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变化规律.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99936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8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信息变化规律.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网络信息变化规律.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网络信息变化规律.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网络信息变化规律.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网络信息变化规律.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信息变化规律.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信息变化规律.ppt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网络信息变化规律,2014-10-7,网络信息计量,将网络抽象为图结构,图中包括节点和连线。节点指网页、网站等载体;连线指超链接。网络信息的变化规律:1.网页/网站数量的变化规律;2.超链接数量的变化规律。,章节框架,增长规律国内外研究现状网络信息增长的乘数扩张模型网络信息增长的经验规律网络信息的指数增长模型网络信息的逻辑曲线增长规律网络信息的二次增长规律,老化规律国内外研究现状网络信息老化的基本问题网络信息老化的测度指标半衰期Price指数生存期网络信息老化规律的研究实例,增长规律国外研究现状,R.Albert(1999)发现了网页的引用率与网页链接数量的增长呈指数增长规律;Huberman

2、&Adamic(1999)引入网页的随机增长率、新网站的建立时间因素;B.Tadic(2001)基于指向外部链接数增长的网络信息增长模型;F.Menczer(2002)网络内容增长同网络链接增长之间存在指数关系,构建了一般逻辑增长曲线和基于内容的逻辑增长曲线;M.K.Bergman(2002)提出深层网络的概念,并研究普通网络与深层网络中网页数随时间推移的增长状况;P.Lkrapivsky&S.Redner(2002)网络节点链入链出数的增长均呈指数规律。,增长规律国内研究现状,侯经川&赵荣英(2003)提出了网络信息增长的乘数扩张机制;马费成&裴雷(2003)认为网络信息资源呈逻辑增长态势,

3、且老化速度快;邱均平&殷之明(2005)网络信息内容呈指数增长;阎劲松(2007)提出在仅存在正式交流的单一网站中其成熟期内的网页累计数服从二次曲线增长规律模型,网页累计数自其诞生时期随时间推移按多轮次的逻辑曲线阶段型增长,并分析了其增长机制和应用;邱均平&丁敬达(2008)图书馆网站发展初始阶段网页增长需经历三个时期,其增长趋势符合普莱斯科学文献指数增长规律,增长指数与平均发展速度正相关;苏金燕等(2009)进一步验证了指数增长模型在知识管理主题领域网络学术信息增长研究中适用。,网络信息增长的乘数扩张模型,银行货币的乘数扩张机制:货币供应扩张乘数=货币变化量/准备金变化量=1/法定存款准备金

4、率,货币银行和信息网络相似之处:1.银行是物质财富的存储流通中心,网络是信息财富的存储流通中心;2.信息和货币均可被重复利用,且不损失其自身价值;3.网络和银行均向社会所有成员开放,均采用分布式网络结构作为自己的组织形式。信息网络的特殊之处:1.信息在传递中具有不守恒性:旧信息不灭、新信息不增,传者同信息不减,受者同信息不增;2.网络信息传递的全达性:网络使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存取、收发信息,并使任何信息在存取时刻和收发节点保持一致。,网络信息增长的乘数扩张模型,网络信息增长的乘数扩张模型,现实意义:可以用于控制网络上重复信息的泛滥。按照网络信息的乘数扩张模型设计和制定“禁止信息转发”

5、的网络信息管理政策,建立健全网络信息的“合理使用”制度和法律;改变传统的网络信息存储和发布结构,是网络信息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以免因“禁止转发”而造成网络站点间的信息阻隔。,侯经川,赵蓉英.网络信息的增长机制研究J.情报学报,2003,(3):267-272.,网络信息的指数增长模型,模型缺陷:网络信息并不总是按照指数规律增长,局限于某一时段某一学科,需要靠真实的数据来验证,不能盲目扩大应用范围;由于受到各种实际因素的制约,指数增长规律不能预测某学科领域网络信息未来的增长趋势。,网络信息的逻辑曲线增长规律,网络信息的二次增长规律,网络信息的二次增长规律:针对逻辑曲线增长的缺陷,对实际统计数据按时

6、间分段统计和进行方程拟合,得到规律。仅存在正是交流的单一网站,其成熟期内的网页累计数按照二次曲线稳步增长,增长速度快于线性增长,而缓于指数增长。局限性:网络信息不总是按照二次曲线函数关系增长;二次曲线规律相对发布“正式交流”信息的网站,在统计观测期内可能是适宜的,但是不宜扩大到任意类型和主题的网站中。,老化规律国外研究现状,Germain(2000)发现网址引文的可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下降;Lawrence(2001)研究了期刊论文中网络引文的可用性,发现网络资源在快速增长的同时,许多网络资源在几年内就不可用了;W.Koehler(1999,2002,2004)将网页的可访问状态进行分类,对

