下,可以尝试写日记或观察日记,及时记录自己的发现及内心的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2.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有习作的自信心。,习 作,3.三年级属于习作的起步阶段,能够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把段写具体写生动,由段逐步过渡到篇,在老师指导下学习一些习作的范式,如总分的构段方式,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地点转换顺序等叙述、描写的方式,从不同方面反映事物、人物特点的

9、写作方式等;四年级继续巩固以上写作范式,并强化篇章训练,能写结构完整、条理清晰的文章,并力求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具体,叙述生动。,习 作,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5.能用简短的书信进行书面交际,学习写请假条、留言条等简单的应用文。6.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7.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口语交际,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

10、自己的感受和想法。4.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5.在日常的课堂学习、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情境中,能礼貌得体、自信大方地与人进行交流。,主要内容:,每一单元的素养培养目标 每一课的语言特色及相对应的发展目标,第 6 册第 1 单元,本单元素养培养目标,1.让学生懂得我们生活的环境,有的是大自然的恩赐,有的是前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2能体会课文中比喻手法的生动运用及表达效果,并且能写较为具体生动的比喻句。3.使学生能了解诗歌形式优美,韵律和谐,反复写法的运用可以加强诗歌的节奏感和旋律美。4教给学生概括自然段段意的方法:抓中心句。5教给学生概括

11、写景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合并段意法。6学习课文总分构段方式,能抓住特点,围绕总起句把景物写具体。,1长城和运河,语言特色,1.语言优美,富有诗情画意。比喻手法生动运用,把“长城“比作”“巨龙”,形象逼真地勾勒出长城的雄姿;把“运河”比作“绸带”,突出运河之美的秀美与灵动。,2.形式优美,韵律和谐。两部分的结构相同,均运用了反复的写法,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相同;加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使诗歌富有浓郁的抒情意味和强烈的艺术美感。,1长城和运河,1.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比喻手法的生动运用,把“长城比作巨龙”,形象逼真地勾勒出长城的雄姿;把运河比作绸带,突出运河之美的秀美与灵动,并能自己仿写较为具体

12、生动的比喻句。,发展目标,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形式优美,韵律和谐,了解诗歌两部分的结构相同,均运用了反复的写法,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相同,从而提高学生背诵课文的效率。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用诗歌的形式介绍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2美丽的南沙群岛,语言特色,1.比喻运用恰当,把南沙群岛比作一串串晶莹的珍珠,突出了南沙岛屿多而美,把南沙比作巨大的蓝色宝库,点明其富饶,把天比作蓝玉,把海比作翡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湛蓝,海碧绿澄清。把浪花比作欢迎的人群,蕴含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烈赞颂,是情与景会,意与情通。,2.课文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典型的总分构段方式,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2美丽的南沙群

13、岛,发展目标,1.结合课文继续了解比喻句,大致知道比喻的特点(不同事物具有相同特点),并能学习写较为具体生动的比喻句。2.教给学生概括自然段段意的方法,抓中心句。3教给学生概括写景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合并自然段段意。4.学习课文总分构段方式,能写一段话。,3庐山的云雾,语言特色 1.全文层次分明,结构上采用的是总分的方式。在分述庐山云雾的两个特点时,同样采用了典型的总分构段方式。2.全文语言优美,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两个特点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运用比喻手法细致传神地描绘出庐山云雾的形态美和瞬息万变的动态美。,3庐山的云雾,发展目标 1.教给学生概括写景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合并自然段段意。2结合课

14、文继续体会比喻的妙用,大致知道比喻的特点(不同事物相同特点),并能学习写比喻句。3.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的总分构段方式,能抓住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手法把景物写具体。4.运用总分构段方式,并模仿练习写一处景物。,第 6 册第 2 单元,本单元素养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从小具有美好的心灵、坚强不屈的精神、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2.品读语言文字,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的描写使人物栩栩如生的写作手法。3.结合语境,体会提示语的作用。进行人物对话的写话练习。4.学习篇末点题,点明中心的写作手法。,4微笑着承受一切,语言特色 1.对桑兰的语

