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供给与经济增长.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73621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供给与经济增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总供给与经济增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总供给与经济增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总供给与经济增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总供给与经济增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总供给与经济增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供给与经济增长.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8章,总供给与经济增长,什么因素使得一些国家富裕而其他国家贫穷呢?自从亚当私密的时代开始,经济学家一直在问这一问题。然而,在过了200多年以后,人们仍然没有找到经济增长的秘密。Elhanan Helpman著经济增长的秘密,主要内容,经济增长的典型事实短期经济增长的推动因素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经济增长理论,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长期增长的结果存在着巨大差距(across countries)。同一个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截然不同(over time)。,一.经济增长的典型事实,Across Countries,Over Time(in China),长期增长的“70”规则,某

2、个变量年增长率为X%,则该变量在70/X年内翻一番,因而称作“70规则”。如果甲国经济增长率为1%,GDP翻一番需70年。乙国经济增长率为3%,翻一番需70/3或23年。也就是说,即便甲乙两国人均收入起点水平大体相同,2个百分点增长率差别在100年后会导致3-4倍的巨大收入差别。复利式增长可能会在较长时期导致极为惊人的结果。,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经济增长: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既可指短期,也可指长期;经济发展:伴随国民收入增加发生的社会经济结构等的变化,针对一国经济的长期变化过程,与经济增长相比具有更多的内涵,二.短期经济增长的推动因素,在资源未充分利用的前提下,主要通过刺激总需求来实现:消

3、费投资政府开支净出口,三.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长期经济增长依赖于总供给曲线的向外推移。,(1)自然条件,自然资源自然界提供的作为生产过程投入品的资源,如耕地、河流、森林、矿产资源等等。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究竟具有怎样的作用?是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资源的诅咒(curse of resources)指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限制作用,资源丰裕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往往慢于资源贫乏的经济体。典型的例证便是20世纪的非洲(资源丰裕的国家居多数)和瑞士、日本(资源缺乏国)迥然不同的经济发展结果,同样具有说服力的还有盛产石油的印度尼西亚、委内瑞拉等国与资源贫瘠的东亚新兴经济体(香港、台湾、韩国和新加坡)

4、之间的经济差距。那些资源缺乏的经济体为摆脱资源束缚而主动放弃传统的增长模式,依靠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了更快的经济增长,而资源丰裕的经济体却陷入资源依赖型的增长陷阱,经济增长步履维艰甚至停滞不前。,山西能摆脱“资源诅咒”吗?,从2008年10月经济危机席卷以来,占山西重工业90%以上比重的煤炭、焦炭、钢铁和电力全面下滑。山西成了能源工业的重灾区。数据显示,2009年一季度山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完成599.6亿元,同比下降22.4%。相比过去几年财政收入增速位列全国第一的状况,山西一季度财政收入完成423亿元,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40.2个百分点。山西省政府的一份报告以少有的语气写道:如果这种状

5、态持续下去,山西明年下半年将有三分之一的县市无法正常发工资。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山西是典型的煤炭财政,全省煤炭工业收益占全省可用财力的一半。“工业经济形势非常严峻,财政收支十分困难。”2009年4月16日,山西省长王君如此总结一季度经济形势。资料来源:,煤炭某种意义上成为山西的经济鸦片,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除了很少几个例外,被陆地包围、没有海岸线的国家一般比较贫穷。被陆地包围地区运输成本很高,发展国内市场和参加国际贸易比较困难。温带国家与热带国家在成为高收入国家的机会上存在悬殊的差异。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几乎全部处于温带,只有两个城市经济属于例外:新加坡和香港。全世界高收入地区人口十亿,两个

6、例外经济的人口有1000万,也就是说,世界上高收入人口大约99%处于温带地区。最近还有研究指出,寒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更高,典型的是北欧。,(2)劳动力,在农业经济时代,劳动力供给增加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不孝有三,无后乃大”随着社会人口数量增加,劳动力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减弱。马尔萨斯人口论现代经济发展依然需要庞大的劳动力供给。在欧洲、日本、俄罗斯、东南亚比如马来西亚以及我国台湾省,普遍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对绝大多数国家来说,劳动力要素的价格随经济发展而上升,一些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在国际上逐渐失去竞争力,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转移。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由于地

