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可视化》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31326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可视化》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信息可视化》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信息可视化》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信息可视化》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信息可视化》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可视化》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可视化》课程标准.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息可视化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适用专业:3年制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授课单位:数字媒体学院学分:3学时:56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信息可视化是数字媒体应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专业必修课程,是伴随着深圳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兴起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特色化课程,并与加拿大谢里丹学院共同建设的国际合作课程。信息可视化课程通常是一门交叉学科的课程,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统计学、心理学、设计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性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1)实践性强:信息可视化课程注重实践操作,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设计图表,并掌握相关工具和软件的使用。(

2、2)艺术性强:信息可视化图表需要具备艺术性和美学感,信息可视化课程通常也会涉及到设计原则、颜色搭配、排版等方面的知识,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3)数据分析性强:信息可视化的本质是将数据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图表形式,信息可视化课程会涉及到数据的采集、清洗、处理、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知识。(4)跨学科性强:信息可视化课程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学生需要具备跨学科的思维能力,能够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培养掌握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熟练的数字媒体素材采集、音频编辑、视频制作、图象处理技能

3、,具有较强的数字媒体制作、网页制作、动画制作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信息可视化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艺术创作与设计、实践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并与其他主干课程一起构建学生在数字媒体应用行业中相关岗位就业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信息可视化课程在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如何设计和创建吸引人的可视化数据展示,从而更好地传达信息和故事。这对于数字媒体领域中需要处理大量数据并将其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形式的工作尤其重要。此外,信息可视化课程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数据分析、图形设计和用户体验等方面的技能,提高他们的竞争力。(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

4、程工作室为背景,信息可视化项目为导向,根据信息可视化设计师的岗位能力要求,针对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形成从简单到复杂的系统化教学实践项目。结合加拿大谢里丹学院“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形成以“理论、实践、应用、创意设计”一体化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课程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1)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指南,确立明确课程培养目标,实践为主。本课程通过充分调研信息设计以及广告公司的职业岗位需求,并通过向领域专家学习和意见指导,以此作为基础确定本课程教学目标和基于工作室的课程项目开发。注重实践操作,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实践等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

5、、设计图表,并掌握相关工具和软件的使用。(2)以工作室为背景,创设主题创作项目,多元化教学推进课堂教学。每个项目都是以“课堂小任务+拓展项目”相结合的方式,由易到难,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训练,通过实践教学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多元化化教学方式包括授课、讨论、小组合作、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强化实战,以作品为考核重点,评价学生综合能力。重视实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战能力。本课程的考核由课前导学、课堂作品和课后拓展作品作为综合考核的重点,兼顾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综合评价学生。课程在第五学期开设,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专业基

6、础,先修课是版式设计、图像处理技术等,后续课是新媒体交互技术等。二、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1 .课程思政信息可视化课程思政设计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信息可视化技术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传播的重要性和责任感。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获取、分析和传播能力,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和权威性。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展现社会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此外,课程还应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运用信息可视化技术进行实际应用和创新研究,促进技术创新和社会发展。2 .职业素养(1)数据精准性:信息可视化是基于数据的呈现,职业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

7、准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2)设计美学:信息可视化需要注意设计美学,职业素养要求学生具备设计感和审美能力,能够设计出美观、易懂的可视化图表和界面。(3)技术能力:信息可视化需要使用相关软件和技术,职业素养要求学生具备相关的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能够熟练使用信息可视化工具。(4)团队协作:信息可视化通常是多人协作完成的,职业素养要求学生具备团队协作能力,能够有效地与团队成员沟通、合作,完成项目任务。(5)创新思维:信息可视化需要运用创新思维,职业素养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能力,能够提出新的可视化方案和解决方案,推动信息可视化技术的发展。3 .工匠精神注重德技并修、育训结合,

8、在教学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工匠精神。(1)严谨细致:信息可视化需要精确和清晰的展示数据,工匠精神要求学生在制作可视化图表时保持严谨细致,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得到了精心处理。(2)不断创新:工匠精神要求学生不断创新,探索新的可视化方式和技术,不断推动信息可视化技术的发展。(3)注重细节:信息可视化需要注意细节,工匠精神要求学生在设计和制作可视化图表时注重细节,力求做到精益求精。4 .双创精神信息可视化课程可以促进双创精神的培养。通过学习信息可视化,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将复杂的数据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图形和图表,从而更好地传达信息和故事。这种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市场需求和机会,进而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和创新精神

9、。此外,在信息可视化课程中,学生通常需要进行创意和设计,这也有助于他们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双创精神所需要的重要素质。(二)能力目标1 .知识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如下知识:信息可视化设计的基本概念、信息可视化原则和类型,可视化思维方法和技巧、可视化设计的基本流程、以及根据主题完成信息可视化,全面培养学生数据收集、分析、组织、设计综合能力。(2)熟悉数据可视化工具的基本操作和应用。(3) 了解信息可视化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例如商业、科学、医疗等。2 .技能目标(1)能够使用可视化工具创建不同类型的图表和图形。(2)能够将数据转换为易于理解的可视化形式,并有效地传

10、达信息和故事。(3)能够创意和设计,创造出美观、易于理解可视化作品。(4)能够分析和评估不同类型数据可视化,并提供改进建议。(5)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复杂的可视化项目,并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想法。3.岗位核心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将信息可视化理论知识及技巧运用于设计实践中,具备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相关岗位的创意设计能力。(1)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能力:能够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提高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2)创新能力:能够创造新的可视化形式和方法,提高信息传达和理解效果。(3)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复杂的可视化项目,并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想法。(4)问题解决能力:能够