15、言、神态、动作作了细致生动的描绘,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桑兰的赞扬与敬佩。2.篇末点题,点明中心。,4微笑着承受一切,发展目标 1.学习通过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细致生动的描绘,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2.体会文章题目“画龙点睛”的作用,并学习给文章命名的方法。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课题,用扩题法归纳主要内容。,5雪儿,语言特色 1雪儿这篇课文有一条非常清晰的情节线:救雪儿伴雪儿知雪儿送雪儿。又有一条感情发展的线索:怜悯盼望渴望惜别。情节线和情感线同步发展有紧密相连。“我”的感情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变化,纯真的感情、善良的心灵真挚动人。2通过细致的描写,表现了雪儿的外形美、内在美和

16、“我”的美好心灵。,5雪儿,发展目标1抓住词句,结合图片,感悟雪儿的外形美、内在美和它的通人性以及我的美好心灵。.教给学生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故事的发展线索,救雪儿伴雪儿知雪儿送雪儿。3.回忆自己所喜爱的小动物以及自己与小动物之间所发生的事,挑选一两件,学习课文的方法写出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6花瓣飘香,语言特色 1花瓣飘香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的描写使人物栩栩如生。比如“小心地摘”表现了小女孩摘花瓣时的认真和细心。“眼眶里闪动着泪花”的细节描写既显示了小姑娘的话是发自肺腑的,又反映了小女孩想到妈妈时的难过的心情。.人物对话是本课最富特色的语言表达形式,提示语的位置有不同,提示

17、语在表现人物的特点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6花瓣飘香,发展目标1品读语言文字,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的描写使人物栩栩如生的写作手法。2结合语境,体会提示语的作用。结合学习情境,尝试迁移运用提示语。,第 6 册第 单元,本单元素养培养目标 1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学习萧伯纳的谦逊自律,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射箭本领之高强;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2体会并学习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叙写的方法,并在复述课文内容和作文中尝试运用。3感悟篇末点题的写作方法。4体会人物语言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感受形象比喻和含蓄

18、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方法。5感悟并学习肖像、心理、语言、动作描写的方法。6理解文中引号的不同用法。7学习用对比的手法彰显主要人物的写作方法。8尝试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记叙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7菩萨兵,语言特色 1.篇末点题。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点明题目,让读者明白题目中的“菩萨兵”是来自于藏族同胞的话。这句话最能表达藏族同胞的心声,这个题目最能反映红军的形象。2本文人物语言不但充满深情,而且运用了形象比喻和含蓄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方法。,7菩萨兵,发展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结尾点题的方法,能使文章的结构更完整、文章的中心更突出。2让学生初步了解形象比喻和含蓄的两种不同的表达

19、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反复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并学会在习作中通过语言表达心声。,8李广射虎,语言特色1课文创设了古诗所描绘的情境,描述了一个有关“飞将军”的传奇故事,为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古诗的意思提供了有益的帮助。2人物动作描写准确传神:写李广射虎,用一系列动词来表现,“搜寻”、“发现”、“拈”、“搭”、“运”、“拉”、“射”,一环紧扣一环,有条不紊,一个沉着冷静、无比神勇的将军形象跃然纸上。3.文中引号的不同用法:(1)这位“夜引弓”的“将军”(引用)(2)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嗖”的一声(模拟事物发出的声音),8李广射虎,发展目标1课文创设了古诗所描绘的情境,描述了一个有关“飞将军

20、”的传奇故事,为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古诗的意思提供了有益的帮助。用边读边想象,联系课文内容的方法学习“文包诗”类型的课文。2体会人物动作描写的准确传神:写李广射虎,用一系列动词来表现,“搜寻”、“发现”、“拈”、“搭”、“运”、“拉”、“射”,一环紧扣一环,有条不紊,一个沉着冷静、无比神勇的将军形象跃然纸上。3.初步了解引号的不同用法。,9少年王勃,语言特色 1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表现了秋之宁静,秋之壮美,秋之深远。2对比的手法:参加宴会的人很多,当都督叫大家写文章时,这些平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却面面相觑,无人应承。王勃恰好与他们形成对比,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更重要的是

