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导论第二三章.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76617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33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研究导论第二三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教育研究导论第二三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教育研究导论第二三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教育研究导论第二三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教育研究导论第二三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研究导论第二三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研究导论第二三章.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选择与确定研究问题 问题的来源 问题的不同类型 研究问题的课题化 教育研究课题化与教育的实践性质 怎样选题 文献检索与选题,一、问题的来源 研究理解为“惊奇于某种困惑,渴望获得解释的态度”和为获得解释锲而不舍的追求。研究是在我们生活中总是伴随我们的一种态度、意识,这样一种意识使我们敏感地觉察到生活中每每遇到的疑惑。当这种疑惑有了比较明确和集中的指向,就成为所谓“问题”。对某些问题如果有了明确、集中的寻求解释的追求,就成为所谓“研究问题”。因此,研究问题是来源于我们生活中到际遇,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二、问题的不同类型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结起来,我们可能遇到的问题,

2、大致可以有如下不同的类型:1.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结论的问题 2.永恒的问题 3.新发现的问题 4.个人兴趣指向的问题 5.工作中的问题,1.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结论的问题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是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结论的,人类在长期的认识发展过程中,逐渐对这些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解释,形成结论,这些结论在一定时期里被公认为是确定的和有效的。曾经困扰过人类的许多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及其研究过程,成为人类积累的基本知识。对于学习过这些基本知识的人来说,它们已经不再是困扰的问题。对于年轻一代,当他们遇到这类问题引起的困惑时,可以通过学习的方式得到解决。我们今天各个学科的基本知

3、识,大多是对这类问题的解释。,2.永恒的问题(即教育没有新问题)人类有很多永恒的问题。它们在人类文明漫长的岁月里,被无数次地追问着,但是没有也许是不适合做出一个最后的结论。很多哲学问题属于这类问题,例如:存在是什么?幸福是什么?古往今来,多少哲学家苦苦思索和回答了这些问题,但每一个回答都不是最后的结论,而只是表达他们的一种理解。虽然没有结论,但他们的思索和理解,构成了人类思想的历史。生活中也有很多这类的问题,例如:你爱我吗?我怎样教育我的孩子?世世代代,这类问题被多少次用心地追问了,但这样的追问却从来不曾停息。每个人都会感受,这些问题怎样演义了人类的历史和丰富的生活。教育,恰恰是这样一个领域,

4、它必须面对大量人类永恒的问题。,3.新的问题 人类的认识并没有完结。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我们总会遇到一些历史上未曾做出解释的问题,或者是虽然有过解释但有了新的发现,原有的解释已经不能令人满意的问题,这些都属于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可能汇入人类知识的体系,使人类知识得到丰富和发展。而那些永恒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则是常问常新。,4.个人兴趣指向的问题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兴趣,兴之所至,也会形成强烈的指向,产生渴望得到解释的问题。这类问题,往往是使我们“一提起来就兴奋不已”的问题。5.工作中的问题 现代社会生活,已经高度的工作化了,已经不是曾经的那样舒雅闲适。每个人都在一定

5、的工作节奏下生活,工作中,我们会遇到一个又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他们根本不容你去选择,而必须努力去研究解决。,三、研究问题的课题化 研究问题的课题化,是指把研究问题纳入专业的、规范的程序进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研究问题因为被专业程序所规范,而成为课题。研究问题的课题化是人类认识发展的成果。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人类知识迅速增长,无论从内容还是数量上,都早已远远超出任何一个“智者”的头脑可以把握的程度。人类知识从各种角度上的联系和区别,逐渐形成各种专业门类的学科,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总是可以纳入其中的某个或某几个领域,同时也被纳入各个相应专业的学术规范。,四、教育研究课题化与教育的实践性质课题化研

6、究的潮流课题化研究可能忽略的问题不可忽略的“忽略”教育的实践性质教育研究发展的趋势 质性研究的意义关注与“永恒问题”、“兴趣问题”行动研究与“工作问题”课题研究回归生活的可能性(前设与量化是否可能),既然课题化是研究问题纳入学科规范,那么,教育研究课题应当纳入怎样的学科规范呢?如果我们确认教育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那么它的学科规范也必须不违背这种实践的根本性质。作为一门学科,教育学一定有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相类似的结构、形态、样式;要不违背其实践的根本性质,它会有不同于知识性学科的区别。本课程所形成的研究路径反映了我们在这方面探索的尝试:这是一种纳入实践规范的课题化方式。教育问题在这样组织的研究过程

