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中的心理与行为偏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市场中的心理与行为偏差.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8章 金融市场中的心理与行为偏差,金融市场中的个人投资者、经纪人、金融分析师,都试图以理性的方式判断市场并进行投资决策。但作为普通人而非理性人,判断和决策会受到认知、情绪、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影响,陷入认知陷阱,形成金融市场中的行为偏差。,第8章 金融市场中的心理与行为偏差,3,处置效应,过度交易,3,心理账户,5,1,4,恶性增资,6,本土偏差,2,7,羊群效应,7,第8章 金融市场中的心理与行为偏差,注意力驱动交易,7,投资经历、记忆与行为偏差,8,重点:掌握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决策行为偏差的类型和表现形式;从认知与心理学视角分析行为偏差的原因;分析行为偏差对金融市场稳定性和有效性带来的影响。难
2、点:如何才能理性诱导投资者的行为。,难点、重点,5,这位“聪明”的金融学教授,想出一个很是让自己得意的方法。在每一年的年初,他设定一个“神奇账户”,用来记录意想不到的额外支出。从5万块钱中拿出5000块钱,专门作为额外开支,其中3万块基本生活开支,1万5是投资理财计划,5000是各种意外开支,如此一来,他就感到不会那么懊恼了。,传统经济学角度:每年的意外支出并没有减少,理应懊恼程度一样;事实上:设计了“神奇账户”之后,心理舒服多了。财富账户在人们心里的地位是不同的,案例思考,心理账户人们根据资金的来源、资金的所在、和资金的用途等因素对资金进行归类,这种现象称为“心理账户”。工资1000元与捡到
3、1000元的区别,例如,9,实验设计:购买商品,10,另一组实验,前者:1000名被试验者中:68%的人愿意后者:1000名被试验者中:29%的人愿意,节省5元,实验结果,三种心理账户(1)综合账户:从更广的类别对可选方案的得失进行评价;(2)最小账户:仅仅与可选方案间的差异有关,而与各个方案的共同特性无关;(3)局部账户:描述的是可选方案的结果与参考水平之间的关系,这个参考水平由决策的背景所决定。,相同:省5块钱预期:都去or都不去,相同:140元 5块钱 5/140,实验结果分析,13,案例分析:对“股利之谜”的解释,14,“羊群行为”(herd behaviors)(P117)即“从众行
4、为”,表现为采用同样的思维活动、进行类似的行为,心理上依赖于和大多数人一样,以减少采取行动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16,故事1:,17,柏拉图(Plato,约前427年前347年),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故事2:,苹果的味道,金融市场中普遍存在(模仿他人决策);羊群效应: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或者过多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私人信息,简单地模仿他人决策的行为。,19,故事3:,跑步,传统观点认为,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是中国股市波动剧烈的主要原因,而中国基金业在政策的保护下迅速成长成为投资市场的主力后却没有起到稳定股市
5、的作用,反而引起中国股市在短时间内暴涨暴跌。因为众多投资基金相互模仿,对同种或同类证券采取相同的投资交易策略,主要体现为基金持股的以下两个特征。,案例分析:基金经理是否存在羊群行为?,重仓股高度重叠2009年,排名前10名的基金重仓股基金覆盖率都在15%以上,有70只以上的基金持有。其中:招商银行、中国平安两只股票被200只以上基金重仓买入,基金覆盖率高达45%以上,占该股流通市值比例的18%以上。,基金重仓股的被持有情况(2009年),2追涨杀跌存在着以下现象:股指顶峰时基金持仓增加;谷底时基金持仓减少;,基金持仓量与上证指数的关系,反映出众多基金公司的投资策略未经深思熟虑,盲目跟从其他投资
