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脂代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脂代谢.ppt(1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章主要介绍脂类(主要是脂肪)物质在生物体的分解及合成代谢。要求重点掌握脂肪酸在生物体内的氧化分解途径-氧化和从头合成途径,了解脂类物质的功能和其他的氧化分解途径。,第五章 脂 类 代 谢,思考,目 录,第一节 脂类在体内的消化、吸收和转运第二节 脂肪的分解代谢*第三节 脂肪的生物合成*第四节 磷脂和糖脂的代谢第五节 胆固醇的代谢第六节 脂代谢调节,生 物 体 内 的 脂 类,脂类,单纯脂类,复合脂类,衍生脂类,酰基甘油酯,糖脂、硫脂,萜 类,甾醇类,含有脂肪酸,不含脂肪酸,蜡,磷脂,酰基甘油酯,几种糖脂和硫酯,2,3-双酰基-1-D-半乳糖-D-甘油,6-亚硫酸-6-脱氧-葡萄糖甘油二酯(硫
2、酯),2,3-双酰基-1-(-D-半乳糖基-1,6-D-半乳糖基)-D-甘油,蜡是高级脂酸与高级一元醇所生成的酯。不溶于水,熔点较脂肪高,一般为固体,不易水解。在动物体内多存在于分泌物中,主要起保护作用。蜂巢、昆虫卵壳、羊毛、鲸油皆含有蜡。,蜡,磷脂为含磷的单脂衍生物,分甘油醇磷脂及鞘氨醇磷脂两类。前者为甘油醇酯衍生物,后者为鞘氨醇酯的衍生物。磷脂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磷脂,萜分子的碳架可以看成是由两个或多个异戊二烯单位连接而成。,萜,萜的分类主要根据异戊二烯的数目。由两个异戊二烯构成的萜称为单萜。由三个异戊二烯构成的萜称为倍半萜,由四个异戊二烯构成的萜称为二萜,同理还有三萜、四萜等等。,类固
3、醇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是4个环组成的一元醇。所有固醇化合物分子都是以环戊烷多氢菲为核心结构。有及两型。,甾醇类,一、脂类的消化和吸收,1、脂类的消化2、脂类的吸收,二、脂类的转运和脂蛋白的作用,乳麋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蛋白的种类,脂类的消化、吸收和运转,脂类的消化,脂类的消化主要在十二指肠中。食物中的脂类主要是甘油三酯(80-90%),还有少量的磷脂(6-10%)和胆固醇(2-3%)。胃的食物糜(酸性)进入十二指肠,刺激肠促胰液肽的分泌,引起胰脏分泌HCO3-至小肠(碱性)。脂肪间接刺激胆汁及胰液的分泌。胆汁酸盐使脂类乳化,分散成
4、小微团,在胰腺分泌的脂类水解酶作用下水解。,胰腺分泌的脂类水解酶:三脂酰甘油脂肪酶(水解三酰甘油的C1、C3酯键,生成2-单酰甘油和两个游离的脂肪酸。胰脏分泌的脂肪酶原需要在小肠中激活);磷脂酶A2(水解磷脂,产生溶血磷脂和脂肪酸);胆固醇酯酶(水解胆固醇酯,产生胆固醇和脂肪酸);辅脂酶(Colipase)(它和胆汁共同激活胰脏分泌的脂肪酶原),脂类的吸收,脂类的消化产物,甘油单脂、脂肪酸、胆固醇、溶血磷脂可与胆汁酸乳化成更小的混合微团(20nm),这种微团极性增大,易于穿过肠粘膜细胞表面的水屏障,被肠粘膜的柱状表面细胞吸收。被吸收的脂类,在柱状细胞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结合上蛋白质、磷酯、胆固
5、醇,形成乳糜微粒(CM),经胞吐排至细胞外,再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小分子脂肪酸水溶性较高,可不经过淋巴系统,直接进入门静脉血液中。,甘油三脂和胆固醇脂在体内由脂蛋白转运。脂蛋白:是由疏水脂类为核心、围绕着极性脂类及载脂蛋白组成的复合体,是脂类物质的转运形式。载脂蛋白:(已发现18种,主要的有7种)在肝脏及小肠中合成,分泌至胞外,可使疏水脂类增溶,并且具有信号识别、调控及转移功能,能将脂类运至特定的靶细胞中。,脂类转运和脂蛋白的作用,脂肪的酶促水解,脂肪酶是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是限速酶。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都可以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浓度升高,促使依赖cAMP的蛋白激
