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与热处理课件-材料研究新进展.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612546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件-材料研究新进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件-材料研究新进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件-材料研究新进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件-材料研究新进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件-材料研究新进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件-材料研究新进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学与热处理课件-材料研究新进展.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0章 材料研究新进展,返回总目录,教学提示:新材料,也称先进材料,是指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具有优异性能和使用功能的新型材料。新材料研究的内容是关于材料成分、组织结构、工艺流程对于材料性质与用途的影响规律以及它们与工程技术的联系,它的根本任务是利用新的科学原理和技术设计、合成并制备出具有优异性能的材料。一种新材料已经不是只具有单一功能的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多种功能。从而为高新技术产品的智能化、微型化提供了材料基础。教学要求:掌握复合材料、功能材料和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基本特点,了解新材料和传统材料的异同点、制备工艺和应用领域。,新材料是当前高新技术发展的支柱,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

2、交通、能源、航空航天、通信、核工程、海洋工程、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发展,对所需要的结构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希望它们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如低密度、高强度、高刚度、高韧性、高耐磨性和良好的抗疲劳性能等,又期望它们能够在高温、高压、高真空、强烈腐蚀及辐照等极端环境条件下服役。新材料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可以根据产品需要来设计新材料,一改传统上根据材料的功能来设计产品的观念。这种材料设计可以从材料的组成、结构和工艺设计来实现其所需功能。一种新材料已经不是只具有单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多种功能。传统的单一材料,如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已远远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因此,人们设法采用某种可能的工艺将两种或

3、两种以上组织结构、物理及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类新的多相材料(即所谓的复合材料),使之既可保留原有组分材料的优点,又可能具有某些新的特性,以扩大结构设计师们的选材余地,从而适应现代高技术发展的需求。,本章内容,10.1 复合材料10.2 功 能 材 料10.3 纳 米 材 料小 结本 章 习 题,10.1 复合材料,材料的复合化是材料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古代就出现了原始型的复合材料,如用草茎和泥土作建筑材料;砂石和水泥基体复合的混凝土也有很长历史。19世纪末复合材料开始进入工业化生产。20世纪60年代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材料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单质材料很难满足性能的综合要求和高

4、指标要求。复合材料因具有可设计性的特点受到各发达国家的重视,因而发展很快,开发出许多性能优良的先进复合材料(成为航空、航天工业的首要关键材料),各种基础性研究也得到发展,使复合材料与金属、陶瓷、高聚物等材料并列为重要材料。有人预言,21世纪将是进入复合材料的时代。,10.1.1 复合材料的定义及其分类 1.复合材料的定义 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s)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异质、异性、异形的材料,在宏观尺度上复合而成的一种完全不同于其组成材料的新型材料。复合材料的定义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它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上不同并可用机械方法分离的材料;它可以通过将几种分离的材料混合在一起而

5、制成。混合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下将一种材料分散在其他材料之中,使其达到最佳性能;复合后的性能优于各单独的组成材料,并在某些方面可能具有组成材料所没有的独特性能;通过选取不同的组成材料、改变组成材料的含量与分布等微结构参数,可以改变复合材料的性能,即材料性能具有可设计性并拥有最大的设计自由度。复合材料的组成材料称为组分材料。组分材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增强体(reinforced body),承担结构的各种工作载荷:另一部分为基体(matrix),起到黏结增强体予以赋形并传递应力和增韧作用。增强体分为纤维(fibre):连续纤维、短切纤维、晶须;颗粒:微米颗粒与纳米颗粒;片材:人工晶片与天然片状

6、物。基体主要分为有机聚合物、金属、陶瓷、水泥和碳(石墨)等。构造出的复合材料,能改善的性能主要有强度、刚度、疲劳寿命、耐高温性、耐腐蚀性、耐磨性、吸引性、质量、抗振性、导热性、绝热性、隔声性等。当然,上述各种性能不可能同时都有所改善,工程实际中也不存在这样的要求。,10.1 复合材料,2.复合材料的定义 复合材料的种类繁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根据复合材料的三要素(见图10.1)来分类。(1)按基体材料分类,有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水泥、混凝土基复合材料,塑料基复合材料,橡胶基复合材料等(见图10.2)。,图10.1 复合材料的三要素 图10.2 结构复合材料按不同基体分类,1

7、0.1 复合材料,(2)按增强剂形状可分为粒子、纤维及层状复合材料(见图10.3)。凡以各种粒子填料为分散质的是粒子复合材料,若分布均匀,是各向同性的;以纤维为增强剂得到的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依据纤维的铺排方式,可以各向同性也可以是各向异性;层状复合材料如胶合板由交替的薄板层胶合而成,因而是各向异性的。(3)依据复合材料的用途可分为结构复合材料和功能复合材料,目前结构复合材料占绝大多数,而功能复合材料有广阔的发展前途。预计21世纪会出现结构复合材料与功能复合材料并重的局面,而且功能复合材料更具有与其他功能材料竞争的优势。功能复合材料指能实现具有某种功能的复合材料,如导电材料、导磁材料、导热材料