7、中可以尽显其“实践”风采而不受到知识中心论的约束。同时,传统的研究规范和方式、方法也没有一概排斥摒弃。经过基于实践的组织,它们获得应有的位置,恰如其分地发挥着适切的作用。,我们怎样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依次考虑以下问题:此刻我拥有什么?明确的研究意识 和可以支持我投入研究的理论解释系统,我面对着什么?一个融入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宽大正面。教育就是这样,无论就其涵盖的知识内容(人类文明的结晶),还是每个教育的发生(人类文明的传承),教育都是这样的,我们似乎对此无法否认。,我能做什么?找到一个起点,坚持不懈地做到底。无论它属于哪一类问题,都可以。,我能做到底吗?取决于研究起始过程的一个关键步骤 我是否可

8、以完成对他的理论界定。选题,实质上是对起点的审视和做出理论界定、研究设计的尝试过程。,五、文献检索与选题 文献检索是为了获得对选题理论界定研究设计的支持和发现新的问题。发现本专业领域可以研究的新问题是学术追求的体现。学术是有道理的,以严格的科学态度寻求根本的解释就是学术的道理。如果发现做到这一点有困难,应有的态度是 学习并克服困难而不是放弃。,(一)关注已有研究文献中忽略的问题 我们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会有很多重要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未被任何研究者认识到,这些未被认识和加以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文献中的空缺部分。在查阅和评价已有的研究文献时,应善于发现这些知识链条中的空白点,并对之予以优

9、先考虑,从中很有可能会发现更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二)关注已有研究结果中相互矛盾的地方 在研读已有研究文献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发现两个或更多的研究者在研究同一问题时,尽管研究方法类似,但研究的结果很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这种状况的存在,就说明了该领域值得做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我们应该对该问题做进一步的分析,弄清楚这些研究结果究竟存在哪些差异,原因何在,并从中选择我们的研究课题。,(三)关注已有研究在方法论方面的问题 研究方法的问题是我们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应予以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查阅和评价已有的研究文献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分析、思考所阅读的文献在方法学方面是否严重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可能是在研究是某些

10、变量没有得到适当控制,也可能是研究工具存在严重不足。总之,这些研究在研究的方法学方面需要作出重要修正。这也就给研究者们提供了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课题。,(四)关注研究问题的内涵实质与联系 丰富的研究文献,从各个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角度呈现着关于研究问题的理解,阅读研究文献,不仅是选择研究课题的参考,同时也有助于从多方面获取信息,形成对研究问题内涵实质的理解,为完成研究问题的理论界定准备条件。,(五)撰写文献综述报告 简要描述研究问题及其性质分类报告已有的研究结论或观点已经有研究的基本线索及研究的行动路线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参考文献,第三章 研究的理论界定和研究设计 为什么要做理论界定怎样做理论界定研究

11、的结构研究设计,第一节 教育研究的理论界定,当我们确定了研究的问题,也就是有了集中的研究指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研究可以立即操作、执行。研究是为了寻求解释,但是,如果仅仅凭主观意向就投入研究,那么,很可能局限在个人经验范围内,只是以个人头脑中已有的理解水平,循环往复寻求解释,严格地说,这还不是研究,因为它不可能为研究问题提供新的解释,即使加入一些支持的材料,也还不是研究,因为这些材料如何组织还没有一个可以明确解释的线索。能够提供一个可以明确解释的线索,即理论。,一、为什么要有理论界定,在实证范式的研究中,这个解释的线索是明确的,其关键环节,是提出和验证假设,围绕这个环节,形成严谨的研究设计和研

12、究过程。对那些结构、边界明晰的研究问题,这样一种研究范式已经表现出它的准确的解释性而获得成功和广泛的推广运用。教育的实践性质,使得我们面对教育问题的研究时,不能完全借用这样一种既定的研究范式,因为我们将会遇到大量在结构、边界尚未明晰时就必须面对的研究问题。质性研究针对了教育研究的这种特点,以建构生成的态度、逐渐聚焦的方式完成研究的设计和全过程。这里,值得重视的是,这种开放的态度,是对研究的内容而言的,并不是说研究可以没有任何前设。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即使内容尚未明确,依然会有意向性的指向和追求。所以,教育研究是可以保留实证研究严谨的研究设计和研究过程的,只是设计的基础,需要比实证研究中的假设具

