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残疾的社区防治与康复【PPT】 .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28990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残疾的社区防治与康复【PPT】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精神残疾的社区防治与康复【PPT】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精神残疾的社区防治与康复【PPT】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精神残疾的社区防治与康复【PPT】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精神残疾的社区防治与康复【PPT】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残疾的社区防治与康复【PPT】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残疾的社区防治与康复【PPT】 .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你知道吗?,这是一个倍受歧视的群体!,他们因病失去了尊严和自由,有的在牢笼内过着非人的生活,他们家徒四壁,是最贫困的群体,长期拖累家人,使家人陷入绝望,谢某一家四口,妻子(左)及两个孩子都是精神病患者,照片是他死去的儿子,而躺在破屋里的女儿已奄奄一息,不少患者挣扎在死亡线上,他们还带来各种社会问题,精神病人闹市行凶致1人死亡16人受伤,这是一个数逾千万的庞大群体,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如何应对!,第一节 精神残疾概述,精神活动?,认识活动(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感活动意志活动,精神疾病的定义,精神疾病:指在各种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的不利影响下,大脑功能出现紊乱。表现为精神活动失常,

2、是脑功能失常的总称。分为精神病、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精神病:是由于人体脑功能发生紊乱、导致以精神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临床上表现为知觉、思维、情感、智能和行为等方面的失常。症状主要表现为出现错觉、幻觉、焦虑、淡漠、妄想、自知力障碍常见 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偏执性精神病,精神病的定义,精神残疾的定义,各类精神障碍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由于病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精神疾病的常见症状,1.错觉 2.幻觉3.焦虑 病人显得烦躁不安、坐卧不宁,甚至似有大祸将临之感,惶惶不可终日。4.淡漠 病人对什么事都不关心,对任何外界事物都没有相应的反应,往往表情呆板

3、,毫无激情。,5.妄想 病人凭空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甚至是荒诞无稽的信念,尽管与事实不符,其本人却坚信不疑。,6、情感高涨情感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病态喜悦,自我感觉良好,有与环境不相符的过分的愉快、欢乐。见于躁狂、脑器质性疾病或醉酒状态。7、情感低落表情忧愁、唉声叹气、心境苦闷,觉得自己前途黯淡,严重时悲观绝望而出现自杀观念及行为,抑郁症的主要症状。要注意的一点,和其他类病人相比精神病人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承认自己有病,这种情况叫作“自知力障碍”。,精神疾病的危害性,家庭,患者,社会,危害(患者)严重损害患者的健康 生活困难、就业难 1/2无业,因病致贫 精神残疾多 约 50

4、%的致残率 歧视和偏见 基本人权受到威胁,危害(家庭),给家庭造成的沉重负担 亲情受损,长期的医疗费用负担和管理问题,危害(社会),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 治安问题肇事率约10%经济问题各类精神疾病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仅精神分裂症每年损失就达100多亿 社会文明问题,二、精神疾病的分类,可分为轻性与重性两大类轻性精神疾病:患者对自身的精神异常有一定的自知力,思维的认知、逻辑推理能力都基本完好,尚能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能保持与环境适应能力的一类疾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具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明显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而且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的一类严重的精神疾病。发病时,患者对自己的行为丧失

5、或部分丧失辨认能力,不能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丧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容易出现肇事、肇祸行为。,精神疾病的分类,我们国家将精神疾病划分为十大类,编成CCMD-1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2 精神活性物质或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3 精神分裂症和其它精神病性障碍 4 情感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5 神经症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精神障碍,精神疾病的分类(续),6 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生理障碍7 人格障碍、意向控制障碍(冲动控制障碍与性变态)8 精神发育迟滞9 儿童少年期多动障碍10 其它精神障碍及司法鉴定和心理卫生相关的几种情况,精神病的分类,精神病是精神疾病中较为严重的类型,表现为精神活动明显异常或者紊乱。1、精神

6、分裂症2、躁狂抑郁症性精神病3、更年期精神病4、偏执性精神病5、情感性精神障碍6、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四、常见精神疾病简介,精神病分类有: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及其伴发的精神障碍脑器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老年痴呆与老年期精神障碍神经症与睡眠障碍癔症儿童孤独症等,介绍几种最常见的精神病:(一)精神分裂症1.概述 精神分裂症(简称“分裂症”是最为常见的一类精神病,居各类精神病之首位。本病病因不明,好发于青壮年期。主要表现为基本个性的改变,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和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异常,病程迁延不愈。,2.分型(1)单纯型 其临床