7、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劳动力价格几乎保持不变,使得我国有可能在很长的时期内维持劳动力价格低这一优势,吸引世界各国企业到中国投资。,(3)物资资本的积累,物质资本包括机器存量、设备和建筑。工具和设备能够提高工人生产率。挖一条1米深、1米宽、100米长的沟渠,没有工具完全依赖劳动力可能无法完成,用简单手工工具需要10个工人辛苦地劳作一个星期,但是如果配备挖土机之类的现代设备,一个工人也许在一两天就能完成任务。,资本存量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今天资本存量是昨天投资的结果,未来资本存量部分取决于今天投资。因而,增加资本存量需要一个社会在现期消费上采

8、取某种克制态度,把每个时期创造的部分财富节省下来,用于积累和投资,形成新的资本。政府可以运用税收,利率经济手段来鼓励本国企业和国民积累与投资,还可以实施开放政策鼓励外国资本进入本国投资,作为解决本国资本不足问题的一个补充措施。,(4)人力资本的积累,人力资本包括受教育水平以及劳动者所受的培训。人力资本不象物质资本那样具有可直接观察的实际形态,但二者对生产率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相似之处。经济学家同样把人力资本看作生产要素,认为它们能够有效地提升一个劳动者或国家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能力或效率。增加人力资本也需要投资,并且需要特殊的投入要素,即教师、图书馆、实验室、学习时间等等。,由于教育是对人力资

9、本的投资,随着人力资本对于现代经济重要性不断增大,教育对于长期增长的作用也就相应增加。经济学家特别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还有一个特殊原因,就是教育具有某种正外部性效应。许多研究人力资本理论的经济学家甚至认为,教育是美国经济发展独步天下的最重要因素。一个证据是,在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统计表明美国出口到欧洲的主要是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而欧洲出口到美国的则是物质资本密集型产品。,(5)技术进步,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只有储蓄积累而没有技术进步的经济,其增长过程存在上限,即在某个较高收入水平就会出现停滞,原因在于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出递减。增长的极限什么没有应验呢?技术进步改变生产函数,用同样的资本或劳动生产出

10、更多的产品(或可使资本与劳动相互替代)。因此,技术进步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是现代经济的发动机。,技术的作用,克鲁格曼、刘遵义等通过分析东南亚各国经济数据,发现他们的经济增长完全依赖于投入增加,几乎没有技术进步的因素,预言东南亚孕育着经济危机;还指出,中国的情况与东南亚雷同,因此对中国提出了警告。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6)对外开放,从最直接关系看,贸易好比是一种特殊的技术。如果一国出口纺织品进口飞机,其效果与发明了一种把纺织品变换成飞机的技术类似。由于出口品通常是比较具有资源优势和生产机会成本比较低的产品,而进口的通常是不具有资源优势因而生产机会

11、成本比较高的产品,所以贸易通常会提高交换双方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给定资源限制下人们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除了静态福利效果,贸易还具有其它多方面积极“溢出”效应。贸易促进信息交流沟通,使贸易参与国的企业和人民加深对于外部世界的了解,这些对于经济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五六十年代阿根廷、巴西等国家实行进口替代的内向型政策 vs.亚洲国家(日本、东南亚、中国、印度)的外向型经济政策减少对贸易的限制,扩大开放,从参与全球经济体系过程中学习,是经济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7)制度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的变化,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已经持续近30年,也是世界11个高速发展的经济

12、体中唯一一个至今还保持高增长的国家(刘树成、张晓晶,2007)。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制度决定论认为制度才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自North et al.(1973)开创性研究以来,新制度经济学派尤其关注制度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North,1990,1994;Delong and Shleifer,1993),认为只有实施有效制度、实现执政者约束和产权保护,刺激民间投资和技术进步,经济才可能实现持续增长。政治制度和产权制度先于经济发展并决定经济增长(Acemoglu et al.,2004),资本和劳动只是经济实现增长的手段,是经济增长的结果(Grossman et al.,