8、、屏蔽材料等。结构复合材料则主要用作承力和次承力结构,要求质量小、强度和刚度高,且能耐受一定温度,某种情况下还要求有膨胀系数小、绝热性能好或耐介质腐蚀等其他性能(见图10.4)。,10.1 复合材料,图10.3 结构复合材料按不同增强体形式分类 图10.4 复合材料分类,10.1 复合材料,10.1.2 复合材料中各组元的基本作用 复合材料的中能够对其性能和结构起决定作用的,除了基体和增强体外还包括基体与增强体间的界面。基体、增强体及界面的各自性质与相互作用决定着复合材料的性能特征,因此基体、增强体及其界面应是互相配合,协同性好,才能达到最好的复合效果,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也正是建立在这一原则基

9、础上的。基体是复合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作用是利用其黏附特性、固定和黏附增强体,将复合材料所受的载荷传递并分布到增强体上。载荷的传递机制和方式与增强体的类型和性质密切相关,在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中,复合材料所承受的载荷大部分由纤维承担。基体的另一作用是保护增强体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免受环境因素的化学作用和物理损伤,防止诱发造成复合材料破坏的裂纹。同时基体还会起到类似隔膜的作用,将增强体相互分开,这样即使个别增强体发生破坏断裂,裂纹也不易从一个增强体扩展到另一个增强体。因此基体对复合材料的耐损伤和抗破坏、使用温度极限以及耐环境性能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基体与增强体的这种协同作用,才赋

10、予复合材料良好的强度、刚度和韧性等。常见的基体有树脂基体(resin matrix)、金属基体(metallic matrix)、陶瓷基体(ceramic matrix)和碳素基体(carbon matrix)等。,10.1 复合材料,在结构复合材料中,增强体主要用来承受载荷。因此在设计复合材料时,通常所选择的增强体的弹性模量应比基体高。以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为例,外载作用下,当基体与增强体应变量相同时,基体与增强体所受载荷比等于两者的弹性模量比,弹性模量高的纤维就可承受高的应力。此外,增强体的大小、表面状态、体积分数及其在基体中的分布等,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同样具有很大的影响。上述各因素的作用又与

11、增强体的类型、基体的性质紧密相关,在不同类型复合材料中的表现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基体与增强体之间的界面特性决定着基体与复合材料之间结合力的大小。普遍认为,基体与增强体之间结合力的大小应相适度,其强度只要足以传递应力即可。结合力过小,增强体和基体间的界面在外载作用下易发生开裂;结合力过大,又易使复合材料失去韧性。因此需根据基体和增强体的性质,来控制界面的状态,以获得适宜的界面结合力。另外,基体与增强体之间还应具有一定的相容性,即相互之间不发生反应。,10.1 复合材料,10.1.3 复合材料的特性 复合材料不仅能保持原组分材料的部分优点和特性,而且还可借助于对组分材料、复合工艺的选择与设计,

12、使组分材料的性能相互补充,从而显示出比原有单一组分材料更为优越的性能。除性能可设计外,各种类型的复合材料,尤其是先进复合材料还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工艺性能。1.性能的可设计性 由于复合材料体系完全是人为确定,因此复合材料最显著的特性,是其性能(主要指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工艺性能)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可设计性。可根据材料的基本特性、材料间的相互作用和使用性能要求,可以人为设计并选择基体材料类型、增强体材料类型及其数量形态和在材料中的分布方式,同时还可以设计和改变材料基体和增强体的界面状态;由它们的复合效应可以获得常规材料难以提供的某一性能或综合性能。但是,复合材料性能的可设计性大都不是借助

13、于传统材料。因此从理论上说可以获得一类材料,其能将两种以上不同材料的完全不同的优秀性能系于一身,满足更为复杂恶劣和极端使用条件的要求。,10.1 复合材料,2.力学性能特点 应该说不同复合材料是没有统一的力学性能特点。因为其性能是根据使用需求而设计确定的,其力学性能特点应该与复合材料的体系及加工工艺有关。但就常用的工程复合材料而言,与其相应的基体材料相比较,其主要有如下的力学性能特点。比强度、比模量高:这主要是由于增强体一般为高强度、高模量而相对密度小的材料,从而大大增加了复合材料的比强度(强度/密度)和比模量(弹性模量/密度)。如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比强度是钢的7倍,比模量则比钢大3倍。材料的

