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2级复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73118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2级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心理咨询2级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心理咨询2级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心理咨询2级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心理咨询2级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2级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2级复习.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复习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 张海音,考试类型,选择影视片段,案例分析,简答,问答面试:模拟、提问,精神障碍的分类和诊断系统,CCMD-3DSM-IVICD-10,内容:精神症状,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内容:精神症状,抑郁,焦虑,恐惧,强迫,内容:精神症状,人格习惯、冲动性心理,精神障碍分类(CCMD-3),00:脑器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10: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20:精神分裂症和其它精神病性障碍30:情感性(心境)障碍40:癔症、神经症、严重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50: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60: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和性心理障碍70: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80

2、:童年和少年期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90:其他精神障碍及与精神卫生相关的几种情况,内容:诊断标准(依据),抑郁症各种恐怖症(社交、场所、特定)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症强迫症PTSD,内容:处理原则,建立良好咨询或治疗关系支持性心理治疗严重者需要药物治疗必要时进行转诊某种心理治疗步骤(多为认知-行为治疗),处理原则考核方式:,重点病种案例分析形式多见,案例1,李先生,45岁,是一家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两个月前,李先生自己驾车外出办事,被堵在高架道路上很长时间。李先生的情绪开始变得烦躁起来。虽有空调,仍觉得胸闷,呼吸不畅。很快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感觉到强烈的心慌、心跳,透不过气来,象是要窒息一般

3、。他担心自己快要不行了。,案例1,下了高架路,他尽力控制自己把车子开到附近的医院急诊室。但检查下来身体并无明显异常。经过简单的处理李先生也很快地平静下来。,案例1,以后又有几次类似的发作,李先生就不再敢自己开车,即使乘坐地铁或公共汽车,也需要有人陪伴。否则的话,他就会担心再次出现上次的发作,而且无法马上跑出地铁或公共汽车。这给李先生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麻烦。,案例1,李先生患的是什么心理问题(诊断)?你会采取什么方法帮助他?遇到类似的病例,你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回答要点:,惊恐障碍继发场所恐惧症诊断依据:-认知行为治疗:暴露疗法;认知纠正;放松训练;系统脱敏排除器质性(躯体)疾病;必

4、要时转诊(精神科)等,案例2,李女士,35岁,一家企业的中层干部。最近3个月来她一直感到情绪低落。过去她也曾有过不开心,但从未持续这么长时间。她几乎对做任何事都没兴趣,胃口也明显下降。睡觉也睡不好。她感到自己成了家庭的负担,她的情绪也影响了她的丈夫和父母。工作对她来讲也成了很大的压力。,案例2,在同事的眼里,她一直是个精力充沛、能力很强的人。但最近几个月里,她感觉明显地乏力,无法胜任工作。尽管她努力迫使自己去工作,但总提不起劲来。她以及她的家人担心她是不是生了什么病,但到医院检查没有发现任何躯体异常。,案例2,提问要点:这名咨客患的是什么心理障碍?你了解此症的诊断标准吗?目前此症主要有那些治疗

5、方法?在心理咨询中处理此症时,必须考虑那些问题?,回答要点:,抑郁症症状学标准、病程标准、严重程度标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评估自杀的危险性;排除躁狂症;评估抑郁症的严重程度,是否需要药物治疗,转诊等。,案例3,女性,17岁,高二。一年前听到同学说她小腿比较粗,感到很难过,认为自己太胖,开始出现节食,每顿只吃几勺饭,少量蔬菜和水果。体重逐渐减少,从60kg减到45kg,仍认为自己很胖。在节食过程中会间歇出现发作性暴饮暴食,可以吃掉平时食量3-4倍的食物,紧接着会自行催吐,将吃进去的食物全部呕出。,案例3,体重持续下降,而且出现闭经,贫血,毛发稀疏,怕冷,而且性格改变,容易发脾气。多次

6、到内科就诊,并未发现有导致体重明显减轻的器质性疾病。最有可能的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案例3,神经性厌食明显的体重减轻比正常平均体重减轻15%以上;通过回避导致发胖的事物及自我诱发呕吐自己故意造成体重减轻;存在病理性怕胖心理;闭经提示有广泛内分泌紊乱症状超过3个月,已一年;未发现有导致体重明显减轻的器质性疾病。,案例3:治疗原则,神经性厌食治疗的首要目的是恢复个体的营养状态。对于病情严重,同时在家难于护理者,应建议尽早住院治疗。住院期间的治疗应以综合治疗为主,躯体支持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及家庭治疗,必要时合并药物治疗。如果其父母能够积极地配合参与家庭治疗,可以在门诊进行治

