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理论-符号互动论.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605613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4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社会学理论-符号互动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符号互动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符号互动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符号互动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符号互动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社会学理论-符号互动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社会学理论-符号互动论.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方社会学理论,Western Sociological Theory,赵万里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第10章 符号互动论,一、思想来源和理论背景 二、米德的符号互动论思想 三、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四、戈夫曼的拟剧论 五、案例:自杀现象的符号互动论解释,一、思想来源和理论背景,1、符号互动论概述2、实用主义哲学 3、行为主义心理学 4、芝加哥学派的社会学,1、符号互动论概述,Symbolic Interactionism,由布鲁默在1937年提出的理论标签,用来指称源于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的理论思想和研究进路。主要代表人物包括米德、布鲁默、戈夫曼等。1950年代以后成为美国现代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流派之一。主

2、要形成与发展阶段:1930s之前,1937-1956;1960s以后。,1、符号互动论概述,与结构功能论相比较,符号互动论的主要特征:1、在研究层次上,强调个人以及人际互动的微观层面;2、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反对唯实论的社会决定个人的极端观点,强调个人行动和人际互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在研究主题上,要回答的最基本问题是:一个人的自我是如何形成并对其行为产生影响的,符号互动如何构成社会?4、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对现实生活的直接考察,主张经验主义的扎根理论和定性研究。,1、符号互动论概述:核心作品,Herbert Blumer,Symbolic Interactionism:Perspectiv

3、e and Method.(1969).George H.Mead,Mind,Self and Society:from the standpoint of a social behaviorist.edited,with introduction,by Charles W.Morris.(1934).Erving Goffman,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1959).Anselm L.Strauss,Qualitative analysis for social scientists.(1987).Barney G.Glaser,B

4、asics of grounded theory analysis.(1992).,2、实用主义哲学,实用主义(Pragmatism)产生于1870年代的美国,主要贡献者为皮尔士(C.S.Peirce)、詹姆斯(W.James)、杜威(J.Dewey)等。主要观点:(1)反对抽象地区分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主张在实践或行动中将主体与客体、意义与人的活动、概念与世界联系起来;(2)真理或意义并非存在于真实世界之中,它只有当人参与到这个世界并解释所发生的事情时才存在,并且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3)人们对行动者的理解建立于行动者的实际行动的基础上,对世界中物质和社会“客体”的界定依赖于它们对人们的效

5、用。对符号互动论的启示:(1)关注行动者与世界的互动;(2)赋予行动者理解世界的能力;(3)主张动态而不是静态地看待行动者和世界。,3、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作为传统心理学的叛逆,在动物心理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影响下产生的现代心理学派别。主要贡献者包括华生()、斯金纳(B.F.Skinner)等人。主张:(1)强调科学心理学只能研究能够客观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为;(2)构成行为的基础是个体对刺激的反应,集多个反应即可知行为的整体;(3)个体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由遗传决定的,而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被动学习的;(4)通过对动物和儿童实验研究所得到的行为原理,即可推论解释一般人的同类行为。对

6、符号互动论的影响:接受行为主义的基本前提刺激强化并引导行动,但他强调人与动物之间的质的差别,即人类具有心智能力,在对环境刺激或影响做出反应之前,能够进行符号反思(自我互动)。通常被认为是社会行为主义者。,4、芝加哥学派的社会学,芝加哥大学于1892年创办全美也是世界第一个社会学系。创建人及首任系主任斯莫尔(A.W.Small)。1895年创建美国社会学杂志,早于法国的社会学年鉴(1896)。早期主要成员除了创立社会学系的斯莫尔,还有因研究波兰农民而声名遐迩的托马斯(W.I.Thomas)、有从黑人和社区研究而赋予城市社会学灵魂的帕克(R.E.Park)、有社会心理学的巨擘米德(G.H.Mead

