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1:导论.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72965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6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1:导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微观经济学1:导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微观经济学1:导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微观经济学1:导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微观经济学1:导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1:导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1:导论.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导论,本章主要内容,经济学是什么?理性与相对稀缺性 假设与模型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混合经济中的市场和政府,经济学是什么?,经济学(Economics)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的科学。(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稀缺资源在竞争性目标之间的分配,经济学是把人类行为当作目的与具有各种不同用途的稀缺手段之间的一种关系来研究的科学。(【英】莱昂内尔罗宾斯: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保罗萨缪尔森简介,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当代凯恩斯主义的集大成者,经济学的最后一个通才,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1915

2、年出生,他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他是当今世界经济学界的巨匠之一,他所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经济学的各个领域,是世界上罕见的多能学者。萨缪尔森的巨著经济学流传颇广,被翻译成日、德、意、匈、葡、俄等多种文字,据报道销售量已达100多万册,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制订经济政策的理论根据。现在,许多国家的高等学校将经济学作为专业教科书。他于1947年成为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的首位获得者,并于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威廉诺德豪斯简介,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D.Nordhaus):美国最有影响的50名经济学家之一,全球研究气候变化经济学的顶级分析师之一,威廉D诺德豪斯

3、教授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经济学家。他是耶鲁大学史特林经济学教授(Sterling professorship of Economics)。在耶鲁大学,史特林讲座(Sterling Chair)是教授职位中的最高荣誉讲座,仅有少数久负盛名的学者享有。在经济学系,只有诺贝尔奖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托宾曾获此殊荣。他还是国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诺德豪斯教授被经济学界评为“美国最有影响的50名经济学家之一”。他还被由马克布劳格1983年创刊的,最有权威性的经济学名人录所收录。,利奥尼尔罗宾斯生平简介,利奥尼尔罗宾斯(Lionel C.Robbins,18981984年)生于英国的米德尔塞克斯。19

4、201923年就读于伦敦经济学院。毕业后,他几乎一直在伦敦经济学院工作。其中,19231924年任研究助教,19251927年任讲师,19291961年任经济学教授,19621969年在辞去教授职务后,任兼职教授,19671980年,成为伦敦经济学院的荣誉教授。在校期间,罗宾斯还长期担任过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的系主任。除此之外,还在牛津大学干过短期的工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还担任过战时内阁办公室部门的负责人,1944年还与凯恩斯一起,代表英国出席了布雷顿森林会议。曾从师于埃德温坎南(Edwin Cannan,18611935),伦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第一节 理性和相对稀缺性,一、理性

5、(rationality)理性是指不同的经济主体如消费者、生产者、政府在约束条件下追求预期效用最大化的行为。问题:理性是指过程理性还是目的理性?(米塞斯:经济学的认识论问题)偏好关系中的理性是指理性的人在给定的选择集合中能做出一致性的选择,即偏好关系满足完备性与传递性。,偏好的完备性与传递性,1、完备性:对于任两个不同的选择(消费束),均可以比较。2、传递性:对于消费束A,B&C,假如A比B好,B比C好,则A比C好,偏好具有完备性与传递性是合理并且正确的。不过个人对于物品的评价是随着自身条件及外部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因自身条件及外部环境是不断改变的,人们对物品的评价也是不断改变的。所以在某个时

6、点上进行静态分析,完备性与传递性导致的偏好次序是成立的,但是一旦条件与环境发生变化,这种次序就会被打乱,根据新的条件与环境形成新的次序。由于条件与环境的微小变化是不断发生的,偏好次序的微小调整也是不断发生的,这时若忽视了,二、相对稀缺性(scarcity)稀缺不是稀少,人们获取稀缺的资源需要付出代价。机会成本:一定的资源投入某种目的而放弃其他用途的最高代价。没有机会就没有成本。自然资源、劳动、资本、技术、制度是稀缺的。经济人在稀缺的约束条件下,即其选择集是限定的,最大化自己的效用。,第二节 假设与模型,经济学分析问题的三步曲:假设、模型与检验。经济理论的可证伪性。一、假设(assumption