6、酶活化,后者使无活性的脂肪酶磷酸化,转变成有活性的脂肪酶,加速脂解作用。胰岛素、前列腺素E1作用相反,可抗脂解。,甘 油 的 转 化,(实线为甘油的分解,虚线为甘油的合成)),甘油激酶,磷酸甘油脱氢酶,异构酶,磷酸酶,主要在肝脏细胞的胞质溶胶中进行,在脂肪细胞中,没有甘油激酶,无法利用脂解产生的甘油。甘油进入血液,转运至肝脏后才能被甘油激酶磷酸化为3-磷酸甘油,再经磷酸甘油脱氢酶氧化成磷酸二羟丙酮,进入糖酵解途径或糖异生途径。,第二节 脂肪的分解代谢,一、脂 肪 的 水 解二、甘 油 的 转 化三、脂肪酸的分解代谢四、酮体的代谢,三、脂 肪 酸 的 分 解 代 谢,-氧化作用,-氧化作用,-氧
7、化作用,2、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3、奇数碳链脂肪酸的氧化,1、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分解途径,1、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作用,(2)-氧化过程,(1)-氧化作用的概念及试验证据,脂肪酸的活化和转运-氧化的生化过程-氧化过程中能量的释放及转换效率,-氧化的调节,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氧化比较,-氧化作用的概念及试验证据,概 念,试验证据 1904年F.Knoop根据用苯环标记脂肪酸饲喂狗的实验结果,推导出了-氧化学说。,脂肪酸在体内氧化时在羧基端的-碳原子上进行氧化,碳链逐次断裂,每次断下一个二碳单位,即乙酰CoA,该过程称作-氧化。,脂肪酸的活化和转运,a、脂肪酸的活化,OR-C-OH,+,CoA-SH,脂
8、酰CoA合成酶,脂肪酸的活化(细胞质)RCOO-+ATP+CoA-SHRCO-S-CoA+AMP+PPi 生成一个高能硫脂键,需消耗两个高能磷酸键,反应平衡常数为1,由于PPi水解,反应不可逆。细胞中有两种活化脂肪酸的酶:内质网脂酰CoA合成酶:活化12C以上的长链脂肪酸;线粒体脂酰CoA合成酶:活化4-10C的中、短链脂肪酸.,-氧化的调节,脂酰基进入线粒体的速度是限速步骤,长链脂 肪酸生物合成的第一个前体丙二酰CoA的浓度增加,可抑制肉碱脂酰转移酶,限制脂肪氧化。NADH/NAD+比率高时,羟脂酰CoA脱氢酶便受抑制。乙酰CoA浓度高时,可抑制硫解酶;抑制氧化。脂酰CoA有两条去路:氧化;
9、合成甘油三酯。,油酰基的氧化作用,油酰基CoA(9 18:1),CH3(CH2)7CH=CH-CH2(CH2)6CO-CoA,6CH3-CO-CoA,-氧化,三次循环,烯酯酰CoA异构酶,烯酯酰CoA水化酶,再开始-氧化,-氧化的生化历程,a、脱氢,b、水合,c、再脱氢,R-CH=CH-C-SCoA,R-CH2-CH2C-SCoA,OH O R-CH-CH2CSCoA,O O R-C-CH2CSCoA,d、硫解,|,|,-氧化的主要生化反应,酯酰CoA脱氢酶,脂酰CoA,RCH2CH2C-SCoA,2-烯酰CoA水合酶,-羟脂酰CoA脱氢酶,硫解酶,H2O,CoASH,氧化的生化历程,乙酰Co
10、A,RCH2CH2CO-SCoA,脂酰CoA 脱氢酶,脂酰CoA,-烯脂酰CoA 水合酶,-羟脂酰CoA 脱氢酶,-酮酯酰CoA 硫解酶,RCHOHCH2COScoA,RCOCH2CO-SCoA,RCH=CH-CO-SCoA,+,CH3COSCoA,R-COScoA,乙酰CoA,小结,脂肪酸-氧化作用小结(1)脂肪酸-氧化时仅需活化一次,其代价是消 耗1个ATP的两个高能键。(2)长链脂肪酸由线粒体外的脂酰CoA合成酶活化,经肉碱运到线粒体内;中、短链脂肪酸直接进 入线粒体,由线粒体内的脂酰CoA合成酶活化.(3)-氧化包括脱氢、水化、脱氢、硫解4个重复 步骤。(4)-氧化的产物是乙酰CoA,