7、,哲学系,但其社会心理学主要是社会学系学术选修)、有提出都市“同心圆模式”的伯吉斯(E.W.Burgess),还有率先倡导“都市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沃思(L.Wirth)。【说明:库利(C.H.Cooley)是密歇根大学的社会学教授,但与芝加哥交往甚密,有时候也被认为是芝加哥学派的开创者之一】这个学派对城市化及由之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以及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社区调查、参与性观察、定性分析等,在30年内统治着整个美国社会学。,4、芝加哥学派的社会学,托马斯(W.I.Thomas):情境定义或托马斯原理。“如果某种情境被认定为真实的,那么这一情境就具有真实的效果。”库利(C.H.Cooley

8、):镜中我。“一个人对于自我有了某种明确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种想法涌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取决于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这种类型的社会我可以称作反射的自我 或曰镜中我。”,二、米德的符号互动论思想,(一)生平与著述(二)主要思想(三)批评与评价,(一)生平与著述,George Herbert Mead,1863-1931,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社会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符号互动论主要创始人。1863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南哈德来;1883年毕业奥伯林学院,获文学学士;18831887年夏,任铁路勘探工和家庭教师;18871888年夏,在哈佛大学从事哲学研究,与罗伊斯和

9、詹姆斯一起工作;18881891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哲学和生理心理学博士学位,后转到柏林大学继续学习。期间受霍尔和冯特的影响,尤其是冯特的“姿式”(gesture)概念后来成了支撑符号互动论的中心概念;1891年秋1894年春,米德在密歇根大学任哲学和心理学副教授,在这里,他结识了 C.库利和 J.杜威,并和后者成为好友;1894年受杜威的邀请,米德到芝加哥大学任哲学系助理教授。1902 年升任副教授,1907 年任教授直至1931年去世。,(一)生平与著述,1932.The Philosophy of the Present.Prometheus Books.1934.Mind,Self

10、,and Society.Ed.by Charles W.Morris.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36.Movements of Thought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Ed.by C.W.Morris.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38.The Philosophy of the Act.Ed.by C.W.Morris et al.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4.Selected Writings.Ed.by A.J.Reck.University Chicago

11、Press.This out-of-print volume collects articles Mead himself prepared for publication.1982.The Individual and the Social Self:Unpublished Essays by G.H.Mead.Ed.by David L.Miller.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1.Essays in Social Psychology.Ed.by M.J.Deegan.Transaction Books.中译本:乔治赫伯特米德:现在的哲学,李猛译,上海人

12、民2003;心灵、自我与社会,赵月瑟译,上海译文1992/霍贵桓译,华夏1999;十九世纪的思想运动,陈虎平、刘芳念译,中国城市2003。,(二)主要思想,1、基本假设2、心灵、自我、社会3、主要观点,1、基本假设,米德的理论是从两个基本的假设出发的:(1)人类机体的生理弱点迫使他们与群体中的他人进行协作,谋求生存;(2)人类机体内和机体之间的那些有利于合作、从而有利于生存或适应的行动将会被保存下来。,2、心灵、自我、社会,心灵(mind)的本质是一种内在的、隐藏性的意识活动,因此,它是个人在他的生活世界里不停地想做某事、去做某事的动因。但这种隐藏性的活动只是人的行动的前奏或一种准备,还没有在

13、现实中展现。心灵的内容:由生理性的冲动和反映性的理智共同互动构成。前者是心灵的主体,后者是心灵的客体。,2、心灵、自我、社会,人类心灵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1)用符号表示环境中的客体;(2)悄悄预演针对这些客体可选择的行动方案;(3)抑制不适当的行动方案,选择一种公开行动的合适路线。当一个有机体能(1)懂得常规姿态的含义,(2)通过这些姿态来领会和理解他人,并(3)想象性地预演可选择的行动方案,那么米德就相信这一有机体具有了“心灵”。,2、心灵、自我、社会,自我是一种心灵或心智过程,基本要素是反身性。自我的发展经历 3 个阶段:模仿阶段:发生在 1 岁以内,在这个阶段,孩子和他的母亲进行手势交

