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教材编者会议-大兴(发参会人员).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604447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教材编者会议-大兴(发参会人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教材编者会议-大兴(发参会人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教材编者会议-大兴(发参会人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教材编者会议-大兴(发参会人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教材编者会议-大兴(发参会人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教材编者会议-大兴(发参会人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教材编者会议-大兴(发参会人员).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程晓堂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第一部分,分级目标与分级标准解读,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第三部分为“内容标准”。修订稿将“内容标准”改为“分级标准”。之所以这样修改,是因为“内容标准”的内涵不容易理解,甚至可能导致误解。“内容标准”可能被理解为“关于具体教学内容的标准”。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开放的,不能制定明确的标准。本部分的核心内容是各个级别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要求。所以,该部分改为“分级标准”更加确切。,一、概述:分级目标与分级标准,总目标是整个课程应该实现的目标,是经过高度概括的课程目标;分级目标是对各级别应达到的目标的概括;而分级标准则是对总目标和分级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分级

2、标准与总目标和分级目标的关系,总目标、分级目标、分级标准,“分级目标”部分主要是用简炼的文字概述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一至五级的课程目标。每一级目标用一段文字,每段文字都涉及情感态度、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目标。从各个级别的分级目标描述,可以看出各个级别在目标的上整体差异。分级目标主要是为了便于读者从宏观上把握不同阶段的课程目标。,“分级目标”是对“分级标准”的概括,但这些概述显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不能认分级目标中提到的项目比分级目标中未提到的项目更为重要。,“分级标准”列出的内容并不等同于以往教学大纲所说的教学内容。“分级标准”既是教学的内容,也是教学的具体目标。

3、分级标准中的绝大多数目标都是以学生“能做什么”的形式来描述的。即使是关于语言知识部分的描述,也是有关具体能力的描述,比如,“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分级标准是涵盖关系,高级别自动涵盖低级别要求。,二、分级标准的描述框架,标准中的“分级标准”部分实际上是对五个方面课程目标的详细说明和阐述。但是,标准并没有对每个方面都按一至五级来逐级描述。课程目标中最核心的仍然是语言技能。为了突出语言技能的重要性,也为了使标准对实际教学过程更具有指导作用,课标对语言技能进行了更详细的描述。对其他方面的目标只做了关键级别的描述。,理由,有些目标没有必要列出每一级的要求。从技术的角度,对每个方面列

4、出各个级别的目标也有难度。特别是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很难区分一至五级中各个级别的发展性差异。语言知识虽然有可以细化到各个级别,但考虑到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所需要的灵活性,课标没有对语言知识做过于细化的分级描述。,三、分级标准的特点例解,“能”字为先:力求体现“能用英语做事情”的英语教学基本理念;知识与技能并重,有机结合;语言目标与非语言目标并重;过程目标与结果目标并重。,五级语言技能目标(说),1能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2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3能在口头表达中进行适当的自我修正;4能有效地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5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6能用英语

5、表演短剧;7能在以上口语活动中做到语音、语调自然,语气恰当。,五级语言知识目标(语法),理解附录“语法项目表”中所列语法项目并能在特定语境中使用;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表意功能;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理解并运用恰当的语言形式描述人和物;描述具体事件和具体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时间、地点及方位;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等。,技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解读,各级别的分级标准中语言技能目标虽按照听、说、读、写等分项进行具体描述(一、二级略有不同),但它们相互之间是密切相连、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比如二级目标中围绕“故事”设置的目标在听、说、读、写、玩演视听等部分都有涉及,且相

6、互照应。,二级语言技能解读举例,语言知识目标解读举例,依据语言知识的语用功能,标准对二、五基本级别的语言知识目标进行了具体描述。这些目标的描述遵守一个原则,即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是为了语言的运用,也就是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描述语言知识目标。下面我们以五级的知识目标描述为例,作简要的说明。,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四、分级标准中关键术语解读,为了准确描述分级标准中的具体目标,标准使用了一些关键行为动词(如“知道”、“了解”、“理解”)和修饰性形容词(如“正确”、“恰当”、“适当”)。由于这些词语本身的含义比较模糊,我们认为有必要作必要的解释。,1、“知道”、“了解”和“理解”,“知道”是指经过

7、简单的观察就能获得的事实性知识,一般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和推理过程。比如,“知道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英文单词由若干个字母组成,一个单词之内字母之间没有间隔,但单词与单词之间要有间隔。这样的知识只需简单的观察就能获得,但是这样的知识也很很重要,学生在阅读和书写的过程中有需要这种知识)。“知道”与英语中的know意思最接近。,“知道”侧重强调学生知识掌握或获得的状态,实际情况通常包括“知道”、“不知道”、“知道得较多”、“知道得较少”。标准中用“知道”描述的目标还有:知道英语中最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知道世界上主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知道英语国家中典型的食品和饮料的名称知道主要英语国家的首都和国旗

