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2023年深化“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25227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镇2023年深化“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XX镇2023年深化“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XX镇2023年深化“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XX镇2023年深化“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XX镇2023年深化“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镇2023年深化“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镇2023年深化“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实施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镇2023年深化“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贵州省深化“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实施方案(X2022)X号)等文件要求,深化“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对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治理力度,推进婚丧习俗改革,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现按照我镇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通过完善治理突出问题各项机制,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移风易俗工作格局,使全镇大操大办、滥办酒席、天价彩礼、薄养厚葬、低俗婚闹、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得到进一步治理,推动婚丧领域文明礼仪全面开展,进一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2、。二、重点任务(一)着力加大对滥办酒席、大操大办的治理力度。各村(社区)根据方案制定移风易俗专项工作台账,进一步强化对村辖区内滥办酒席、大操大办突出问题的治理,切实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宣传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在办理标准上倡导“车不过十、礼不过百、时不过三”。加强对各村(社区)红白理事会的指导,规范酒席办理的规模和标准,坚决抵制利用办理酒席敛财的行为,防范宴席过程中出现低俗表演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加大力度处理违规办酒情况,建立台账和工作日志管理。加强舆论监督引导,党员干部、财政供养人员等要带头抵制滥办酒席和大操大办,加大曝光和处置力度。各村(社区)要加强对村滥办酒席、

3、大操大办治理与排查。(镇科技宣教文旅服务中心、镇公共事务服务中心牵头,镇各有关部门按职责负责,各村(社区)落实)(二)开展高价彩礼治理。各村(社区)结合实际做好安排部署,推进治理高价彩礼及防范彩礼走高形势。摸清本村彩礼情况,结合年人均纯收入等要素综合考虑,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评估态势和影响因素。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引导作用,加强对群众攀比心理的教育引导,发挥党员干部、财政供养人员、“村两委”成员等群体示范作用。借鉴一些地方零彩礼、低彩礼、治理高价彩礼的经验做法,切实降低结婚群体及家庭负担。加强舆论的正面引导,推进治理成效,提升群众满意度。(镇科技宣教文旅服务中心、镇公共事务服务中心牵头

4、,镇各有关部门按职责负责,各村(社区)落实)(三)加强对封建迷信活动治理。各村(社区)要摸底排查,对迷信从业人员管理台账进行动态管理,落实一对一联系机制,按照每季度至少1次的要求经常性开展教育引导,切实降低迷信活动对红白事操办等造成的不良影响。对本地无相关从业人员的,要对外来人员从事相关活动的情况,建立管理台账。加强对本地区公共场所管理,尤其要加大对集市、广场等人员聚集区域迷信活动治理力度。通过开展集中培训教育、活动备案等方式,探索更多有效的治理办法。镇文化站适时抽查各村(社区)管理台账和迷信活动治理情况。(镇科技宣教文旅服务中心牵头,镇各有关部门按职责负责,各村(社区)落实)(四)倡导“婚事

5、新办”,实践婚俗新风。开展婚育宣传,引导未婚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引导青年健康的交友活动;为婚姻登记当事人提供婚姻家庭、优生优育、亲子关系、矛盾调处等辅导服务,提供婚内心理调适服务,解决当事人婚姻困惑,推广建立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预警协调机制和纠纷处理机制。推动婚俗礼仪创新,创新结婚颁证服务,通过设立颁证场所、举行颁证仪式、邀请当地德高望重的人士证婚等形式,提升新人缔结婚姻认同;组织举办集体婚礼、纪念婚礼等特色突出、文明节俭的现代婚礼。开展婚嫁陋习整治,对大操大办、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进行整治。鼓励办理结婚登记的新人签署婚俗礼仪公约,明确抵制低俗婚闹。提倡一天办清婚事,

6、规定婚宴标准和桌数上限,引导群众厉行节约。开展“好家风好家教好家训”进家庭、进村寨活动,重视发挥教育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加强家庭家风家教建设,引领示范,带动群众。(镇公共事务服务中心牵头,镇派出所、团委、妇联等有关部门按职责负责,各村(社区)落实)(五)推行“丧事简办”,倡导文明祭祀。充分尊重群众治丧悼念风俗和需求,落实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相关要求,规范丧事办理程序和内容,强化引导约束,规范治丧时限,倡导丧事简办,治丧时间不超过3天(72小时)。规定治丧期间用餐人数,有效控制用餐规模,倡导节俭治丧,遏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减轻多账本、多杀牲畜、铺张祭祀、娱乐表演等导致的群众负担。结合当地群众年均收

7、入及日常用餐标准等实际规定治丧用餐标准,限定每桌菜品最高价格,限定酒席用酒、用烟最高价格,倡导勤俭节约,遏制铺张浪费。加强随礼礼金数额引导,降低群众“人情”负担,遏制随礼攀比。规范丧事办理礼仪,简化丧事办理程序,倡导举办追思会等文明治丧方式,抵制丧事办理中低俗演出、封建迷信等不文明行为,治理治丧噪音扰民、沿路抛撒纸钱等陋习。规范治丧场所,不得占用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得影响他人正常生活。要加强对佛道教教职人员的管理,引导在殡葬改革中发挥正面作用。持续整治豪华墓、“活人墓”,防范问题反弹。在祭祀高峰节点,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大力宣传文明节俭、低碳绿色的殡葬理念,教育引导群众不在林区、景区等禁火