14、比强度和比模量是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高的比强度、比模量可使结构质量大幅度减小。低结构质量意味着军用飞机可增加弹载、提高航速、改善机动特性、延长巡航时间,而民用飞机则可多载燃油、提高客载。抗疲劳性能好:疲劳是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因裂纹的形成和扩展而产生的低应力破坏。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存在着许多的纤维树脂界面,这些界面能阻止裂纹进一步扩展,从而推迟疲劳破坏的产生,因此其疲劳抗力高;对脆性的陶瓷基复合材料这种效果还会大大提高其韧性,是陶瓷韧化的重要方法之一。大多数金属材料的疲劳强度是抗拉强度的40%50%,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高达70%80%,这是因为裂纹扩展机理不同所致。,10.1 复合材料,耐高

15、温性能好:复合材料增强体一般高温下仍会保持高的强度和模量,使复合材料较其所用的基体材料具有更高的高温强度和蠕变抗力。如Al合金在400时强度从室温的500MPa降至30MPa50MPa,弹性模量几乎降为零;如使用碳纤维或硼纤维增强后400时材料的强度和模量与室温的相差不大,从而提高了金属材料的高温性能。减振能力强:当结构所受外力的频率与结构的自振频率相同时,将产生共振,容易造成灾难性事故。而结构的自振频率不仅与结构本身的形状有关,还与材料比模量的平方根成正比,因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自振频率较高,可以避免共振。此外,纤维与基体的界面具有吸振能力,具有很高的阻尼作用。断裂安全性高: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16、截面上分布着相互隔离的细纤维,当其受力发生过载时,其中部分纤维会发生断裂,但随即进行应力的重新分配,由未断纤维将载荷承担起来,不致造成构件在瞬间完全丧失承载能力而发生脆断,因此复合材料的工作安全性高。化学稳定性好:能耐酸碱腐蚀。还具有一些特殊性能,如隔热性、烧蚀性、特殊的电、磁性能等。,10.1 复合材料,3.物理性能特点 除力学性能外,根据不同的增强体的特性及其与基体复合工艺的多样性,经过设计的复合材料还可以具有各种需要的优异的物理性能:如低密度(增强体的密度一般较低)、膨胀系数小(甚至可达到零膨胀)、导热导电性好、阻尼性好、吸波性好、耐烧蚀、抗辐照等。因此,在选择增强体和基体组分材料进行设

17、计时,尽可能降低材料的密度和膨胀系数,这是结构用复合材料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密度的降低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比强度和比刚度,而通过调整增强体的数量和在基体中的排列方式,可有效降低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甚至在一定条件使其为零,这对于保持在诸如交变温度作用等极端环境下工作的构件的尺寸稳定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尽管加入的增强体大都为非金属材料,但仍可保持良好的导电和导热特性,这对扩展其应用范围非常有利。基于不同材料复合在一起所具有的导电、导热、压电效应、换能、吸波及其他特殊性能,目前已开发出了压电复合材料、导电及超导材料、磁性材料、耐磨减摩材料、吸波材料、隐身材料和各种敏感材料,其中的

18、许多材料已在航天、航空、能源、电子、电工等工业领域获得实际应用,成为功能材料中十分重要的新成员,同时复合化的方式也是功能材料领域的重要的研究和开发方向。,10.1 复合材料,4.工艺性能特点 复合材料的成形及加工工艺因材料种类不同而各有差别,但一般来说相对于其所用的基体材料而言,成形加工工艺并不复杂。例如,以长纤维增强的树脂基、金属基、陶瓷基复合材料可整体成形,如此可大大减少结构件中的装配零件数量,进而提高构件的质量和使用可靠性。再如,短纤维或颗粒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可采用传统的金属工艺进行制备和二次加工,因而在工程应用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增强了这类复合材料的适应能力。,10.1 复合

19、材料,10.1.4 复合材料的复合机理 复合理论正处在研究、应用和完善之中。下面简单介绍两种复合理论。1.粒子增强型复合材料的复合机制 根据增强颗粒的尺寸大小,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可细分为弥散增强复合材料和真正颗粒(或称纯颗粒)增强复合材料两类。前者通常系指在金属或合金中加入一定数量的惰性硬质粉末并使之弥散分布而形成的复合材料;后者则指以微米级颗粒增强的金属、树脂或陶瓷。,10.1 复合材料,(1)弥散强化复合材料。一般加入增强颗粒粒径在0.10.01之间,加入量也在1%15%之间。增强颗粒可以是一种或几种,但应是均匀弥散地分布于基体材料内部。该类复合材料的复合强化机理与合金的沉淀硬化机理类似,基