13、有更好的开放性,不因前设的存在而损害事情本身的性质。,本课程以理论界定作为研究设计的基础和起点,在一定意义上,它是实证研究中“假设”的替代环节,作出这种替代,是因为教育问题的复杂不是假设的形式所能涵盖的。理论界定,对于研究而言,可以具有更为丰富、灵活和开放的内涵以适应教育研究的需要,它与“假设”共同的地方在于,在研究开始的时刻,对于研究已经有了明确的指向。没有任何前设的研究是不存在的,哪怕仅仅是作为一种意向,依然可以作为研究的前设而成为研究的起点,而理论界定,则要在任何选定的起点上,为整个研究提供可以明确解释的线索。假设也是一种理论界定,在实证研究中,它已经形成自己严谨的和有效的规范,是实证研

14、究中以严格的科学态度实现理论界定的成功范例。理论界定,可以说是在更广泛的领域里,以更普遍的形式为研究提供严格的科学的设计基础和研究起点。,二、理论是什么,理论就其内容而言是系统的、说明事物本质及规律的知识,就其结构而言是合乎逻辑地组织在一起的概念、判断、推理的体系。就其功能而言,则是以其逻辑体系及其对本质、规律的揭示,构成一个理性的解释系统,提供着解释、规范和预断的功能。教育理论从根本上就应当首先是教育实践的理论形态,是一个实践的解释系统。在这样一种解释系统中,对于理论的理解,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理论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理论一词在古希腊语的含义是观察,是诸如观察星座、观察节日典礼那样的观察

15、。在它最原始的使用中实际上孕育着可以找到关于理论一词在今天的使用仍然重要的丰富的理解。理论的意义,首先在于“真正参与一个事件,真正地出席在场”,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说它是一种生活,但它又不仅仅是一般的生活,从事理论,是“作为一个代表团或团体的一员参与某种崇奉神明的祭祀庆祝活动,”对这种神圣活动的参与,赋予理论生活以崇高的地位、庄严、神圣的态度。,对这种神圣活动的参与,赋予理论生活以崇高的地位、庄严、神圣的态度。作为对于天象、典礼的观察,理论生活带有超然物上的色彩,它是一个真正的参与,但却不是计较于某种仅仅可以属于个人的财富;他也不是毫无计较,如果那样的话,又怎能谈得上参与呢?它追求“并非只有属

16、于某个个人而不能同时属于其他人”的财富,因此理论总有一种超越的和追求普遍的性质。理论的生活是崇高的,享有理论的生活是受人尊敬的和幸福的。理论的庄严、神圣、崇高是与它的超越、追求普遍相联系的。它的超越、普遍是要超越个人而使人人都可以拥有,理论因此而庄严、神圣、崇高。说到这些,绝不是要在今天按照古希腊语的含义定义理论这个术语,而是要想到,其实所有这些,都仍然在我们今天关于理论的理解中得到保留,只不过我们有时会忽略了其中的某些成分或者夸张了其中的某些成分。,三、理论与研究,研究是要获得解释,而理论则是一种解释系统,这样就可以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了。仅有这样的联系是不够的。研究起于惊奇,这意味着研究总是

17、因为某种超出寻常的新奇事件引起疑惑,因而寻求对疑惑的解释,因此,研究总是带有探索、求新的追求。而理论所具有的神圣、庄严和超越的和追求普遍的品质正是研究的追求所需要的。人类文明的累积和发展,使得曾经困扰人类的种种疑惑已经得到了有效的解释,并成为我们今天所拥有的各个学科的理论知识。我们今天的研究是奠基在人类文明基础上的,各个学科的理论知识为今天的研究提供着丰富的解释系统,以为可以仅仅凭借自己一时兴之所至便可以从事研究,只能是无知和轻浮的表现。,研究总是这样的:惊奇、探索、求新的研究态度和理论所具有的神圣、庄严和超越的和追求普遍的品质交织在一起,贯穿在研究的全过程,包括迅速地调动理论组成研究的解释系

18、统和为研究的结果赋予理论品质的追求。研究就是这样和理论联系着。研究总是与理论具有着交集的成分,在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理论的研究是不存在的。研究的结果,也将以其有效的解释性而汇入某种解释系统而成为理论的组成部分。,四、教育界研究的理论界定,在教育研究过程中设置理论界定环节,是本课程改革建设最重要、最突出的、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其作用就是要在研究伊始,具体、明确地建立研究与理论的联系,保证所做的研究具有应有的理论品质。自觉地以理论的态度参与到研究之中,把握研究问题的实质性内涵,形成对研究问题的深刻理解。明确研究的基本思路,为研究的设计奠立坚实的基础。因此,这一环节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关键地