7、疗。,案例4,男性,24岁,公司销售人员。自大学里即感到与同学交往紧张不自在,通过努力学习来减少社交活动。两年前,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感到问题明显加重,与人交往时局促不安,脸红,手抖,心慌胸闷,不敢与人目光对视,并感到别人已经发现了自己的症状,会看不起自己。,案例4,总是想方设法从这种处境中走开以缓解内心的紧张,因此尽量回避与人交往。这种情况严重地影响了工作和人际交往,内心非常痛苦。意识到自己害怕与人交往是不合理的,但自己无法解决。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案例4,社交恐怖症状标准依据:对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有强烈的恐惧;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自我评价低,

8、害怕负面评价严重程度依据:工作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内心非常痛苦。病程标准依据:症状已持续2年.,案例4:治疗原则,心理治疗:主要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其中包括暴露,认知重建,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等药物治疗:抗抑郁药能明显降低社交恐怖病人的焦虑。,以认知-行为治疗为例阐述心理治疗方案,激发求助动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帮助患者认识理解不良性认知-情感-行为类型,建立社交恐怖的认知-行为模型,使病人和治疗师对靶行为在认知-行为解释上达成意见统一;,认知-行为治疗,学习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及识别不良性认知。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能有效地降低病人的机体唤醒水平。社交恐怖最主要的不良认知模式是错误地

9、认为自己不可能有好的表现,别人对自己都有负性评价。发展新的认知和行为来代替适应不良性认知行为。,认知-行为治疗,结合暴露,练习将新的认知-行为模式运用到实际生活情景中去。可以先用想象暴露的方式进行练习,或进行模拟训练,然后运用到真实的社交情景中。在治疗过程有针对性地结合自信心训练、社交技能训练,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案例5,男性,36岁,医生。两年前得知自己同科室的同事曾经因为嫖娼被抓,以后就对该同事接触过的东西避而远之,担心传染上性病。逐渐出现碰过一些他认为该同事碰过或有可能碰过的东西就反复洗手。,案例5,以后担心的范围逐渐扩大,乘公共汽车,在饭店吃饭,在宾馆住宿,之后都要反复洗手,洗澡,并

10、尽量回避公共场所。洗手、洗澡的次数越来越多,每次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意识到这样做没有意义,但无法控制,非常痛苦。已不能去上班,并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案例5,强迫症症状标准依据:以强迫行为(洗涤)为主;强迫症状起源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的;强迫症反复出现,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试图抵抗,但不能奏效。严重标准依据:社会功能受损,无法上班,影响生活。病程标准依据:病程超过3个月,简述治疗原则,基本原则:以药物结合心理治疗效果较好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是对强迫症治疗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其主要技术是暴露和反应预防。另外森田治疗对强迫症

11、治疗也有效。药物治疗,案例6,男性,42岁,1年前乘公交车去上班,路上车子突然与另一辆大卡车相撞,车上的窗玻璃被撞碎了,当时脑子一片空白,意识到自己可能要死掉了,等缓过神来,发现自己满身是碎玻璃,右手及手臂满是鲜血,这才感到右手剧烈疼痛,随即被送入附近一家医院。经过一段时间休息恢复了工作。,案例6,3月后的一天,做家务时感觉右手活动不便,开始紧张害怕,心跳加快,突然想起车祸时自己满身都是碎玻璃,便怀疑碎的玻璃随血流进入了自己的心脏,认为自己很快就要死掉了。当夜被噩梦吓醒,梦境非常清晰,与自己发生车祸的情景完全一样,醒后他大声哭叫,人缩成一团,全身发抖、出汗、心慌,伴有濒死感,大约持续约2-3小

12、时后才稍稍平息,以后便无法再入睡。,案例6,此后经常做类似噩梦,并且车祸的情景象放电影一样经常反反复复、不由自主地在他脑子里浮现,萦绕不去。患者极力不想车祸经历,但无法控制。整天感到紧张害怕,不敢坐车,怕看到汽车;怕看报纸、电视,尤其是怕看战争片等血腥场面;怕见玻璃,尤其是碎玻璃。,案例6,凡与车祸有关的一切,都让他心悸、出汗、面色苍白,感到极度害怕。他开始没有了安全感,感到无法保护自己,平时一定要爱人陪伴;对周围事物极度警觉,难以消除戒心。变得对自己及他人都失去信任,甚至认为爱人也可能会伤害他。退缩、回避与他人交往,对妻子和女儿态度冷漠,什么家务也不做,无法工作,对前途缺乏信心。,在严重的创