20、体仍是承受载荷的主体。所不同的是这些细小弥散颗粒不是借助于相变产生的第二相质点,它们随温度的升高仍可保持其原有尺寸。同时这些弥散颗粒将阻碍导致基体塑性变形的位错的运动(金属基)或分子链的运动(树脂基),提高了变形抗力。同时由于所加入的弥散粒子大都是高熔点高硬度且高稳定的氧化物碳化物或氮化物等,故粒子还会大大提高材料的高温强度和蠕变抗力;对于陶瓷基复合材料其粒子则会起到细化晶粒,使裂纹转向与分叉,从而提高陶瓷强度和韧性。当然粒子的强化效果与粒子粒径、形态、体积分数和分布状态等直接相关。(2)颗粒增强复合材料。这类材料是用金属或高分子聚合物把具有耐热、硬度高但不耐冲击的金属氧化物碳化物或氮化物等颗

21、粒黏结起来形成的材料,其中颗粒尺寸为微米量级,原则上讲,其几何形状可以是任意的,但一般情况下,基本上为几何对称。实践表明,复合材料的性能受到颗粒大小的影响,为提高增强效果,通常选择尺寸较小的颗粒,并且尽可能使其均匀分布于基体之中。在该种复合材料中,颗粒不是通过有效阻碍位错的运动而使材料强化,而是,10.1 复合材料,借助于限制颗粒邻近基体的运动来达到强化基体的目的。它具有基体材料脆性小、耐冲击的优点,又具有陶瓷硬度耐热性特点,复合效果显著。其所用粒子粒径较大,一般为150,体积分数在20%以上。因此复合材料的使用性能主要决定于粒子的性质,此时粒子的强化作用并不显著,但却大大提高了材料耐磨性和综

22、合力学性能,这种方式主要用作耐磨减摩的材料,如硬质合金、粘接砂轮材料等。2.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复合机制 广义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指由高强度、高模量脆性纤维类增强体与韧性基体(树脂、金属)或脆性基体(陶瓷)经一定工艺复合而成的多相材料。提高基体在室温和高温下的强度和弹性模量是纤维增强树脂或金属的主要设计目标,而纤维增强陶瓷的主要目的并非是为提高其强度和弹性模量,其着眼点在于提高基体材料的韧性,即增韧。因此,通常所讲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主要指纤维增强树脂或纤维增强金属材料。增强纤维的种类很多,根据直径的大小和性能特点,可分为纤维和晶须两种类型。目前用作增强体的纤维大多数是直径为几至几十微米的多晶材料

23、或非晶材料,因长度的不同又可细分为连续长纤维和短纤维。,10.1 复合材料,(1)短纤维及晶须增强复合材料。其强化机制与弥散强化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类似。但由于纤维明显具有方向性,因此在复合材料制作时,如果纤维或晶须在材料内的分布也具有一定方向性,则其强化效果必然也是各向异性的。短纤维(或晶须)对陶瓷的强化和韧化作用比颗粒增强体的作用更有效更明显,纤维增加了基体与增强体的界面面积,具有更为强烈的裂纹偏转和阻止裂纹扩展效果。(2)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这类复合材料的增强效果主要取决于纤维的特性,基体只起传递和分散应力的作用,材料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纤维的强度、纤维与基体的界面强度、基体的抗剪强度。其强

24、度的增强效果与纤维的体积分数、纤维直径、纤维的抗拉强度、纤维长度、长径比、基体的黏结强度、基体的抗拉强度有关。应用较多的有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纤维增强效果是按以下原则设计的:承受载荷的主要是纤维增强体,故选用纤维的强度和弹性模量要远远高于基体。基体与纤维应有一定的相容性和浸润性,保证将基体所受力传递到纤维上;但两者结合强度太低,纤维起不到作用,相反则会导致材料变脆。纤维排列方向与构件受力方向一致。纤维与基体热膨胀系数相近,且保证制造和使用时两者界面上不发生使力学性能下降的化学反应。,10.1 复合材料,般纤维体积分数越高、长径比越大(L/d大)强化效果越好。,10.1 复合材料,10

25、.1.5 复合材料的应用 除陶瓷基复合材料尚处在研究开发阶段,并有少量应用外,聚合物、金属、碳基和混凝土基复合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1.在信息技术领域内的应用 信息技术包括信息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存储执行几部分。(1)复合材料用于信息的获得。获得信息主要依靠各敏感器件的检测,而敏感器件则由各种换能材料组成。换能材料把对外界的感知通过物理量表现的信息(如光、热、声、磁、辐射等)转换成电信号。不仅可依靠功能复合材料设计自由度大的特点获得高优值的换能材料,还可利用复合效应,特别是其中的“乘积效应”设计出高效的新型换能材料。(2)复合材料用于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主要依靠电子技术。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