11、可以进入TCA。,-氧化过程中能量的释放及转换效率,净生成:108 2=106 ATP,例:软脂酸,7次-氧化,8 乙酰CoA,CH3(CH2)14COOH,7 NADH,7 FADH2,10 ATP,2.5 ATP,1.5 ATP,108 ATP,脂肪酸氧化作用发生在-碳原子上,释放出CO2,生成比原来少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这种氧化作用称为-氧化作用。(反刍动物),RCH2COOH,RCH(OH)COOH,RCOCOOH,RCOOH,CO2,O2,NAD+,NADH+H+,NAD+,NADH+H+,羟化,脂肪酸的-氧化作用,植物种子、叶子、动物的脑、肝细胞,每次氧化从脂酸羧基端失去一个C原子
12、。RCH2COOHRCOOH+CO2 氧化对于降解支链脂肪酸、奇数碳脂肪酸、过分长链脂肪酸(如脑中C22、C24)有重要作用。,植烷酸的氧化,脂肪酸的-氧化指脂肪酸的末端甲基(-端)经氧化转变成羟基,继而再氧化成羧基,从而形成,-二羧酸的过程。,脂肪酸的氧化作用,氧化涉及末端甲基的羟基化,生成一级醇,并继而氧化成醛,再转化成羧酸。氧化在脂肪烃的生物降解中有重要作用。泄漏的石油,可被细菌氧化,把烃转变成脂肪酸,然后经氧化降解。,肉毒碱,CoASH,OR-C-OH,线粒体内膜,内侧,外侧,载体,酯酰CoA进入线粒体基质示意图,肉碱脂酰转移酶,移位酶,肉碱脂酰转移酶,脂肪酸向线粒体的转运,中、短链脂
13、酰CoA(4-10C)可直接进入线粒体基质当中。长链脂肪酸先在胞质中生成脂酰CoA,经肉碱转运至线粒体内。线粒体内膜外侧(胞质侧):肉碱脂酰转移酶催化,脂酰CoA将脂酰基转移给肉碱的羟基,生成脂酰肉碱。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内膜的移位酶将脂酰肉碱移入线粒体内,并将肉碱移出线粒体。线粒体内膜内侧:肉碱脂酰转移酶催化,使脂酰基又转移给CoA,生成脂酰CoA和游离的肉碱。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后,在基质中进行氧化作用,ATP、CoASH,丙酸的代谢,甲基丙二酰CoA,琥珀酰CoA,硫激酶,羧化酶,变位酶,ATP、CO2 生物素,CoB12,丙酰CoA的两条代谢途径,丙酰CoA的两条代谢途径,(1)丙酰Co
14、A转化成琥珀酰CoA,进入TCA。动物体内存在这条途径,因此,在动物肝脏中奇数碳脂肪酸最终能够异生为糖。反刍动物瘤胃中,糖异生作用十分旺盛,碳水化合物经细菌发酵可产生大量丙酸,进入宿主细胞,在硫激酶作用下产生丙酰CoA,进一步转化成琥珀酰CoA,参加糖异生作用。,(2)丙酰CoA转化成乙酰CoA,进入TCA 这条途径在植物、微生物中较普遍。有些植物、酵母和海洋生物,体内含有奇数碳脂肪酸,经氧化后,最后产生丙酰CoA。,酮体的代谢,脂肪酸-氧化产物乙酰CoA,在肌肉中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供能,然而在肝细胞中还有另一条去路。乙酰CoA可在肝细胞形成乙酰乙酸、-羟丁酸、丙酮,这三种物质统称为酮体。酮体
15、在肝中生成后,再运到肝外组织中利用。,羟甲基戊二酰CoA(HMGCoA),硫解酶,2CH3COSCoA,CH3COCH2COSCoA,乙酰乙酰CoA,HMGCoA合酶,CH3COSCoA,CoASH,CoASH,酮体的生成,乙酰CoA,酮体的生成,酮体的合成发生在肝、肾细胞的线粒体内。形成酮体的目的是将肝中大量的乙酰CoA转移出去,乙酰乙酸占30%,羟丁酸70%,少量丙酮。(丙酮主要由肺呼出体外)肝脏线粒体中的乙酰CoA走哪一条途径,主要取决于草酰乙酸的可利用性。饥饿状态下,草酰乙酸离开TCA,用于异生合成Glc。当草酰乙酸浓度很低时,只有少量乙酰CoA进入TCA,大多数乙酰CoA用于合成酮体
