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行为的基础(武汉科技大学组织行为学(周勇).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600432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体行为的基础(武汉科技大学组织行为学(周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群体行为的基础(武汉科技大学组织行为学(周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群体行为的基础(武汉科技大学组织行为学(周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群体行为的基础(武汉科技大学组织行为学(周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群体行为的基础(武汉科技大学组织行为学(周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群体行为的基础(武汉科技大学组织行为学(周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体行为的基础(武汉科技大学组织行为学(周勇).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篇 群体心理和群体行为,本篇主要内容,群体行为的基础与团队 群体概述 群体行为的静态研究 群体行为的动态研究工作团队沟通冲突,第五章 群体行为的基础,一、群体的定义与分类,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第一节 群体概述,1、群体的定义,2、群体的分类,(1)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指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和分析的需要而划分出来的群体。指实际存在的群体,这类群体成员之间有实际的直接或间接联系。,假设群体,实际群体,(2)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凡是群体成员之间有直接的、个人间的、面对面的接触和联系的群体,就是小型群体。指成员之间是以间接的方式(通过群体的

2、目标、各层组织机构等)联系在一起的群体。,小型群体,大型群体,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即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以个人之间的好感、喜爱或共同兴趣为基础而构成的群体。,(3)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的标准、目标和规范会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成为人们要努力达到的标准。,实属群体是个体实际归属的群体。,(4)实属群体(Membership group)和参照群体(Reference group),参照群体,实属群体,二、个人加入群体的动机安全需要地位需要自尊需要情感需要权力需要实现目标的需要,三、群体发展的阶段,1.5阶段模型(1)形成阶段。(2)震

3、荡阶段。(3)规范化阶段。(4)执行任务阶段。(5)终止阶段。,2.间断平衡模型(1)群体成员的第一次会议决定群体的发展方向;(2)第一阶段的群体活动以惯性运行;(3)在群体寿命周期的中间阶段,群体发生一次转变,这个转变会激起群体的重大变革;(4)转变之后,群体的活动又以惯性进行;(5)群体召开最后一次会议,活动速度明显加快。,低,高,A,(A+B)/2,B,阶段1,第一次会议,飞越,阶段2,结束,工作绩效,四、群体行为的解释,施加于群体的外界条件,群体,角色,规范,地位,规模,构成,环 境,第二节、群体行为的静态研究,一、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1)组织战略(3)正式规范(5)人员甄选过程(7)

4、组织文化,(2)权力结构(4)组织资源(6)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8)物理工作环境,二、群体的规模(1)群体规模的上限与下限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小群体的最佳人数为27人。,群体规模与生产率的关系图示,人数,人均效率,群体规模与人均效率之间的关系,n,群体规模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群体的规模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群体规模与缺勤率的关系 国外对蓝领工人的研究表明,群体规模与缺勤率呈正相关,但在白领管理人员的研究中没有发现二者之间的关系。群体规模与离职率的关系国外研究表明,群体规模与离职率呈正比。,群体规模与工作满意度、缺勤率与离职率的关系,(1)应根据工作任务的性质确定群体人数的下限,这个下限应

5、保证能一般地完成工作任务。(2)应确定群体规模的最适当人数,这个人数能保证群体的工作效率达到最佳程度。(3)群体规模的上限应确定在这样的人数上,如果超过了这个人数,群体的工作效率会急剧下降。,确定群体规模应遵循的一般原则,三、群体的结构,群体结构指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同质(homogeneous)群体指群体成员在能力、性格、年龄、知识等各方面都比较接近;异质(heterogeneous)群体指在上述各方面都迥然不同。,群体结构的同质性和异质性,结构同质性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当工作比较单纯时,当完成一项工作需大家密切配合;如果一个工作群体成员从事连锁性的工作,则同质群体较好。完成复杂的工作,当做

6、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凡需要有创造性的工作,异质结构的群体会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 一般来说,工作组织的基层群体应为同质结构,各类组织领导班子应为异质结构。,年龄结构。知识专业结构。性格结构。能力结构。,领导班子的结构,四、群体中的角色(role),人们对在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某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角色同一性(role identity)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角色知觉(role perception)一个人对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与角色有关的几个概念,角色期待(role expectation),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

7、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角色冲突(role conflict),当个体面临多种角色期待,而这些角色期待有时相互矛盾的,就产生了角色冲突。,五、群体地位(Status),地位是个体在群体中的相对社会职位或等级。,地位的来源,年龄 资历工资水平工作类型技能能力绩效教育程度,地位高的个体通常拥有更大的权力和影响力,他们也能获得更多的特权、参与更多的活动。而且高地位能带来更多的机会以便在组织中担任重要角色。相反,地位低的成员常常感到被疏远和遗忘。,和地位有关的问题:,地位不符 当个体的行为和他在群体中的地位想悖时就会产生地位不符。,地位失调 如果群体成员对某人的地位有分歧看法,就会产生地位失调。,如

8、果群体中行为是由地位高的人向地位低的人所发出的,那么他们在一起会合作的比较愉快。如果是由地位低的人最先做起,在正式地位系统和非正式地位系统中就会产生冲突。,六、群体规范(norm),群体规范即是群体所确定的,对其成员起约束作用的行为准则。,群体规范的类型,(1)正式规范:由组织明文规定的员工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如企业的岗位规范、操作规程等。,(2)非正式规范:不是由组织正式规定,而是员工在工作与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1)群体维持功能。(2)行为预测功能。(3)评价准则功能。(4)约束和行为矫正功能。,群体规范的功能,第三节 群体的动态研究,一、群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