26、,电子芯片的集成度将越来越高,而芯片的散热问题将是发展的障碍。研究表明,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以及与集成电路硅片的热膨胀系数匹配均能满足要求。这是一种用于芯片封装的廉价材料,可以预计在21世纪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与发展。此外,电子设备的电路板都是织物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10.1 复合材料,其用量可观。由于信息处理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研制具有优良超高频介电性能的复合材料是当前和今后的重要内容,此外机壳和屏蔽板也大量使用复合材料。(3)复合材料用于信息存储。目前用于信息写入、记录、存储和读出的磁性材料如磁带、磁盘等,大都是软磁质细粉混入聚合物基体制成的复合材料。尽管目前光盘记录已经普遍,

27、但是磁记录仍有写、读方便的优点,在一定时期内仍会向高记录密度方向发展。(4)复合材料用于信息传输。信息的传输,在地面上用光缆和微波,远距离要用人造卫星。光缆中的光导纤维本身就是一种复合纤维,光缆护套管也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微波通信设备中,抛物形天线反射板以及波导管等均用先进复合材料制造,因而质量小、刚度好。至于通信卫星,人们采用先进复合材料作为星体结构和天线。因此复合材料在这方面大有用武之地。(5)信息执行对复合材料的要求。信息的执行除了声、光、图像外,重要的是在机械动作上。例如信息指挥机械手和机器人以及其他一些自控机械进行动作。对前两种,要求其动作臂的运动惯性小,从而使动作快速而准确,这就需要

28、运动部位的结构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刚度和高强度,复合材料是最能胜任的。可以预见复合材料在这方面会有好的发展前景。,10.1 复合材料,2.复合材料在机械工业的应用 复合材料在机械工业主要用于阀、泵、齿轮、风机、叶片、轴承及密封件等。用酚醛玻璃钢和纤维增强聚丙烯制成的阀门使用寿命比不锈钢阀门的长,且价格便宜,玻璃钢不仅质量小而且耐腐蚀,常用于泵壳、叶轮、风机机壳及叶片。铸铁泵一般重几十千克,而玻璃钢泵仅重几千克,并且耐腐蚀性好。碳/碳复合材料耐高温,摩擦系数低,常用于机械密封件。3.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及交通运输方面的应用 要使汽车提高速度,必须减小汽车的质量。汽车质量减小还可以节省燃料,降低污染。

29、用高强钢代替普通钢,质量可降低20%30%,用铝合金代替,质量可降低50%,但价格高出80%。复合材料应用最活跃的领域是汽车工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可用做车身、驱动轴、操纵杆、方向盘、客舱隔板、底盘、结构梁、发动机罩、散热器罩等部件。在国外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已广泛用于制作各种汽车外壳、摩托车外壳以及高速列车车厢厢体。尽管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比刚度比金属低,但石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比刚度比金属要高;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优点是质量小、比强度大、比刚度大、比疲劳强度高、耐腐蚀,并可整体成形。,10.1 复合材料,4.复合材料在化学工业的应用 化学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腐蚀严重,因此往往用非金属取代金属制作零部

30、件。玻璃钢的出现给化学工业带来了光明的前景,目前玻璃钢主要用于各种槽、罐、釜、塔、管道、泵、阀、风机等化工设备及其配件,玻璃钢的特点是耐腐蚀、强度高、使用寿命长、价格远比不锈钢低廉。但玻璃钢仅能用于低压或常压情况,并且温度不宜超过120。5.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在建筑业,玻璃钢已广泛用于冷却塔、储水塔、卫生间的浴盆浴缸、桌椅门窗、安全帽、通风设备等。玻璃纤维、碳纤维增强混凝土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在强碱中的化学稳定性、尺寸稳定性和在盐水介质中耐腐蚀等特点,作为高层建筑墙板等的应用日趋广泛。近年来一些国家,如日本在建筑物领域中还采用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来修补加固了由阪神大地震造成损坏的钢

31、筋混凝土桥墩板桥,修复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英国也曾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来增强伦敦地下隧道的铸铁梁和增加石油平台的耐冲击波性能等。6.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在船舶业,用玻璃钢制成的船体具有抗海生物吸附和耐盐水腐蚀的特性。,10.1 复合材料,在生物医学方面,由于碳/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现已作为牢固的材料用作高应力使用的外科植入物、牙根植入体以及人工关节。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由于比强度高、比模量大,也广泛用于制造网球拍、高尔夫球棒、钓鱼杆、赛车赛艇、滑雪板、乐器等文体用品。采用团状模塑料工艺,将3mm12mm短切纤维与树脂混合后还可用于制作家庭用品。由此可见,复合材料不仅可用于航空航天等

