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与变频应用技术》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31317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lc与变频应用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plc与变频应用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plc与变频应用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plc与变频应用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plc与变频应用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lc与变频应用技术》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lc与变频应用技术》课程标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PLC与变频应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PLC与变频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机电设备装配与运行调试物流设备装配与运行调试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二、学时与学分120学时,8学分。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PLC与变频应用技术的知识技能学习与职业精神培养。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

2、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PLC编程、变频器安装与调试等专业素养及创新务实的职业精神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2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电工等职业岗位需求,围绕通用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的关键能力,反映机电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3 .以PLC与变频控制技术为主线,将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参考学生的生活经验,序化教学内容。四、课程目

3、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典型PLC编程与变频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分析与控制PLC编程与变频器调试中出现的问题,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1.掌握PLC指令的基本应用与编程的方法,熟悉相关的通信、组态技术,能达到PLC软件和硬件进行数据交互的技能。4 .能根据控制要求,合理分配I/O端子、设计PLC控制原理图,实现PLC硬件系统的正确安装。5 .能选用一种PLC编程软件完成程序的编写、调试、仿真、下载和监控,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6 .掌握变频器参数设置和使用的方法,能达到变频器稳定运行的技能。7 .会根据控制要求,合理的设置参数、设计外部段子控制原理图,实现变频器硬件系统的正

4、确安装。8 .具有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环保意识、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严谨求实的精神;具有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安全意识。五、课程内容与要求模块教学单元内容及要求参考学时PLC控制系统认识常用PLC介绍L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起源与发展;2 .熟悉国产、国外PLC的品牌;3 .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构成及工作原理4PLC控制系统讲解1 .能识别PLC的型号、输入、输出端子以及通信接口;2 .会使用PLC编程软件,设置PLC硬件组态与计算机的正常通信PLC基础指令编程及应用用PLC实现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点动、长动控制1 .理解PLC程序设计的方法,掌握

5、梯形图设计的基本原则;2 .能根据点动、长动控制要求,合理制订输入/输出分配表;3 .会依据分配表,画出PLC系统的输入/输出接线图;4 .会按照接线图,独立完成PLC控制系统的安装与检测;5 .能利用PLC编程软件实现系统组态、程序的输入、调试、仿真、和下载,完成系统的运行与监控6用PLC实现三1.能根据点动+长动控制要求,合理制订输入/输出模块教学单元内容及要求参考学时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点动+长动的控制分配表;2 .会依据分配表,画出PLC系统的输入/输出接线图;3 .会按照接线图,独立完成PLC控制系统的安装与检测;4 .能用PLC编程软件完成系统组态、梯形图程序的输入、调试、仿真和下载,

6、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用PLC实现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L掌握逻辑取、线圈驱动、触点串联、触点并联指令的使用;2 .能根据正反转控制要求,合理制订输入/输出分配表;3 .会依据分配表,画出PLC系统的输入/输出接线图;4 .会按照接线图,独立完成PLC控制系统的安装与检测;5 .能用梯形图与指令语句两种方式,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8用PLC实现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双重联锁的正反转控制1 .掌握串联电路块并联、并联电路块串联、多重输出指令的使用;2 .能根据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要求,合理制订输入/输出分配表;3 .会依据分配表,画出PLC系统的输入/输出接线图;4 .会按照接线图,独立完成PLC控制

7、系统的安装与检测;5 .能用梯形图与指令语句两种方式,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辅助继电器1 .理解辅助继电器的功能、分类、特点及使用方法;2 .掌握特殊寄存器输出、置位/复位指令的使用6用PLC实现电动机单按钮启1.能根据单按钮启停控制要求,合理制订输入/输出分配表;模块教学单元内容及要求参考学时停控制2 .会依据分配表,画出PLC系统的输入/输出接线图;3 .会按照接线图,独立完成PLC控制系统的安装与检测;4 .会分析电路的功能,能画出电路的时序图;5 .能用梯形图与指令语句两种形式,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定时器掌握定时器的功能、分类、特点及使用方法6用PLC实现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丫-降压启动控制L

