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法规与政策》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31497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工作法规与政策》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社区工作法规与政策》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社区工作法规与政策》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社区工作法规与政策》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社区工作法规与政策》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区工作法规与政策》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工作法规与政策》课程标准.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区工作法规与政策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社区工作法规与政策总学时数:72(理论课学时数:60;实践课学时数:12)学分数:4学分适用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一、课程的性质专业必修课二、课程定位依照国家法规与政策办事是对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之一。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了解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的内涵、原理,初步掌握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的方法和技巧,为服务对象提供科学合法的社会工作服务。三、课程设计思路社区工作法规与政策课程教学的设计思路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或融合在一起的一体化教学方法。课程在多媒体课室进行,通过项目分解、任务引领达到理论与实操一体化,这种综合训练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课程

2、的目标。每一部分通过2-3个任务的完成培养学生理论与实操的能力,进而完成对应的项目任务,最终完成综合技能的形成。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社会工作相关法规与政策并能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四、课程基本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及原则以及我国社会工作法规体系;(2)了解社会政策的构成要素以及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3)掌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自然灾害救助等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4)掌握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以及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以及婚姻家庭法规与政策的基本内容。(5)掌握我国人民调解、信访工作、社区矫正与禁毒、优抚安置、城

3、乡基层群众自治和社区建设、公益慈善事业与志愿服务、劳动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等法规与政策的基本内容与实际运用。2、职业技能目标:(1)掌握不同类型的社会救助方式、不同人群应具有的合法权益;(2)具备灵活运用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为服务对象服务的技能。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有良好的法律意识;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解决问题能力;敬业爱岗的工作作风。4、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无。五、先修课程法律基础,掌握法的基本特征、法的本质、法的渊源、法的创制、法的实施、法的效力、法律体系,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社会工作导论,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1、课程主要内容说明(标有“*

4、”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课程为学年课,分上下两部分,第二学期及第三学期开课,每学期计划课时数是54学时(理论课时45,实践课时9)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上序单元教学内容基于岗位要求课程内容的说明重难点学时1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概述1、社会政策的内容、特点、基本目标、功能及原则2、我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内容与体系知识:我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内容与体系;能力:基本理论的运用12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的运行过程1、社会政策的构成要素、产生过程;2、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与法规运行过程中的作用知识:社会工作者在政策与法规运行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素质和能力:简单的理论运用23我国社会

5、救助法规与政策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规与政策2、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规与政策3、农村五保供养法规与政策知识:掌握不同类型的社会救助方式、不同人群应具有的合法权益;能力:实际运用等*184、城乡医疗救助法规与政策5、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法规与政策6、城镇住房救助法规与政策7、法律援助法规与政策8、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法规与政策9、自然灾害救助法规与政策4我国特定人群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1、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2、妇女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3、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4、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知识:掌握不同人群应具有的合法权益及维权途径;能力:案例分析、实际操作*8

6、5我国婚姻家庭法规与政策1、婚姻家庭关系的法规与政策2、收养关系的法规与政策3、私有财产继承法规与政策知识:结婚、离婚、亲属关系、各方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收养关系的成立、继承的方式能力:案例分析、实际操作66复习、考试4合计学时42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下序单元教学内容基于岗位要求课程内容的说明重难点学时1人民调解、信访工作、1、人民调解法规与政策2、信访工作法规与政策知识:人民调解的组织机构、调解程序;信访工作的受理*6社区矫正、禁毒法规与政策3、社区矫正法规与政策4、禁毒法规与政策与处理;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矫正方式、禁毒措施。能力:程序的了解与具体适用2我国优抚安置法规与政策1、革命烈士

7、褒扬法规与政策2、军人抚恤优待法规与政策3、退伍士兵安置法规与政策4、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法规与政策知识:烈士的认定、烈士家属抚恤和优待;军人抚恤优待对象的认定、军人抚恤待遇;退伍义务兵、退役士官的安置形式;军队干部离退休的条件和待遇。素质和能力:法规政策的具体运用*63我国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和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1、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法规与政策2、农村村民自治法规与政策3、城市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4、社区服务法规与政策知识:居民自治的内容、村民委员会的选举、村民会议、城市社区建设的内容、社区服务内容及方式;能力:基本理论的掌握64我国公益慈善事业与志愿服务、民间组织发展的法规与政策1、公益慈善事业的法