32、高科技领域,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广泛使用复合材料。但是,尽管复合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由于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价格太贵,特别是碳纤维和硼纤维增强的高级复合材料;同时复合材料组元间的结合以及复合材料的连接技术仍是人们致力解决的问题。,10.1 复合材料,10.1.6 复合材料的发展 复合材料发展的新领域,首先应看领域的科学性,其次要依据时代的需求,最后是考查能否充分体现复合材料的特色和优势。1.功能、多功能、机敏、智能复合材料 过去复合材料主要用于结构。其实它的设计自由度大的特点更适合于发展功能复合材料,特别在由功能多功能机敏智能复合材料,即从低级形式到高级形式的过程中体现出来。设计自由度大是

33、由于复合材料可以任意调节其复合度、选择其连接形式和改变其对称性等因素,以期达到功能材料所追求的高优值。,10.1 复合材料,1)功能复合材料 功能复合材料涉及的范围非常宽。在电功能方面导电、超导、绝缘、吸波(电磁波)、半导电、屏蔽或透过电磁波、压电与电致伸缩等;在磁功能方面有永磁、软磁、磁屏蔽和磁致伸缩等;在光功能方面有远光、选择滤光、光致变色、光致发光、抗激光、X线屏蔽和透X光等;在声学功能方面有吸声、声纳、抗声纳等;在热功能方面有导热、绝热与防热、耐烧蚀、阻燃、热辐射等;在机械功能方面则有阻尼减振、自润滑、耐磨、密封、防弹装甲等;在化学功能方面有选择吸附和分离、抗腐蚀等。在上述各种功能中,

34、复合材料均能够作为主要材料或作为必要的辅助材料而发挥作用。2)多功能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具有多组分的特点,因此必然会发展成多功能的复合材料。首先是形成兼具功能与结构的复合材料。例如,美国的军用飞机具有自我保护的隐身功能,即在飞机的蒙皮上应用了吸收电磁波的功能复合材料来躲避雷达跟踪,而这种复合材料又是高性能的结构复合材料。目前正在研制兼有吸收电磁波、红外线并且可以作为结构的多功能复合材料。可以说向多功能方向发展是发挥复合材料优势的必然趋势。,10.1 复合材料,3)机敏复合材料 人类一直期望着材料具有能感知外界作用而且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目前已经开始试将传感功能材料和具有执行功能的材料通过某种基体

35、复合在一起,并且连接外部信息处理系统,把传感器给出的信息传达给执行材料,使之产生相应的动作,这样就构成了机敏复合材料及其系统。它能够感知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主动的响应,其作用可表现在自诊断、自适应和自修复的能力上。机敏复合材料将会在国防尖端技术、建筑、交通运输、水利、医疗卫生、海洋渔业等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同时也会在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和提高安全性上发挥很大的作用。4)智能复合材料 智能复合材料是功能材料的高级形式。实际上它是在机敏复合材料基础上向自决策能力上的发展,依靠在外部信息处理系统中增加的人工智能系统,对信息进行分析、给出决策、指挥执行材料做出优化动作。这样就对材料的传感部分和执行部分

36、的灵敏度、精确度和响应速度提出更高的要求。2.纳米复合材料 当材料尺寸进入纳米范围时,材料的主要成分集中在表面。例如直径为2nm的颗粒其表面原子数将占有整体的80%。巨大的表面所产生的表面能使具有纳米尺寸的物体之间存在极强的团聚作用而使颗粒尺寸变大。如果能将这些,10.1 复合材料,纳米单元体分散在某种基体之中构成复合材料,使之不团聚而保持纳米尺寸的单个体(颗粒或其他形状物体),则可发挥其纳米效应。这种效应的产生是来源于其表面原子呈无序分布状态而具有特殊的性质,表现为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等。由于这些效应的存在使纳米复合材料不仅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而且会产生光学、非线性

37、光学、光化学和电学的功能作用。1)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目前有机-无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纳米复合材料发展很快。因为该种材料在结构与功能两方面均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而且具有工业化的可能性。有机-无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共价键型、配位键型和离子键型、各种类型的纳米复合材料均有其对应的制备方法。例如,制备共价键型纳米复合材料基本上采用凝胶溶胶法。该种复合体系中的无机组分是用硅或金属的烷氧基化合物经水解、缩聚等反应形成硅或金属氧化物的纳米粒子网络,有机组分则以高分子单体引入此网络并进行原位聚合形成纳米复合材料。该材料能达到分子级的分散水平,所以能赋予它优异的性能;关于配位键纳米复合材料,是将有功能性的

38、无机盐溶于带配合基团的有机单体中使之形成配位键,然后进行聚合,使无机物以纳米相分散在聚合物中形成纳米复合材料。该种材料具有很强的纳米功能效应,是一种有竞争力的功能复合材料;新近发展迅速的离子键型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是通过对,10.1 复合材料,无机层状物插层来制得的,因此无机纳米相仅有一维是纳米尺寸。由于层状硅酸盐的片层之间表面带负电,所以可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借助静电吸引作用进行插层,而该树脂又能与某些高分子单体或熔体发生作用,从而构成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表明,这种复合材料不仅能作为结构材料也可作为功能材料,并且已显示出具有工业化的可能性。2)无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无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虽然研