8、能根据电动机丫-降压启动控制要求,合理制订输入/输出分配表;2 .会依据分配表,画出PLC系统的输入/输出接线图;3 .会按照接线图,独立完成PLC控制系统的安装与检测;4 .能用梯形图与指令语句两种方式,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计数器1 .理解计数器的功能、分类、特点及使用方法;2 .能将特殊辅助继电器和计数器结合,实现定时器功能;3 .能将定时器和计数器结合,实现长时间定时6用PLC实现小车自动往返系统的PLC控制1 .能根据多限位小车自动往返控制要求,合理制订输入/输出分配表;2 .会依据分配表,画出PLC系统的输入/输出接线图;3 .会按照接线图,独立完成PLC控制系统的安装与检测;4 .能

9、用梯形图与指令语句两种方式,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用PLC实现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顺序启动、L能根据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的控制要求,合理制订输入/输出分配表;2.会依据分配表,画出PLC系统的输入/输出接线图;6模块教学单元内容及要求参考学时逆序停止控制3 .会按照接线图,独立完成PLC控制系统的安装与检测;4 .能用梯形图与指令语句两种方式,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PLC功能指令编程及应用常用传感器L了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结构与图形符号;2 .熟悉电感传感器、磁性开关等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式;3 .会正确选用和安装传感器,了解传感器的使用注意事项8编写单流程结构的顺序功能程序1 .掌握顺序

10、功能图程序设计的方法(状态编程法),理解单流程状态转移图的定义及结构特点;2 .掌握条件转换的使用方法;3 .能熟练运用PLC编程软件的梯形图编写单流程结构的顺序功能控制程序用PLC实现物料分拣系统的顺序控制1 .能根据控制要求,合理制订PLC控制的输入/输出分配表;2 .会依据分配表,画出PLC系统的输入/输出接线图;3 .会按照接线图,独立完成PLC控制系统的安装与检测;4 .能用梯形图方式编写单流程结构的顺序功能控制程序,完成系统的运行与监控绘制液体混合装置系统的控制顺序功能图1 .会分析液体混合装置的控制任务;2 .能根据液体混合装置控制任务的要求,绘制控制流程图;3 .能根据控制流程

11、图绘制顺序功能图6用PLC实现液体混合装置系统的顺序控制1 .能根据控制要求,合理制订PLC控制的输入/输出分配表;2 .会依据分配表,画出PLC系统的输入/输出接线图;模块教学单元内容及要求参考学时3 .会按照接线图,独立完成PLC控制系统的安装与检测;4 .能用梯形图方式编写单流程结构的顺序功能控制程序,完成系统的运行与监控编写并行分支结构的顺序功能图1 .理解并行分支顺序功能图的定义及结构特点;2 .掌握并行分支状态、汇合状态的编程原则和处理方法;3 .能熟练运用PLC编程软件的梯形图方式编写并行分支结构的顺控程序6用PLC实现交通信号灯系统的顺序控制1 .能根据控制要求,合理制订PLC

12、控制的输入/输出分配表;2 .会依据分配表,画出PLC系统的输入/输出接线图;3 .会按照接线图,独立完成PLC控制系统的安装与检测;4 .能用梯形图方式编写并行分支结构的顺控程序,完成系统的运行与监控常用功能指令1 .理解比较指令的知识;2 .掌握定时器与比较指令结合的使用方法6用PLC实现交通信号灯系统的顺序控制1 .能根据控制要求,合理制订PLC控制的输入/输出分配表;2 .会依据分配表,画出PLC系统的输入/输出接线图;3 .会按照接线图,独立完成PLC控制系统的安装与检测;4 .能用梯形图方式编写比较指令的顺控程序,完成系统的运行与监控常用功能指令1 .理解位元件的组合;2 .了解功

13、能指令(应用指令)的定义与分类;3 .掌握数据传送、区间复位的指令格式、操作元件6模块教学单元内容及要求参考学时及使用方法用PLC实现花式喷泉系统的控制1 .掌握数据寄存器的功能、分类、特点及使用方法;2 .能根据控制要求,合理制订PLC控制的输入/输出分配表;3 .会依据分配表,画出PLC系统的输入/输出接线图;4 .会按照接线图,独立完成PLC控制系统的安装与检测;5 .能选用合适的功能指令编写PLC程序,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变频器的认识常用变频器L了解变频器的起源与发展;2 .知道国产、国外变频器的品牌;3 .理解变频器的构成及工作原理4变频器系统1 .能识别变频器的型号、输入、输出端子以