19、位,直接决定研究的成败优劣。每一教育研究都要充分认识理论界定环节的重要意义,以严格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地、认真细致地完成对研究的理论界定。,教育研究的理论界定实行要点,在以往教学中,往往有学生在开始时把理论界定做成名词解释、概念的说明和界定。这实际上还是没有理解为什么要做理论界定,什么是理论界定和怎样做理论界定。现将教育研究的理论界定实操要点概括如下:以理论自觉的态度介入研究迅速组织起本研究的解释系统确定研究问题的实质性内涵确定研究问题的结构形态及其边界与联系讨论不同研究范式运用于研究过程的合理性讨论研究结论解释力的可能作用范围和程度,1.以理论自觉的态度介入研究,在研究的开始做出理论界定,首要

20、的任务,就是形成这样一种自觉地把理论纳入研究、自觉地以理论神圣庄严和超越的态度时刻审视着研究的意识。在理论神圣庄严和超越的目光下,“惊奇、探索、求新的研究态度”才能贯彻到底。研究总是有着一种庄严期待的理论情感相伴随,这是研究的动力。最严谨的科学研究,也是有一定情感相伴随的。居里夫人、爱因斯坦,一切伟大的科学家在他们追求真理的研究中,都有高尚的理论情感相伴随着。并且,理论的态度正可以约束研究的伴随情感,使它总是有,又总是不超出适度的范围。,2.迅速组织起本研究的解释系统,以理论自觉的态度介入研究,就是迅速地调动相关理论,组织起本研究的解释系统。前已述及,充分运用各种有利条件,组成本研究的解释系统

21、,是使研究具有清晰、明确、集中的理论指向的根本保障,也是自觉的理论态度的必然要求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在于对于相关理论的调动、组织绝不可以采取随意敷衍、表面化、形式化的做法,而必须致力于对于本研究切实有效。这是一个研究取向的积极、灵活的组织过程,不是被动地为各种理论背景所支配,而是积极地为了本研究的需要搜索、寻找。从来自各个方面的理论背景中迅速找出与本研究有联系的元素,围绕本研究重新组织起来,成为本研究有效的解释系统。它可以是一个跨学科、跨越不同研究领域的集合。不必担心学科、领域之间的边界,它们只不过是为某种需要被组织在某个学科、领域的边界之内。只要研究需要,就应当被有效地组织在研究的解释系统里。

22、组织调动的过程也是选择的过程,而结果可能总会是集中于最有利于接近本研究的一个或几个方向。,3.确定研究问题的实质性内涵,形成一个本研究的解释系统是为了获得对研究的深刻理解,理论界定的根本在于基于这样一个解释系统作出一系列明确的判断,最首要的,就是确定研究的实质性内涵。实质和内涵,都具有本质的、根本的含义。从根本上说是什么。确定研究问题的实质性内涵,就是要确定我们所要研究的从根本上说究竟是什么。我们之所以要有一个研究的解释系统,是因为我们希望从中得到充分的依据来确定我们要研究的究竟是什么,我们在研究中总是要保有的理论的自觉,不会允许我们在研究中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4.确定研究问题的形态及其边

23、界与联系,研究问题的理论界定可能涉及到研究的不同层面。我们在引论部分曾经指出,教育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一个根本的层面。它始终作为实质性内涵存在着,为了它以及与它相关联的,又形成着一个逐渐具有结构关系、结构化程度逐渐清晰又复杂联系、在总体上可以称之为结构层面的序列,它与那个根本的层面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才构成完整的教育。无论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具有怎样的结构形态,是清晰的或是浑沌的,我们对它都应由深刻的理解和明确的界定。界定不一定是定义的方式,也可以是陈述、描述的方式。结构形态的模糊,不妨碍它可以得到清晰的描述。对结构形态和边界的清晰界定,不意味着研究问题被分割,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准确地建立它与