8、规与政策2、志愿服务的法规与政策3、社会团体管理法规与政策4、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法规与政策5、基金会管理法规与政策知识:公益事业捐赠的主要规定;志愿者组织的职责、招募、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社会团体成立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登记;基金会的设立、管理;能力:基本理论及程序性规定的掌握65我国劳动就业法规与政策1、促进就业的法规与政策2、劳动合同的规定3、工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4、劳动争议处理5、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知识: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工资制度、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工伤的认定、工作保险待遇。能力:案例分析、实*10护6、工伤保险际操作6我

9、国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1、公共卫生法规与政策2、医疗服务体制法规与政策3、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法规与政策4、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机制建设;城市、农村医疗服务体制;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17复习、考试-1合计学时422、课程组织安排说明课程的组织安排遵循总原则是以培养学生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岗位技能为主线、以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教、学、做”一体化为教学方法以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构建本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对于理论知识方面用任务为引导切入主题,学生讨论和解决案例问题为主线,集体归纳知识点,再安排案例用强化所学,这个部分可以在多媒体课室完成。对于实践

10、性教学方面,用样例的集体分析获取感性认识,在进行尝试完成任务,然后对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价,来强化能力的获得。3、课程教学内容课程的主要内容见上表(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部分的第一点课程主要内容说明)专业课程(课内实践的项目)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上序号单元(工作任务模块或实训项目)教学内容及要求活动设计课内学时安排1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实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规与政策、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规与政策等1、学生分组选题;2、制作PPT课件,由一名同学负责主讲;3、课后自评、学生点评、老师总结1、案例分析把握具体规定42、实例解决应用2特定人群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实训老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社会弱势

11、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分小组,组织特定人群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知识抢答或进行典型案例分析。43婚姻家庭法规与政策实训结婚的条件、离婚的程序、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子女的抚养、收养的程序、继承的方式、遗产人分割播放视频,学生讨论典型案例,掌握案例分析方法,学会法律条文的正确运用。4合计学时(课程内实践教学)12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下序号单元(工作任务模块或实训项目)教学内容及要求活动设计课内学时安排1优抚安置法规与政策实训革命烈士褒扬、军人抚恤优待、退伍士兵安置等法规与政策的正确运用。案例分析把握具体规定、实例解决应用42劳动就业法规与政策实训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务派遣、集体合同;

12、休息休假;工伤的认定;布置典型案例,集体讨论、个别提问,教师总结。43综合实训针对所授教学内容1、学生分组选题;2、制作PPT课件,由一名同学负责主讲;3、课后自评、学生点评、老师总结4合计学时(课程内实践教学)12七、教学方法1.教学设计的宗旨:以学到实用技能、提高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注重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和处理复杂劳动纠纷的能力。教学中注重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教书育人,结合社会具体现象教育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工作的重要性。2 .采用案例教学法:使用以实际需求为题材制作的各种经典案例,采用启发式教学逐步形成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为主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3 .

13、采用多种方法的组合教学手段:采取多媒体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训操作相结合。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通过课堂讨论,播放影视资料、演讲、辩论等形式。实训采用专门设计的案例,学生操作为主,精讲多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八、教学评价建议1、期末考核评价及方式此评价为总结性评价,在教学模块结束时,进行期末考试,对学生考试结果进行评价,建议占总成绩的70%。2、教学过程评价此评价为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操作情况和实训所进行的评价,建议占总成绩的30%。3、课程成绩形成方式成绩构成:考勤、作业、实训成绩(30%)+考试成绩(70%)为最终成绩。九、课程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要求说明

14、课程教学团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障,本课程的主讲教师要求讲师以上,并且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本课程教学团队见下表:课程名称教学团队成员排序姓名职称专业学历社会工作课程负责人讲师经济法本科法规与政课程组第二成员副教授策课程组第三成员讲师十、课程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求1、对理论学时教学环境要求:理论课程教学在多媒体课室进行,课件做到内容精简、形式直观、视觉效果较好,同时利用心理学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2、对实践性教学环境要求:本课程的实践部分主要可以在多媒体课室完成,部分在实训室进行,桌椅可自由移动。如果条件允许可到社区参观、劳动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旁听。十一、课程建设等级说明本课程已是院级合格课程及网络课程。十二、教学资源的利用使用教材: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实验教材:自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