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专题.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15601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5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专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专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专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专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专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专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专题.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知识卡片1作者名片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年任侠,十八岁始发愤读书,博览群书。24岁举进士,官终右拾遗,故世称陈拾遗。屡上书言事,辞多直切,颇中世病,但罕为所用。曾随武攸宜北征契丹,忤上降职。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诬陷,下狱死。,陈 子 昂 1、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 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有陈子昂集。2、主张:改革六朝以来绮靡纤弱的诗风,恢复诗 经的“风、雅”传统,强调比兴寄托,提倡汉魏风骨。存诗100余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38首和登幽州台歌。3、地位:他的诗歌创作,是唐代诗坛从初唐向盛唐发展的一个分水岭。白居易评价:“杜甫

2、陈子昂,才名括天地。”,2文题背景本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春。时年二十六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这首离别之作,就从宴会的情景落笔。,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衬托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的颈联用了以景衬情的方法。衬托的艺术手法在2010年天津卷和湖北卷和2011年重庆卷的古诗鉴赏中都作了重点考查。所谓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

3、,以此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衬托在古诗中,可用于写景,也可以用于状物,还可用于抒情。诗人根据实际需要,使衬托呈现出如下一些具体形式:冷暖相衬、动静相衬、乐哀相衬、大小相衬、声寂相衬、正反相衬、明暗相衬、虚实相衬、以景衬境、以景衬情、侧面烘托。,由于诗人此行是满怀信心地去求取功名,因而诗篇虽略有感伤色彩,但基调却高昂明快,并不给人以低徊悲抑之感。此诗通篇畅达优美,除了开头一联因场面描写之需而适当选用华丽辞藻外,其余用语都不加藻饰,平淡自然。他所追求的乃是整首诗的深厚和雅。,送魏万之京,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

4、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李颀,作者简介 李颀,生卒年不详。作吏数年,后归隐。他交游颇广,与当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岑参、王维、高适等人皆有交往。他以边塞诗和送别诗闻名于诗坛。,1.“微霜初渡”“树色催寒”两个意象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这两个意象中,“催”“渡”都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为悲秋和离愁的心境做了极好的渲染和烘托,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秋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请从叙事、写景、抒情等

5、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说说这首诗的炼句之妙。(课文思考题),诗人是把叙事、写景和抒情交织在一起来写的。第一联,“朝闻游子唱离歌”,先说朋友要走,再说“昨夜微霜初渡河”,点明昨晚的景象,是一种倒叙的笔法。将深秋时节朋友告别的萧瑟气氛渲染得极为凄清,叙事中有景、有情。次联两句用了倒装的手法,加深了描写。“鸿雁”、“云山”是感官接触到的物象,但出以“愁里听”和“客中过”,即是由事见景、由景生情。合于认识规律,容易唤起人们的共鸣。,请从叙事、写景、抒情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说说这首诗的炼句之妙。(课文思考题),第三联“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从洛阳西去要经过古函谷关和潼关,凉秋九月,草木摇落,一片

6、萧瑟,标志着寒天的到来。魏万前此,大概没有到过长安,而李颀已多次到过京师,在那里曾“倾财破产”,历经辛酸。两句推想中,诗人平生感慨,尽在不言之中。“催寒近”、“向晚多”六个字相对,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尾联“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这首诗是玄宗天宝末(约754)李白在安徽宣城送别友人时所作。宣城是南齐大诗人谢朓居住和任太守之地,景色优美,李白对此素来独有情衷。,诗歌背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思考,依依惜

7、别之情对友人的深情关切之情。借景抒情,修辞:对偶。“青山”对“白水”,“横”对“绕”,“北郭”对“东城”,“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工整华丽。比喻:把“孤蓬”“浮云”比作“游子”,漂浮不定,写出了游子不忍遽去的情怀。把“落日”比成自己,表达自己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表现手法:动静结合。“横”描写青山横亘绵延的静态之美;“绕”描写白水的潺潺流过的动态之美,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寥廓秀丽的画面,暗写依依惜别之情。,找出诗中写景句,说说它的表达效果。,4、本诗结尾有什么特色?效果如何?,以场景作结,衬托手法。,班马,离群的马。诗人离别之情却不明说,却以写马衬托。连马儿临别之时也不禁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总结:,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送别诗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诗歌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其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委婉含蓄,有的词浅情深。送别诗的特点:托物寓情 形象生动、寄情于景 情景交融、运用名言 直抒胸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