7、表现突出一个病 态的“懒”字(2)青春型 此型的临床表现突出一 个“乱”字(3)偏执型 临床上突出一个“疑”字(4)紧张型 临床表现上突出一个“呆”字,(二)情感性精神障碍1.概述 情感性精神障碍又称“躁狂抑郁症”,是以情感的异常高涨或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病。其病程呈发作性,发作的间歇期精神活动可恢复正常,虽多次反复发作,也很少引起精神衰退。,2.分型(1)躁狂症 表现为情感、思维、行为的协调性增高(即“三高”)(2)抑郁症 基本表现为情感、思维、行为的协调性降低(即“三低”),(三)精神发育迟滞及伴发的精神障碍1.概述 精神发育障碍。其主要特征为精神活动的发育停留在比较低级的水平上,与其

8、实际年龄显著不相称,突出地表现为智力低下,学习困难或完全不能学习,不能适应生活和社会的需要等。部分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可以伴有行为障碍等精神症状。,2.分型(1)轻度精神发育迟滞(2)中度精神发育迟滞(3)重度精神发育迟滞(4)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四)老年痴呆与老年期精神障碍1.概述 老人由于年龄的增长和大脑的退行性改变,常可引起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理解力下降、行动缓慢等心理、生理变化,并可出现孤独、空虚、性情改变等心理卫生问题。老年期精神障碍,是威胁老人健康的突出问题之一。,老年痴呆是老年人中比较常见的一类精神疾病,属于器质性精神障碍范畴。准确地说,老年期精神障碍是指发生于老年期的所有精神疾

9、病,其涵义要比老年痴呆症广泛得多。由于其病种复杂,故选择几种常见的病症进行阐述,而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老年期躁狂抑郁症等就不一一介绍了。,2.分型(1)老年性痴呆 又称“阿尔采默病”,是由于大脑的萎缩、脑细胞变性和神经纤维增生而引起的痴呆(2)血管性痴呆 由脑血管硬化、“中风”等疾病引起(3)老年期抑郁症 与老年人脑内生物胺代谢改变有关,也与老年期的境遇、躯体疾病、寂寞、孤独、缺乏人际交流和情感支持有关,(4)老年期幻觉妄想状态 表现为毫无根据地胡乱猜疑,如诉说周围的人对其不怀好意,认为别人背后讲他的坏话。(5)老年期疑病症 主要表现为过分关注自己的健康,总觉得自己这也不适,那也不舒服,深信自

10、己患有某种或某些不治之症。,精神残疾的分类,精神残疾是从精神疾病的角度进行分类的。,第二节 精神残疾功能评定,精神残疾的分级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功能活动调查表(FAQ)、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IS)、,精神残疾的分级,WHO-DAS是世界卫生组织开发、经全球多中心测试的标准化评定工具用于全面评价精神障碍(特别是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社会功能他评:依据临床医生从病人、家属、病历记录或其他书面记录,以及对病人观察等获取资料后进行判断,41,WHO-DAS的使用,18岁以上(包括)根据WHO-DAS分数(36-180)和行为表现,把精神残疾划分为四级。18岁以下者依

11、据下述行为的表现,把精神残疾划分为四级。评定时限为最近30天 会谈所需时间大约20分钟会谈应在私下、安静的环境中进行,42,精神残疾分级标准,43,WHO-DAS的组成,总共36个条目,每个条目1-5级评分包括6个分量表:D1:理解与交流D2:身体移动D3:自我照料D4:与他人相处D5:生活活动D6:社会参与,44,五级评分标准,无残疾预期承担的任务和角色偏离标准,偶尔存在轻度残疾 明显偏离标准,时常存在残疾大多数偏离标准,经常存在残疾完全偏离标准,总是存在残疾原则:“就低不就高”,45,领域1:理解和交流,1 集中做事10分钟举例:工作、读书、画画、弹奏乐器、组装家具等2 记住做重要的事3

12、在日常生活中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管家、照顾孩子、安排日程、财务管理等找出问题,分解,列出解决办法,排除先后次序4 学习新事物(如学习去一个新地方)如:听课、完成作业、修理、玩游戏等5 大体上了解人们说什么6 发起并继续一次谈话,46,领域2:身体移动,1 长时间站立(如30分钟)2 从座位上站起3 在家里来回移动4 走出家门5 长距离行走(如1公里)无躯体疾病的精神病患者也可能在此领域打分,如幻觉、妄想、抑郁、强迫、恐怖或药物副作用,47,领域3:生活自理,1 洗澡.2 穿衣3 进食进食困难的原因也包括精神疾病,但不包括做饭4 自己生活数日若患者从来没有独立生活过,只能预计,48,领域

13、4:与他人相处,1 与陌生人相处购物或问路能否独立完成2 保持友谊邀请朋友或赴约3 与关系密切的人相处本人认为的关系密切者,可以是家属,也可以不是4 结交新朋友寻找机会结识新人,并继续联系5 性活动(Sexual Activity)不仅指性生活,还包括拥抱、接吻、抚摸和其他亲密举动,49,领域5:生活活动,2 承担家庭责任财务管理、家庭维修、照顾孩子等3 很好地完成您最重要的家务劳动4 完成您需要做的所有家务5 按照需要尽快完成家务,50,若被试有工作或是学生,继续问D5.8-D5.11。工作可以是有偿,也可以是无偿,比如农民。若因为疾病没有工作或不能上学,则 D5.8-D5.11都评5。若因

