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608572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8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与朱元思书,一、解释蓝色的词语:1.风烟俱净:2.从流飘荡: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5.负势竞上:6.蝉则千转不穷: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9.横柯上蔽:,全,都,随着,青白色,甚:比得过;奔:飞奔的马,凭依,通“啭”,叫,戾:到 息:平息,筹划,通“返”,返回,树干,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

2、山是同样的颜色。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纸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三、阅读课本,回答问题: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

3、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4.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望峰”、“窥谷”,五柳先生传,一、解释划线的词语:1.造饮辄尽,期在必醉:2.箪瓢屡空,宴如也:3.兹若人之俦

4、乎:4.不戚戚于贫贱:5.不汲汲于富贵:6.先生不知何许人也:7.每有会意:8.亲旧知其如此:,往、到,安然自若的样子,辈、同类,忧愁的样子,心情急迫的样子,地方、处所,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亲戚和旧友,期望,9.曾不吝情去留:10.环堵萧然:11.短褐穿结:12.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13.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舍不得,离开,空寂,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稍微,志趣,酒杯,以为乐,二、翻译下列句子: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喜欢读书,(却)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3

5、.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的志向而感到快乐。,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平和、旷达的性格2.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使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隐世名士飘然而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现了五柳先生怎么样的性格特点?自得其乐,淡泊名利,4.“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5.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6、”呢?作者读书的目的,不是追求名利,是求得精神享受和安慰,寄托感思。6.生活条件如此恶劣,作者为何还能“晏如也”?“不慕荣利”,虽贫穷,却悠闲自适,马说,一、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1.策之不以其道:2.执策而临之:3.其真无马邪:4.其真不知马也:5.一食或尽粟一石:6.食之不能尽其材: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用鞭子打,正确的方法,鞭子,面对,难道,大概,吃(一顿),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通“饲”,喂养,通“才”,才能,这样,尚且,一样,9.才美不外见:10.故虽有名马:11.安求其能千里也:12.骈死于槽枥之间:,通“现”,表现出来,即使,怎么,日行千里,并列而死,

7、之,策之不以其道,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其,其真不知马也,安求其能千里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知识归纳:一词多义,代词 它,助词 的,不译,代词 它,语气词 难道 表反问,代词 它的,恐怕、真实 表猜测,以,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虽,虽有千里之能,故虽有名马,用,按照,即使,虽然,尽,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吃尽,竭尽,食,策,能,食不饱,食之不能尽其材,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吃,通“饲”,喂,马鞭,用鞭子打,才能,能够,通假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才美不外见其真无马邪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养,通“现”,表现出来,

8、通“耶”,语气词,通“才”,才能,二、翻译下列句子: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课文分析,1.哪些句子说明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直接原

9、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真不知马也,2.文中哪些语句说明了食马者的浅薄愚妄?执策而临之:3.哪句话点明了本文的中心?“其真不知马也”。,4.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5.本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千里马寓人才;食马者寓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6.本文通过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7.本文的写作方法是什么?托物寓意,送东阳马生序一、解释下列蓝色的词

10、语: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2.援疑质理3.益慕圣贤之道4.俟其欣悦 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8.四支僵劲不能动9.同舍生皆被绮绣,得到,提出,询问,仰慕,等待,热水,蒙盖,两次,跑,超过约定的期限,通“肢”,肢体,通“披”,穿着,知识归纳:古今异义,1.臭,古:今:,气味,本文指香气,2.再,古:今:,两次,3.汤,热水,古:今:,难闻的气味,一次又一次,食物煮熟后的汁水,弗之怠走送之益慕圣贤之道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之,代“抄书”宾语前置,代词,指“书”,结构助词,的,不译,结构助词,的,一词多义,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舍生皆

11、被绮绣,无从致书以观计日以还以是以书假余以中有足乐者以衾拥覆,以,连词,表目的,来,来,因为,介词 把,介词,因为,连词,介词,用,“支”通“肢”,“被”通“披”,1.下列加红色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从乡之先达执经扣问B.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C.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二、翻译下列句子: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行走

12、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3.烨然若神人。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暖和过来。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我)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

13、之先达执经叩问。(我)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话概括。记述作者本人青少年时期求学的经历。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得书难、求师难、求学苦(奔走、生活)3、文中极叙作者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和刻苦,用意何在?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4、采用对比手法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请你说说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有何作用。师生态度(师:辞色严厉,甚至叱咄;色愈恭,礼愈至)生活

14、情况(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自己:緼袍敝衣,日仅再食)勤5、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自己缊袍敝衣,有什么作用?更突出了自己虽然衣、食、住与同舍生相比甚远,但仍自得其乐,因为内心有精神安慰和思想寄托,这才是作者所追求的美好生活。,6、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依靠精神的力量“以中有足乐者”。7、作者成年求学时对老师是什么态度?态度:毕恭毕敬,不敢出言。8、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以自身经历相告,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易于接受。,小石潭记一、解释蓝色的词语:1.水尤清冽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3.为坻,

15、为屿,为嵁4.潭中鱼可百许头5.佁然不动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7.隶而从者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格外,开辟,在下面,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大约,呆呆的样子,凄清,停留,跟从,向西,9.卷石底以出10.日光下澈11.皆若空游无所依1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3.其岸势犬牙差互14.似与游者相乐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6.记之而去,弯曲,往下,在空中,像北斗星一样,像蛇那样,像狗牙那样,逗乐,使凄凉,使寒冷,离开,直透,二、句子翻译。1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18.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19.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

