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标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36064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标准.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标准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XX省省级森林城市的术语和定义、总则、省级森林城市的评价指标以及达标要求等。本文件适用于XX省各县(市、区)申报、建设省级森林城市,地市级城市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ZT37342-2019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GBZT15781森林抚育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森林城市forestcity在城市管辖范围内形成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山水林田湖草

2、相融共生的生态系统,且各项指标达到森林城市建设标准要求,并被林业主管部门命名、授牌的城市。3.2省级森林城市forestcityofSichuanprovince达到本文件要求,并经XX省绿化委员会命名、授牌的城市。3.3县域administrativeregionofacity县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3.4城市建成区urbanbuilt-uparea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3.5郊区suburbanarea城市建成区以外行政区域。根据它的位置以及同建成区的联系,可分为近郊和远郊两部分。3.6生态标识ecologicalsignage利用图形、信号、

3、记号、符号或标志物阐释生态实体、知识、原理、功能、文化等信息的媒介。3.7大树bigtree没有达到古树名木标准,但胸径Im以上的树。3.8后备古树alternateoldtree树龄在50年以上不满100年的树木。3.9乡土树种nativetreespeciesGB/T37342-2019定义3.10绿道greenwayGB/T37342-2019定义3.53.11林荫道路avenueGB/T37342-2019定义3.63. 12受损弃置地wastelandGB/T37342-2019定义3.74总则立足县域良好环境资源和森林特色,进行县域森林网络、森林健康、生态福利、生态文化和森林城市建

4、设组织机构等系统建设,建设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加居民生态福祉的森林城市。5省级森林建设达标要求3.1 评价总得分要求省级森林城市总得分90分以上。3.2 指标达标要求省级森林城市评价指标33个,其中约束性指标17个,约束性指标必须达标。注:指标类型及其指标赋分比标准参见附录A.表1。6评价指标6.1.1蓝绿空间比县域蓝绿空间比40%以上,计算方法见附录B。6.1.2 林木覆盖率县域林木覆盖率达35%以上,计算方法见附录B。6.1.3 城市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0而以上,其中地区地处高山峡谷地带(属于XX州、XX和凉山州)的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

5、积不得低于10.011计算方法见附表B。6.1.4 城区林荫道路率城区主、次干路林荫道路率达60%以上,计算方法见附表B。6.1.5 城市重要水源地绿化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植被保护完好,林木覆盖率达70%以上。6.1.6 乡镇绿化乡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25%以上,场镇建有不小于IoOom2的公共休闲绿地1处以上。6.1.7 村庄绿化村庄林木绿化率达20%以上,聚集型村庄建设1处以上公共休闲绿地,分散型村庄60%以上建设1处公共休闲绿地。6.1.8 1.8水岸绿化注重县域内水体沿岸的生态保护和修复,适宜绿化的水岸绿化率达80%以上,计算方法见附表6.1.9 道路绿化县域内道路绿化应与周边自然、人文

6、景观相协调,适宜绿化的道路绿化率达80%以上,计算方法见附录B。6.1.10 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率达70%以上,计算方法见附录B。6.2森林健康6. 2.1树种多样性城市森林树种丰富多样,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景观,城区某单一树种的栽树数量不超过树木总数量的20%。7. 2.2乡土树种使用率城区、乡镇建成区、农场居民点乡土绿化树种使用率达80%以上,计算方法见附录B。8. 2.3苗木使用森林城市建设苗木应具备苗木检疫证、苗木检验证、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苗木产地标签,不应非法移植大树、古树进城。避免过度的人工干预,增加绿地有机覆盖,实现森林、绿地的近自然管护。9. 2