39、究较早,但发展较慢。原因在于无机的纳米粒子容易在成形过程中迅速团聚或晶粒长大,因而丧失纳米效应,目前正在努力改善之中。采用原位生长纳米相的方法可以制备陶瓷基纳米复合材料和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它们的性能有明显改善。这类方法存在的问题是难以精确控制由原位反应生成的增强体含量和生成物的化学组成,尚有待改进。,10.1 复合材料,3.仿生复合材料 天然的生物材料基本上是复合材料。仔细分析这些复合材料可以发现,它们的形成结构、排列分布非常合理。例如,竹子以管式纤维构成,外密内疏,并呈正反螺旋形排列、成为长期使用的优良天然材料。又如,贝壳是以无机质成分与有机质成分呈层状交替叠层而成,既具有很高的强度又有很

40、好的韧性。这些都是生物在长期进化演变中形成的优化结构形式。大量的生物体以各种形式的组合来适应自然环境的考验,优胜劣汰,为人类提供了学习借鉴的途径。为此,可以通过系统分析和比较,吸取有用的规律并形成概念,把从生物材料学习到的知识结合材料科学的理论和手段来进行新型材料的设计与制造。因此逐步形成新的研究领域仿生复合材料。正因为生物界能提供的信息非常丰富,以现有水平还无法认识其机理,所以具有很强的发展生命力。目前虽已经开展了部分研究并建立了模型,进行了理论计算,但距离真正掌握自然界生物材料的奥秘还有很大差距,可以肯定这是复合材料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前景广阔。,10.1 复合材料,10.2 功 能 材

41、料,一般认为,功能材料是指应用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如光、电、磁、声、热等特性的各种材料,包括电功能材料、磁功能材料、光功能材料、超导材料、形状记忆合金、储氢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组织工程材料、纳米药物载体、功能膜、功能陶瓷、功能纤维等。但是功能材料本身的范围还没有公认的严格的界定,所以对它的分类也就很难有统一的认识。比较常见的分类法有:按材料的化学键分类,功能材料分为功能性金属材料、功能性无机非金属材料、功能性有机材料和功能性复合材料。按材料物理性质分类,这样就有磁性材料、电性材料、光学材料、声学材料、力学材料、化学功能材料等。按功能材料的应用领域分类,这样有电子材料、军工材料、核材料、信息工业

42、用材料、能源材料、医学材料等。按使用性能,可分为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传感器材料、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生态环境材料、能源材料和机敏(智能)材料等。这里主要介绍形状记忆合金、超导材料、储氢材料、非晶态合金、智能材料和梯度功能材料。,10.2.1 形状记忆合金 所谓形状记忆材料是指具有一定初始形状的材料经变形并固定成另一种形状后,通过热、光、电等物理刺激或化学刺激的处理后,又可恢复成初始状态(形状)的材料,即无生命的材料却具有一定的“记忆”功能。在研究Ti-Ni合金时发现:原来弯曲的合金丝被拉直后,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它又恢复到原来弯曲的形状。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形状记忆效应(Shape M

43、emory Effect,SME),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金属称为形状记忆合金(SMA)。迄今为止,已有10多个系列、50多个品种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已广泛应用于人造卫星、机器人和自动控制系统、仪器仪表和医疗设备。近年来,又在高分子聚合物、陶瓷、玻璃材料、超导材料中发现形状记忆现象。1.形状记忆原理 形状记忆合金与普通金属变形及恢复有不同,如图10.5所示。普通金属材料,当变形在弹性范围内除去载荷后可以恢复到原来形状,无永久变形,但当变形超过弹性范围,再去载荷,材料就发生永久变形,如图10.5(a)所示。而形状记忆合金在变形超过弹性范围,去除载荷也会发生残留变形,但这部分残留变形在其后加热到

44、某一温度即会消除而恢复原来形状,如图10.5(c)所示。,10.2 功 能 材 料,形状记忆合金又是一种超弹性合金,当变形超过弹性范围后在某一程度内,当去除载荷后,它能慢慢地返回原形,如图10.5(b)所示,这种现象称为起弹性或伪弹性。大部分形状记忆合金的形状记忆机理是热弹性马氏体相变。马氏体相变往往具有可逆性,即把马氏体(低温相)以足够快的速度加热,可以不经分解直接转变为高温相(母相)。母相向马氏体相转变开始、终了温度称为、。马氏体向母相逆转变开始、终了温度称为、。具有马氏体逆转变,且与相差很小的合金,将其冷却到点以下,马氏体晶核随温度下降逐渐长大,温度回升时马氏体片又反过来同步地随温度上升