8、,“了解”是指通过某种方式获得信息或知识。“了解”一般需要通过询问他人、查询相关材料、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推理等过程。“了解”强调知识获得的过程。比如,分级标准中二级语音目标中有一项目标是“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这里的“了解”,不仅是知道这些规则,而且还包括通过观察和归纳获得这些规则的过程。“了解”与英语中的get to know意思最接近。,“理解”是指通过思维活动来认识规律、获得他人传达的意义等。与“知道”和“了解”相比较,“理解”更加强调思维的过程。“理解”既可以指思维的过程,也可以指思维的能力,比如“能够理解话语的隐含意思”。可以说“知道英国的首都是伦敦”,但不能说“理解英国的首都是伦敦”

9、。“理解”与英语中的understand意思最接近。,2、“正确”、“恰当”、“适当”,在目标描述中经常使用“正确”、“恰当”、“适当”等修饰性语言。有些读者觉得这些词语的含义不容易把握。比如,有的教师认为,“对一般的赞扬、请求、道歉等做出适当的反应”中的“适当”改为“正确的”更合适。,就语言的使用而言,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否恰当或适当比是否正确更为重要,“正确”一般只语言形式是否符合语法的规则。面对他人的赞扬、请求、道歉等语言行为,我们要做出符合情景需要、符合身份地位、符合自身情绪情感的反应。这些反应本身不存在正确与否的问题。过去过于强调的“正确性”实际上是指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而非语言使用的得

10、体性。,“恰当”与“适当”在很多情况下是可以互换的,但有时会有细微的差别。比如“能听懂常用指令和要求并做出适当反应”。该项目中的“适当反应”是指能反映学生听懂(或不能听懂)指令和要求的动作、表情等。而“恰当”是指语言使用是否得体,比如“恰当使用英语中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3“学习”与“学会”,在分级标准中,二级的词汇学习目标是这样描述的:“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并能初步运用400个左右的单词表达二级规定的相应话题”。有的教师认为该项目标中的“学习”是否应该为“学会”?因为“学习”只是表示“学习过了”,并不表示“掌握”。,在上述目标描述中之所以使

11、用“学习”没有使用“学会”,主要是为了强调小学阶段的英语词汇教学应突出词汇教学的过程(包括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特别是要突出学生在语境中体会、理解词汇的发音、基本意义和用法。此举也是为了淡化“掌握”词汇的概念,避免机械地记忆词汇的做法。,另外,五级词汇教学目标描述中使用了“学会使用”而没有使用“掌握”。用“学会使用”代替以往的“掌握”,能更加突出语言的运用。,第二部分,教学建议和教学案例解读,教学建议解读:把握关键词,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学习英语奠定基础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结合实际教学

12、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适应课程的要求,教学建议解读:任务型语言教学,第二条教学建议提到: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为什么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该途径的核心思想符合英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利于实现课标规定的课程目标;该途径反映了语言教学研究的前沿成果;该途径已经在很多国家和地区进行实践;倡导该途径并不等于只使用这一种途径,也不意味着完全抛弃以往的教学途径和

13、方法。,教学案例解读:要不要案例?,关于课标是否应该收录教学案例,一线教师、专家学者有不同意见。反对收录案例的理由包括:案例可能被一线教师视为范例,从而限制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案例往往是孤立的教学活动,看不清案例在整个教学中的作用,所以意义不大;案例对其他教师的具体教学实践不具有借鉴意义。,主张收录案例的理由:课标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需要用实际的例子加以说明,否则教师不易把握;案例有利于帮助教师理解如何通过教学实现课标规定的课程目标;案例有利于教师把握不同级别教学目标的设定。,经过讨论,决定收录少量教学案例。对实验稿中的案例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内容更加详细);共收录6个教学实例,4个是适合1-2

14、级的,2个是适合3-5级的。这些实例来自教学实践,经过必要的整理,配有简单的评析,以便有助于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建议。这些实例仅作为教学示例,而不是新课程教学范例。案例都来自真实的课堂,是在具体教学环境下实施的教学。,鉴于每个实例的教学背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方法都有差异,未对体例做统一要求。案例的适合级别不是指年级,而是指课程标准中的目标级别。希望这些实例能帮助教师们从课堂教学实践的角度,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内涵,研究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第三部分,教材编写建议解读,一、教材编写的原则解读,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灵活性原则,教材的编写

15、是否具有科学性,关键在于教材是否符合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的客观规律。教材编写的两种思路:直接呈现语言现象、语言规则,解释语言运用并进行大量练习。按这种方式学习,学生的习得程度较低。在教材中编入大量的活动和讨论,包括项目活动(Project)和模拟项目(Simulated Project),这样学生就能够大量地使用英语,在用的过程中去接触、理解、掌握语言。,从表面上看,第二种方式发挥效果很慢,但是从长远看,实际效果可能反而会更好一些。理由有两点:第一,在这种任务型的学习方式下,学生对学到的东西不容易忘记;第二,正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学习和体验语言,学生才会真正了解其用法(以第一种方式学习,学生可能会快