24、教育作为实践的根本层面的联系。,5.讨论不同研究范式运用于研究过程的合理性,当研究问题的结构形态得到清晰界定,那么针对研究问题在不同层面以不同形态的呈现,就有条件讨论与之相适合的研究范式、方法和技术的选择,这对于形成研究设计、组织研究的实施、论证研究效度都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说,在教育作为实践的根本层面,教育以意识、意义的形态呈现,注重意义解释的质性研究范式可以与之有较好的契合;研究问题的结构、边界越趋于清晰,就会益愈适合于实证、定量研究范式;涉及结构形态与意义形态的联系,则适合于混合研究范式。教育研究的复杂性来自教育作为实践的根本属性,它与任何一种可以还原为某种机械的结构、机制或运动的复杂性都

25、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只能“在实践中和对实践的理解中得到解决”。,6.讨论研究结论解释力的可能作用范围和程度,研究是为了获得解释。研究对于研究问题可以获得怎样的解释,是研究结论形成时才能得到的,但是,通过理论界定可以在研究开始时就对其解释力的作用范围和程度做出预断或讨论。这也是研究者在研究全过程中应当清晰、明确保有的理论品质。研究结论解释力的可能作用范围和程度是完成、调整研究设计的重要依据。如果研究对结论的解释力有特定要求,而已经形成的理论界定可以预断在范围、程度上不能达到对解释力的要求,那么意味着需要重新建立研究的解释系统,做出新的理论界定。,由于理论界定环节设置在研究的开始,往往引起这样的质疑

26、:我还没有开始研究,对研究的问题还不了解,怎么能够做出界定呢?这意味着所谓理论界定是不可能的。当我对问题有所了解,呈现我的了解就是我的研究结果了,为什么还要做理论界定呢?这意味着所谓理论界定是不必要的,关于理论界定的常见疑问,在研究开始的时候,我们不知道的只是研究的最终结果,甚至对最终结果我们也已经有所估计,只是还不能确切知道。我们实际上一定已经对与之相关的很多事情都已经熟悉了结,否则,它不会进入我们的视野,引起关注,成为我们研究的问题。即使它使我们骤然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那也必然是经由我们所熟悉的领域转换所致,我们仍然可以经由这些领域从理论上去接近它。我们在研究开始的时候所不能确切知道的,如

27、果只是事实层面的内容,而事情的性质、属性、逻辑联系、伴随情感可以从理论上明确界定,我们也可以藉此获得从理论上接近它的机会。凡此种种,都说明在研究开始的时候是有条件做出理论界定的。性质、属性、逻辑联系、伴随情感、相关事实、相关领域都有相应的理论背景,都有可能成为做出理论界定的条件。充分运用这些条件可以使研究从一开始就有清晰、明确、集中的理论指向,是以严格的科学态度进行研究所应该做到的。缺少这一环节,很有可能率意而为,导致研究盲目、混乱。,关于理论界定是否必要,也是一个值得澄清的重要问题。提出这一问题,往往和对研究的简单理解有关。我的研究就是一项调查,调查结果就是我的研究结果。研究=方法运用 决不

28、是使用了某种研究方法就是在研究了。例如,调查是一种研究方法,但它不仅可以用于研究,也可以用于一般公务事务、新闻报道。如果以为采用了调查的方法就是研究的话,它怎么可以使研究区分于公务事务和新闻报道呢?呈现调查结果,只能是一个报道,而不是研究,研究是要获得解释,远不是呈现结果就能涵盖的。要做出解释,就总会涉及到理论,甚至在有了解释的愿望、追求的时刻,我们已经进入了研究与理论的交集。,以为研究=方法运用,实在是一个把研究简单化的恶果,它所造成的,是方法的地位扩张乃至凌驾于研究之上而研究本身被淹没。之所以会有对理论界定的拒斥,也恰恰是由于这种实质上存在的对研究本身的淹没。研究的精髓已经不复存在,怎么会

29、去关注理论呢?正确的逻辑应当是这样:没有理论就没有研究,没有研究就没有学术。教育研究与理论的脱节,造成的只能是教育学术的泯灭。,可能存在的误解还包括:(1)遵循方法就是遵循理论简单地以方法与理论等同,忽视了研究问题自身的相关理论,也忽视了理论对于选择、组织研究方法的支配地位。(2)理论是研究的结果并且研究结果也可以不涉及理论仅仅把理论作为一种判断结论的内容呈现,忽视了自觉的理论态度以及理论作为解释系统对于研究设计与实施的引导组织作用。(3)实践的、行动的、感性体验的研究不属于理论范畴首先,没有意识到实践也有自己的理论形态,实践之理论形态就其地位、作用而言,丝毫不亚于科学理论之于科学研究;其二,