6、者。,(1)我国基金业中的特点说明存在什么现象?(2)这种现象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3)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避免上述现象的产生?,思考:,(1)表明基金经理之间存在着羊群行为。在股票选择和买卖时机选择上盲目地跟从其他基金经理的做法,行为受到其他基金经理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去考虑信息。,要点分析:,(2)信息不对称、不完全。基金经理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可以节约自己搜寻信息的成本。人们越是缺少信息,越是容易听从他人的意见;推卸责任的需要。投资者为了避免个人决策投资失误可能带来的后悔和痛苦,会选择与其他人相同的策略。基金经理选择与其他经理相同的策略,这样即使投资失误,他就能从心
7、理把责任推卸给别人,而减轻自己的后悔;减少恐惧的需要。人类属于群体动物,偏离大多数人往往会产生一种孤单和恐惧感;其他因素。缺乏知识经验及个性方面的特征,如知识水平、智力水平、接受信息的能力、思维的灵活性、自信心等。,(3)投资者应该了解市场,了解市场可能存在的干扰信息,提防羊群效应的影响而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投资者应该避免在股票市场投机,而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风险承受能力,选择真正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做长期投资者。,羊群行为对证券市场还有哪些影响?,思考:,投资决策偏差,投资者心理过程及对资产价格的影响,32,投资人为了避免后悔,会倾向继续持有具有资本损失的股票,而去变现具有资本利得的股票,这种现
8、象命名为“处置效应”,即投资者过长时间地持有损失股,而过早地卖出盈利股。,33,34,35,价值函数对处置效应的解释:,股票价格的上涨或下跌会导致投资的收益或损失。在收益区域或损失区域都存在价格上涨和下降两种可能,也就是收益或损失的增加或减少,导致价值的不等额变化,基于这种价值取向,于是人们在两个区域做出不同的选择。,37,在收益区域,由于曲线的凹性,股票未来价格同等金额的涨或跌所引起的价值变化不同,收益下降引起的价值下降大于收益上升带来的价值上升,为了避免价格下降带来的恐惧,于是人们倾向于卖掉股票。,在损失区域,由于曲线的凸性,收益上升所带来的价值上升大于收益下降带来的价值下降,于是人们倾向
9、于持有股票等待价格的上涨。,价值函数对处置效应的解释,一、遗憾(后悔)与自豪遗憾(后悔):当人们认识到以前的一项决策被证明是糟糕的决策时所造成的情感上的痛苦。自豪:当人们意识到以前的一项决定被证明是好的决定时而引发的情感上的快乐。遗憾的种类忽略的遗憾:因为没有采取行动导致的遗憾。行动的遗憾:因为采取了行动导致的遗憾。举例:几个月以来你每周都选择同样的彩票号码,一直没有中奖。一个朋友建议你选择另外一组号码,你会改变吗?这样做可能会给你带来的遗憾有哪些?哪种遗憾的程度更大一些?,后悔厌恶与处置效应,二、处置效应(Disposition effect)人类天生具有回避遗憾和寻求自豪的心理倾向。投资心
10、理学家发现,投资者为寻求自豪会倾向于过早卖出盈利的股票,而为避免遗憾而长期持有亏损的股票,这种现象被称为处置效应。小测验假设你手头上没有现金,现在打算买入一只股票的话你必须卖出正持有的两只股票中的一只。假设你持有的股票A的浮动盈利率为20%,而股票B目前的浮动亏损率为 50%,你会怎么做呢?,后悔厌恶与处置效应,进行理性风险投资应遵循的最基本策略是:“止住亏损,让赢利充分增长(Cut the short,let profit grow)”。投资者的处置效应是一个心理问题,“多数人都需要进行心理训练或治疗”。,后悔厌恶与处置效应,从两个方面训练完成心理治疗过程:第一种方式是心理暗示。首先要在心里
