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607566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27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ppt(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诗十九首作者不可考,都为无名氏,也非一人一时之作,大概产生在汉末桓灵之世。玉台新咏收录了其中八首,并且题为枚乘所作,后来南朝萧统将它们合为一组,收入昭明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译文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香草。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无边无际。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涉江采芙蓉

2、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芙蓉,即荷花。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它具有美好的品质。因此,起首“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拓展: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问题探究关于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

3、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古诗有时看来很直率,实际上很曲折。“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就是如此。讲究语法的人们在这首诗里会碰着一个难题,就是许多句子都没有主词,究竟是谁在“涉江”“采芙蓉”?谁在“还顾”?谁在“忧伤”?说话的人是个男子还是个女子?是男子“在远道”还是女子“在远道”?,对于这些问题如何解答,就要看对“还顾”两句如何解释。解释可能有两种。一种是“还顾”者就是“涉江”者,古代离乡远行的照例是男子,照这样看,便是男子在说话,是他在“还顾望旧乡”,想念他的心爱的女子,“涉江采芙蓉”的是他,“忧伤”的也只是他。,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

4、,“还顾”者就是“所思”,不是“涉江”者,却还是“旧乡”的男子。照这样看,说话的人是留在“旧乡”的女子,是她在“涉江采芙蓉”,心想自己在采芳草寄给“所思”的男子;同时那位“所思”的男子也在“还顾望旧乡”,起“长路漫浩浩”欲归不得之叹。,“远道”与“旧乡”是对立的,离“旧乡”而走“远道”的人在古代大半是男子,说话的人应该是女子,而全诗的情调也是“闺怨”的情调。其次,把“还顾”接“所思”,作为女子推己及人的一种想象,见出女子对于男子的爱情有极深的信任,这样就衬出下文“同心”两个字不是空话,而“忧伤”的也就不仅是女子一个人。,“同心而离居”两句是在就男女双方的心境作对比之后所作的总结。在上文微嘘短叹之后,把心里的“忧伤”痛快地发泄出来,便陡然煞住。表现得愈直率,情致就愈显得沉痛深挚。“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子的虚拟。”“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马茂元论古诗十九首),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cho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刘勰文心雕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