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怎样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感.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37098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怎样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读《怎样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读《怎样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怎样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怎样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感.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读怎样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感太仓市袁山小学张梦娇中国德育是这样推荐这本书的。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材编写和专家团队经过认真研讨,提炼出优秀德育课的六个核心指标:深入解读教材内容、精准设计教学目标、适切选择教学内容、智慧开展教学活动、自觉实现德育意义通达、充分彰显教学过程伦理。怎样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一书结合新教材的德育理念与相关理论,详细分析优质教学案例在六个核心指标上处理的精当与不足,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新教材编写的精髓,举一反三,有助于进一步德育课教学改革。如何上好一节道德与法治课呢?孙彩平教授提出:要引导、唤醒使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和思维习惯,帮助儿童以道德之情怀、法治之思维,走向幸

2、福的人生。对教材的把握我们常常被困在“教教材”的错误理念里。孙教授提出要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就是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尊重教材,灵活处理教材,创新使用教材,合理充实教材。简单一句话就是,教学要源于教材,更要高于教材。教材不是学生的全部世界,世界才是学生的全部教材这句话太有哲理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了更广阔的舞台。我们要从教材中来,到生活中去,让我们不只做教材的实施者,让我们在教材的引领下和教材一起走进儿童的生活。我们上好道德与法治课,文本的理解是第一步,每一课教学前先要吃透教材。教学设计要根据教材、地域、班级学生特点进行预设,课前预设充分,在课上再根据学生的理解力调整。我们在

3、平时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流程不能过于形式,要走心。在课堂上要善于捕捉并抓住课堂中的契机引导学生,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回答上,与学生进行有效对话。潘校长教导我们教学某一课不能局限于本课教学内容,要打开思维。解读教材文本要细致,文本后面、文本外面等都要关注到。除了认真研读教材,理清教材中的数据之外,更要充分准备好数据后面的资料。课上始终以学生为主,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积极引导学生的行为,并让课的内容在生活中真正指导学生自己的生活。指导学生从知道了解,内化感悟和思考,将行为落地。我在参加太仓市优课评比设计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一课时费劲脑筋,教材和教学用书看了一遍又一遍,上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书中的案例为什么

4、是这几幅图,一张张图片背后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主持人的对话又有什么深刻含义?书中的每一个字都不放过,甚至到每一个标点符号。终于在一次次的磨课当中抽丝剥茧,思路越来越清晰。书中所有看似零散的图片全部整合起来为自己这节课所用。我们必须从教材中来,到生活中去,不只做教材的实施者,要在教材的引领下和教材一起走进孩子的生活。这样课堂才是孩子们喜欢的,感兴趣的,生动的,有灵魂的。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马上要上六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知道法律这个词,但会感觉法律有些遥远。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少,缺少必要的法律常识与法律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开展有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及资

5、料搜集能力,课前我设计了活动单,请学生查资料辅助本课的课堂教学。小学生是以感性认识为主要认知形式,所以本课教学我没有采取生硬的法律知识讲解教学,而是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和典型生动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游戏热身导入谈法律,通过报纸游戏引出法律的由来。学生在游戏中感知法律就是在人们的生活中产生,感知法律就在我们身边。讲述什么是权利环节,我用三个和尚的故事来讲解什么是权利,并介绍法律规定小学生在校有哪些权利。故事的讲解更利于学生对权利的理解。再通过看上学了视频,学生回顾自己的学校生活,巩固对自己应有权利的认知。学生在交流中感知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可

6、以寻求法律的帮助。在学生获得权利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对生活中常见案例的分析,激发学生维护自身权利的情感。法律保护着我们的权利,我们也要履行好我们的义务。什么是义务,同样用三个和尚吃水的故事来解释义务,学生能更直观的理解什么是义务。并结合视频上学了及图片让学生来说在校我们应该履行有哪些义务,学生巩固对履行义务的认知。这些活动设计就是基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而设计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了解学生年龄特点与成长规律,珍视学生经验基础和发展需求。书中说德育内化于生活之中,这是贯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材的基本德育理念。什么是生活?这就要求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了解学生年龄特点与成长规律,珍视学生经验基础和发展

7、需求。“向生活学习”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与未来的生活。我们应该通过调查问卷、访谈交流、观察记录等多种方式了解孩子。我们常常会因为用了多种方式学习教材文本“知识”唤起了学生体验、感受而沾沾自喜。学生课堂学习本质依然是学“知识”。如果只是学习,不指向学生对生活意义的深化理解,不指向生活问题的解决,这样的学习是没有道德意义的。学习的目的就是能够真正面对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我们要巧妙地寻找教学的生活切入点,使“符号世界”“意义世界”与“生活世界”联系起来。由一个个活动,让学生得到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在平时的教学中遇到超出计划的挑战应该怎么办呢?书中告诉我们无论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超出了你预设的情境,一定要回应孩子,而不是回避孩子。把任何一个意外都看成教育的时机,在当时的情景中来生成新的课堂,这就是整合意外的智慧。最后引用孙彩平教授本书后记中的话“对道德与法治课而言,科学之真,除通常的科学性外,还必须真诚,讲真话;于伦理之善,除了通常的爱学生之外,还特别强调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是教学的伦理品质与实践智慧的核心所在。唯有如此,学生的精神与德性才能在真话与诚恳中真实地也许并不容易的成长J在今后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路上,我会潜心研究课程,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将所学知识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