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课件第二讲要素分析.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609328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课件第二讲要素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说课课件第二讲要素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说课课件第二讲要素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说课课件第二讲要素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说课课件第二讲要素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课课件第二讲要素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课件第二讲要素分析.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讲 说课的要素分析,1说课的内容说课的内容一般说来有以下五个方面:(1)说课标(教学目标)(2)说教材(3)说学法(学情分析)(4)说教法(5)说教学过程,(1)说课标,说课标就是要把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作为本课题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从课程论的高度驾驭教材和指导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教学目标的理解:总体目标和内容目标,个别课程概括为: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确定:包括总目标、年级教学的分目标和单元及课时教学的小目标,一说确定教学目标的理由;二说基础知识目标;三说基本技能目标;四说情感培养目标,说课标,要重

2、点说明有关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操作等在课程标准中的原则性要求,从而为自己的教学设计寻找到有力的依据。说课标,可以结合到说教材中去进行。,教学目标确定注意的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说教材,教材是课程的载体。能否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教材,高屋建瓴地驾驭教材,合乎实际地处理教材,科学合理地组织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也是说课的首要环节。,说教材的要求有:,说清楚本节教材在本单元甚至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弄清教材的编排意图或知识结构体系。说明如何依据教材内容(并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任务。课时目标是课时备课时所规划的课时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

3、结果。课时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反映教者的备课认识越充分,教法的设计安排越合理。分析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加以说明。,说明如何精选教材内容,并合理地扩展或加深教材内容,通过一定的加工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即搞清各个知识点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说明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说明教材处理上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3)说学法,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实施课程标准后,要求教师转换角色,基于这一转变,说课者就必须说明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4、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说课活动中虽然没有学生,看不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但从教师的说课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最大程度上体现课改精神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启发者。,具体要说清两大问题:,针对本节教材特点及教学目的,学生宜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它,这种学法的特点怎样?如何在课堂上操作?在本节课中,教师要做怎样的学法指导?怎样使学生在学会过程中达到会学?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恰倒好处地融进学法指导?,(4)说教法,说教法,应说出“怎么教”的办法以及“为什么这样教”的根据,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要说出本节课所采用

5、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法及其所依据的教学原理或原则。,要说出本节课所选择的一组教学方法、手段,对它们的优化组合及其依据。无论以哪种教法为主,都是结合学校的设备条件以及教师本人的特长而定的。要注意实效,不要生搬硬套某一种教学方法,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提倡教学方法的百花齐放。要说明教师的教法与学生应采用的学法之间的联系。要重点说说如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方法。,(5)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说教学过程

6、要求做到:,说出教学全程的总体结构设计,即起始过程收束的内容安排。说教学程序要把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但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不能按教案像给学生上课那样讲。另外注意一点是,在介绍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讲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大纲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重点说明教材展开的逻辑顺序、主要环节、过渡衔接及时间安排。说明如何针对课型特点及教学法要求,在不同教学阶段师与生、教与学、讲与练是怎样协调统一的。要对教学过程作出动态性预测,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其调整对策。,以上五个方面

7、,只是为说课内容提供一个大致的范围,并不意味着具体说课时都要面面俱到,逐项说来,应该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以便在有限是时间内进行有效的陈述,该展开的内容充分地展开,该说透的道理尽量去说透,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2说课的要求,要说好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突出“说”字 说课不等于备课,不能照教案读;说课不等于讲课,不能视听课对象为学生去说;说课不等于背课,不能按教案只字不漏地背;说课不等于读课,不能拿事先写好的说课稿去读。说课时,要抓住一节课的基本环节去说,说思路、说方法、说过程、说内容、说学生,紧紧围绕一个“说”字,突出说课特点,完成说课进程。,把握“说”的方法,说课的方法很多,应该因人制

8、宜,因教材施说:可以说物、说理、说实验、说演变、说本质、说事实、说规律、正面说、反面说,但一定要沿着教学法思路这一主线说,以防跑野马。,语气得体、简练准确,说课时,不但要精神饱满,而且要充满激情。要使听课者首先从表象上感受到说课者对说好课的自信和能力,从而感染听者,引起听者的共鸣。说课的语言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同行语言表达应十分简练干脆,避免拘谨,力求有声有色,灵活多变前后整体要连贯紧凑,过渡要流畅自然。,说出特点、说出风格,说课的对象不是学生,而是教师同行。所以说课时不宜把每个过程说得过于详细,应重点说出如何实施教学过程、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的方法,说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提高教学

