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供给和需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供给和需求.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际贸易理论,张文龙,4、重叠需求国际贸易理论,3、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2、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国际贸易理论,1、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第6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供给和需求,5、产业内贸易理论,第一节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当代国际贸易的变化,要素禀赋相同或相似产品之间的贸易,H-O模型无法解释,放宽H-O模型的假定,产生现代贸易理论,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迅速增长产业内贸易迅速增长,一、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背景,二战以后,跨国公司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多边贸易体制形成并不断完善和发展。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遇到挑战,国际贸易中的许多新现象无法用传统的贸易理论来解释,甚至与传统贸
2、易理论相悖。,传统贸易理论之所以出现危机,是因为其理论依据的前提假设在现实中发生了很大变化。无论是古典比较优势理论,还是新古典的要素禀赋理论,都是以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条件为前提的。但是,这些假设条件使这些理论对于当今国际贸易中的许多问题无法给予科学圆满的解释,而且如果改变其中的某一些假设条件,就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结论。,一、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背景,二、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轨迹,从20世纪50年代里昂惕夫的质疑开始,60年代的林德和维农从动态角度提出了不同于比较优势的新的贸易基础。到70年代末,国际贸易理论出现重大突破。80年代初,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新贸易理论”。新古典学派一
3、般均衡分析为基础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的完全竞争理论模型”,新贸易理论则可称之为“国际贸易的不完全竞争模型”。,新贸易理论的产生渊源主要有两个:随着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传统贸易理论已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释许多重要的国际贸易现象;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为新贸易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二、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轨迹,现代贸易理论的共同特征,不完全竞争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垄断力(价格差别)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企业)外部规模经济(行业),三、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的关系,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是在传统贸易理论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新贸易理论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它取代了传统的比较优势贸易理
4、论。,两者的区别:从解释对象上看,它们分别解释的是不同的贸易现象,前者主要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而后者则着重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从理论基础上看,前者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而后者以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为前提,建立在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因此,两者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它们共同丰富和发展了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三、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的关系,第二节 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国际贸易理论,规模经济的含义,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产量增加,每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会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会下降。微观经济学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增”(incr
5、easing returns to scale)也称规模经济(scale of economies)。,一、规模经济的基本原理,长期平均成本曲线,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成本下降,成本不变,成本上升,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与规模经济,规模报酬不变:在最佳的生产规模中,产品的平均成本达到最低点,并且在一定的范围内,平均成本不会再因为产量的增加而减少。这一阶段就被称这“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减:当生产规模继续扩大时,平均生产成本会因规模过大、管理和合作效率下降等原因而上升。这种在最后阶段出现的现象被称为“规模报酬递减”或“规模不经济”。,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与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规模