14、流,母亲是孩子的重要他人,即生活初期经常来往并对自我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人,游戏阶段:24 岁之间,孩子们扮演他人的角色游戏,并通过游戏来实验重要他人所期待的态度和动作,在这个时候,孩子开始把自己看做是社会客体;博奕阶段:发生在 4 岁以后,开始与家庭以外的许多团体发生关系,把家庭看作是自己生活在其中的一个群体,并关心非家庭-社会期待与要求-一般化他人期待与要求。,2、心灵、自我、社会,米德通过区别主我(I)和客我(me)来阐明自我的结构。主我是机体对他人态度的反应,是自我对他者的立即响应,无法计算和预测,是自我中具有创造性和个人性的方面。客我是个人对概括化的他人的认同,是自我中的顺从性和社会性的

15、方面。自我是由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产生的,其本质又是通过主我和客我的互动结果现实的行动表现出来的。这些行动包括主我和客我间的对话、谈判等方式。主我提出要求、愿望,客我对这些要求、愿望加以裁定,哪些可行,哪些应中止。,2、心灵、自我、社会,社会是业已组织起来,通过一般化他人而得以规则化了的活动。人们在社会中彼此调适和协作,这种调适和协作的可能性则在于心灵能力和自我能力。社会组织的维持和变动,是心灵过程和自我过程的反映。社会变迁往往是难以预测的。社会表征着那些协作活动业已构成的模式,这些模式由行动者内心和他们之间的符号互动保持和改变。不管是社会的维持还是社会的变迁,都是通过心灵和自我的过程来实现的。,

16、3、主要观点,(1)人类具有思想的能力。(2)思想的能力是由社会互动所塑造形成。(3)在社会互动中,人们习得了意义与象征符号,从而得以运用人类独特的思想能力。(4)意义与象征符号的运用使人们得以发生行动与互动。(5)在行动与互动中,人们能够依据对情境的诠释而修正或改变意义与象征符号。(6)人们之所以能够进行上述的修正与更改,部分是因为人具有与自我互动的能力,能检验他们可能的行动过程、评估其相对利弊得失,然后加以选择。(7)交织的行动与互动模式,构成了群体与社会。,(三)批评与评价:总体评价,米德的思想是符号互动论的基本来源心灵、自我与社会这本书奠定了他作为符号互动论创始人的地位。他关于人类自身

17、如何出现在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论述,是对社会心理学乃至一般哲学理论的重要贡献。,(三)批评与评价:具体贡献,哲学:提出一种社会认识论,把认识问题与社会联系,把主客体的关系发展为主体之间的关系;社会心理学:开创美国的社会心理学,指出认识过程不是一个黑箱,直接做出反应,而是一种心智过程,心灵就是一种思考;社会学:奠定了符号互动论的基础,把人类社会的个体看作不是由内在或外在力量驱动,而是看做互动和反应的单位,互动构成了社会。与涂尔干传统的社会学理论认为个体受社会的决定不同,米德认为个体是积极主动的创造者。,(三)批评与评价:思想局限,缺乏对于社会概念的宏观界定:社会是业已组织起来,通过一般的他人而得

18、以规则化了的活动。这样的界定对于社会的宏观概念并不象在微观概念方面解释得那样清楚。缺少对于制度(institution)的具体分析:制度是个人对社区活动情境或社区生活习惯的共同反映。米德没有对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影响下形成的一般化他人之间的区别做出划分。米德过分关注符号的作用,把所有的互动都看作是由符号这个中介决定的,否定了社会物质生活的客观作用。模糊性之长短,三、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一)生平与著述(二)主要思想(三)批评与评价,(一)生平与著述,Herbert George Blumer(1900),美国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的主要倡导者和定名人。1900年3月7日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19