11、把赢利当亏损,把亏损当赢利。当一只股票开始赢利了,你对自己说:“糟糕,又亏损了!,不解套我不平仓。”当一只股票刚开始亏损时,你对自己说:“哈哈,我又赚钱了!还是落袋为安吧。”打开你的K线图,观察过去亏损过的股票,想想如果当初把策略反过来用,不是很赚钱吗?造成你过去巨大亏损策略其实也是高明的赚钱策略,只是你不知道你已经是一位“赚钱”高手了。疯子与天才之间只有一线之隔;谁又能想到赚钱高手与亏钱庸手也没有本质的差异,只是方向做反了!,后悔厌恶与处置效应,第二种方式是心理训练。这样你要找一位好教练。要把尊严和面子彻底地放下,要认识到在风险投资中亏损也是赢利的组成部分,100%的成功是不可能的,短时亏损
12、是正常的现象,没有亏损哪来的赢利?不要把亏损和面子看得太重。,后悔厌恶与处置效应,处置效应与财富理性人决策:财富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处置效应有损投资者财富错误的买卖行为导致的低收益税收(资本利得税)损失,后悔厌恶与处置效应,后悔厌恶与处置效应,当每年年终缴税前,美国会出现这样一个趋势,很多投资者会将他们正处于亏损状态的资产出售。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投资损失超过了投资收益,净损失可以被利用在一般所得税的减免中。每年每个个人可以申报3,000美元的净投资损失,用来减免一般所得税。剩余的投资损失还可以归入下一年继续用来计算下一年的资本利得净值。企业还被允许将本年度的投资净损失抵消上一年度投资收益,从而获
13、得一定的退税。,关于处置效应的检验很多研究都已经显示投资者的行为与处置效应一致。检验之一:股价变化与成交量Ferris,Hargen and Makhija(1988)分析了紧跟股价变化的成交量的变化。如果投资者存在处置效应倾向,他们会在股票下跌时持有股票以逃避遗憾,而在股票上涨时卖出股票以追求自豪感。因此,下跌的股票应该有更小的成交量,上涨的股票应该有更大的成交量。实际成交量-正常成交量=超常成交量,后悔厌恶与处置效应,后悔厌恶与处置效应,结果表明:盈利的股票有着正的超常交易量,而亏损的股票有着负的超常交易量。,检验之二:股票持有时间和投资回报之间的关系Schlarbaum(1978)研究假
14、说:根据处置效应理论观点,如果股价上涨,投资者倾向于卖掉它;如果股价下跌或者维持不变,投资者倾向于继续持有等待其价格上涨。因此,持有期短的股票很可能是盈利的股票,而持有期较长的股票可能是表现不佳的股票。检验结果见下页图:,后悔厌恶与处置效应,后悔厌恶与处置效应,结果表明,投资者会迅速卖掉盈利的股票。,49,对沉没成本的眷顾导致经理人在投资决策失误时产生“承诺升级”或称“恶性增资”,即当向一个项目投入大量资源(如资金和时间)后发现完成该项目取得收益的可能性很小,在明确而客观的信息表明应放弃该项目的情况下,管理者仍然继续投入额外资源。,实验结果在实验的竞拍过程中,200元标的被拍到了600元才停止
15、;考虑到不同群体的财富参考点不同,分别在本科生、研究生、MBA学员中分别进行了5元、20元、100元的拍卖实验;无一例外,实验者的出价都远远高出标的价格:5元竞拍的成交价为6.9元,20元竞拍的成交价为48元,100元竞拍的成交价为220元。,实验结果分析理论上讲:200元是盈亏平衡点,超过200元时,即使能够拍到这200元,也会是一项净损失,理性的参与者应该在价格超过200元时就停止竞拍;而这项确定的损失只有拍到标的才能得到补偿,于是参与者选择继续竞拍。实验结果说明参与者的目标已经偏离了理性的价值尺度,继续竞拍的目的已经从获得一定的收益,转变为尽可能补偿已经出现的损失,因为只有赢得竞拍才能补
16、偿损失。同时,参与者还有一种动机就是想赢得这场竞拍,想证实自己能够获得成功,哪怕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变得越来越大,竞拍已经不由自主地变成了一种非理性的升级,直至损失扩大到自己无法承受或不愿意承受为止。,实验中还有两个细节:第一,多数初期参与竞拍的人,在标的被越叫越高时就停止了叫拍,不再参与竞拍,在接近或超过标的价时竞拍就集中在少数参与者之间,说明当损失比较小时,许多人能够做出止损的行为,而当损失比较大时,则越来越有冒险的倾向;第二,经常有人试图一口就叫到标的价,从而结束竞拍,那么他自己盈亏平衡,其他人也没有任何损失,说明人们是有意识直接回避风险的。当损失很小时,人们不在意风险的存在,逐渐增加的损失
