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制度.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32855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医疗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医疗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疗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制度.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疗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制度1 .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2 .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污染的一次性尖锐物体用后立即收集,在特定的容器内处理不再使用;接触病人后用肥皂彻底洗手,特别是手被血液或其他体液污染时,必须立即洗手,脱去手套后还要洗手;医务人员如有伤口、皮炎等,不应参加艾滋病的直接护理工作,也不要接触污染的仪器、设备;(4) 口腔科,外科及行尸体解剖的医务人员即使对一般病人操作时也要注意避免被告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污染;如医务人员在

2、工作中不慎将污染物,如血液、体液等溅入口内,要立即吐出,并用水漱口。(6)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应穿白大衣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放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8)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

3、缝合针、刀片等到锐器刺伤或者划伤。(9)安全使用利器: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在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常规安全防护:1 .注重个人卫生一丝不苟地注意个人卫生,严格遵守卫生制度,这将大大降低医护人员在临床的交叉感染。护理人员在治疗护理病人过程中尽量避免用己污染的手接触自己与治疗无关的区域(无意识的小动作),如揉眼、挖耳、挖鼻、接触头发等。手指皮肤损伤时应戴手套。因为手指皮肤损伤往往是微生物入侵的通道。Pl2 .规范洗手:护理人员手上的细菌往往来自病人的血液、

4、唾液、分泌物及污染的器械等,指甲内最易残留血液污垢及微生物,然后通过破损皮肤进入医护人员体内,亦会通过污染的手污染来菌的医疗器械及周围环境。经常洗手仅是防止病人在医院内发生感染的重要措施,也是我们工作人员遭受感染的防护措施之一。因为手无法进行灭菌,因此,经常洗手是生要的。为了们医护人员手上的细菌减少到可接受水平,在护理治疗每一们病人前后均应洗手或手消毒剂擦手,必要时戴手套。根据手卫生要求,有人作过统计,医护人员每天洗手次数不应少于80次。3 .规范着衣:国为工作服很容易遭受污染飞沫、气溶胶、甚至病人血液体液的污染,尤其是口腔科的医护人员,其工作服更容易遭受飞和雾化了的口腔血液、唾液、口腔感染性

5、碎屑的污染,因此应定期换洗工作服。美国医学会(ADA)和疾控中心(CDC)建议口腔科医护人员应每天更换工作服。工作服只能在诊室穿着,不能在食堂、电梯及其他场所穿着。4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为了防止和减少微生物在病人和医务人员之间的相互传播,诊疗工作中应常规使用一些保护性的屏障,如手套、口罩、眼罩等。5 .诊疗场所增加通风设备:诊疗场所如常规使用高速排风设备,可减少有害气雾的污染。6 .小心处理利器,减少职业暴露,坚持“标准预防”原则:医疗护理操作或注射时,我们的防护不仅仅是针对那些己知具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病人,而是要针对所有病人,应该将所有病人的血液或体液都看作是具有传染性的,采取标准预防的原

6、则。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中国是乙肝盛行区,凡进入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应先进行岗前体格检查,如表面抗体阴性的,均应接受乙肝疫苗接种,以后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利器刺伤以后的处理虽然采取以上诸多预防措施,但利器误伤的机会还是很高的,发生利器误伤后,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A.立即在针刺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的血液。动作要轻,千万不能在伤口局部用力挤压。B.用肥皂液和无菌(或清洁水、纯净水、无条件时用温自来水)流动水反复彻底冲洗。C.冲洗后再用安尔碘或酒精冲洗消毒伤口。以无菌敷料覆盖包扎伤口。D.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或相关管理部门登记备案,并接受相应处理。例如:填写针刺伤报告卡、了解刺伤原因并分析危险因素、提

7、出改善意见、并对刺伤者进行防护教育,接受预防性治疗等。所有处理过程均应做详细记录存档。P2E. 进行HBV、HCV、HlV等血清标记物检测。阴性者接种乙肝疫苗。F. 24小时内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为了让所有刺伤者能及时用到高效免疫球蛋白,包括夜班、休假值班人员、医院应在24小时开放的药房内应备足预防药品,G.接受医学观察45天,复测HBV.HCV、HIV等血清标记物,根据复查结果考虑是否接受相关治疗。H.明确为HIV暴露者,应尽快进行AZT(齐多夫定)、贺普丁等治疗(2小时内,不超过24小时),疗程46周,并接受医学观察2年。I.明确为HCV暴露者,应尽快进行干扰素和病毒嚏治疗。J.追踪暴

8、露时间、暴露的来源、伤口的深度、暴露者的疫苗接种情况、抗体情况,记录处理经过、用药情况,跟踪药物防护效果及暴露后的血清学变化等。7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对暴露源病毒载量进行评估和确定,一级暴露源者体液和血液的医疗器械污染了物品,量小的,时间短的,有损伤皮肤好粘膜“二级暴露源有体液和血液的器械物品,暴露量大的,时间长的,有损伤的皮肤粘膜或者为暴露源刺伤割伤皮肤,只限于表皮或者针刺。三级暴露源为体液和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损伤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8 .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