19、22年在密苏里大学获硕士学位。19221925年在密苏里大学讲授社会学,任讲师。1927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并受到米德、帕克和托马斯等人的影响。1931年1951年在芝加哥大学任教授。19521957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社会学教授和社会学系主任。1934年起担任美国普伦蒂斯霍尔出版社出版的社会学丛书主编;19411952年任美国社会学杂志主编;1955年任美国社会问题研究会主席;1956年任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19621966年任国际社会学协会副主席。,(一)生平与著述,Movies and Conduct(1933)Movies,Delinquency,and Crime(19

20、33)The Human Side of Social Planning(1935)Social Psychology,Chapter 4 in Emerson Peter Schmidt(ed.)Man and Society:A Substantive Introduction to the Social Science.New York,Prentice-Hall(1937)Critiques of Research in the Social Sciences:An Appraisal of Thomas and Znanieckis The Polish Peasant in Eur

21、ope and America(1939)Symbolic Interaction:Perspective and Method(1969)Collective Behavior.pp.166-222.New Outline of the Principles of Sociology,ed.A.M.Lee.New York:Barnes&Noble.(1951)“Sociological Analysis and the Variable”pp.683-690 i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Vol 21,No.6.(Dec.,1956)sociologica

22、l theory in industrial relations(1947).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2(3),pg 271-178,(二)主要思想,1、符号互动2、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3、个体、互动、社会组织4、方法论思想,1、符号互动,互动有两种:非符号互动,符号互动(对应于米德的姿势对话、运用重要符号)。两种互动的区别在于符号互动与思考或解释过程相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典型的为符号互动,这种互动建立在思考的基础上,思考过程实质上就是解释的过程。互动就是有意义的行动。“在非符号互动中,人们被此直接对手势或者活动作出反应;在符号互动中,人们彼此理解

23、手势,并在理解过程所得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活动。”符号互动的“产品”有三类:物理客体(物质客体)、社会客体和抽象的客体三类。所有这些东西都是经过行动者处理过的东西,是被创造、肯定和否定的。创造的机制即为符号互动的过程。客观的世界是人类想象的世界,想象的过程即为创造,其中最重要的是运用语言。在这种意义上,人类的行动可以称作一种解释的行动,包括对行动的解释和在解释基础上行动的过程。,2、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人类对某一客体所采取的行动是基于他对客体所赋予的意义,同一事物对不同的行动者来说意义也不会相同,人们对于不同事物采取的行动也不同。行动者赋予事物的意义来源于先前的社会互动。行动者经过一个内在的

24、解释过程赋予事物以意义的。因此,事物的意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随着内在解释的过程加以修正。,3、个体、互动、社会,(1)个人的任何行动都是有目的的,而且是作为对他人的回应。因而,行动就其本质而言是社会的互动。(2)符号是社会互动的中介。“人类的互动是由符号的使用、解释、探知另外一个人的行动的意义作为媒介。这个媒介相当于在人类行为中的刺激与反应之间插入一个解释过程。”刺激 反应(价值、规范、角色、地位)自我互动/解释行动,3、个体、互动、社会组织,(3)符号互动是能动的与可变的过程。行动者不是由社会与心理力量所推动的被动者,而是他们与之反应的世界的积极创造者。(4)符号互动创造、维持与变革社

25、会组织、结构与制度。社会是由处于符号互动过程中的人类建构而成的,群体成员的共同行动是可重复的、稳定的,它构成“文化”或“社会秩序”。社会结构是行动者置入情境定义的客体之一。由于行动者所下的定义和他们的行为经常变化,迫使他人再次进行调整,因而社会结构也总是处于重新排列、重新改组的过程之中。社会制度不能离开人们的主观定义而保持其作用。当人们的主观定义和解释在大范围内变化时,就会使社会制度发生变化。,3、个体、互动、社会组织,布鲁默强调个体的微观互动过程,而把社会组织看作是暂时的,不断变化的。随着行动者情境定义与行动的改变,社会结构相应也会重新安排,从而要求他人重新调适。他认为,行为是各种互动情境中