13、伤(车祸)之后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1、反复出现创伤性体验(病理性重现),如(1)不由自主地回想受创伤的经历;(2)反复出现创伤性内容的噩梦;(3)反复发生触景生情或想象的创伤性精神痛苦,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等;2.持续的警觉性增高:(1)睡眠差,易惊醒多梦;(2)易激惹,发脾气;(3)集中注意困难;(4)过度的紧张害怕;3、回避与创伤相似或相关的情景,(1)极力不去想与创伤有关的情景;(2)避免与坐车、碎玻璃、血腥等有关的活动,不看报纸电视;(3)回避与人交往,退缩,对亲人冷漠;(4)兴趣狭窄缺乏;(6)对未来失去希望和信心,缺乏安全感,情绪低落消极。,【严重程度标准】:

14、社会功能明显受损及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创伤后3月),符合症状标准已达1年之久。,3.治疗原则:,目前多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1)心理治疗:支持性治疗为主,鼓励病人面对现实,表达、宣泄,患者在治疗关系中感觉被理解和接受,同时提供疾病相关知识进行教育,调动社会支持系统,认知行为治疗可帮助患者学习新的应对方式。(2)药物对症处理:病初期使用降低自动警觉性的药物将会减少梦魇和闪回,帮助睡眠,使患者减轻情绪的困扰,把注意力从恐惧中转移;,心理创伤,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 张海音,应激反应,情绪影响:震惊、恐惧、悲伤、生气、罪恶、羞耻、无力、无助、无望、

15、麻木、空虚、以及丧失快乐及爱之能力。认知影响:困惑、犹豫、无法集中注意、记忆力丧失、不想要之回忆、自责。身体影响:疲倦、失眠、身体疼痛、身体紧张、心悸、恶心、食欲改变、性欲改变。人际影响:无法信任、无法亲密、失控、觉得被拒绝、被放弃、退缩、工作问题、学校问题。,哀伤,广义的哀伤是指任何丧失带来的哀伤。日常生活中,人人都可能面对不同的分离、失落和突变。比如小时候心爱的玩具的丢失、因搬迁与好友分离、失恋等。狭义的哀伤是指因死亡带来的哀伤。自然灾难使很多人都面临丧失,家人朋友的丧失,房屋财产的丧失。我们所指的居丧干预是针对面临家人朋友的丧失,正在经历哀伤,或有哀伤方面困难的人。哀伤是一段个人成长的历

16、程,压抑与逃避无助于它的消失,经历过程中的种种痛苦有助于人们将哀伤的力量升华。,干预的一般原则,1帮助当事人体认失落,帮助当事人认识并接受现实。如鼓励当事人谈论逝者,与当事人一起看逝者的生活照,收集遗物,收拾逝者的房间等。2帮助当事人表达或宣泄情感,充分经验失落与分离所带来的痛苦。如对逝者的怀念,内疚等。可鼓励宣泄。须注意让当事人辨别和放弃一些非理性的或无根据的自责。3将哀伤反应正常化。在悲痛过程中会出现不同寻常的感觉和反应,须说明这是“正常”的反应,以减少当事人的忧虑。4重新适应新环境,新关系。比如给予当事人希冀,帮助树立开展新生活的自信,加强独立生活的能力。5持续的支持。比如哀悼日、忌日等

17、,须敏锐地观察到当事人是否需要支持去度过这些难关。6允许个别差异。每个人的哀伤表现都是独特的。7促进居丧者以健康的方法解决悲哀。回避借酒浇愁、暴力发泄和自杀等不健康的行为8注意评估复杂的哀伤反应,可寻求督导或转介。,受灾儿童,大多数儿童出现的心理反应是正常的。“休克期”:当时或过后不相信灾难是真的;焦虑、忧伤或没有痛苦感;想帮助同学或比自己小的人。灾后几天到几周:行为退行(害怕与父母分离,吮吸手指,尿床,不会说话,怕黑等,不敢独睡等);情绪异常表现:依赖父母,胃口改变,遗尿,头痛等身体不适,睡眠差,易发脾气,没有兴趣,抑郁,内疚,愤怒,敌意与攻击他人,破坏或退缩行为;游戏中再现灾难情景;对未来

18、悲观。几个月过后,可以持续几年甚至几十年家庭重新建立生活。,受灾儿童,尽量由家人或其他熟悉的人照料、避免不必要的分离,成人需帮助维持儿童正常的睡眠和饮食起居;尽量要求儿童遵守基本规则。尽早为儿童提供各种游戏、阅读、绘画等活动,并且尽快让孩子复学来帮助儿童重建熟悉的生活环境。暂时减少对儿童各种学习、活动与行为规范的期望,减少压力。鼓励、帮助儿童以他们习惯的方式(如绘画、讲故事)表达他们的经历、想法及情感体验:帮助儿童了解出现恐惧和害怕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允许他们哭泣和表达悲伤,不要强求儿童勇敢或坚强。不要批评儿童暂时出现的一些退行或幼稚行为。应该反复向儿童承诺爱他,会照顾他免受再一次的伤害。反复承

