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地理课件:5.1(人教版必修1).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81759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地理课件:5.1(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地理课件:5.1(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地理课件:5.1(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地理课件:5.1(人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地理课件:5.1(人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地理课件:5.1(人教版必修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地理课件:5.1(人教版必修1).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_、_、生物、_、_等。2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的意义,地理要素的物质循环不同的地理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各地理要素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整体。三种物质循环的特征和意义如下表所示:,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描述的是哪种循环过程?提示:生物循环。,2生物是如何促使大气、水、土壤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提示:(1)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

2、、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3)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1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据此回答(1)(2)题。(1)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景观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少B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C流水侵蚀严重,风力侵蚀微弱D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解析: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流水作用微弱,风力侵蚀作用

3、强烈,由于植被稀少,成土作用微弱,土壤贫瘠。答案:A,(2)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环境恶化,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制约和影响某一要素的改变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ABC D,解析:从题干中看出,题意强调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而未反映出差异性的特点。答案:C,1生产功能(1)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_的能力。(2)过程: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_作用。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_和_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_的能力。,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每个自然地理要素均拥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功能不同的各地理要素共同

4、作用,产生了单个地理要素自身所没有的新功能。平衡功能是指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地理要素本身并不具备平衡功能。,3为什么说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提示:因为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而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2下图反映了地理要素间的哪一功能(),A生产功能 B平衡功能C消费功能 D选择功能解析:考查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答案:B,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地理环境的各

5、要素具有统一演化,并且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现象。这些都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具体如下表:,4自然地理环境所具有的功能就是单个地理要素功能之和这种观点是否准确?为什么?提示:不准确。自然地理环境除了具有各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3(2011南京高一质检)下图是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原因是()A大气环流B海陆位置C植被的变化 D地形的变化(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经度地带性 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处的地壳运动使该处的

6、地形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得山地两侧的植被出现了差异。这种因地形条件的变化而导致的降水变化,影响到植被的发育,体现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性。答案:(1)D(2)B,1(2010安徽文综)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解析:(1)据图定位该地为黄河下游地区,泥沙来自于黄土高原。据图中信息分析随时间推移陆地面积变大,且向海洋方向扩展。(2)该区域陆地面积扩大主要是因为河流携带

7、大量泥沙在此沉积。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暴雨、洪涝会加剧该区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会增加。,答案:(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黄土高原。(2)暴雨、洪涝。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右图为我国新疆地区常见植被“骆驼刺”示意图。骆驼刺的地上部分高度约在0.51米之间,但其地下有发达的根系,可深入地下几米,来吸收地下的水分,满足其生长的需要。,(1)骆驼刺的个体形态和生理机能,反映出其所生长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水文特征是

8、_;这种植被气候水文等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_特征。(2)如果该地区的骆驼刺被破坏,可能引起的环境变化趋势是(双选)()A气候变干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 D气候变冷,解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答案:(1)干旱少雨近地表水少,地下深处有一定量的地下水整体性(2)AB,2根据下面实验,完成问题。,步骤一如图,在一个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盖满盆底。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步骤二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的正上方。,步骤三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1)推测你发现的现象

9、,并按步骤写下来。(2)这个实验模拟了什么现象?具体环节是什么?(3)对于沙子而言,水的作用相当于地质作用中的_。(4)大自然中这种现象的重要意义是:让地球表面各纬度之间发生了_和_的交换。(5)假如该实验模拟的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景观的形成过程,在空格中填入字母,完成图。,(6)这种景观的形成过程体现了自然界各要素具有_的过程。,解析:理解实验现象的原理,联系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答案:(1)首先是塑料纸上有水珠凝结,然后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水珠往装沙的小瓶里滴,最后小瓶里的沙由干变湿。(2)水循环现象。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3)外力作用(4)物质能量(热量和水分)(5)如图(6)统一演化,2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A BC D,解析: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减弱了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地表温度的年变化将增大,部分岩石裸露,风化作用加剧;由于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山地针叶林带海拔将会升高,地热温度是由地球内部的能量决定的,与外力因素无关。答案:D,练规范、练技能、练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