26、解释、估量、定义和蓝图设计过程的表现,社会组织表现为行为的一种积极配合,是通过行动之间的彼此调适而建构起来的。社会组织应该被看作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构。尽管大部分的互动是重复出现的,并因明确的期望和对情境的共同定义被结构化了,但它的象征性本质还是揭示了新客体被置入情境之中,旧的客体转变并被抛弃到情境之外的可能性。行动的再解释、再估价、再定义和再设计会不断地发生。,4、方法论思想,(1)符号互动论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现实”不同于传统的唯心主义(万物源于我心,现实世界仅仅存在于主观直感中:这种世界无法成为经验研究的对象),也不同于传统的实在论(外在于人的社会现实固定于某种静态的形式,这种世界与人无

27、涉因而也与社会学无涉)布氏相信,“社会存在是种实在,但这种实在的内容是变异性的,由活动着的人不停地创造、使用各种“符号互动”而表现于世”。如此性质的实在才是社会科学、尤其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内容。(2)理解复杂的符号互动,要“以他人的立场”,通过“同情内省”,从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同一客体的意义。如果做到了这一点,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对话、互动就可产生;社会科学家对此种互动的研究就可揭示出人类社会和人类群体生活的本质社会学所做的任何研究都要尊重经验世界的本来面目,要从经验世界开始(因为经验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经验世界的特点,则不能用自然科学统计的方法研究,而要求回到经验世界体验、视察发展中的

28、经验生活)。,4、方法论思想,(3)经验主义原则全部科学活动本身都必须适应正在被研究的经验世界的特征,即经验世界的不确定性和变化的性质使研究者所取得的材料无法真实地反映研究对象的特征。各种研究方法都既接受这种世界的支配,也将接受它所作出的检验的支配。社会学的任何研究都要尊重经验世界的本来面目,要从经验世界开始。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必须对其现象进行直接的、密切的观察,同时包含体验和解释,所以是一个灵活的不断修炼的过程。因此,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论。社会学必须解释互动过程,并且建构一般类型的行为和互动产生的条件。社会学理论是一种归纳性理论,即通过对具体互动情境的观察抽象出一般性命题。在最佳状态下,理论能

29、对行为和互动模式的解释提供一般性、暂时性描述。,4、方法论思想,(2)敏化概念社会学不存在一定的理论建构模式,互动论也没有理论综合,社会学所能做的是提出“敏化概念”。经验世界的性质使概念和事件的清楚和明白难以做到,因为经验世界是由不同情境中行动者之间不断变化的符号互动过程组成的。社会世界是最终是个体间的符号互动过程建构起来的,这表明敏化概念所指的实际情况将会转化与变动。这种概念虽缺乏定义性概念所具有的对属性和事件的详细说明,但它却提供了从何处能发现某类现象的线索和暗示。它提供了一种何者相关的一般感觉,使调查者可以灵活地追随变动中的经验世界,并在未知领域中摸索和选取一条开拓之路。它可以通过灵活地

30、接近该概念所指涉的经验世界,以及通过评价实际事件与概念之间的差别来实现改进和完善。它的不断完善、明确化和被探讨必然会使其成为社会学理论的建构的骨架。通过仔细的明确化,能为社会组织提供一系列更加明确的陈述。,方法的本质,(3)直接观察的方法论策略布鲁默认为,要避免先入为主的偏见,符号互动论的过程决定了其研究方法应该是尊重经验现实的特性,并采取能促进直接的无偏见观察方法论程序。研究活动的本身就应视为一种符号互动过程,建立一套感受互动过程的概念来研究它,不是为研究者预先构造一个世界使科学的概念和被研究的互动个体被区分开来。符号互动的概念和立场应该是支持对经验世界的直接观察,把社会中的经验事实依附于概