6、经济实际上就是机会成本递减的情形,生产可能性曲线为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规模经济的类型,指来源于单个企业内部生产规模的扩大带来报酬的递增,指某个产业或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带来报酬的递增,内部规模经济(internal scale of economies),外部规模经济(external scale of economies),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一方面,规模经济的实现与一个产业和行业内的厂商数量呈反比,另一方面,大厂商与小厂商相比,在追求规模经济中具有更大的优势,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互为条件,差异产品,差异产品是指产品间不能完全替代(尚可替代),要素投入具有相似性的产品。,差
7、异产品的创造方法,一是改变产品的设计客观差异,主观差异,二是制造名牌三是通过广告,差异产品多品种,小批量成本规模经济少品种,大批量成本,建立在差异产品基础上的国际贸易,(一)生产差异产品与追求规模经济 对生产者是一对利益矛盾,(二)差异产品的消费与福利水平的提高 对消费者也是一对矛盾,消费差异产品,个性化消费 福利 消费量减少福利,建立在差异产品基础上的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解决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矛盾的惟一途径,建立在差异产品基础上的国际贸易,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本 国(资本充裕),外 国(劳动充裕),制成品,粮食,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第三节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外部规模经济的源泉,
8、(一)生产设备及供应的专门化(二)共同生产要素供应的市场化(三)科学技术的传播和利用:技术外溢,生产设备及供应的专门化在许多产业,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以及新产品的开发都需要利用专门的设备和配套服务。单个的公司不可能提供足够大的服务需求市场来维持众多供应商的生存。大量厂商集中在一起联合起来提供一个足够大的市场使各种各样的专业化供应商得以生存。硅谷的半导体产业充分体现了这一现象。,外部规模经济的源泉,共同生产要素供应的市场化厂商的集中能为拥有高度专业化技术的工人创造出一个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对以下主体是有利的:生产者劳务短缺的可能性减小工人失业的可能性减小,外部规模经济的源泉,科学技术的传播和利用:技术
9、外溢在高度创新的产业里,知识是一项重要的投入要素。对富于创造性行业的成功极其关键的专业化知识从何而来呢:研究开发“翻版”信息与构想的非正式交流,外部规模经济的源泉,在外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通过生产差异产品来进行互利贸易,基于规模经济基础上的贸易,E,X,Y,PA,A,C1,C,D,B,O,下图显示可以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通过生产差异产品来进行互利的贸易。由于存在规模经济,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凸向原点的。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假定A、B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及位置完全一样。这样,两国无贸易时国内均衡的相对价格也是相同的,在图中表示为PA,这也是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公切线的斜
10、率。,图中A、B两国的分工完全是随意的,如A国在A点完全专业化生产商品X,产量为OA。而B国在B点完全专业化生产商品Y,产量为OB。B国出口CD的Y产品,换取BD的X产品,A国则出口CD的X产品,换取AE的Y产品。两国最终的消费点从无差异曲线上的C点上升到无差异曲线上的C1点,两国的福利水平都得到提高。,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外部规模经济下国际分工的确定,1.取决于“先行优势”的获得2.实行“协议性分工”3.政策扶持,“先行优势”(first mover advantage)即较早实现了规模经济,获得的优势。,C1,C0,外部规模经济与专业化生产,由于泰国的平均工资水平较低,我们可假设泰国的
11、平均成本曲线位于瑞士的平均成本曲线之下。这就意味着,在任何给定生产条件下,泰国总能生产出比瑞士便宜的手表。但由于瑞士率先在手表行业发展起来了,因此世界手表市场的均衡点是图中的点1,年产量为Q1,价格为P1。如果泰国能够占领市场,均衡点就会是2。但由于泰国手表行业刚刚起步,所以就得面临初始生产成本C1。图中C1高于瑞士手表的价格P1。因此,虽然泰国潜在地能够比瑞士更廉价地生产手表,但瑞士手表业的先期建立和发展使其能够维持优势地位。,在历史因素决定一国的生产模式中,外部规模经济发挥很大的潜在作用,它使一些已经形成的专业化模式继续下去,即使这些国家已不再拥有比较优势。,外部规模经济与专业化生产,动态
12、外部规模经济(动态收益递增),当某个厂商通过经验积累而提高其产品质量或生产技术时,其他厂商就有可能对该技术加以模仿并从中受益。后起步的国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过程也能学习某些特定的知识,加上某种外力的作用,会积累起整个行业逐步达到规模经济的条件,从而获得规模经济效果。这个积累知识、积累行业实现规模经济条件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动态收益递增或动态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与学习曲线,动态外部规模经济(动态收益递增),在具备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中,成本依赖于当前产量。在动态外部规模经济情形下,生产成本取决于以该行业迄今为止的累积产量来衡量的经验。,外部规模经济与学习曲线,外部规模经济与动态外部规模经