7、)好的假设可以使人们更好的关注问题的核心与实质。用不同的假设与理论来解释不同的现象。“假定其它条件不变”。问题:理论的解释力与其假设的合理性是无关的吗?,二、经济模型(economic model,经济模型由假设、逻辑推理与结论构成。经济模型的检验:直接检验与间接检验。直接检验:检验理论模型的基本假设和描述是否有合理的现实依据。间接检验:检验理论模型所揭示的规律和论断是否与实际经验相符。两个基本的经济模型:循环图与生产可能性曲线。,市场经济需要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三大基本经济问题呢?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与市场系统,协调着人们的经济行为及其活动,我们用图式可以更清晰

8、地描述市场经济构成及其运行状况。,居民,政府,厂商,要素市场,产品市场,税收,产品劳务,产品劳务,产品劳务,税收,产品劳务,产品与劳务支出,工资租金利息利润,劳动、土地、资本,居民户与厂商都具有经济人的性质,即以最小的投入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中的每一种产品和每一种生产要素都会通过价格和数量的不断调节实现市场的均衡状态。,(二)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一定的资源充分利用所能生产的两种商品或劳务的各种数量组合。,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

9、ier,PPF)指能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的组合与不能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的组合之间的曲线,或是可以达到的产量与不能达到的产量之间的曲线。我们用一个简化的经济模型来说明生产可能性曲线,首先假设某个经济中:,1现有资源仅用于生产两种产品,如衣服和面包,分别用X和Y表示。在现实生产中生产无数的产品与劳务,也可以通过组合或抽象为两类产品,这里是为了便于分析。,2资源是固定的而且充分利用。即在现有生产过程中可供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所有的生产要素均得到了充分的使用,不存在资源的闲置。3生产技术即由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能力,在一定时间内是固定不变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其经济意义是:,1

10、、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稀缺性的具体化;2、生产可能性曲线表明任何一个经济主体都必须做选择;3、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选择的具体内容,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4、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资源配置的效率;5、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1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稀缺性的具体化。任何经济不可能无限量地生产,使用一定资源所能生产出来的衣物和面包也有一个最大限量,这个最大量就是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在这条线内和线上任何一点,如点f和A,衣物和面包的组合都可实现,但在线外的任何一点如点B,就是现有条件下无法实现的。,2 生产可能性曲线表明任何一个经济都必须做选择。由于稀缺性的存在,人们在生产这两种产品时受最大限

11、量的限制,因此必须选择多生产衣物生产少生产面包,或少生产衣物多生产面包。在图上就表现为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选择某一点时的组合,然后根据这种选择来进行资源配置。而选择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哪一点取决于人们的偏好,如果注重饮食,则会选b点或c点;如更注重穿着,则会选择h、i点。,3.生产可能性曲线还说明选择的具体内容,即选择“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1)当选择了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哪一点进行生产时,就解决了生产什么及生产多少的问题。如选择图中的c点,则决定了既生产衣物又生产面包,同时决定了衣物的数量为2件面包的数量为50个。,(2)当从资源使用的效率出发来决定选择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某点时

12、,也就是选择了如何进行生产,如选择c点时,资源利用的效率高过其它点,而过多生产衣物,会由于资源的不适用而使同样的努力得不到同样增加的产量。(3)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某一点表示了人们的某种偏好,而对某点的选择也就解决了为谁生产的问题,如果生产更多的面包则表示偏重于为注重饮食的人生产,而生产更多的衣物则表示偏重于为注重穿着的人生产。,4 生产可能性曲线可说明资源配置的效率。当生产的面包和衣物的组合是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一点时,表明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如果生产面包和衣物的组合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任何一点上(如图中的点A),则表明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或者说是无效率的。在图中的A点生产衣物数量5件面包