9、效果的途径。说课要重理性,讲课注重感性和实践,因此,用极有限的时间完成说课内容不容易,必须做到详略得当、简繁适宜、准确把握说度。说得太详太繁,时间不允许,也没必要;说得过略过简,说不出基本内容,听众无法接受。,那么,如何把握说度呢?最主要的一点是因地制宜,灵活选取择说法,把课说活,说出该课的特色,把课说得有条有理、有理有法、有法有效,说得生动有趣;其次是发挥个人的特长,说出个人的风格,这就把握了说课的度。,3.怎么说课,说课从何开始呢?说课顾名思义说的是“课”,说自己对于“课”的理解,是经过对“课”的研究之后的结果。告知所说的“课题”是说课的开始,又是一个“准备实施目标达成”的完整过程,因此,

10、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展现:,其一是准备。即为教学准备阶段而进行的教学背景分析,由教学需要、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策略构成。其二是实施。由教学过程中的各主要环节、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手段构成,主要解释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其三是目标达成。亦即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进行的教学预测或反思,也就是对本课教学设计所引起的教学效果的预测或评价,以及对自己教学设计的评价与反思。,如何展示“课”中诸因素?,教学中的诸因素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体,教学目标基于对教学内容和学习对象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剖析;教学内容则出于教学需要的考虑;而学情则是对学习主体在动机原理和学习特点上的认识。基于以上的认识,才能科学、合理地用现

11、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教学方法、策略、过程提供事实上、理论上和逻辑上的依据,制定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思想方法、策略和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教学预测或评价,是教师教学反思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行动研究途径,也是教学反馈和教师教学元认知能力的展现。,因此,说课在点明课题后分为三个层次来展开:,点明课题第一层次:教学背景分析陈述学习需要分析教学描述教学环境第二层次:教学展开分析解说教学策略呈现教学实施说明教学媒体选择和运用第三层次:教学设计和教学结果(预测)评价他人与自我评价,(一)教学背景分析,教学总是在一定的起点上进行的。学习需要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背景分析的

12、起点。1陈述学习需要。2教学任务分析。3教学环境描述。,(1)陈述学习需要,教是为了学,学习需要就是我们的教学需要。在教学中的学习需要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是指学生学习的“目前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即学习需要是学生的学习现状与教学目标(或标准)之间的差距。,通过学习需要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以下三点:,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以确定在教学活动中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回答“为何教”的问题。因此,在教学需要中,我们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学习者起点分析,另一便是学习者的终点认识。,学生起点分析,学生进人教学前的学习状态,即原来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是我们在这里所

13、要关注的。不同的学生的学习起点不一样,学习个性、风格也不尽相同。教师首先要分析学生的知识准备状态,了解他们对新的学习所具备的相关的知识掌握程度;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能力贮备状态,这里主要是在学习中所具备的认知加工和认识能力;第三,能够预先判断学生对新的学习的关注和接受程度。最后还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来这一环节往往被忽视,或者仅靠教师的想当然,或者仅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做个大致理解,较少对他们的态度和学习方式作出判断。只有对全体学生从知识、技能、态度、风格这几个方面去关注,才能在教学中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课程改革新的理念。,学习目标分析,教学目标的确立有助于教师明确学

14、生“学什么”和教师事后检验学生“学”得怎么样,有助于教师明确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问题。这里有几点值得注意:,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的教学目标,是反映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因此,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目标应该围绕“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干些什么”,或者“学生将是什么样的”来描述;必须描述所期望的现行的教学成果,而不是很远的未来。,对于目标的陈述应该具体化,使其具有可观察性,可操作性、指向性和可评价性。一堂课的目标应该分解为具体的几项子目标来完成,有对于实现目标所应有的行为样列的描述,如课程