45、而缩小,这种马氏体叫热弹性马氏体。在以上某一温度对合金施加外力也可引起马氏体转变,形成的马氏体叫应力诱发马氏体。有些应力诱发马氏体也属弹性马氏体,应力增加时马氏体长大,反之马氏体缩小,应力消除后马氏体消失,这种马氏体叫应力弹性马氏体。应力弹性马氏体形成时会使合金产生附加应变,当除去应力时,这种附加应变也随之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超弹性(伪弹性)。,10.2 功 能 材 料,(a)普通金属(b)超弹性(c)形状记忆合金图10.5 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10.2 功 能 材 料,母相受力生成马氏体并发生形变,或先淬火得到马氏体,然后使马氏体发生塑性变形,变形后的合金受热(温度高于)时,马氏体发生逆转变

46、,回复母相原始状态;温度升高至时,马氏体消失,合金完全回复到原来的形状。由此可见,形状记忆材料应具备如下条件:马氏体相变是热弹性的;马氏体点阵的不变切变为孪变,亚结构为孪晶或层错;母相和马氏体均为有序点阵结构。形状记忆效应是热弹性马氏体相变产生的低温相在加热时向高温相进行可逆转变的结果。但是,具有热弹性马氏体相变的材料并不都具有形状记忆效应。形状记忆效应分为两种。材料在高温下制成某种形状,在低温下将其任意变形,若将其加热到高温时,材料恢复高温下的形状,但重新冷却时材料不能恢复低温时的形状,这是单程记忆效应;若低温下材料仍能恢复低温下的形状,就是双程记忆效应。2.形状记忆合金的分类 形状记忆合金

47、是因热弹性马氏体相变及其逆转变而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合金材料。形状记忆合金是形状记忆性能最好的材料。按照合金组成和相变特征,具有较完全形状记忆效应的合金可分为三大系列:Ti-Ni系形状记忆合金,铜基系形状记忆合金和铁基系形状记忆合金。,10.2 功 能 材 料,1)Ti-Ni合金 近等原子比的Ti-Ni合金是最早得到应用的一种记忆合金。由于其具有优异的形状记忆效应、高的耐热性、耐蚀性、高的强度以及其他合金无法比拟的热疲劳性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高阻尼特性等,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原材料昂贵,制造工艺困难,使其成本高,且切削加工性不良。实用的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Ti-Ni合金的成分是在近等原子比的范

48、围内,Ni元素的含量为55%56%(质量分数),根据使用目的不同可适当选取准确的合金成分。Ti-Ni记忆合金的相变温度对成分最敏感,含Ni量每增加0.1%,就会引起相变温度降低10,添加的第三元素对Ti-Ni合金相变温度的影响也很大。2)铜基合金 由于铜基形状记忆合金母相都是有序相,故热弹性马氏体相变的特性很明显。铜基合金具有价格便宜、生产过程简单、良好的形状记忆效应、电阻率小、加工性能好等特点,但长期或反复使用时,表现出记忆性能衰退现象,这种衰退可能是由于马氏体转变过程中产生的范性和局部马氏体相变产生“稳定化”所致。逆相变加热温度越高,衰退速率越快;载荷越大,衰退也越快。加入适量的稀土和Ti

49、、Mn、V、B等元素,或采用粉末冶金和快速凝固等方法可提高记忆性能,其中已得到实际应用的是CuZnAl、Cu-Al-Mn和CuAlNi,尤其是CuZnAl合金应用较广。,10.2 功 能 材 料,3)铁基合金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具有强度高、塑性好、价格便宜等优点,正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铁基系形状记忆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既有通过热弹性马氏体相变来获得的,也有通过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非热弹性马氏体)而产生形状记忆效应的。正在开发和研究的铁基记忆合金主要有Fe-Mn-Si系和Fe-Ni-Co-Ti系。3.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 形状记忆材料的应用已遍及航空、航天、机械、电子、能源、医学以及日常生活中。具有

50、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的合金已发现很多,但目前已进入实用化的主要有Ni-Ti合金和Cu-Zn-A1合金,前者价格较高,但性能优良,并与人体有生物相容性,后者价格低廉。其他合金因晶界面易断裂,只有处于单晶时才能使用,目前尚不适宜于工业应用。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领域很广,从精密复杂的结构件到较为简单的连接件、紧固件;从节约能源的形状记忆合金发动机到过电流保护器等。用作管道连接件,是记忆合金用量最大的一项用途。选用记忆合金制作管接头连接件,连接管接头,可以防止用传统焊接所引起的组织变化,更适合于严禁明火的管道连接,而且操作简便,密封性能可靠。利用形状记忆合金在恢复到高温态形状时弹性模量高,而在低温马氏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