21、他才气横溢,成竹在胸,一挥而就。3“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此处描写表明王勃不是随便的看、一般的看,而是目不转睛的看,一边看,一边被眼前的景色所触动,一边看,一边在情不自禁地构思文章。真是“情动于中而形于外”。,9少年王勃,发展目标 1.学习用对比的手法来凸显主要人物。2.学习王勃边用心观察,边构思文章的方法。,10大作家的小老师,语言特色 1本文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记叙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成功地塑造了大作家萧伯纳谦逊的形象。2故事以写人物的对话为主,简短的对话传神地表现出小姑娘的天真可爱和萧伯纳的严于律己。同时,作者还抓住了肖像描写,写小姑娘的外貌、打扮;心理描写,萧

22、伯纳对小姑娘亮出身份以后的心理活动。,10大作家的小老师,发展目标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2.学习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心理来描写人物的方法,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第 6 册第 4 单元,本单元素养培养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赶海的乐趣,欣赏荷花之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2结合课文学习继续认识了解比喻和拟人句,知道比喻的特点(不同事物有相同特点);初步认识夸张这种修辞手法。3.认识古诗中对仗手法的运用,感悟语句的韵味和词语的表现力,体会山光水色之美。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在读懂每句话意思的基础上读懂每个自然段意思。5.在读懂每个自然段意思的

23、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认识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事,使文章层次清楚。并模仿练习写段,尤其学习发挥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表达出来。,11.赶海,语言特色 1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使语言活泼、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流露出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2语气词的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充满童趣。如:“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从“嘿”中体会“我”抓住小海星的惊喜;“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从“哎”中体会好奇;“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这两句中的“咦”和“哦”一唱一合,一呼一应,反映了“我”由奇

24、怪到恍然大悟的情绪变化,让我们读起来觉得童趣盎然。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引用歌词,前后照应,使全文浑然一体。,11.赶海,发展目标 1抓住语气词、人物动作感受“我”赶海的情趣,并能有感情地朗读,产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情感。2.学习课文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仿照课文的写法,写写自己童年记忆中有趣的活动,使语言生动,充满童趣。3.初步感知、体会前后照应这一写法的效果。,12荷花,语言特色 1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语言细腻、真切。由初闻花香,到再赏花姿,再到幻化荷花,层层推进,脉络清晰。2运用形象、贴切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荷花进行生动传神的描摹。排比句的运用,描绘了荷花的不同姿态,生

25、动、形象地写出了荷花的美丽。3.想象丰富奇特又合情合理,感情真挚细腻。像“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做的好梦”一句,在一定的生活基础和体验上,予动物以人性,合情合理,充满儿童情趣。,12荷花,发展目标 1.学习课文层次清晰的表达方法。2.体会课文运用形象、贴切的词语和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传神描摹荷花的效果。3.抓住文中“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做的好梦”一句,合理想象还有哪些动物过来,告诉“我”什么?4.观赏一种花发挥想象把其不同姿态写下来,用上比喻、排比等方法。,13古诗两首,语言特色 1望庐山瀑布语言精练传神,虚实相

26、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通过奇特美丽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庐山瀑布的壮观。2.绝句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色彩明快,意境开阔。“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句,不仅色彩鲜艳,且伴以鸟鸣的动听,和谐如画,点缀出春天的浪漫与生机。3.对仗工整,描摹细致。望庐山瀑布中的一二句和绝句的全篇诗对仗工整,描绘出山光水色之美。,13古诗两首,发展目标1.结合诗句学习认识夸张的写作手法,体会瀑布的壮丽景象。2.感知望庐山瀑布的想象奇特,绝句的对仗工整,描摹细致,补充阅读一些写名山大川的古诗,丰厚积累。,第五单元素养培养目标:1.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即懂得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

27、要看实质的道理。激发起探究科学的兴趣;树立起从小爱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为社会造福的志向。2.学会抓住重要部分的特点及其作用有重点有选择地来描写动物外形特征的这一写作方法。3.体会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和用法。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初步学习用合并段意法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5.继续巩固总分的构段方法,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进行写话练习。6.了解学习提示语所处的位置及作用,体会课文中富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对于刻画人物的作用。,第五单元 14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语言特色:1.本文中“茫茫、松散、无边无际、铺天盖地”等词语与短语,形象地写出了沙漠的特点