17、才会导致这种非理性的升级。,56,恶性增资:一个项目投入大量资源后发现完成该项目取得收益的可能性很小,在各种客观信息表明应放弃该项目的情况下,经理人仍然继续投入额外的资源。承诺升级:决策者对自己负有责任的项目,更具有一种动机要证明其决策的正确性,并期望从对这个失败项目本身的追加投资中得到挽回。,57,恶性增资的行为金融解释:,首先,“损失厌恶”是导致恶性增资的主要心理因素。其次,“过度自信”也是恶性增资的心理动因之一。第三,“证实偏差”也是推动恶性增资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此外,决策者还可能存在社会压力的考虑,例如,需要对决策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半途而废会给决策者带来负面影响,造成自我形象、社会
18、名誉、经济利益、权力地位等个人及社会知觉方面的损失等。,58,本土偏差的表现:1.投资于国内股票 2.投资于距离近的公司 3.投资于自己就职的公司,59,对本土偏差的解释:信息幻觉 投资者认为他们拥有信息优势,即同国外股市相比,它们更了解国内股市;同国内其他地方的公司相比,它们更了解靠近自己的公司。,熟悉性偏好与控制力幻觉 人们喜欢在自己比较熟悉的环境下行动,虽然这种熟悉同公司的基本面信息没有关系。此外,人们倾向于在他们认为自己具有足够的知识或者能够胜任的环境中下赌注,而不会在他们认为自己不了解或者不拥有信息的环境中下赌注。,61,62,过度交易的表现,表8.1 全球主要证券市场换手率比较(%
19、),金融产品交易的换手率表明了市场的交易量和周转次数。数据统计表明,全球各大证券市场,投资者都有过度交易现象。,63,过度交易的表现:,男性通常比女性在投资活动中更趋向于“过度交易”;网络交易者比现场交易者的交易更频繁;与西方国家的文化相比,亚洲的文化使投资者更容易产生过度自信;当市场比较低迷的时候投资者过度交易的程度要比市场繁荣时低。,64,过度自信对过度交易的解释:,在投资者的心理偏差中,过度自信往往产生过度交易。理性投资者交易的基本原则是卖出预期表现较差的股票买进预期收益较好的股票,如果投资者对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决策能力过度自信,就会进行一些非理性交易。,过度自信与频繁交易,心理学家研
20、究发现,过度自信会导致人们高估自己的判断、低估风险和夸大自己控制事情的能力。证券选择是一项困难的工作,恰恰是在这样的工作中,人们经常会表现出最大程度的过度自信。投资是一项困难的工作。它需要收集、分析信息,并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做出决策。过分自信会导致投资者高估信息的准确性和其分析信息的能力,从而会导致错误的投资决策:频繁交易和冒风险。,一、过度自信与频繁交易过度自信会导致投资者非常确信自己的观点,从而增加他们交易的可能性,导致频繁交易。性别、过度自信与频繁交易男性通常比女性会有更高程度的过度自信单身男性通常会比已婚男性有较高程度的过度自信;单身女性通常会比已婚女性有较低程度的过度自信。Barbe
21、r and Odean(2001)的研究(3000个家庭1991-1997年的交易记录):,过度自信与频繁交易,投资组合周转率(交易频率的衡量指标):一年内投资组合中股票变化的百分比。,过度自信与频繁交易,过度自信与频繁交易,85%,73%,53%,51%,频繁交易对投资收益不利交易成本高 Barber and Odean(2000):1991-1996年,78000个样本账户,分析周转率与投资组合汇报之间的关系。将样本按照交易频繁程度分为五个组。最低一组平均周转率每年为2.4%;最高一组250%。扣除手续费成本之后的净回报率表现出明显不同,差距约为7%。,过度自信与频繁交易,Barber a
22、nd Odean,2000,过度自信与频繁交易,过度自信与频繁交易,频繁交易导致买(卖)错股票 Barber and Odean分析了一些交易账户的情况。这些帐户开始都是空的,在3个星期内分别买入了不同的股票,然后他们跟踪分析这些帐户里卖出和买入股票在未来4个月和1年之后的市场表现。发现,卖出的股票在随后4个月的平均回报为2.6%,而他们买入的股票在随后4个月的平均回报只有0.11%;在一年之后,卖出的股票比换入的股票的回报率要高出5.8%。,过度自信与频繁交易,性别、频繁交易与投资损失率,过度自信与频繁交易,网上交易与投资绩效 Barber and Odean调查了1607位从电话交易转为网