16、。当乙酰CoA不能再进入TCA时,肝脏合成酮体送至肝外组织利用,肝脏仍可继续氧化脂肪酸。,肝中酮体生成的酶类很活泼,但没有能利用酮体的酶类。因此,肝脏线粒体合成的酮体,迅速透过线粒体并进入血液循环,送至全身。,乙酰乙酰CoA,硫解酶,转移酶,琥珀酰CoA,CoASH,-氧化,乙酰乙酸,脱氢酶,NADH+H+,NAD+,乙酰CoA,2,-羟丁酸,琥珀酸,酮体的分解,酮体的利用,肝外许多组织具有活性很强的利用酮体的酶。(1)乙酰乙酸被琥珀酰CoA转硫酶(-酮脂酰CoA转移酶)活化成乙酰乙酰CoA。心、肾、脑、骨骼肌等的线粒体中有较高的酶活性,可活化乙酰乙酸。乙酰乙酸+琥珀酰CoA乙酰乙酰CoA+琥
17、珀酸 然后,乙酰乙酰CoA被氧化酶系中的硫解酶硫解,生成2分子乙酰CoA,进入TCA。(2)羟基丁酸由羟基丁酸脱氢酶催化,生成乙酰乙酸,然后进入上述途径。,(3)丙酮可在一系列酶作用下转变成丙酮酸或乳酸,进入TCA或异生成糖。肝脏氧化脂肪时可产生酮体,但不能利用它(缺少酮脂酰CoA转移酶),而肝外组织在脂肪氧化时不产生酮体,但能利用肝中输出的酮体。在正常情况下,脑组织基本上利用Glc供能,而在严重饥饿状态,75%的能量由血中酮体供应。,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酮体是肝内正常的中间代谢产物,是肝输出能量的一种形式。酮体溶于水,分子小,能通过血脑屏障及肌肉毛细管壁,是心、脑组织的重要能源。脑组织不能氧
18、化脂肪酸,却能利用酮体。长期饥饿,糖供应不足时,酮体可以代替Glc,成为脑组织及肌肉的主要能源。正常情况下,血中酮体小于3mg/100ml。在饥饿、高脂低糖膳食时,酮体的生成增加,当酮体生成超过肝外组织的利用能力时,引起血中酮体升高,导致酮症酸(乙酰乙酸、羟丁酸)中毒,引起酮尿。,酮体生成的调节,(1)饱食:胰岛素增加,脂解作用抑制,脂肪动员减少,进入肝中脂酸减少,酮体生成减少。饥饿:胰高血糖素增加,脂肪动员量加强,血中游离脂酸浓度升高,利于氧化及酮体的生成。在病理或饥饿条件下,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酸(FFA)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该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19、。,(2)肝细胞糖原含量及代谢的影响:进入肝细胞的游离脂酸,有两条去路:一条是在胞液中酯化,合成甘油三酯及磷脂;一条是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生成乙酰CoA及酮体。肝细胞糖原含量丰富时,脂酸合成甘油三酯及磷脂。肝细胞糖供给不足时,脂酸主要进入线粒体,进入氧化,酮体生成增多。(3)丙二酸单酰CoA抑制脂酰CoA进入线粒体:乙酰CoA及柠檬酸能激活乙酰CoA羧化酶,促进丙二酰CoA的合成,后者能竞争性抑制肉碱脂酰转移酶,从而阻止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内进行氧化。,第三节 脂肪的生物合成,一、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二、磷酸甘油的生物合成,三、三酰甘油的生物合成,四、各组织中脂肪代谢的相互关系,1、十六碳饱和脂
20、肪酸(软脂酸)的从头合成,2、线粒体和内质网中脂肪酸碳链的延长,3、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所有的生物都可利用糖合成脂肪酸,共有两种合成方式:A.从头合成(乙酰CoA)在胞液中(16碳以下)。B.延长途径 在线粒体或内质网中。高等动物的脂类合成在肝脏、脂肪细胞、乳腺中占优势。,软脂酸的从头合成,(1)脂肪酸合成酶复合体系和脂酰基载体蛋白(acyl carrier protein,ACP)(2)乙酰CoA运转:柠檬酸-丙酮酸循环(3)乙酰CoA活化:丙二酸单酰ACP的形成(4)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反应历程(5)脂肪酸合成的调节(6)合成与氧化的比较,脂肪酸合成酶系结构模式,ACP,乙酰