19、诺,灾难的发生不是他们的错。同时成人要恰当地为儿童提供有关灾难的准确信息,在传达困难真相的同时,应给予儿童以希望,支持与保障。,受灾儿童,成人可以鼓励并陪同儿童在灾难纪念日、死去亲人的生日,或者自己的生日以及其他重要的日子参加一些家庭、学校或社区的纪念活动,可借此与儿童讨论既往灾难,帮助儿童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它。受灾成人的反应也会影响儿童,避免忽略对儿童的关心与支持,不过度保护或限制儿童的活动,应给儿童积极的影响。成人应该充分考虑儿童对媒体报道的不同反应,并给予适当引导:如不鼓励儿童参与力所不及的救助他人的事情;适当限制儿童看电视、上网的具体时间,监督儿童看电视与上网内容,或者与他们一起观看。

20、必要时花足够长的时间谈谈彼此对灾难事件的看法和感受;告诉儿童,即便没有相关的媒体再继续关注他们,他们也依然会得到社会与成人的帮助和照顾;避免儿童被媒体过多干扰。当受灾儿童心理反应持续存在、且程度严重干扰生活、学习与社会功能时,需要及时接受专业心理卫生工作者的干预。,对失去孩子的父母的干预,1个别地进行居丧干预。2以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居丧干预。3组织一个自助团体。团体的成员由失去孩子的父母组成,加上经过培训的心理干预专业人员。自助团体的注意事项:1共同制定必要的规则:团体聚会的次数,每次聚会的时间、地点;所有成员是平等的,需要互相尊重;注意保护个人隐私,杜绝外传;所有成员共同分享团体内的资源等。

21、2治疗者注意团体的情绪、认知的导向,须引向积极的一面。3治疗者善于利用团体内成员自身的力量来帮助各成员。4治疗者需要关注到每一个成员,还要提醒其他成员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成员。5治疗者需要及时发现需重点个别干预的成员。,灾区救援者,在救援工作的巨大压力下,一般都能工作得很好。但是,持续暴露于灾难现场的刺激和救灾工作的紧迫和持续的要求之下,救援人员可能出现特定的反应。这些反应在意外、异常的灾难情境下是正常的。救援人员所出现的心理反应和悲伤反应通常是短暂的。救援人员对正常的应激反应和工作中巨大压力的认识,不仅可以帮助他们预测和处理自己在地震救援过程中的心理反应,保持战斗力,而且能减轻地震救援工作对自己

22、以后工作、生活的不良影响。,灾区救援者,在最早几小时或几天之内,像英雄一样,努力组织和提供服务。有时,救援者会认同幸存者,替代性地体验他们的情绪;另一些时候,救援人员会觉得与幸存者的反应“隔离”。1.身体反应:疲乏2.心理反应:创伤反应和人际冲突(1)与他人交流不畅。(2)情感迟钝。(3)失去对公平、善恶的信念,愤世嫉俗。(4)对自己经历的一切感到麻木与困惑。(5)因心力交瘁、筋疲力竭而觉得生气,例如对周围人、媒体感到愤怒。(6)感到不安全。(7)睡眠问题,噩梦。(8)集中注意力和决策困难。(9)缺乏自制力,易愤怒,缺乏耐心,与他人关系紧张。(10)失去信任感。3.职业困扰:耗竭感(1)怀疑自

23、己的职业选择。(2)绝望。(3)感到软弱、内疚和羞耻,感到自己的问题与受灾者相比微不足道。(4)觉得自己本可以做得更好、做得更多而产生负疚感,怀疑自己是否已经尽力。(5)对于自己也需要接受帮助觉得尴尬、难堪。(6)过分地为受害者悲伤、抑郁。,灾区救援者,与别人诉说灾难事件。表达自己的想法态度。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和别人讨论压力及对策。讨论自己最困惑的灾难经历。讨论灾难中正向或值得骄傲的事情。团体中彼此支持和了解。,情绪问题类,人际家庭恋爱情感学习工作-,情绪问题类,判断:问题伴-状态(焦虑、抑郁等)原因分析:社会心理处境、个性基础、应对方式等干预策略:认知行为、社会心理支持系统、其他,面试要点1,烘托咨询气氛贯穿始终倾听共感澄清阶段小结及反馈解释及干预,面试要点2,介绍及寒暄来访原因现状有无诱发因素及个性基础可能发展过程阶段小结解释及建议(干预),祝大家:心身健康!考试好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