14、为其他原因没有工作或不能上学,则 D5.8-D5.11都评1。,51,领域5:生活活动(续),D5.8 您的日常工作出勤、被领导、领导他人、胜任本职工作D5.9 很好地完成您最重要的工作任务达到领导规定的、或自己规定的标准D5.10 完成您需要做的所有工作D5.11 按照需要尽快完成工作,52,领域6:社会参与,1 您同周围人一样参加社区活动(如节日活动、宗教活动或其他活动)时,存在多大困难?居委会、赶集、休闲或体育活动等2 您周围的阻碍(barriers)或限制(hindrances)使您产生多大困难?阻碍可以来自身体方面,或法律、歧视等外在因素3 其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对您有尊严地生活造成多大

15、困难?指内心感受,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我怎么生活等4 您在自己的健康或疾病结局上花费多少时间?包括看病、付账、报销、寻求疾病相关信息或教育他人等事务上花费的时间,53,领域6:社会参与(续),5 您的健康问题对情绪的影响有多大?包括愤怒、悲伤、惋惜、感激或其他正性或负性情绪6 您和您的家人在您的健康问题上的经济花费有多大?7 因为您的健康问题,您的家庭遇到多大困难?指家人在财务、情感、身体等方面的困难8 您自己在放松和休闲上遇到多大困难?包括由于健康原因或环境的限制,想做而不能做的事,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该量表主要用于评定社区精神病人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是精神医学调查中,较为常用的评定工具

16、。不适合于住院期间的评定或住院小于两周适用年龄1559通过知情人询问评定范围为最近一个月的行为表现,项目和评定的标准SDSS共包括10个项目每项评分为02分0 无异常或仅有不引起抱怨或问题极轻微1 确有功能缺陷2 严重功能缺陷,第四节,精神残疾社区康复治疗方法,精神疾病患者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病痛折磨,难以重返社会生活,康复目的,通过各项康复措施,使精神病人因患病丧失的家庭社会功能得以最大程度的恢复。使精神残疾程度降到最低,留存的能力得以最大的发挥。,提高精神残疾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恢复劳动能力,预防精神残疾的发生:尽可能减轻精神残疾程度,康复训练内容,作业治疗 娱乐治疗 心理治疗 职业技能训

17、练(工作态度及习惯),精神病人康复训练,作业治疗,女性、老年性和未成年患者可选择刺绣、缝纫与编织等活动,娱乐治疗,作用:1、减轻精神症状的作用2、改善情绪、调整心态3、建立生活信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方法:绘画、歌唱、游戏,心理治疗,1、贯穿康复全过程,在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占举足轻重的作用2、个别治疗和集体治疗个别治疗:由医生与患者face to face,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病情集体治疗:将病情相似的患者编成小组,讲授康复的知识,最后解开心结。,职业训练,职业的康复训练:社会生活技能 和 人际交往能力 社会生活技能:包括用药、休闲娱乐、仪表卫生等,患者不吃药怎么办?,拒绝服药的原因副作用认识问题

18、病情(自知力缺乏)对策减药或换药反复说明停药的危害一劝二骗三强制“暗服药”尽量不用或少用,药吃下去了吗?谈“藏药”,方式:将药片藏在舌下、腮部或夹在手指缝中 危害疗效无法保证血药浓度不稳,导致严重副作用对策家属保管药物,看着患者把药服下 检查口腔 不要马上离开 观察病人服药后的反应监督要从严,说教要从宽 使用长效针剂治疗,康复训练原则: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使病人认识到康复期是恢复自主生活的阶段,提高病人的自护能力,使他们逐步向身心健康过渡,成为有益于社会或减少社会负担的人。,第五节 精神残疾防治康复的评估,1、检出率2、监护率3、显好率4、社会参与率5、肇事率,第六节,我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

19、作 模 式,结合国内外成功经验,创造性地开展了“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工作模式:,社会化的工作体系,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开放式的管理方法,综合性,开放式,社会化,这是人类精神卫生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伟大运动,社会化以各级政府为主导,将精神病防治康复纳入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计划部门分工协作,整合和动员社会各种力量齐抓共管以专业医疗机构为技术骨干,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依托,综合性 现今国际上有把预防、治疗和康复三者并列的趋势,这有利于各级卫生机构计划的实施,从现实出发,三者结合起来,更有利于精神病社区防治和康复工作的发展。,开放式对精神病人的管理采用开放式,废除关锁与禁锢,减少精神病患者复发的环境,尽可能使患者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康复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