13、1991;North et al.,1973;North et al.,1989)。,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引起长期停滞的农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业一改过去长期徘徊的局面,进入了一个增长的快车道,粮食产量在短短的几年里上了一个大台阶。这带给中国经济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长期困扰我们的吃饭问题终于得到解决。林毅夫(1994)以及麦克米兰等(Mcmillan,Whalley and Zhu,1989)比较早地分析了中国农村改革对农业增长的影响。他们的研究均认为1978年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的经济制度从生产队体制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转变,这一转变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

14、初农业产出惊人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乔榛等(2006)在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对19782004年中国农业增长的实证分析一文中指出:中国农业经济自1979年以来的增长受经济制度变迁的影响明显。当农村经济制度能够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农业增长就加快,反之农业增长就显得乏力。农村经济制度影响农业增长不仅在于其激发农民的生产主动性,而且在于其提供的利益空间的大小。受土地制度变迁影响最大的是农民的生产主动性,而价格制度和财税体制的变化决定了给农民创造的利益空间的大小。其他的生产要素如果离开人们对它进行投入的积极性和利用的效率,其作用也就大打折扣了。因此,对制度的关注是实现农业增长的最理性

15、选择。,经济学人称职业女性比例中国全球最高,日前,英国著名财经杂志经济学人发布报告称,在中国,有近70%的女性参与就业,职业女性的比例全球最高。报告指出,过去30年,全球女性在就业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从1970年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中职业女性的平均比例已从48.1%升至64%。“这个增长很引人注目,不过与中国的职业女性比例相比仍然显得开工不足”。经济学人说。根据著名的市场咨询公司麦肯锡的数据显示,自1970年开始有更多女性参加工作之后,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也因此增长了25%。著名投行高盛的分析师凯文戴利更是指出,如果进一步消除男性和女性就业率之间的差距,美国的GDP还会因此增长9

16、%,而欧元区将增长13%,日本将增长16%。尽管女人们在各种职业生涯中阔步前进,与男人们相比她们更难获得高层职位。财富500强企业CEO榜单中只有3%是女性。另外,受限于同工同酬立法的滞后,相同的工作,女性的报酬往往低于男性。,知识拓展: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假说,经济增长收敛性(convergence)是指在封闭的经济条件下,对于一个有效经济范围的不同经济单位(国家、地区甚至家庭),初期的静态指标(人均产出、人均收入)和其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落后地区比发达国家有更高的经济增长率,从而导致各经济单位期初的静态指标差异逐步消失的过程。(刘强,2001),现今各国人均收入的差距比之前扩大了

17、。19世纪以前,各国人均收入差距逐渐缩小,但伴随着工业革命,各国人均收入差距开始扩大,在最近的100年中,各国人均收入差距拉得最大。另外,尽管富裕国家人均收入的差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下降了,但富裕和贫穷国家间的不平等扩大了。同时,中等收入国家的数目缩小了。我们现在有一个两极分化的经济俱乐部:一极富裕,另一极贫穷。Elhanan Helpman著经济增长的秘密,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沈坤荣,马俊(2002)对中国自1978年到1999年的经济发展作了考察,结果发现中国省际间经济增长并不具有明显的绝对收敛,但呈现出明显的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的“俱乐部收敛(club convergence)”特征

18、,即按东中西划分的区域内部人均产出具有明显的聚集现象,并且存在着条件收敛(conditional convergence)的特征,即在具有相同的人力资本、市场开放度等结构特征的经济地区存在着一定的增长收敛趋势。,中国学者主要关注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问题,他们一方面对新古典增长理论关于经济增长收敛的假说进行验证,检验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否存在趋同,另一方面分析哪些因素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从总体上看,收敛的力度在不同程度的减弱,地区经济差距在扩大。同时大多数研究认为,资本(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投入、市场化程度、工业化进程以及技术进步等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象牙海岸,肯尼亚,津巴布韦,喀麦隆,乌干达,巴基斯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