8、区域焚烧纸钱、燃放烟花爆竹,自觉抵制低俗祭祀用品和迷信行为,倡导低碳文明祭扫。(镇公共事务服务中心牵头,镇科技宣教文旅服务中心等有关部门按职责负责,各村(社区)落实)(六)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各村(社区)加大力度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明确推进计划和重点任务,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推进全镇村容村貌提升。加大力度整治农村私搭乱建、乱堆乱放问题,做好移民搬迁户已拆除房屋的环境治理。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强对农村公共厕所的管理维护,做到干净卫生、有水不臭。统筹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治理河流垃圾堆积和漂浮问题,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管理。加强对农户室内环境维护和

9、生活卫生习惯的指导,引导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整治农村户外广告,清理不文明、破旧毁损、过期失效等广告信息,保持视觉上的美观整洁。通过评选“美丽庭院”等方式,加强农户房前屋后环境治理,鼓励种植花草树木等美化环境。加强对镇村公共场所和具备对外接待能力场所的环境维护和形象提升。(镇乡村振兴办公室牵头,镇经济发展办、镇农业服务中心等有关部门按职责负责,各村(社区)落实)(七)广泛开展“文明新风康养水城”志愿服务。组建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把党的创新理论、制度优势和国家惠民利民政策宣讲到千家万户。组建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红白理事会、村民

10、议事会等成员加入志愿者队伍,宣讲抵制红白事大操大办、高价彩礼、铺张浪费、人情攀比等不良风气,形成良好的社会新风尚。组建助农爱农志愿服务队,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力量,提供上门理发、健康义诊、免费体检等生活便民类志愿服务,提供防火救灾、应急抢险等应急类志愿服务,提供邻里互助、志愿帮扶等互助类志愿服务,倡导积极健康生活方式。组建文艺志愿服务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平台,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繁荣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镇科技宣教文旅服务中心牵头,镇党政办、建设办、经济发展办、公共管理办公室、平安建设办、综治中心、乡村振兴办公室、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公共事务服务中

11、心、退役军人服务站、农业农村工作服务中心、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等有关部门按职责负责,各村(社区)落实)三、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作为推动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镇各牵头部门要做好工作指导,制定、完善工作方案进行统筹安排,各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责主动抓好工作落实。各村(社区)要做好工作部署,按照文件要求及时汇总每月、半年、全年工作开展情况。镇各有关部门,各村(社区)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注重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并加强沟通解决,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营造移风易俗良好氛围。(二)加大激励保障。各村(社区)将推动移风易俗列入文明村

12、寨、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内容。推进移风易俗成效与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励挂钩,广泛开展“五好家庭”“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和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活动,积极发挥道德榜、红黑榜等宣传引导作用,加大媒体对正面典型的宣传报道。(三)推进镇村治理。“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是推进乡村振兴、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各村(社区)要积极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作用,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建立移风易俗问题报告和预警机制,加大事前预防和源头治理力度。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强化群众自治作用,发挥村规民约实效,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并切实发挥作用,建立健全宴席报备等制度,推进

13、“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推广借鉴“文明积分”等有效做法,发挥道德榜、红黑榜等宣传引导作用。各级党员干部在移风易俗中要率先垂范,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宣传栏、村规民约、文化墙等作用,持续强化对移风易俗工作的宣传教育。读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心得“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开辟了彰显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道路,打破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唯一性,展现出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党的百余年奋斗史,就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开创和发展中国

14、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从1954年“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到1964年“两步走”的设想,从1987年“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1997年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再到2m7年新“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用凝练的文字全面展示了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使具有5111O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使具有500多年历史的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7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在短短4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曾经一个时期,旧中国饱受那些现代化先发者的欺凌,陷入国家蒙辱

15、、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苦难境地。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引领中国走进现代世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发展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使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从“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方面回答了“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充分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在人类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过去演绎的大都是大国崛起“你方唱罢我

16、登场”的零和之路,而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一条“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共赢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应对世界经济危机、国际公共卫生危机等世界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诚如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中所言,中国式现代化秉持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情怀,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以新的文明形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推动

17、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强国复兴的制度保证更为完善、物质基础更为坚实、精神力量更为主动。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呈现出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这对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注重从整体上谋篇布局,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不断筑牢、基本制度更加完善、重要制度不断创新,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日渐成

18、型。“中国之治”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正在不断变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中国式现代化,归根到底体现为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物质基础的不断夯实。新时代以来,中国制造、中国质造、中国智造共同发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绿色发展步入“快车道”,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特别是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19、奠定了更为坚实、更加坚强的物质基础。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新时代以来,中国人民精神抖擞、自信满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更加坚定,对中国文化、历史和传统由衷热爱和高度认同,对各种外来文化保持理性平和的态度,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极大焕发,文化自信心显著增强,文化主体性得到极大巩固。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在抗击疫情的大考中,在应对外部遏制打压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惧挑战、勇往直前,展现出更加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全社会凝聚力、向心力极大提升。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需要我们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底气坚定不移推进这一历史进程,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