30、实践的理论形态作为解释系统,意识、体验、情感都可以成为重要的理论范畴;其三,把研究与研究对象混为一谈,以为关于感性体验的研究就是感性的,关于行动的研究就是行动的,关于实践的研究就是非理论的。研究是获得解释,对感性体验、对行动、对实践的研究,既包括着他们的发生、实现,也包括对其发生、实现的理论解释。,透过这种种误解,我们更加看重,在研究开始的时候,首先做出理论界定多么重要,如果容忍所有这些混乱与研究同在而并无觉察,甚至左右了研究,那么,研究还能成其为研究吗?所以,我们一方面从理论上澄清这些混乱,形成关于教育研究的理论建构,使得这些混乱在一个严格的解释系统中再无容身之地,同时,强调在每一个研究中都

31、以严格的科学态度坚持做好研究的理论界定。在下面的讨论中,我们将更实质地进入教育研究的理论界定,我们期望能够藉此逐渐把握在教育研究中如何做理论界定,也从中进一部理解理论界定对于教育研究的充分必要性。,关于“从根本上说究竟是什么”的理解往往就是模糊的。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看到,这个理解的模糊,常常是来自一个简单的逻辑混淆,即:不注意区分“什么是”和“是什么”。“什么是”是外延,“是什么”才是内涵。当我们说“张三是人”,“李四是人”,却不能说“人是张三”或“人是李四”,“张三是人”、“李四是人”在这里都只是外延的回答,并没有对“人是什么”给出内涵的回答。这个例子也许很容易区分,但在真实的学习和研究中

32、,往往只是涉及到零星的外延的理解就着手研究,忘记了那个内涵的问题尚未回答,而研究也因此流于形式,走向表面化。更严重的是,研究者对此并不觉察,还以为自己获得的是真知灼见,这就难免“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了。,“是什么”的问题一定可以回答吗?的确有很多涉及到“是什么”的哲学讨论对“是什么”的回答提出了质疑,严肃地讨论这个话题,将是教育哲学课程中的事情。在这里,我们比较简明地提出我们的解释:这类质疑,主要是针对着用一个抽象概念来规定是什么的回答,因为有些事情是难以用概念来定义的,有些事情并非总是那么确定的,有些事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有些事情是难以用事实证明的。我们承认这样的事情是存在的,并且,是在教

33、育研究会经常遇到的。所以,这些质疑是有道理的。但是,难以定义、不那么确定、难以表达、难以证明都不等于没有,并不因此而可以确定地取消“是什么”的问题和回答。举一个极简单的例子:当我们去餐厅吃饭,我们将会吃什么,可能还不确定,但我们“是去吃饭”是确定的。另外一个人也去餐厅,是去找人,能不能找到,可能是不确定的,但他“是去找人”是确定的。这样的例子不是无谓的。一个去餐厅的人,“是去做什么”如果不能界定,那么,后续的研究很有可能导向完全不同的方向。,在研究开始的时候,一定要对研究从根本上说是什么做出明确的回答。这个实际的过程,比这个简单的例子要复杂得多,它已经是一个艰苦的、严格的和具有探索和创造性质的

34、研究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研究所凭借的是理论的解释和研究者的深度思维。我们凭借理论的解释和深度思维所做的,是对研究问题“从根本上是什么”的回答。我们将会层层推断,不断做出各种转换,内容不能确定的,可以探讨在性质上界定,难以用概念定义,可以用描述呈现,事实层面不能证明,可以尝试意义层面的解释。总之,最终总要形成一个基于对研究问题深刻理解的理论界定。这个理论界定不是最终的和唯一的,但后续的研究是基于这一界定的,研究的结论只在这一界定下成立。,五、理论界定及研究设计示例教师成为反思型研究者的研究师生关系与教师的发展,教师成为反思型研究者(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研究问题的实质性内涵反思是什么 反思行为和反思意识 反思意识对意识的自觉 教师反思的意义形态:对教育意义的自觉意识 教师范思的结构形态:各种形式的反思活动 意义形态与结构形态的联系:反思活动增强 反思意识起点和依据:反思返回自身之思 人类自识解释力:深入到一深入到意识层面,具有根本性的解释力 不同研究范式的和理性:意识强度的测量问题,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设计,教育研究的设计就是把研究的理论界定进一步操作化。建议采取理论问题取向的混合研究设计策略。,研究设计的基本步骤,确定操作化研究定义选择确定的研究对象设计操作化的研究路线研究的论证 选题论证 研究可行性论证 研究的合理性论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