7、不可访问现象研究,改进了半衰期公式,得到网页的老化周期为1.6年,超出半衰期则会相对稳定;Zif Bar-Yossef(2004)提出了一套测度网络信息老化的办法和计算方式;Jose Luis Ortega等(2007)发现网络信息呈现较强的动态性和不稳定性,网络信息的增长和消失都很显著;D.Dimitrova&M.Bugeja(2007)发现新闻传播领域期刊的网络半衰期为3.17年;Dion hoe-Lian Goh&Peng Kin Ng(2007)发现情报科学领域链接衰减半衰期为5年,其他学科为1.44.8年。,老化规律国内研究现状,段宇峰(2005,2008,2009)分析网络信息老化

8、的原因及其特征,指出衡量网络信息的老化状况应该从网络信息自身生命周期和被利用情况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网络信息自身生命周期的衡量指标为静态半衰期、动态半衰期和生存期,网络信息被利用情况的指标为宏观半衰期和微观半衰期;进行了我国最早的网络信息存续状态的研究,对我国网络信息老化研究有推动作用;借用文献计量学“半衰期”概念,提出了测度网络信息效用衰减的两个指标,并认为HLout的测度对网络信息的质量和效用评价有一定参考价值。吴志强(2006)考察了网络引文的可追溯性与时间、网站类型、网络资源和语种等因素的关系,网络引文不可追溯性的类型及再检索问题;张瑞(2008,2009)将网络信息老化研究与传统文献信

9、息老化研究进行对比,指出了测度指标和计算方法,将网络信息半衰期分为共时半衰期和历时半衰期;马费成&夏永红(2009)借鉴已有的网络信息老化指标,提出了最大利用价值时限、被利用半衰期和老化指数三个指标,用以研究网络信息变化规律。,网络信息老化的基本问题,网络信息老化的原因:网络信息的增长、更新、消失、语用衰减,替代性信息的出现,网络信息吸引力的减退等。网络信息老化的特点:快速性、非载体依赖性、动态性、复杂性。网络信息老化的类型:静态老化(不考虑信息增长的老化)动态老化(考虑信息增长的老化)局部性老化(某个网站或数据库内文献利用率降低)普遍性老化(某一学科或世界范围内文献利用率降低)历时老化(某站

10、点某一时间内发布的信息被引次数减少)共时老化(某站点不同时间的信息被利用次数减少),网络信息老化的测度指标,网络信息自身生命周期测度指标:静态半衰期动态半衰期生存期网络信息价值周期测度指标:微观网络资源半衰期宏观网络资源半衰期Price指数链接衰减率,半衰期,被引半衰期:某站点的全部信息在某一时段内被引用或被链接的所有信息中较新的一半是在最近多长时间内发表的。衡量某站点信息老化速度,可用于比较各站点的影响程度。引用半衰期:某站点的全部信息在某一时段内引用或链接的所有信息中较新的一半是在最近多长时间内发表的。该站点信息生产者引用行为的一个时效性指标。注意事项:必须明确链接的目的,也就是链源和链宿

11、间的关系;当链宿的发布时间先于链源所在网络信息的发布时间时应如何计算;是采用网络信息中的所有链接,还是之考察出链;理论上讲需要获得该主题领域的所有网络信息并提取其所含链接,但网络信息资源的不完全性会是研究结果与客观实际存在差距。,半衰期,静态半衰期:不考虑增长的情况下,网络信息资源的基本构成元素有半数发生变化的时间。动态半衰期:考虑增长的情况下,网络信息资源的基本构成元素中较新一半产生于多长时间内。宏观网络资源半衰期:某主题领域网络资源所含链接的链宿所指资源中较新的一半是多长时间内产生的。微观网络资源半衰期:指向某网络资源的全部网络信息资源的二分之一是在其发布后多长时间内出现的。,Price指

12、数,文献计量学中的Price指数:Pr=出版年限不超过5年的被引文献数量/被引文献总量*100%网络信息计量学中的Price指数:Pr=某站点中年限不超过5年的被引信息数量/被引信息总量*100%关于“现实有用性”和“档案性”时间界限的界定问题:网络信息的更新速度普遍要比传统文献更快而且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这个时间的界定会比较灵活,是否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半衰期有关?采用那个指标进行衡量和界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生存期,生存期:特定网络信息资源的URL存续时间。对于某个网络资源来说,即使内容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只要URL被改动,则视为原有信息资源生命周期的终止和新网络资源的诞生。,老化规律研究实例,段宇锋.网络信息半衰期测度的探索性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02:89-92.,前景趋势,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