31、念的认为设定,这要通过方法论的开拓和检验,而不是机械的操作规定。因此,研究者必须运用观察性、纪实性和非结构性的技巧去透视行动者定义的过程并考虑这些过程中的变化。,4、方法论思想,(4)定性研究程序布鲁默批评了当代社会学把方法论等同于统计技术的倾向,同时也批评盲目依从先验公式和非历史的研究,主张直接回到经验世界。布鲁默认为,经验世界由人类日常生活所构成,这种内部行为的知识只能通过观察和参与研究才能获得。符号互动论主张社会现象的直接研究,即“深入实地的人类群体生活和人类成就的科学研究。布鲁默提出进行这种研究的两种方式,“探究”和“检验”。探究是一种灵活变通的方法,它要求研究者知道一个问题是如何提出

32、来的,学会使用适当的材料。提出关键性概念。这就要求对所要检验和研究的问题具有敏感性,并从中引出所谓“敏化概念”,作为考虑经验事实时的参照和指导的一般意识,使研究者和问题保持密切联系。“敏化概念”是进行第二步检验的基础,通过检验研究者的经验证据,创造性地验证概念。,(三)批评与评价:贡献,1、将米德的符号互动论思想系统化为一种社会学理论,开创了社会学研究的一个崭新视角。2、重视人的主观自我因素,强调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3、重视对社会微观层次的研究,强调个人的特殊性,注重对个人之间互动过程的探讨。4、重视对实际生活和互动的过程即对经验世界的考察,主张从生活经验中归纳出理论。,(

33、三)批评与评价:问题,1、过份强调人类行动的主观心理因素,片面夸大自我意识的能动作用,看不见广阔的社会背景,忽视权力,结构等的规则作用。2、研究视角过于微观,只能适用于个人或小群体,无法研究大规模社会现象。3、忽视了人类行为中情感和潜意识的作用。符号互动论对有意识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但缺乏对潜意识的分析。,四、戈夫曼的拟剧论,(一)生平与著述(二)主要思想(三)批评与评价,(一)生平与著述,Erving Goffman,1922-1982,美国当代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的重要贡献者,拟剧论创始人。1922年6月出生于加拿大。1945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1949年在芝加哥大学获硕士学位;1953年在

34、芝加哥获博士学位。1952年至1954年,在芝加哥大学任教。1954至1957年,美国心理健康研究所访问科学家。1958年至1968年,在伯克利加州大学任教;1968年至1982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一)生平与著述,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monograph),1956,revised and expanded edition,Anchor Books,1959.Encounters: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Interaction,1961.Asylums:Essays on the S

35、ocial Situation of Mental Patients and Other Inmates,1961.Stigma: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1963.Behavior in Public Places:Notes on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Gatherings,1963.Interaction Ritual: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1967.Strategic Interaction,1969.Relations in Public:Micro

36、-Studies of the Public Order,1971.Frame Analysis:Essays on the Organization of Experience,1974.Gender Advertisements,1979.Forms of Talk,1981.,(二)主要思想,1、拟剧论(Dramaturgical Theory)2、被限定的自我(confined self)3、互动秩序(Interaction Order),1、拟剧论,戏剧化比喻自我的戏剧化呈现:舞台、道具、演员、剧组、表演“世界是个舞台,人人都是演员”,1、拟剧论,舞台:前台、后台、舞台外前台(一个人

37、在社会活动中固定的、为观众特定的情景部分。这一部分是可以被观众看到,并且使观众从中能获得一定意义的部分):布景、个人门面 前台有制度化的倾向,具有结构特征(角色、布景);前台是被选择的,而不是被创造的。比布卢默有更明确的结构意象个人门面:外表、行为举止后台(指不让观众看到的,限制观众与局外人进入的部分。人们在前台和后台的行为举止是不一样的):在后台,表演者可以不必象在前台那样关注自身形象以及布景的限制,表演者所做的一切都是自然与放松的。舞台外:既不是前台也不是后台,就是表演领域之外的地方。,1、拟剧论,表演:为了在某种社会背景中给他人某种印象而做出的活动即为“表演”,表演的目的即表达某种意义。