7、.5森林灾害防控建立完善的有害生物和森林火灾防控体系。近三年,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l%o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5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率达到90%以上,主要有害生物常发区监测覆盖率达到100%。10. 2.6森林保护有效保护森林、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近三年未发生重大涉林犯罪案件和公共事件。6.3生态福利6.3.1公园绿地服务城市公园绿地50Onl服务半径对城区覆盖达70%以上,计算方法见附录B。6.3.2生态休闲场所服务建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大型生态休闲场所,1Oknl服务半径对县域覆盖达60%以上,计算方法见附录B。6.3.3公园免费开放财政投资建设的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

8、。6.3.4绿道网络县域建有绿道网络,居民每万人拥有的绿道长度达0.5km以上,计算方法见附录B。6.3.5生态产业发展森林旅游、休闲、康养、食品等绿色生态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6.4生态文化6.4.1自然教育和科普场所在县域内各公共休闲游憩地中,共设有不少于5处的自然教育和科普场所。6.4.2科普活动开展森林城市主题宣传,每年举办县级活动3次以上。6.4.3义务植树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创新义务植树形式,开展互联网+全面义务植树、公众参与绿地认建、认捐、认养等多种形式的参与活动,建义务植树登记卡和跟踪制度,并建有义务植树基地。义务植树基地面积应在2.0hm2以上,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0%以上。义

9、务植树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按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和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执行。6.4.4古树名木古树名木保护良好,保护率NlO0%,完成树龄超过50年(含)以上古树名木后备资源普查、建档、挂牌并确定保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6.4.5地域文化特色尊重良好的乡风民俗,保护具有民族特色及传统文化内涵的林木和林地,并按照城市所处的不同地带特点,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城乡绿化活动。6.4.6生态标识建设开展森林城市生态标识建设,县域内所有的保护地、公园、广场、主干街道等都有生态标识,在城镇居民集中活动的场所,建有生态标识。6.4.7公众态度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达90%以

10、上。6.5组织机构建设6.5.1组织领导指导思想明确,组织机构健全,成立森林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6.5.2规划编制编制期限5年以上的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6.5.3投入机制森林城市建设纳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建立多元的投融资机制和奖补政策。6.5.4示范活动积极开展森林社区、森林单位、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森林人家等多种形式示范活动,并建立森林社区、森林单位、森林乡镇、森林村庄等。6.5.5档案管理森林城市建设和管理档案完整、规范。附录A(规范性附录)省级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建设指标及标准赋分指标类型备注总分100小计33、森林网络1.1蓝绿空间比县域蓝绿空间比达40%以上2引导性1.2林

11、木覆盖率县域林木覆盖率达35%以上4约束性1.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Om以上,其中地区地处高山峡谷地带(属于XX州、XX和凉山州)的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得低于10.0m4约束性L4城区林荫道路率城区主、次干路林荫道路率达60%以上4引导性每减少5%扣1分1.5城市重要水源地绿化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植被保护完好,林木覆盖率达70%以上2引导性1.6乡镇绿化乡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25%以上2约束性场镇建有100om2以上的公共休闲绿地1处以上3约束性1.7村庄绿化村庄林木覆盖率达20%以上;2约束性聚集型村庄建设1处以上公共休闲绿地,分散型村庄60%以上建设1

12、处公共休闲绿地。2约束性1.8水岸绿化注重县域内水体沿岸的生态保护和修复,适宜绿化的水岸绿化率达80%以上3约束性1.9道路绿化县域内道路绿化应与周边自然、人文景观相协调,适宜绿化的道路绿化率达80%以上3约束性1.10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率达70%以上2约束性二、森林健康小计142.1树种多样性城区某单一树种的栽树数量不超过树木总数量的20%。2约束性2.2乡土树种使用率城区、乡镇建成区、农场居民点乡土树种使用率达80%以上2引导性2.3苗木使用森林城市建设苗木应具备苗木检疫证、苗木检验证、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苗木产地标签,不应非法移梢大树、古树进城2约束性2.4生态养护避免