9、)群体动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过程。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勒温(K.Lewin)开创了群体动力学,他认为群体行为不是各个成员个体行为之和,成员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际活动。,协同效应(Synergy),本为自然科学的术语,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作用之后的效果,不同于各种物质单独效果的总和。同样,群体之力,不同于个体力之和。,1、社会促进(social facilitation),社会促进指个体在他人在场的情况下绩效改变的现象。,2、社会惰化(social loafing)群体规模越大,每个人付出的努力相对越小。,明确个人的贡献按劳计酬用惩罚来威胁增加任务的重要性和趣味,消除社会惰化的

10、途径,二.从众行为(conformity),群体成员的行为常具有跟从群体的现象,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分歧时,会感觉到群体压力。社会心理学中,把个人受到群体压力,而在知觉、判断行为上,和群体中多数人趋于一致的倾向称为从众。,情景因素变量群体规模。群体凝聚力。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群体的人际关系群体惩罚情景的明朗程度,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性别因素:智力因素自信心自尊心社会赞许需要情绪稳定性个人的服从性和易受暗示性个体已有的经验。,个人因素变量。,群体中其他成员的行为对个人从众的影响,“反从众者”的作用。群体成员态度改变对个人从众行为的影响。群体行为与个人行为的差距。,三、群体的凝聚力,群体

11、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它包括群体成员与整个群体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1)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2)加入群体的难度。(3)群体规模。(4)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5)以往成功的经验。,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生产率,工作时间,0,强凝聚力+积极诱导,弱凝聚力+积极诱导,弱凝聚力+消极诱导,强凝聚力+消极诱导,群体凝聚力与生产绩效的关系,对照组,四、群体决策,群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的比较,群体决策的缺点,群体决策的优点,浪费时间从众压力少数人控制责任不清,信息全面、完整 多方面提出可能的方案 提高对最终决策的认同感 增加决策的合法性,群体思维与群体转移,群体思维(gr

12、oupthink)指决策群体在一定条件下易于出现的一种群体行为,是一种心理性症状,能使决策群体在不自知状况下做出愚蠢决策,导致消极的乃至灾难性的后果。,产生的条件:很高的从众压力领袖威望很高执着于所偏爱的既定方案感知严重威胁而局势紧急,群体转移(groupshift)是指在群体中进行决策时,人们往往会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冒险或保守,向某一个极端偏斜,从而背离最佳决策。,原因:风险分摊 领袖影响 文化放大,克服群体思维的方法:,(1)群体领导应要求参加决策的人尽可能清晰和合乎逻辑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听取和考虑其他人对自己意见的看法,欢迎不同意见。(2)先把问题告诉大家,让大家独立思考和提出看

13、法,可以采取匿名或书面的方式提意见。(3)群体决策时,先以小组讨论,充分酝酿,然后把不同意见提交大组。(4)讨论初期,领导应避免表现出对某种方案的偏爱。(5)群体领导可指派一名成员扮演“吹毛求疵”角色参加会议。,激发创造性的群体决策技术,(1)脑力激荡法(brainstorming),它是为克服群体压力抑制不同意见而设计的,旨在营造一种鼓励大家畅所欲言的氛围,不论有人提出看来多么可笑的意见,在没有逐一讨论之前,不得批评或嘲笑。,(2)德尔斐法,选择各个方面的专家,分别寄发问卷,专家匿名作答后寄回,归纳意见反馈结果,(Delphi technique),提喻法由哥顿(W.J.Gordon)提出,

14、因此,又叫哥顿法。其做法是邀请57人参加会议进行讨论,但讨论的问题与即将进行的决策没有直接关系,而是运用类比的方式进行讨论。类比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拟人类比、象征类比、幻想类比等。通过类比,把熟悉的事情变成陌生的事情,有助于人们摆脱框框的束缚,充分运用想象力开拓新的思路。,(3)提喻法,这种方法的优点:(1)能使参加讨论的专家客观地分析问题。(2)分析方案前提则比较容易集中正确意见,从而得出正确方案。(3)由于深追方案的前提,可以对方案的论据了解得更清楚、更深入,从而增加选择方案的把握。,(4)方案前提分析法,方案前提分析法示例 某个小型机械厂今年试生产一批洗衣机,虽不十分畅销,但都卖出去了。明

15、年怎么办?为此提出了三个备选方案。,前提1:用户对洗衣机的质量和性能的要求会迅速提高。前提2:用户对洗衣机的质量和性能的需求在几年内不会有很大变化。前提3:本厂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内设计出满足用户的新型洗衣机。前提4:本厂无力在短期内设计出新型洗衣机。,第一个方案:按设计批量生产;第二个方案:修改原设计方案,待搞出新的设计方案后再投产;第三个方案:不生产洗衣机,改为生产其它机械产品。,(5)名义群体法(nominal group technique)名义群体法的特点是决策时融合书面的形式,从而使个体在群体决策表决中减少他人的影响,保证个体决策的独立性。,(6)电子会议法,(electronic meetings),是名义群体法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