11、分析和评估不同类型的数据可视化,并提供改进建议,解决实际问题。(5)行业应用能力:了解信息可视化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例如商业、科学、医疗等,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1 .认识信息可视化教学内容:(1)信息可视化定义(2)信息可视化起源与发展(3)可视化交叉学科理论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在课堂外进行市场调研,从我们生活的身边进行信息可视化搜集,包括说明书、数据图表、地图、交互设计等方面,并加以分析;了解信息可视化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新领域,与传播学、心理学、统计学和设计学之间的关系。2 .可视化思维教学内容:(1)可视化思维定义(2)视觉思考过程

12、(3)项目实践教学要求:通过案例完成可视化思维训练,让学生掌握可视化思维的方法和步骤。3 .信息可视化设计流程教学内容:(1)信息可视化设计原则(2)信息可视化设计类型(3)信息可视化设计流程教学要求:通过优秀案例讲解信息可视化设计原则、类型;通过项目引导学生理解可视化设计流程每个阶段。4 .时间信息可视化(1)时间信息可视化定义(2)项目实践教学要求:案例法分析时间信息可视化优秀作品,学生掌握时间信息可视化设计要点。5 .统计图信息可视化(1)信息组织方法(2)可视化常用工具(3)项目实践教学要求:掌握信息可视化组织方法,完成信息梳理;熟练使用可视化常用工具。6 .图解信息可视化(1)图解设

13、计技巧(2)信息可视化表达(3)项目实践教学要求:让学生掌握图解信息可视化设计技巧,信息可视化表达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信息图表现形式包括系列信息可视化图或微信长图。7 .地图信息可视化(1)象形图设计(2)信息关联性(3)项目实践教学要求:理解象形图设计技巧,完成相应的练习,为地图信息可视化设计提供基础;运用信息图技巧,完成具有视觉吸引、清晰易读信息图;从主题释义、信息可视化主题、研究方法与技巧、信息提炼四个方面对作品进行解析。8 .动态信息可视化(1)动态信息可视化设计流程(2)静态信息可视化项目实践(3)动态信息可视化项目实践教学要求:掌握动态信息可视化设计流程,利用已有信息可视化设计基础

14、,完成从静态到动态创作实践,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9 .信息可视化设计应用与展望(1)信息可视化设计应用领域(2)信息可视化设计媒介形式(3)信息可视化设计未来展望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信息可视化应用、媒介形式和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信息可视化知识和技能;(二)课程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为56学时,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穿插进行。其中讲授26学时,实践30学时。学时分配表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其中讲授实践其他1认识信息可视化4222可视化思维4223信息可视化设计流程4224时间信息可视化4225统计图信息可视化8446图解信息可视化8417地图信息可视化84-18动态信息可视化84-1

15、9信息可视化应用与发展42210课程考核404学时总计562630四、实践教学(一)课内实践项目本门课教学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穿插进行。序号实践项目学时备注1项目一:认识信息可视化22项目二:可视化思维23项目三:信息可视化设计流程24项目四:创作实践-时间信息可视化25项目五:创作实践-统计图信息可视化46项目六:创作实践-图解信息可视化47项目七:创作实践-地图信息可视化48项目八:动态信息可视化49项目九:信息可视化应用与发展21()项目十:汇报考核4总计30(二)独立实践项目数字动态视觉设计类项目实践五、课程实施(一)教学条件1 .软硬件条件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平台,

16、安装PhOtOShop、11lustratorCC2018以上版本软件,用于图形设计和排版。下载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智慧树APPo2 .师资条件由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师担任本课程的主讲教师,专业团队教学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团队教师均为双师型教师。(1)学科背景:信息可视化课程需要有较强的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统计学等学科背景,建议教师具有相关学科的专业背景和知识储备。(2)实践经验:信息可视化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建议教师具有相关的实践经验,包括数据可视化项目、数据分析等实践经验。(3)技术水平:信息可视化课程涉及到多种软件工具和技术,建议教师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相关的

17、软件和技术。(4)教学经验:信息可视化课程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建议教师具有相关的教学经验和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课堂教学。(5)研究能力:信息可视化是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建议教师具有相关的研究能力和背景,能够紧跟学科发展趋势,不断更新和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二)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1)实践为主:信息可视化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建议采用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通过案例分析、数据可视化项目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实践,加深学生对于可视化的理解。(2)结合理论和实践:信息可视化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较多,建议在课堂上结合理论和实践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理

18、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3)小组合作学习:信息可视化的实践性较强,建议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可视化项目,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4)实时反馈:信息可视化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建议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可视化项目并掌握知识。(三)教材使用信息可视化设计六、教学评价、考核要求(一)课程评价通过本课程学习,应掌握信息可视化的基础知识,设计流程和方法,能够使用设计软件进行信息可视化设计制作,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制作出优秀的信息可视化作品。(二)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1.考核评价方式方式:集中考试(限时90分钟当场作答)形式:上机实操2.总评成绩的组成及评定标准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等组成。平时成绩(到课情况20%、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提问40%)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各项总成绩超过60分者可以获得学分。七、线上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一)线上教学平台在智慧职教慕课平台、智慧职教资源库平台以及智慧树平台完成了信息可视化线上教学资源开发建设,提供了和课程相配套的学习课件、教学视频、练习素材等丰富的学习资源。(二)学习参考书信可视化设计、信息可视化八、其他说明信息可视化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内容根据专业教学设计而确定。本教学标准适用于高职高专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