13、济的区别:,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描述成本减少与特定行业累积产出规模不断扩大之间关系的曲线,外部规模经济与学习曲线,由于通过生产获得的经验对成本的影响,学习曲线向下倾斜,随着时间的流逝,累积产量不断增加,平均成本也因而下降。这种成本随着累积产量而非当前产量下降的情形就是所谓的动态收益递增。,外部规模经济与学习曲线,Ls是瑞士的学习曲线,Lt是泰国的学习曲线。只要前者进入该行业足够早,那么即使后者具有潜在的低成本,它也无法进入该市场。假定前者的累积产量为Q1单位,对应成本C1,而后者从未生产过该产品,那么,后者的初始成本C0就会比前者现有工业的当前单位成本C1要高,它无法进入
14、该市场。后者进入市场的惟一途经就是该国政府提供暂时的贸易保护或补贴,帮助本国该行业在成长中积累经验。,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C0,学习曲线的理论意义,第一,揭示了产生国际贸易的原因,除了资源禀赋差异外,规模经济也是重要的基础之一。第二,证明了规模经济的竞争优势同传统的比较优势的重要区别,前者是一种后天的获得性优势,后者是先天性的固有优势。第三,揭示了专业化分工和低成本之间存在两种不同的关系。,外部规模经济与学习曲线,外部规模经济引发的国际贸易,一、存在外部规模经济时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国际贸易,Q,P,O,D1,S1,P1,AC1,MC1,P,C,O,q,q1,Q1,贸易前,行
15、业供求(S1,D1)决定了市场均衡价格(P1)。企业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分别为MC1和AC1。,续,Q,P,O,D1,S1,P1,AC1,MC1,P,C,O,q,q1,Q1,S2,行业规模扩大,供给增加到S2,AC2,企业平均成本下降,同时市场价格下跌,贸易得以发生,Q2,P2,D2,MC2,国外需求增加,需求曲线移动,国际市场价格确定在P2,企业产量不变,国际贸易的成因在于外部规模经济导致的价格变动,第四节 重叠需求国际贸易理论,一个没有贸易的假想世界,国际贸易的起因,重叠需求理论,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 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核心思想(Staffan B.Linder),
16、一、消费者行为假设1.假设在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必需品;2.假设世界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如果收入水平相同,则其偏好也相同。根据上述两条基本假设,我们可推断两国的消费结构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即两国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也就越相似。,重叠需求理论,图中,横轴表示人均收入水平y,纵轴表示消费者所需的各种商品的品质等级q。所需的商品越高档,则其品质等级就越高。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则消费者所需商品的品质等级也就越高,二者的关系由图中的OP线表示。E和F之间的商品是两国的重叠需求,是两国开展贸易的基础。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
17、接近时,则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大,两国重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间的贸易关系也就可能越密切。,二、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所需的商品越高档,则其品质等级就越高。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则消费者所需商品的品质等级也就越高,二者的关系由图中的OP线表示。,二、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设A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为YA,则国所需商品的品质等级处于以D为基点,上限点为F,下限点为的范围内。假设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为YB,则其所需商品的品质等级处于以G为基点,上下限分别为和的范围内。对于两国来说,落在各自范围之外的物品不是太高档就是太低劣,是不能或不愿购买的。,二、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当两国的人均收
18、入水平越接近时,则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大,两国重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所以,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相互间的贸易关系也就可能越密切;反之,如果收入水平相对悬殊,则两国之间重复需要的商品就可能很少,甚至不存在,因此贸易的密切程度也就很小。,二、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结 论:,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大,两国重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所以,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间的贸易关系也就可能越密切。,重叠需求理论,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适用范围不同,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即资本密
19、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或工业品与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较高,他们互相间对工业品的重复需要范围较大,因此工业品内的贸易应主要发生在收入水平比较接近的发达国家之间。,第五节 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同产业贸易或称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定义为在同一时期内既进口又出口属于同一产业的产品。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开始注意同产业贸易现象,但最初的研究大多属于经验分析。1960年,Verdoorm 在一篇论文