13、过度的人工干预,增加绿地有机覆盖,实现森林、绿地的近自然管护。2引导性2.5森林灾害近三年,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3约束性防控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5%。,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率达到90%以上,主要有害生物常发区监测覆盖率达至IJ100%o2.6森林保护有效保护森林、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近三年未发生重大涉林犯罪案件和公共事件。3约束性三、生态福利小计153.1公园绿地服务公(共)园绿50Om服务半径对城区覆盖达70%以上4约束性3.2生态休闲场所服务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大型生态休闲场所,IOkm服务半径对县域覆盖达60%以上3引导性每减少5豺口1分3.3绿道网络县域建有绿道网

14、络,居民每万人拥有的绿道长度达0.5km4引导性每少于0.Ikm扣1分3.4公园免费开放财政投资建设的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2引导性3.5生态产业发展森林旅游、休闲、康养、食品等绿色生态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引导性四、生态文化小计234.1科普场所在县域内各公共休闲游憩地中,共设有不少于5处面积不小于IOom2的自然教育和科普场所。5引导性少一处扣1分4.2科普活动开展森林城市主题宣传,每年举办县级活动不少于3次3引导性每少一次扣1分4.3义务植树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创新义务植树形式,开展互联网+全面义务植树、公众参与绿地认建、认捐、认养等多种形式的参与活动,建有义务植树登记卡和跟踪制度。2约

15、束性建有面积在2.Ohm2以上义务机树基地:义务植树尽责率80%以上。2约束性4.4古树名木古树名木保护良好,保护率2100%,完成树龄超过50年(含)以上古树名木后备资源普查、建档、挂牌并确定保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2约束性4.5地域文化特色尊重良好的乡风民俗,保护具有民族特色及传统文化内涵的林木和林地,并按照城市所处的不同地带特点,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城乡绿化活动。4引导性4.6生态标识建设开展森林城市生态标识建设,县域内所有的保护地、公园、广场、主干街道等都有生态标识,在城镇居民集中活动的场所,建有生态标识。3引导性4.7公众态度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达90%以上。2引

16、导性五、组织管理小计155.1组织领导指导思想明确,组织机构健全,成立森林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3约束性5.2规划编制编制期限5年以上的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3约束性5.3投入机制森林城市建设纳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建立多元的投融资机制和奖补政策。2引导性5.4示范活动积极开展森林社区、森林单位、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森林人家等多种形式示范活动,并建立森林社区、森林单位、森林乡镇、森林村庄等。5引导性省级以上森林社区、森林单位、森林村庄、森林小镇,每个加0.5分。5.5档案管理森林城市建设和管理档案完整、规范。2约束性注1:城市建成区范围由城市规划或住建部门认定。2:备注减分的指标,该指

17、标最低分为0;备注加分项的指标最高分为该指标总赋分;其余指标达标得分。附录B(规范性附录)评价指标计算方法1蓝绿空间比行政区域内森林、湿地和城区绿地等生态用地总面积与县域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2林木覆盖率行政区域内林木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林木面积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面积和竹林面积、灌木林面积、农XX网面积、“四旁”植树面积、城区乔木面积、城区灌木面积、不计入森林覆盖率部分的耕地上经济林面积。3绿化覆盖率绿化覆盖率是区域内绿化植物垂直投影面积占区域内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市建成区常住人口每人拥有的公园绿地面积。5林荫道路率林荫道路率是城区主干路林荫道路里程占总里程的百分比。6水岸绿化率水岸绿化率是已绿化水岸长度占适宜绿化水岸总长度的百分比。7道路绿化率道路绿化率是已绿化道路长度占适宜绿化道路总长度的百分比。8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率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率是已生态修复的受损弃置地面积占受损弃置地总面积的百分比。9乡土树种使用率乡土树种使用率是乡土树种种机株树占树木种机总数的百分比。10公园绿地50Onl服务半径覆盖率公园绿地50Onl服务半在覆盖率是建成区内公园绿地50OnI服务半在覆盖面积占建成区总面积的百分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