13、24个,而当资源充分利用时,在图上为f点或h点,即可以多生产2件衣物或多生产12个面包。当然,在既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生产可能性曲线之外的任何一点都不具有生产的可能性。,5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选择就要付出代价,就会存在机会成本。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选择了一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就是被选择的这一产品的机会成本。,33,第三节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positive):指排除任何价值判断,首先对研究的变量的含义作出明确规定,然后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提出假说,并依此预测未来,最后用经验和事实来验证预测。实证分析关注“是什么”,包括定性与定量分析。如:最低工资法引起了失业。,34,规范

14、分析(normative):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的经济分析法,首先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经济现象的准则,做为确立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规范分析强调“应该是什么”,做出价值判断“好不好”。如:政府应该提高最低工资。例子:奴隶制可能是不好的制度,但曾经是一种有效率的制度。(福格尔:艰难岁月:美国黑奴经济学),休谟铡刀,休谟很早以前在其人性论里就写下:“人们不能从“是”推断出“应该”这一命题。”即纯事实的描述性说明,凭其自身的力量只能引起、或包含,其他事实的描述性说明,而决不是做什么事情的标准、道德准则或规定。,“是”,不太严格的说,这是一个实证的角度。指出

15、什么东西是什么,是对客观世界的一个中性的陈述。“应该”,则是规范的角度,是对世界的估价,其中必然包含价值判断。也就是说实证是涉及事实的,规范是涉及估价的。,37,第四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自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经济学开始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总体表现,如国民收入、投资、消费、通货膨胀率、失业率、货币供应量等的运行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微观经济学主要研分析经济的基本单位即消费者、生产者、资源拥有者的决策规律,以及他们在消费、生产、交换、分配等经济活动中的相互关系。,38,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个量与总量分析;价格

16、理论与就业理论;视角的不同;演绎与归纳。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密切相关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强调理论的微观基础。,39,第五节 混和经济中的市场和政府,混和经济是指同时存在市场机制和政府命令对经济的运行施加影响和控制的经济。看不见的“手”与计划命令:配置资源的不同方式。一、基本竞争模型(一)具有理性的消费者和追求最大利润的厂商 理性是经济学对行为人的假设,理性的经济主体能做出一致性的选择;理性的消费者在收入的约束下追求效用的最大化或在效用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使消费支出最小化;,40,理性的厂商在要素投入一定的情况下使产出最大或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使成本最小,其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二)竞争市场

17、市场(market)是通过相互作用决定一种或一系列产品价格的买卖双方的集合。行业(industry)是出售相同的或紧密相关的产品的厂商的集合。市场的界定可以从产品、地理两个方面来判断。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有无数个消费者与厂商,他们都是价格的接受者(price taker)。,41,二、产权(property rights)与动机 产权界定经济主体之间如何受益与受损的关系;(【美】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产权界定的收益大于成本才能有明晰的产权;外部性(externality):当一个消费者的福利或一家厂商的生产可能性直接受到经济中的另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影响时,则该经济里存在外部性。产权的作用:

18、经济主体形成合理预期、外部性内在化;产权的激励作用特点:预期性、持久性、稳定性。,42,三、市场机制 我们经济中的主要价格和分配决策都是在市场中做出的;市场分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看不见的手”:当每个人在追求他自私自利的目标时,他好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实现公共的最好的福利。(亚当斯密国富论)。,43,四、政府的作用 政府干预经济的目标:促进效率与公平 1、在促进效率方面:解决不完全竞争带来的问题,如“反垄断法”;解决外部性带来的问题,如环境保护;提供公共物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如国防。2、在促进公平方面:累进税与转移支付解决收入差距过大;机会的平等,如教育。,本章小结,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的科学;经济学研究有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两大方法;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两大组成部分;现代经济是私人组织和政府机构都实施经济控制的“混合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