28、。2.写小骆驼的外形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结合它所处的环境特点选择有特殊作用的驼峰、脚掌、睫毛进行重点地描述。,第五单元 14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发展目标:1.品读语言文字,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沙漠的手法。2.学会抓住重要部分的特点及其作用有重点有选择地来描写动物外形特征的这一写作方法。,第五单元 15水上飞机,语言特色:1.文章条理清晰,围绕课题分别介绍了水上飞机的样子、种类和作用。2.介绍水上飞机的种类和作用时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第五单元 15水上飞机,发展目标:1.初步学习用合并段意法归纳文章主要内容。2.体会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和用法。3.认识总分构段方式,并用“有的有

29、的还有的”模仿练习写段。,第五单元 16跟踪台风的卫星,语言特色: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生动描绘来体现人物个性特点。,第五单元 16跟踪台风的卫星,发展目标:1.学习细致刻画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体现人物个性特点的写作手法。2.继续了解提示语所处的位置、作用及提示语在不同位置时标点符号的使用。,第六单元素养培养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并用指定的词语造句。2.继续巩固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的用法,尤其要掌握引号特殊含义的用法,能够正确地使用各种标点符号。3.通过对比阅读,认识到提示语的重要性;继续复习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理解课

30、文内容及思想的方法;理解课文主旨,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保护自然;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够抓住一条主要线索有条理地复述课文。4.继续学习列数字突出文章中心的写作手法,体会它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5.结合课文内容的学习,体会作者用字词的准确、精妙。,第六单元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语言特色:1.课文层次分明,叙事清楚,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传神。2.精心提炼的形容词、动词往往能更加准确生动地传情达意。本课中,作者根据人物具体的心情变化,准确到位地选用了不同的词语,引人入胜。,第六单元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发展目标:1.通过对比阅读,认识到提示语的重要性。2.引导

31、学生体会文章中形容词、动词的选用,准确地体现了人物心情的变化。,第六单元 18.狼和鹿,语言特色:1.文章中的一些词语如“绿色”“枯黄”在表情达意上有着十分特殊的作用。2.课文中加引号的词语包含着特殊的含义,要初步学习引号这一特殊用法。,第六单元 18.狼和鹿,发展目标:1.关注文中“绿色”“枯黄”这些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理解课文中“功臣”与“祸首”的意思,特别是双引号所表达的意思,学习引号特殊含义的用法。,第六单元 19.放飞蜻蜓,语言特色:1.作者充分运用了提示语(七嘴八舌地抢着说)以及反复了比喻的手法,(“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把闪亮的童心、感人的童趣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32、。2.运用准确、精妙的词语写出蜻蜓的活泼可爱,体现作者对蜻蜓的喜爱之情。,第六单元 19.放飞蜻蜓,发展目标:1.通过对提示语的理解,感受孩子们那争强好胜的特点。2.通过对孩子语言的研读,感受那感人的童趣。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的学习,体会作者用字词的准确、精妙,体会出准确运用词语的作用能写出蜻蜓的活泼可爱,能体现作者对蜻蜓的喜爱之情。,第七单元素养培养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并用指定的词语造句。2.结合课文学习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深入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介绍说明的这一写作方法。并进行仿写,突出事物的特点。3.练习通过朗

33、读从字里行间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能够抓住一条主要线索有条理地复述课文;练习用“课文先写了再写了然后写了最后写了”的句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4.继续学习设问的修辞手法,体会设问增强表达语气的作用。5.初步感受说明文用词造句的准确性,学写说明文。6.继续巩固总分的构段方法,学习用“只要就”“有的有的还有的”等关联词语进行造句。7.体会叠词、象声词以及四字词语的表达作用,学会正确使用。,第七单元 20.恐龙,语言特色:1.多处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进行描述,使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拉近了读者与恐龙的距离,增强了课文的可读性。2.由“恐龙生活的年代