15、标准中指出的那样,指出学生的行为样例“了解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事物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景中辨认出这一对象”等等。这样便于观察学生是否能达成目标?教师能够及时获得有效的教学反馈。,(2)教学任务分析,新的课程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因此,分析教学任务不仅应该了解和掌握知识本身概念;性质和思想方法,还应该对于知识的发生和发展有更多的了解和掌握;不仅应该知道其重点和难点,更应该知道为什么是重点和难点,因为,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种接受式的学习,还应该有创造性的学习,学习过程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发展、问题解决能力也是学习任务的一部

16、分。因此,不仅应该分析教学内容,还应该关注情感发展和问题的能力。,(3)教学环境描述,不同的教学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也有所不同。因为,这是一个教学设计时必不可少的因素。从教室的选择到师生关系以及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师的教学心理状态,都是教学环境的组成部分。师生关系是教学环境中的一种软环境。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已从过去的“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学是在一种更为平等,民主,合作的环境下进行。说课应该关注到这种软环境的营造。现代教育技术更多地引入课堂,教室环境的选择已从过去单一形式到多样化,要求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来创设更好的条件。,(二)教学展开分析,教学背景分析为教学做好准备之后,

17、接着应该展示对教学过程设计的思路。它关注的是课中的“教一学”活动的结构,以及为目标达成所采用的方法手段和措施。,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由教学内容、师生行为和教学策略这三部分的有机结合。对教学展开分析就是使教师将不自觉的教学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有意向的和高效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的展示主要展现教师如何引发学生的动机、如何展开教学内容、如何安排教学程序以及采取何种手段来达到反馈和强化学习结果。,(1)教学策略制定,教学策略是教学目标落实的保证,也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前提。从宏观上,教学策略中首先要求创设适合于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和使用适合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师提供的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措施来

18、完成个体的认知建构。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还需要充分考虑到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合理运用,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与精神。,从微观上,教学策略必须针对不同的知识类型和认识过程进行选择。不同的知识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学生也需要不同的学习策略。如对陈述性知识可能主要是记忆和理解,而对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一般首先是理解有关的概念和规则(也就是将此作为陈述性知识学习),然后通过变式练习获得程序性知识。练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应该加以重视,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应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的练习,并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反馈调控的运用,

19、以及对教学做出怎样的评价也是在制定教学策略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实际上很多教师较少关注这一环节。因为,一方面它带有很大的随机性,所以不易事先确定下来;另一方面,反馈调控是基于现代教学理念下的一种教学策略,以学为主导,而不是传统的以教为主导的传授式教学。在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理念下,关注学生的知识的获得,关注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个性品格都将是课堂评价的主旋律,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反馈调控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2)教学策略实施,怎样使教材、教法、学法的解说与教学过程的叙述统一起来呢?通过教学策略实施的呈现,能够使上述几因素都得到充分展示。教学策略是引发学生学习结果

20、的一组教学材料和程序。在这里依次说清楚教(学)什么、怎么教(学)、为什么这样教和这样教(学)的结果。通过教学流程图可将教学的各个环节清晰、完整地展现出来。,(3)教学媒体选择和运用,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课堂教学是信息交流为主要活动载体而存在,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教材、板书、幻灯、课件等等都是交流的重要载体。媒体的选择主要从任务、学习者、教学管理、经济、技术和管理这六个因素去考虑。板书较大容量和较长时间地呈现和存贮课堂交流的信息。通过板书设计的合理、科学、经济和美观,作为信息呈现的主要媒体板书的设计应该加以陈述。,若课前说课,对其教学设计实施以后可能会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如课后说课,

21、则对其教学设计实施以后的教学结果与预期目标做一番比较,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并对原有设计提出改进,以提高教学设计能力。,评价有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这两部分。在说课活动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往往比较注重“说”,而较少开展“评”。尤其是他人的评价,参与更少。另一个问题是评价缺少深度和广度,带有传统教研的痕迹,只管对教材的处理提出见解,较少在教学理念、目的、策略、评价方面做进一步的探讨。这样显然不能完全体现完整意义上的说课。如何将说课充分、完全、有效地开展,值得进一步去思考。,(三)教学设计和教学结果(预测)评价,1.板书设计的原则,(1)直观性原则(2)简练性原则(3)条理性原则(4)精粹性原则,2.板书设计注意事项,1合理布局、虚实相生2配合讲解、示现适时 3精心构思、整体设计 4师生合作、共同参与 5写字作画、技巧娴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