16、速掌握语言的规则,但是并没有体验到语言的实际运用,到需要运用语言的时候,就不能有效地进行交流)。,课标指出,“教材应尽可能选择真实、地道和典型的语言素材”。教材所选的语言素材的真实性问题是目前关于教材编写的一个热点问题。所谓真实地道的语言素材,即指不是专门为教学目的而设计的素材,而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使用的语言。这些语言材料与那些为了教学的需要而专门编造语言材料有很大区别。,二、实施新课程以来英语教材的主要特点,(1)采用话题、功能、结构相结合的多元教材编写框架,使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形式与内容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综合性英语教学。,(2)大部分英语教材以活动形式呈现、操练和使用语言。除了

17、保留传统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外,还有观察、讨论、调查、报告、操作、表演、自我检测等运用英语的实践活动。,(3)尽力体现“用英语做事情”的理念,使学生在相对真实和完整的情景中接触、理解和使用相对真实的语言。为实现该目的,大部分教材采用了以活动为主的教材设计思路。,(4)图文并茂,色彩丰富,形式活泼多样;文字、声音、情景、语境融为一体,有利于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智能,丰富学生感知英语的渠道,提高学习效果。,(5)教材内容和活动设计合理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遵守公共道德、保护环境、热爱和平、爱国主义等。(6)渗透文化内容,注意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问题与思考,由于教材编写

18、思路、框架、具体设计方式等方面的变化,教师普遍感到不适,比如:教材容量太大;教材难度偏高;教材活动不易操作;教师不易把握重难点;不易检测和评价;,三、目前教材编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时效性材料使用不当。不少教材采用了有关神舟五号(杨利伟)、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材料。有的教材还基于这些事件来呈现语言,导致时过境迁以后这些内容显得过时,且不利于教学。,某教材呈现将来时态时,选择了北京奥运会前社区老年人学习英语的素材。呈现被动语态的课文选择的是北京奥运会前的准备工作,其中着重介绍了刘翔。这些材料在北京奥运会之前都是很时尚的,但是在北京奥运会之后就显得过时。现在北京奥运会已经过去,但课本要用它来呈

19、现一般将来时。刘翔在奥运会上的表现并不如人意,但课文提到他将取得喜人成绩。,教材介绍了各国(包括中国)五一劳动节的相关内容。由于在编写教材时中国的五一节放7天假,在教第一轮时没有出现问题。但后来五一节改成放假一天,问题就出现了。,语言素材不够真实、地道。教材中的阅读篇章不像是英语本族语者写的,而是中国人编写的,所以总的来说感觉表达不够地道,语言较为死板,有明显的中式表达痕迹。,教材情景不真实。某教材以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landed作为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过去进行时的用法。虽然可以采用虚拟的情景,但是这虚拟情景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插图1:Be

20、n and Kitty went to the park.Ben:I liked the loud music.Kitty:I didnt like the loud music.I liked the quiet music.,插图 2:Ben is watching television.Kitty is playing the drum.Kitty:Do you like the loud music?Ben:No,I dont.,问题: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一般过去时。但这个对话让人很难理解。为什么Ben和Kitty在第一幅图中要用一般过去时表示自己喜欢什么样的音乐?从图中看不出他们为什么

21、要谈论自己过去喜欢什么音乐。第二幅图中为什么又用了一般现在时?,模块和单元内容安排不利于教学的安排。从内容的容量看,一学期两本书,每本书三单元,实际操作中每单元需要33.5周才能完成。由于所需时间太长,常被学校活动或节日打断,不能保证学习内容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教学内容也不好安排。另外,同一话题拖得太久,学生感到疲劳和乏味。,活动设计过于机械,盲目采用两人一组和多人一组的活动。教材中的pair-work太多,学生有点烦。比如每次听力之后都是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 above and make your own conversations.然后给个例句。,听力、阅读后的

22、练习主要是选择题和回答问题,这类问题多以检验学生记忆力的为主,或是直接在文中找答案,即使他们不理解文章也能回答。,教材版面设计过于拥挤,留白太少,图片也相对较少。有的教材则过于强调设计(over-design),页面底色过多,影响学生对文字的辨认。,教材内容不够严谨。It is an ancient building,and is over 300 hundred years old.We are the onl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in China.,由低到高不同年级的教材看不出明显的梯度变化,有的教材则难度陡然增加。教师用书的内容局限在练习答案、听力原文和模式化的教学流程描述。为教师提供的扩展材料非常有限或针对性不强。,谢谢!欢迎提问、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