21、CoA:ACP转移酶 丙二酸单酰CoA:ACP转移酶-酮脂酰-ACP合酶-酮脂酰-ACP还原酶-羟脂酰-ACP脱水酶 烯脂酰-ACP还原酶,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以共价键与ACP辅基上的-SH基相连,ACP辅基就象一个摇臂,携带脂肪酸合成的中间物由一个酶转移到另一个酶的活性位置上。,脂酰基载体蛋白(ACP)的辅基结构,辅基: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脂肪酸合酶的模式图,脂肪酸合成酶系有7种蛋白质,其中6种是酶,1种是脂酰基载体蛋白(ACP),它们组成了脂肪酸合成酶复合体。ACP上的Ser羟基与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上的磷酸基团相连,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是ACP和CoA的共同活性基团。,+,AT
22、P,HCO3-,ADP+Pi,乙酰CoA 羧化酶生物素,丙二酸单酰ACP的形成,丙二酰CoA转酰酶,脂肪合成时,乙酰CoA是脂肪酸的起始物质(引物),其余链的延长都以丙二酸单酰CoA的形式参与合成。所用的碳来自HCO3(比CO2活泼),形成的羧基是丙二酸单酰CoA的远端羧基乙酰CoA羧化酶:(辅基是生物素)为别构酶,是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柠檬酸可激活此酶,脂肪酸可抑制此酶。,脂肪酸从头合成的生化历程,OCH3CSACP,+,|,CH3-CH=CH-C-SACP,|,CH3-CH2-CH2-C-SACP,|,O H O CH3-C-CH2-CSACP,CO2,H,合成的部位和原料,合成部位:细胞
23、质中合成的原料:乙酰CoA(主要来自Glc酵解)NADPH(磷酸戊糖途径、脂肪组织中 苹果酸酶反应)ATP HCO3,软脂酸合成的反应流程,进位,链的延伸,水解,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反应历程,注意点,奇数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也由此途径合成,只是起始物为丙二酸单酰-S-ACP,而不是乙酰-S-ACP,逐加的二碳单位也来自丙二酸单酰-S-ACP。多数生物的脂肪酸合成步骤仅限于形成软脂酸(16C)。经过7次循环后,合成的软脂酰-S-ACP经硫脂酶催化生成游离的软脂酸,或由ACP转到CoA上生成软脂酰CoA,或直接形成磷脂酸。对链长有专一性的酶是-酮脂酰ACP合酶,它不能接受16C酰基。,同位素实验证明,释
24、放的CO2来自形成丙二酸单酰CoA时所羧化的HCO3,羧化上的C原子并未掺入脂肪酸,HCO3在脂酸合成中只起催化作用。,丁酰CoA,CH3CH2CH2C-SACP,-羟丁酰ACP脱水酶,-酮丁酰ACP还原酶,CO2,O OHO-C-CH2C-S-ACP,丙二酸单酰-ACP,|,|,OCH3CH CH-C-S-ACP,=,|,-烯丁酰ACP还原酶,缩合酶,-烯丁酰ACP,乙酰CoA从线粒体内至胞液的运转,细胞内的乙酰CoA几乎全部在线粒体中产生,而合成脂肪酸的酶系在胞质中,乙酰CoA必须转运出来。转运方式:柠檬酸-丙酮酸循环(三羧酸转运体系)。,苹果酸酶,羧基载体蛋白上生物素转移羧基的模式图,脂
25、肪酸合成的调节,(1)酶浓度调节(酶量的调节或适应性控制)关键酶:乙酰CoA羧化酶(产生丙二酸单酰CoA)脂肪酸合成酶系 苹果酸酶(产生还原当量)饥饿时,这几种酶浓度降低3-5倍,进食后,酶浓度升高。喂食高糖低脂膳食,这几种酶浓度升高,脂肪合成加快。,(2)酶活性的调节乙酰CoA羧化酶是限速酶。别构调节:柠檬酸激活、软脂酰CoA抑制。共价调节:磷酸化会失活、脱磷酸化会复活胰高血糖素可使此酶磷酸化失活,胰岛素可使此酶脱磷酸化而恢复活性。,线粒体和内质网中脂肪酸碳链的延长,(1)线粒体脂肪酸延长酶系:延长中、短链(4-16C)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其过程是-氧化逆过程。乙酰CoA作为二碳片段的供体,