34、”到“恐龙的种类”,再到“恐龙的亲戚”“恐龙的食物”,以及“恐龙的繁衍”“恐龙的消失”,课文的思路清晰,易于归纳复述。,第七单元 20.恐龙,发展目标:1.引导学生圈划文中关键词句,体会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的作用。2.品读语言文字,结合相关资料,学习作者只抓恐龙特点进行介绍的方法,突出各种类型恐龙的不同之处,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写作手法。,第七单元 21.槐乡五月,语言特色:1.对称句式的妙用,浓化了情境的氛围。2.长短句式的错落,优化了语感的节奏。3.描述抒情的糅合,美化了意蕴的层面。4.分总结构的构思,深化了文章的主旨。,第七单元 21.槐乡五月,发展目标:1.从“五月,是槐花

35、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句话入手,体会文章的条理性,以及分总的结构特点。2.理解课文中“山山洼洼”、“坡坡岗岗”,重点体会叠词的妙处。3.感受槐乡美丽的同时适当品味文中比喻的精妙。,第七单元 22.海底世界,语言特色:1.象声词的使用使得课文语言活泼,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俗易懂。2.设问、打比方、作比较等习作手法的使用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3.总分总的结构为学生理清课文层次、概括主要内容提供了便利。,第七单元 22.海底世界,发展目标: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围绕中心句概况主要内容。2.抓住“嗡嗡”“啾啾”“汪汪”“打呼噜”体会海洋动物发出的声音多种多样,感受

36、海洋景色奇异。3.学习设问的修辞手法,体会设问增强表达语气的作用。,第七单元 23.日月潭的传说,语言特色:课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四字词语的使用能让使读者入情入境。,第七单元 23.日月潭的传说,发展目标:用联系上下文和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一筹莫展、挺身而出、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为民造福”等四字词语的意思及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第八单元素养培养目标:1.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学习根据语境从字典、词典中选择合适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并用指定的词语造句。2.继续练习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

37、结合课文内容以及生活实际领悟寓言等所蕴含着的深刻寓意。3.学习概括寓意的方法。4.继续复习反问的修辞手法,体会反问句式在争论时能够增强表达语气的作用。5.结合课文内容,学习引号的特殊用法,认识新形式的省略号,了解它的作用。6.学习语气词的正确使用,了解语气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第八单元 24.寓言两则,语言特色:短小精干,寓理于事,是这两则寓言故事的共同特色。各有侧重,描写生动,这是两则寓言故事的又一写作特色。揠苗助长侧重心理描写,“巴望”“焦急”“急忙”欣慰,宋国农夫的心理变化过程,轨迹十分明晰。鹬蚌相争虽然不乏心理描写,但侧重的还是动作和语言的描写,以鹬和蚌的特定动作和针锋相对的语言展

38、开故事情节,读来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非常生动逼真,同时又为交待结局、揭示道理作出了充分准备,言简意赅。,第八单元 24.寓言两则,发展目标:1.体会掌握寓言学习的基本方法,即从寓言故事本身入手,概括主要内容,再讲一讲从中明白的道理。2.利用掌握的学习寓言的方法自学寓言。,第八单元 25.争论的故事,语言特色:本文由“故事”和“感想”两部分组成了有机的统一整体:故事情节生动,趣味横生,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感想与故事情节合缝接榫,一一对应,令人信服。故事部分通过兄弟俩的语言,呈现了他们争锋相对的观点,争论中,大量使用了反问句,突出俩人强烈的语气,营造争论激烈的气氛。感想部分实

39、际是对“故事”的归纳总结,借同学之口,各抒己见,多角度阐述道理,使读者易于产生会心的共鸣,激发出自我的思索。,第八单元 25.争论的故事,发展目标:1.深入认识反问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强调作用。2.根据语言环境辨析词语意思,恰当选择运用。3.初步认识省略号的新形式,进一步学习引号的特殊用法。,第八单元 26.剪枝的学问,语言特色:1.语气词的使用有特点,突出了人物心情,强化了情感。2.本文精选了一系列词语,来表现“我”的心理变化过程,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蕴藉,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第八单元 26.剪枝的学问,发展目标:1.通过对课文中人物语言的朗读辨析,体会语气词的作用。2.学习课文用作者的心情变化串连起整个故事的方法,围绕作者的心理变化,仔细阅读思考,从文章多方面、多角度寻找信息,读懂课文隐含的深刻的哲理,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明确目标 找对方法 巧设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