14、及通信接口;2 .会使用面板按钮进行参数设置变频器基础指令认识及应用面板控制电动机启停1 .了解恢复出厂设置及快速调试的相关参数设置;2 .能根据接线图,独立完成变频器的线路连接和检测4外部段子控制电动机正反转控制1 .能根据控制要求,合理选用外部段子实现功能控制要求;2 .能区分正向点动、方向点动与接通正反、接通反正参数值的功能要求;3 .能根据接线图,独立完成变频器的线路连接和检测;4 .能设置合适的参数指令,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6变频器功能指令认识及应用直接选择启动电机多段速运行1 .掌握参数的设定值的功能要求,能合理进行使用;2 .能根据接线图,独立完成变频器的线路连接和检测;4模块教学

15、单元内容及要求参考学时3.能设置合适的参数指令,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直接选择+ON启动电机多段速运行L掌握参数的设定值的功能要求,能合理进行使用;2 .能根据接线图,独立完成变频器的线路连接和检测;3 .能设置合适的参数指令,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4BCD码+ON启动电机多段速运1 .掌握参数的设定值的功能要求,能合理进行使用;2 .能根据接线图,独立完成变频器的线路连接和检测;3 .能设置合适的参数指令,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4电压信号控制电动机变频调速控制1 .掌握模拟信号控制的硬件及参数值设置要求,能合理进行使用;2 .能了解相关参数的功能要求;3 .能根据接线图,独立完成变频器的线路连接和检测;

16、4 .能设置合适的参数指令,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4电流信号控制电动机变频调速控制1 .掌握模拟信号控制的硬件及参数值设置要求,能合理进行使用;2 .能了解相关参数的功能要求;3 .能根据接线图,独立完成变频器的线路连接和检测;4 .能设置合适的参数指令,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4PLC及变频综合实训应用用PLC控制变频器实现电动机多段速气运行1 .能根据控制要求,合理制订PLC控制的输入/输出分配表;2 .会依据分配表,画出PLC与变频系统的输入/输出接线图;3 .会按照接线图,独立完成PLC与变频控制系统的安装与检测;4 .能正确设置变频器的相关参数;12模块教学单元内容及要求参考学时5.能用梯形图

17、方式编写并行分支结构的顺控程序,完成系统的运行与监控六、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充分挖掘本课程工业控制、智能制造、素质能力等思政元素,积极组织“大国工匠精神”等课程思政教育,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课程实施全过程。2 .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按模块组织教学,让学生接触企业产品图样,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 .本课程宜在专业实验(VII)教室实施。教师要合理创设情境,积极推行模块组合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 .重视机电类行业安全标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引用

18、,贴近生产现场,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5 .要将规范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敬业精神的养成融入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和职业素养。(二)评价建议1 .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考核评价,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有机结合,对于PLC与变频系统的硬件安装,采用学生自评的方式,促进对工艺要求的认识;PLC程序的编写宜用小组互评,体验编程方法的多样与灵活性。3 .引入PLC与变频系统装调的现场操作、成果演示、作品评价等质性评价,结合PLC控制理论的笔试、课堂提问、

19、答辩等量性评价,整体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4 .适时反馈评价结果,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行为,反思学习过程,发展积极的学习心理。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创新成果等,要积极支持鼓励,增强其自信心。(三)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1 .教材的编写与选用必须依据本标准。2 .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式重组教学内容,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3 .引入PLC与变频应用的新技术、新设备等内容,参照国家职业标准电工(四级)的职业资格鉴定要求,合理编排、序化教材内容。4 .教材结构、呈现方式应新颖,图文并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便于自主学习。(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1 .教学现场应配置必备的国家标准及专业文献资料,提供教学课件、典型案例等教学资源。2 .引入生产现场情境、操作规程、工艺卡片等企业资源,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训指导书、作业指导书等,强化技能学习的真实性和规范性。3 .开发和利用基于Intemet的仿真性教学资源、实践性视频和各种多媒体素材,便于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七、说明本标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编制,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三年制)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