23、上交易的投资者投资行为,发现,互联网的交易环境更加恶化了投资者过度自信问题(控制幻觉),导致了更加频繁的交易,最终使投资者的回报也减少。,过度自信与频繁交易,二、过度自信与风险理性投资者会在最大化收益的同时最小化所承担的风险。过度自信的投资者会错误判断它们所承担的风险的水平。Barber and Odean 的研究发现,单身男性的投资组合风险(波动率和Beta系数)最高,其次是已婚男性、已婚女性和单身女性。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可能不会很好地分散投资组合,因为他们非常相信自己选择了正确的股票。自认为正确的投资者看不到对冲风险的必要。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将在其认为会盈利的投资策略上投入大笔资金,但是却低估
24、甚至忽略了风险的存在。,过度自信与频繁交易,案例:牛顿买错股票损失惨重,来源:抚顺日报 2009-07-23 文摘大名鼎鼎的牛顿曾是一个疯狂的股民。1711年,为攫取蕴藏在南美东部海岸的巨大财富,有着英国政府背景的英国南海公司成立,并发行了最早的一批股票。当时很多人都看好南海公司,其股票价格从1720年1月的每股128英镑左右,很快增值,涨幅惊人。这时候牛顿恰巧获得了一笔款子,加上他个人的一些积蓄,看到如此利好消息,就在当年4月份投入约7000英镑,购买了南海公司股票。很快,他买的股票涨了起来,仅仅两个月左右,谨慎的牛顿就把这些股票卖掉,竟然赚了7000英镑!,但是刚刚卖掉股票,牛顿就后悔了,
25、因为到了1720年7月,股票价格达到了1000英镑,几乎增值了8倍。经过“认真”的考虑,牛顿决定加大投入。然而,此时的南海公司已经出现了经营困境,公司股票的真实价格与市场价格脱钩严重,此前的6月英国国会通过了“反泡沫公司法”,对南海公司等公司进行限制。,案例:牛顿买错股票损失惨重,没过多久,南海股票一落千丈,到了12月份跌为124英镑,南海公司总资产严重缩水。许多投资人血本无归,牛顿也未及脱身,亏了2万英镑!这笔钱对于牛顿无疑是一笔巨款!牛顿曾做过英格兰皇家造币厂厂长的高薪职位,年薪也不过2000英镑。事后,牛顿感慨地说:“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的疯狂。”,案例:牛顿买错股
26、票损失惨重,一、经历影响决策过去的经历或结果通常会影响人们以后的风险决策。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8.7 投资经历、记忆与行为偏差,一、经历影响决策不同投资经历对投资风格的影响在赚了钱之后感觉是在玩赌场的钱,同时进一步加重其过度自信的程度,就愿意冒更大的风险“赌场的钱效应”。失败者并不总是回避风险,人们通常会抓住机会弥补损失“尽量返本效应”。在经历了亏损之后感觉受了伤害,人们会变得不愿冒风险“蛇咬效应”。,在经过长期的牛市行情后人们会产生“赌场的钱效应”,而在经历下跌行情后,投资者会产生“尽量返本效应”,因此继续投资的冲动不会立即消除。即虽然股价已脱离价值或者趋势也已明显转变,在
27、股市的一波大回调之后总会有一波有规模的反弹,几乎每次的股市逆转的形态总是以M头出现。,总结:“赌场的钱”效应使投资者在赚钱之后更愿意买入风险大的股票;“尽量返本效应”使很多交易最终都是赔钱的交易;“蛇咬效应”会使投资者害怕再次进入市场。对于一个新股民来说,很容易产生这种现象:“赌场效应”“尽量返本效应”“蛇咬效应”。,二、记忆的适应性与投资行为 为避免认知失调,我们会产生记忆的适应性(一致性)。我们大多数人对于不喜欢的事实都视而不见。虽然事实就摆在我们眼前,置于我们鼻子底下,堵在我们喉咙里但我们还是不承认它。美国哲学家 Eric Hoffer投资者总是希望相信他们的投资决策是正确的。在相反的事
28、实面前,大脑的防护机制会过滤掉反面的信息,并改变对过去决策的回忆,导致投资者很难客观评价他们的投资是否符合既定的投资目标。,人们的记忆通常具有适应性,即记忆是对事物和情感的感知,而并不能做到对事情进行客观记录。痛苦的经历越久远,记忆中该经历的痛苦程度会越低A公司股票至今经历了一个缓慢的下跌过程;B公司的股票最近短时间内突然急速下跌。投资者可能会对B公司的股票过分悲观一些。快乐的投资经历也类似:那些有着很高的快乐峰值和快乐结尾的投资经历给人的感觉更好一些。为了避免认知失调带来的心理痛苦,投资者的大脑将会过滤掉或减少负面信息。,Goetzmann and Peles(1997)对投资者的记忆信息进