26、最后使用NADPH作为氢供体。,(2)内质网脂肪酸延长酶系(哺乳动物):延长饱和或不饱和长链脂肪酸,其中间过程与脂肪酸合成酶体系相似。以CoA代替ACP作为脂酰基载体,丙二酸单酰CoA作为2C供体,NADPH作为氢供体,从羧基端延长。,不明确,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1)需氧途径,(2)厌氧途径,是厌氧生物合成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方式,发生在脂肪酸从头合成的过程中,当生成、-羟葵酰-ACP时,由专一的脱水酶催化脱水,生成、-稀葵酰-ACP,再继续参入二碳单位,就可产生不同长度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动:细胞色素b5zh植:铁硫蛋白,动植物中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比较,C16:0(软脂酸),-2H,去饱和,C
27、18:0(硬脂酸),9-C18:1(油酸),11-C20:1,6,9-C18:2,8,11-C20:2,5,8,11-C20:3,13-C22:1,15-C24:1,9-C18:1(棕榈油酸),(3)多烯脂酸的形成,+C2 延长,-2H,去饱和,+C2 延长,+C2 延长,+C2 延长,-2H 去饱和,+C2 延长,+C2 延长,-2H 去饱和,11-C18:1,(顺-十八碳烯-11-酸),(二十碳三烯酸),(二十四碳烯酸),磷 酸 甘 油 的 合 成,(实线为甘油的分解,虚线为甘油的合成)),甘油激酶,磷酸甘油脱氢酶,异构酶,磷酸酶,三酰甘油的生物合成,磷酸甘油酯酰转移酶,磷酸甘油酯酰转移酶
28、,二酰甘油酯酰转移酶,磷酸酶,酰基转移酶,磷酸酶,酰基转移酶,酰基转移酶,动植物中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比较,脂肪酸的氧化和从头合成的异同,第四节 磷脂和糖脂的降解与合成,一、磷脂的结构及降解二、磷脂的生物合成三、糖脂的合成与分解,磷脂酰胆碱,磷脂酸,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甘油,磷脂酶的作用部位,乙醇胺和胆碱的活化,HOCH2CH2NH2,HOCH2CH2N(CH3)3,OCH2CH2NH2,磷酸乙醇胺,CDP-OCH2CH2NH2,CDP-乙醇胺,乙醇胺激酶,CTP:磷酸乙醇胺胞苷转移酶,ATPADP,CTPPPi,胆碱激酶,ATPADP,OCH2CH2N(CH3)3,C
29、DP-OCH2CH2N(CH3)3,CDP-胆碱,CTP:磷酸胆碱胞苷转移酶,CTPPPi,+,磷酸胆碱,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酰胆碱的合成,CDP-乙醇胺CMP,葡萄糖,二羟丙酮磷酸,1,2-甘油二酯磷脂酸,1,2-甘油二酯,CDP-胆碱CMP,2 RCOCoA2 CoA,Pi,转酰酶,磷酸酯酶,转移酶,磷脂酰胆碱,(CH3)3N-CH2-CH3-O,磷脂酰乙醇胺,H3N-CH2-CH3-O,-甘油二酯,-甘油二酯,1、糖脂的合成,2、糖脂的分解,糖脂的代谢,糖基转移酶,第五节 胆固醇的代谢,一、胆固醇的合成二、胆固醇的转化,胆固醇合成,同位素示踪实验证明,复杂的胆固醇分子能在动物体内由小分子物
