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预防.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97612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PPT 页数:7 大小:6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预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预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预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预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预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预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预防.ppt(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预防,糖尿病简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以及全世界发病率都很高。发达国家糖尿病患病率在6%10%以上,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约在2%4%。到目前为止,全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在3000万以上,成为继心血管和肿瘤之后第三位健康杀手。糖尿病可导致失明、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神经病变、肢体坏疽以致截肢、昏迷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糖尿病是终生疾病,目前还无法根治。但糖尿病是可以防治的。糖尿病必须靠综合治疗,我们称之为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分别是饮食治疗、运动、合理用药、自我监测及糖尿病教育,自我监测是跑在最前面领路的马。这五匹马要齐步并进,就需要一个好的赶车人,

2、这个人就是接受过糖尿病知识教育的患者本人。只有这样才能把治疗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糖尿病的病因,糖尿病基本分为四类,包括:一型(胰岛素依赖型)、二型(非胰岛素依赖型)、其它型和妊娠糖尿病。一型和二型糖尿病的病因不太清楚,我们称之为原发性糖尿病;其它型糖尿病多有其特殊的病因可查,如胰腺疾病造成的胰岛素合成障碍,或同时服用了能升高血糖的药物,或其它内分泌的原因引起对搞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太多等;妊娠糖尿病是妇女在妊娠期间诊断出来的一类特有的糖尿病。原发性糖尿病的基本病因有两条: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是糖尿病的基础和内因,而环境因素则是患糖尿病的条件和外因,外因是

3、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一型糖尿病遗传是胰岛容易发生感染,并且容易引起胰岛自来免疫性破坏的基因。有这种基因的人的胰岛容易受到侵害;而二型糖尿病,则是一种多基因的因素,遗传的容易发生肥胖,产生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基因。有多种基因的人容易发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稠度和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二型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遗传倾向更明显、更复杂。便导致二型糖尿病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肥胖,体力活动过少,以及糖刺激、紧张、外伤、或过多的使用升高血糖的激素等诱发因素。,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对人体健康有极大的危害,而且这种危害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一个病人如果平时不注意,一旦发

4、生了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有时是可以危及患者生命的。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有:酮症酸中毒(1型糖尿病):血糖明显升高,尿中出现酮体,血气有酸中毒,严重者昏迷,抢救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胰岛素发现以前,1型糖尿病患者常常死于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2型糖尿病):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升高,但尿中可不出现酮体,血渗透压升高,容易昏迷、死亡。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一种并发症。轻度低血糖时可有心慌、手抖、饥饿、出冷汗等表现。严重时可昏迷、甚至死亡。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是由于血糖长期控制不好,日积月累而引起的一种改变,包括大血管、微血管和神经病变,可使人们健康水平和劳动能力大大

5、下降。甚至造成残废或过早死亡: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心、脑大血管病变。,糖尿病的预防,1.防止和纠正肥胖。2.避免高脂肪饮食。3.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占食物总热量的50%65%,脂肪占食物总热量的15%2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大于1.5),蛋白质占食物总热量的10%15%。多吃蔬菜。4.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5.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6.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7.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8.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查体,除常规空腹血糖

6、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糖尿病预防的三道防线,糖尿病的预防,应构筑三道“防线”,在医学上称之为三级预防。如果“防线”布设、构筑得及时、合理和牢固,大部分糖尿病是有可能预防或控制的。这三道“防线”是:一级预防:树立正确的进食观并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糖尿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生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后天的生活和环境因素。热量过度摄入、肥胖、缺少运动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是预防糖尿病的最佳饮食配伍。对体重进行定期监测,将体重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是至关重要的。体重增加时,应及时限制饮食,增加运动量,使其尽早回落

7、至正常。要使运动成为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终生的习惯。运动不但可消耗多余的热量和维持肌肉量,而且能提高充实感和欣快感。当然运动要讲究科学和艺术,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照顾兴趣、结伴进行,以易于获得效果和便于坚持。要戒烟和少饮酒,并杜绝一切不良生活习惯。双亲中患有糖尿病而本人又肥胖多食、血糖偏高、缺乏运动的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预防。二级预防:定期检测血糖,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应该将血糖测定列为中老年人常规的体检项目,即使是健康者,仍要定期测定。凡有糖尿病的蛛丝马迹,更要及时去测定血糖,以尽早诊断,争取早期治疗的宝贵时间。要综合调动饮食、运动、药物等手段,将血糖长期平稳地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

8、常的水平。还要定期测定血脂、血压、心电图,这些都是血糖控制的间接指标。三级预防:目的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减少伤残和死亡率。糖尿病人很容易并发其他慢性病,且易因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要对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加强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糖尿病,常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能长期过接近正常人的生活。,糖尿病目前还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尚无根治办法。因此应积极行动起来,规范自己的生活。生活方式科学,这是最重要、也是最牢固的一条防线。如果你已经是一个糖尿病人,也不必悲观。只要长期有效控制,是可以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或发展的。当然,如果进入了慢性并发症期,那就需要百倍警惕,延缓慢性并发症的恶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