16、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20.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2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鱼的影子,静止不动,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忽隐忽现。,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17、,2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发现小潭:,闻,隔,伐,取,见,(动词准确),移步换景,潭中景物:,潭水:,清澄,侧面描写,游鱼:,动静结合,特写镜头,小潭源流:,溪身:,曲折蜿蜒,岸势:,参差不齐,形象比喻,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寓情于景,记录同游者,抒发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25.课文按什么顺序写?游览顺序26.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幽静27.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18、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28.本文的写作特色:寓情于景:作者着意渲染小石潭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抒发了自己的悲凉、凄怆的情感。“对比”和“烘托”:A.鱼的静动对比;B.鱼的“空游”“无所依”,烘托水清。,岳阳楼记,一、解释蓝色的词语: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越明年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5.属予作文以记之6.予观夫巴陵胜状7.衔远山,吞长江8.横无际涯,朝晖夕阴,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到了,于是,规模,在,它的,通“嘱”,嘱咐,来,那,胜景,连接,吞吐,边,日光,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0.前人之述备矣11.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12.迁客骚人13.霪雨霏霏

19、14.连月不开15.去国怀乡16.薄暮冥冥17.春和景明18.沙鸥翔集,雄伟景象,描述,详尽,虽然这样,那么,尽,降职远调的人,诗人,连绵的雨,雨或雪繁密的样子,放晴,离开,国都,迫近,春风,日光,停歇,19.岸芷汀兰20.此乐何极21.宠辱偕忘 22.把酒临风2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4.或异两者之为25.庙堂:江湖:2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小草,小洲,穷尽,荣耀,一起,持、端着,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或许,指两种心情,在朝廷上做官,不在朝廷上做官,在之前,在之后,27.微斯人,吾谁与归28.若夫:29.至若:30.嗟乎:3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2.心旷神怡,没有,归依,像

20、那,至于,唉,因为,愉快,二、翻译句子: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上。,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这时)登上

21、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9.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么呢?,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三、问题探究:1.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的政治抱负。2.滕子京重修岳

22、阳楼的背景是:3.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4.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属予作文以记之,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5.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6.“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7.“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分别指:8.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退”指:,唐贤今人诗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9.在句子“是进亦忧,退

23、亦忧”中,“进亦忧”指:;“退亦忧”指:。10.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是:11.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12.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13.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仁人,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14.本文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15.“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醉翁亭记,一、词语解释:1.环滁皆山也2

24、.望之蔚然而深秀者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4.翼然临于泉上者5.名之者谁6.饮少辄醉7.醉翁之意不在酒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环绕,茂盛的样子,秀丽,飞泻,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靠近,给命名,就,情趣,寄托,9.云归而岩穴暝1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11.吾谁与归1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3.至于负者歌于途14.休于树15.山肴野蔌16.宴酣之乐,聚拢,回家,跟从,归依,香花,繁茂,背着东西的人,休息,野味,菜蔬,尽兴地喝酒,17.非丝非竹丝18.弈者胜19.觥筹交错20.颓然乎其间者21.树林阴翳22.鸣声上下 23.太守谓谁,弦乐器,管乐器,下棋,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醉醺醺的样子,遮盖,指高

25、处和低处的树林,是,二、句子翻译: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

26、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9.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10.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27、太守醉也。11.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1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阳落在西山,人影散乱,这是宾客们跟着太守回去了。,这时树林里变得昏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鸟啼声,游人离去后,鸟儿欢乐起来。,1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1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

28、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间四季的景色。,课文思路,第1段,引入:亭的周边环境:环滁皆山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亭名的由来: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第2段,写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乐亦无穷”)第3段,写游写宴: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第4段,写归:太守归:宾客从游人去禽鸟乐 三种乐: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第5段:道出姓名,揭开谜底。,用原文回答:1.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2.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3.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4.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5.写春景的句子是:;6.写夏景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

29、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7.写秋景的句子是:;8.写冬景的句子是:;9.第三段写了四个场面:10.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11.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12.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13.从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个成语:14.“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15.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

30、?16.对联:,水落石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山水之乐 宴酣之乐 与民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旷达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抱负),欧阳修:与民同乐(旷达情怀),比较范仲淹的“忧”与欧阳修的“乐”:,满井游记一、解释词语:1.恶能无纪2.冻风时作3.局促一室之内4.波色乍明,鳞浪层层5.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6.柔梢披风7.毛羽鳞鬣之间 8.夫能不以游堕事,怎样,通“记”,记载,起,拘束,初、始,突然,分散,毛:指虎狼兽类,羽:指鸟类,鳞:指鱼类和爬行类动物,鬣:指马一类动物,耽误,9.麦田浅鬣寸许10.泉而茗者,罍

31、而歌者,红装而蹇者11.而此地适与余近,形容不高的麦苗,泉:汲泉水,茗:煮茶喝,罍:端着酒杯,蹇:骑驴,正好,知识点整理:1.一词多义 时 冻风时作()于时冻皮始解()然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娟然如拭()乍 于时冻皮始解,波色乍明()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经常,时候,但,的样子,才,刚,突然,二、翻译: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鸽。2.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这时河的冰面刚刚融化,水光才闪烁发亮,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

32、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镜刚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3.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4.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5.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所有(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都悠然自得,羽毛鳞鳍当中都透出喜悦的气息。,结构图示,满井游记,城中“余寒”(烘托反衬,欲扬先抑),满井春色,总起:出游偕友而出,描写,气象,山水植物游人鸟鱼,总结:收获知所未知,作记缘由:抒写物我交融之感,比喻贴切融情入景,动静相宜声色兼备,悠然自得,春意盎然,中心思想,本文以 为线索,以清新的笔调,历历如画地描写了北京近郊满井的。表达作者 的心情和 的愿望。,游览行踪,早春景色,欢快、恬适,寄情山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