20、中分析了“比荷卢同盟”形成对三个国家的影响,发现三个国家专业化分工发生在同一产业的不同分支之间。,1966年,Balassa 对欧共体形成后各成员国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欧共体各国的贸易增长大部分发生在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的商品组内,而不是在商品组之间。Grubel&Lloyd 是最早系统地从理论上研究同产业贸易现象的经济学家。1975年,Grubel&Lloyd出版同产业贸易一书,对同产业贸易理论作了较系统的说明。,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规模经济下的贸易格局,B国,A国,工业,食品,净出口,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HO模型下的贸易格局,B国,A国,工业品,食品,一、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
21、易,产业间贸易是不同产业产品之间的贸易,计算机与纺织品之间的贸易,产业内贸易是同一产业内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1.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可以完全替代的产业内产品的贸易。,中国出口水泥,同时又进口同一标号的水泥,一、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同质产品产生贸易的原因,经济合作,季节性需要,转口贸易,经营成本,相互倾销,政府干预下的价格扭曲,(1)运输成本和地理位置的原因。(2)政府干预造成的价格扭曲,尤其是相互倾销,使得一国在进口的同时,为了占领其他国家的市场而出口同种产品。此外,在存在出口退税、进口优惠时,国内企业为了与进口商品竞争,就不得不出口以获得退税,再进口以享受进口优惠,这就造成了同质产品贸
22、易。,同质产品产生贸易的原因,(3)产品生产和使用的季节性造成的同质产品贸易。(4)统计上的原因。其中,第一种情况是转口贸易,这时同种产品将同时反映在转口国的进口项目与出口项目中,便会形成统计上的同质产品贸易。第二种情况是由于在统计口径上大多将同种产品的成品与中间产品及零部件归入同组产品,从而形成产业内贸易。,同质产品产生贸易的原因,2.差异产品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美国既向日本出口别克轿车,又从日本进口丰田轿车,一、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产业内差异产品贸易形成的原因,追求规模经济效应,用来测度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产业内贸易指数某一特定产业或某一类商品的出口额某一特定产业或某一类商品的进口
23、额,二、产业内贸易指数(index of intra-industrial trade IIT),例如,美国鞋类没有出口(X=0),进口为400亿美元,其产业内贸易指数为:,如果,M0,则:,二、产业内贸易指数(index of intra-industrial trade IIT),如美国出口汽车为496亿美元,进口汽车也为496亿美元,那么其产业内贸易指数为:,例如,2001年,美国出口汽车额为745.97亿美元,进口为1896.99亿美元,其产业内贸易指数为:,这就意味着,美国的汽车的产业内贸易为100%。,二、产业内贸易指数(index of intra-industrial trad
24、e IIT),1993年美国工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二、产业内贸易指数(index of intra-industrial trade IIT),据估计,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在50年内被海水淹没。岛上许多坑洞已遭海水灌入,可居住面积越来越小。一些居民已开始迁移往美国、新西兰等国。据不完全统计,该国已有一半居民出逃至外国,但无一国家愿意接受难民。,全球气候变暖图瓦卢(Tuvalu)50年内将遭遇灭顶之灾 成为首个沉入海底的国家半数国民出逃,图瓦卢唯一的主干道被淹没,走在路上“左边是海,右边还是海”,图瓦卢陆地国土平均宽度只有二三十米。只需一个两三米高的海浪,就能将这里从头到脚给彻底洗个“澡”。,大
25、潮时随便一个海浪扑过来,就会直接冲过整个海岛流到另外一边,整个人都会被海水打湿。海水从地底下的珊瑚石中渗了上来,平地就变成了一个个池塘。图瓦卢人的房子就建在池塘里,每个房子用十几根长长的柱子支撑起来。图瓦卢没有农业、工业,只有一些零散的服务业,外汇储备为零。当地人主要依靠在外国务工或定居的亲戚汇款生活。以前人们还种一些蔬菜和庄稼,现在没人种了,海水一过,什么都会死去。图瓦卢的全部物资都要依赖进口。超市里1条普通的毛巾约合17美元,1瓶矿泉水2美元。容易变质的蔬菜成为当地极为珍贵的食品。长期以肉类作为主食而没有青菜,当地人在三四十岁就普遍得上了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疾病。平均寿命还不到
26、50岁。至少有6000多人已经离开图瓦卢移民海外,而目前尚在图瓦卢生活的人口只有1万人。,图瓦卢速写,保护环境过“低碳生活”(low carbon living)从你我开始,当我们用产业内贸易指数T来衡量产业内贸易时,不宜将一个产业或产品集合的范围定义的过于宽泛,否则该指数将失去意义。例如,我们可以定义电视机产业,而不宜定义家电产业。一国既进口电视机又出口洗衣机的贸易则不属于产业内贸易,虽然电视机和洗衣机都是家电,但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产品。,二、产业内贸易指数(index of intra-industrial trade IIT),三、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理论意义和政策价值,1.产业内贸易理论改变了传统贸易理论自由竞争、机会成本不变或递增的经济基础,以规模经济和市场不完全竞争为基础,标志着现代新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2.产业内贸易理论破解了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现实与“对对外贸易依赖递减规律”的悖论。,3.产业内贸易理论揭示了,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没有比较优势时可以通过创造竞争优势(如规模经济)来提高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4.产业内贸易理论为自由贸易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5.产业内贸易理论为国家干预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三、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理论意义和政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