29、行了研究:询问两组投资者(建筑师组和受过良好教育的投资专业人士组)两个问题:(1)你去年的收益率是多少?(2)你跑赢市场多少?,专业投资者,建筑师,收益率高估值,超常收益高估值,3.4%,5.11%,4.62%,6.22%,高估(%),86,8.8.1 有限注意力与信息处理,有限注意的投资者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处理宏观经济面和行业水平面的信息而非特定公司的信息。尽管有限注意力本身并不是行为偏差,但它会与其他偏差相互作用,影响投资者对信息的反应。,87,8.8.2 有限注意力对交易行为的影响,有限注意力使投资者在证券市场表现出注意力驱动交易行为,其结果会使得投资者其倾向于交易那些有“显著性”特征
30、的股票。基于注意力驱动的投资决策虽然降低了搜寻的成本,但是,投资者特别是个体投资者很容易过度交易,导致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下降。,88,8.8.3 有限注意力对股票定价的影响,有限注意力使得投资者的行为出现偏差,并最终导致了资产价格的偏离:首先,有限注意力导致股票收益率的联动。其次,有限注意力导致盈余公告后漂移。,89,案例:中航油的期货投资,中国航油公司的总裁陈久霖曾经是企业界的一颗明星,他带领中航油走出困境,走向世界,创造了娇人的业绩。然而,2004年12月,中国航油因从事投机性石油衍生品交易,导致亏损5.54亿美元,向当地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巴林银行破产以来最大的投机丑闻之一。中国航油公
31、司成立于1993年,注册于新加坡。从单一的进口航油采购业务逐步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业务,并于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净资产增长了700多倍,市值增长4倍,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为了对石油现货风险进行规避,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中国航油自2003年开始做油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但其显然远远超出了套期保值的范围。2003年下半年,公司开始交易石油期权(option),最初涉及200万桶石油,中航油对国际石油市场判断准确,公司购买“看涨期权”,出售“看跌期权”,获得了一定的利润。然而好景不长,以下是中航油期货事件的时间表:,90,案例:中航油的期货投资,2004年1月:陈久霖看
32、跌石油价格,抛售石油看涨期权,并买入看跌期权。但世界石油价格反转上扬,使公司账面出现浮动亏损580万美元,公司决定延期交割合同,即买回期权以关闭原先盘位,同时出售期限更长、交易量更大的新期权。6月:随着油价持续升高,公司的账面亏损额增加到3000万美元。公司决定再延后到2005年和2006年才交割,交易量再次增加。10月:油价再创新高,公司此时的交易盘口达5200万桶石油;账面亏损再度增大。10月10日:面对严重资金周转问题的中航油,首次向母公司呈报交易和账面亏损。账面亏损高达1.8亿美元,另外已支付8000万美元的额外保证金。10月20日:母公司提前配售15%的股票,将所得的1.08亿美元资
33、金贷款给中航油。,91,10月26日和28日:公司因无法补加一些合同的保证金而遭逼仓,蒙受1.32亿美元实际亏损。1月8日到25日:公司的期权合约继续遭逼仓,截至25日的实际亏损达3.81亿美元。12月1日:在亏损5.5亿美元后,中航油宣布向法庭申请破产保护令。,案例:中航油的期货投资,案例思考:1.陈久霖事件的结局究竟是必然还是偶然?事件发生后,陈久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对中航油的落败耿耿于怀,他表示“假如再给我5000万美元,我就翻身了”。你怎么认为?2.从决策者心理角度看,是什么心理导致陈久霖在损失一步步扩大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自己的判断?这种心理特征所导致的决策行为是不是比较普遍?3.怎样的决策程序和控制机制才能制约人们的这种心理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