30、质乙酸缩合而成,乙酰CoA为合成胆固醇的原料。,硫解酶,HMG-CoA合酶,胆固醇的转化,动物体内胆固醇可转变成其它类固醇如:孕酮、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VitD3、胆酸等。,第六节 脂代谢的调节,一、激素对脂代谢的调节二、脂肪酸合成的调节三、脂类代谢的紊乱,脂代谢失调所导致的常见疾病,肥胖症:由于体内积存的脂肪超过消耗的脂肪所引起,或由于缺少体力劳动,或由于激素功能紊乱或下降。血管硬化:可能由于胆固醇代谢失去平衡,也可能由于摄取饱和脂肪过量。食物中的胆固醇,除脑及神经组织、肾上腺组织、鱼卵和肝脏外,一般含量很低,影响不大。结石症:肾、胆、膀胱等部位,如血、尿的胆固醇含量高,或在某些诱因(如
31、术后、炎症等)影响下都可能发生结石。这类结石,一般除含钙盐外,多少含胆固醇。,脂肪肝:由于缺乏甲基化合物(如甲硫氨酸)机体不能合成胆碱,因而不能将肝中的脂肪转变成磷脂分布给其他部位,使脂肪在肝脏累积,形成脂肪肝。酮尿:当肝脏中形成的酮体量超过肝外组织所能利用和破坏的酮体量时(如糖尿病人和其他使机体氧化酮体的能力降低因素),酮体即会显著地在尿中出现。形成酮尿症。,激素对脂代谢的调节,甘油三脂,脂肪动员激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等),激素敏感性脂酶(有活性),脂肪酸+甘油,(第一信使),(第二信使),脂肪酸合成的调节,乙酰-CoA,丙二酸单酰-CoA,软脂酸-CoA,丙酮酸,柠檬酸,胰高血糖素、肾上
32、腺素(引发磷酸化/无活性),柠檬酸裂解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胰岛素(引发去磷酸化/活化),乙酰-CoA羧化酶,乙酰-CoA羧化酶活性的磷酸化调节,Pi,乙酰-CoA羧化酶单体,乙酰-CoA羧化酶 多聚体,(失活性),(活性),蛋白质磷酸酶,cAMP不依赖蛋白质激酶,ATP,ADP,P,脂肪代谢和糖代谢的关系,延胡索酸,琥珀酸,苹果酸,草酰乙酸,3-磷酸甘油,甘油,乙酰 CoA,三酰甘油,脂肪酸,植物和微生物,问答题,1、从以下几方面比较饱合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与 生物合成的异同:反应的亚细胞定位,酰基载体,2C 单位,氧化还原反应的受氢体和供氢体,中间产物的 构型,合成或降解的方向,酶系统
33、情况。2、脂肪组织中己糖激酶缺失为什麽导致脂肪合成障碍?3、简述油料作物种子萌发时脂肪转化成糖的机理。名词解释氧化氧化 氧化ACP,脂肪酸氧化和从头合成的关系,a.两条途径运行方向相反 氧化:每经历一次脱氢、加水、脱氢、裂解的循环反应,脂肪酸减少两个碳片段,生成一分子乙酰CoA。从头合成:每经历一次缩合、还原、脱水、还原的循环反应,脂肪酸延长两个碳片段。b.两条途径的中间产物基本相同,血浆脂蛋白根据密度来分类,(1)乳糜微粒(CM,0.92-0.96g/cm3),密度非常低,运输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脂,从小肠到肌肉组织和脂肪(adipose)组织。(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0.95-1.00
34、6g/cm3),在肝脏中生成,将脂类运输到组织中,当VLDL被运输到全身组织时,被分解为三酰甘油、脱辅基蛋白和磷脂,最后,VLDL被转变为低密度脂蛋白.(3)低密度脂蛋白(LDL,1.006-1.063g/cm3),把胆固醇运输到组织,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LDL与LDL受体结合并被细胞吞食。,(4)高密度脂蛋白(HDL,1.063-1.210g/cm3),也是在肝脏中生成,可能负责清除细胞膜上过量的胆固醇。当血浆中的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ecithincholesterolacyltransferase,LCAT)将卵磷脂上的脂肪酸残基转移到胆固醇上生成胆固醇酯时,HDL将这些胆固醇酯运输到肝。肝脏将过量的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