38、表演分为两类,其一是通过各种语言符号或者替代物所给予的明显的表达,其二是通过广泛的行动流露的隐含意义。在表演中,人们往往注重的是后一种,以及对这一类表演如何加以控制的技巧。因为,在人的基本认识中,自然的流露是人的真实的反映,但却未必都能为人接受。那么既要达成自然的效果,又要做到一定的控制,就成为人们在表演中追求的东西,而正是此类表演所表达出的意义才能为互动的对象或观众接受,并且产生表演者预期的目的。当表演者在进行此类“自然表演”时,虽然其中主要是其有意的控制,但是表演者也可能真诚地相信自己的表演,从而使其自我与表演的角色渐渐溶为一体。,1、拟剧论,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

39、ent)及其策略:为使他人按照我们的愿望评价自己而在他人面前有目的地制造和维持某种印象的技巧,以及处理那些干扰演出的破坏性观众的方法。其实质是为别人制造情境定义。印象管理策略可概括为以下四种:(1)理想化表演。这种策略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掩饰。(2)误解表演。使别人产生错觉,即得到虚假印象的表演。富人装穷,流氓扮绅士都是误解表演的例子。(3)神秘化表演。与互动方保持一定距离,使对方产生一种崇敬心理的表演称之为“神秘化表演”。(4)补救表演。补救表演是用来应付一些意外情况的,如无意动作、不合时宜的闯入、失礼、当众吵闹等,这些都会导致表演的不协调。角色距离(role distance):个人将自己与自

40、己的角色分开的程度。,2、被限定的自我,全控机构(total institutions):每一个机构都会占有其成员的一部分时间和兴趣,但有一些机构对于其成员的包含程度比远大于其它机构。它们所指的包含是以阻碍其成员与外部交流或者使成员与外部世界相分离为特征的,这种阻碍或分离主要是通过一些物质上的屏障来达到的,如紧锁的大门、高墙、带刺的金属线、悬崖、水潭、森林、沼泽等。社会认同(social identity):虚拟的社会认同(人们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实际的社会认同(人们真正是什么样的人)。污名(瑕疵)是指二者之间的差距。污名:已经被败坏的名声(discredited stigma)行动者假定污名

41、已为观众所知,或对观众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可能受到败坏的名声(discreditable stigma)观众尚未察觉或看不出来的污名。,3、互动秩序,焦点互动:当人们在某一时间里积极有效的将感觉、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焦点时发生的互动。例如:对话,游戏。特点:具有认知焦点(主题);是一种双向交流过程;互动中行为者行为具有高度相关性;具有“我们感”;具有开始和结束的正式标识;具有纠错程序。,3、互动秩序,非焦点互动:相对而言,只包含人们在彼此面前的表现而进行的交往,例如:公共场所人们的互动,实际是一种松散的间接的互动。类似焦点互动的地方:都有正式的规范;都需要人们的表演;都包含自我的展示和惯例的运用;都

42、会有大量的仪式出现。,(三)批评与评价,贡献:用戏剧化比喻诠释了符号互动论的理论特征直接源于经验世界;发展了符号互动论的自我理论。不足:极端的情境化自我观点,在各种情境中难免显得有点过失,给人以“玩世不恭”的印象。对核心自我和永久身份的否定必然与现实本身不完全符合。,符号互动论总结,符号互动论研究人们面对面相互交往与作用,以及引起或改变这些活动与过程的主观反应。因此,符号互动论是一种反实证主义的主观社会学。符号互动论贯穿主观主义原则,认为社会结构是许许多多的个人理解与行动的结果,社会过程是人把主观的意义赋予客体并做出反应的过程。符号互动论不太关注社会学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如何过渡与架通的问题。,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