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上册-《学习任务一:我们来当“老娘舅”——亲子吐槽下的逻辑说服》名师单元教学设计(3课时).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37334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择性必修上册-《学习任务一:我们来当“老娘舅”——亲子吐槽下的逻辑说服》名师单元教学设计(3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选择性必修上册-《学习任务一:我们来当“老娘舅”——亲子吐槽下的逻辑说服》名师单元教学设计(3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选择性必修上册-《学习任务一:我们来当“老娘舅”——亲子吐槽下的逻辑说服》名师单元教学设计(3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选择性必修上册-《学习任务一:我们来当“老娘舅”——亲子吐槽下的逻辑说服》名师单元教学设计(3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选择性必修上册-《学习任务一:我们来当“老娘舅”——亲子吐槽下的逻辑说服》名师单元教学设计(3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择性必修上册-《学习任务一:我们来当“老娘舅”——亲子吐槽下的逻辑说服》名师单元教学设计(3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性必修上册-《学习任务一:我们来当“老娘舅”——亲子吐槽下的逻辑说服》名师单元教学设计(3课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习任务一:我们来当“老娘舅”一亲子吐槽下的逻辑说服名师单元教学设计围绕“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这一学习板块进行一个“老娘舅”式的综艺活动设计,通过亲子吐槽案例的分析与说服,在相关主题活动中自主建构并合理应用逻辑知识,纠正逻辑谬误。课时安排:3课时。设计意图高中阶段的亲子关系与亲子对话常有一些难以调和的矛盾之处,而逻辑的介入,可以使彼此的对话更具理性,也更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故而有了这一来自具体生活场景与生活问题的综艺式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亲子吐槽案例整理,梳理出可以合并说服的逻辑基本类型。2 .通过组内合作互助学习,掌握基本的逻辑知识和谬误类型。教学重难点在相关主题

2、活动中,自主建构并内化逻辑知识,掌握逻辑谬误类型。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中国式家长吐槽大会。学习活动一:吐槽大会一亲子吐槽的几种基本类型家长会后,老师听到了很多家长无奈又真诚的吐槽。基于家长的立场,可以理解;基于学生的立场,也许有另外的说法。今天我们先来举办一场吐槽大会,把自己在亲子关系中最想吐槽的问题在大家面前说一说。学生集中吐槽后,根据吐槽的具体内容,梳理出亲子吐槽的几种基本类型。1 .家长总是认为业余爱好会妨碍学习。2 .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了家长的贬低式教育。3 .有一种补习叫家长觉得你要补。4 .在“身心健康”和“力争上游”里左右纠结的家长。设计意图亲子之间的矛盾虽各有吐槽之声,但基本集中

3、在几大类。所以在吐槽之后,对于几种矛盾类型的整理有利于化散为整,使说服环节找到有效的突破口。学习活动二:“方”桌派一逻辑基本规律的组内互助学习先自主阅读学习资料,再通过组内合作互助学习,探讨解决个体自主学习时遇到的问题。可在课堂上进行组外求助,由其他组或教师给出指点,从中掌握基本的逻辑规律和逻辑谬误类型。设计意图以项目活动的形式展开自学活动,既有利于独立思考,也有利于合作互助;“组外求助”的设定可以使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得到全班性的展示与讨论。【阅读资料一】结合课文第83页任务1,阅读下面的逻辑基本规律,并思考任务1中的案例属于哪一种逻辑谬误。附:形式逻辑的四条基本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

4、充足理由律。一、同一律(一)同一律的含义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在不同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即每一个概念或判断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性,具有确定性。(二)违反同一律所犯的逻辑错误1 .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1)混淆概念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使用,从而造成概念混乱。(2)偷换概念第一,任意改变某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其变成另外一个概念。第二,将似是而非的两个概念混为一谈。第三,用非集合概念取代集合概念,或相反。第四,利用多义词造成混乱。2 .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1)转移论题更换了原判断的内容,使议论离开了论题。(2)偷换论题故意将某个论题更换为另外的论题,并把这个论题当

5、作原来的论题不矛盾律二、不矛盾律(一)不矛盾律的含义在同一思维论断条件下,两个互相反对或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真,其中至少有一个判断是假的(也可能都假)。既要求在任何表达或议论中,人们的思想、议论、争辩、表述必须首尾一贯、前后一致、清楚明确,不能同时对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判断都肯定为真。如果同时断定为真,就会自相矛盾,自己打自己的脸”。不矛盾律,就是不容许在思维中自相矛盾。(二)违反矛盾律所产生的错误所有S是P;所有S不是P。这个S是P;这个S不是P。所有S是P;有些S不是P。所有S不是P;有些S是P。凡是具有上述逻辑形式的成对判断,不论具体内容如何,都必有一假,至少有一假,不能同时断

6、定为真。必须注意,不矛盾律仅在同一时间、同一角度观察、议论同一对象时才是适用的。反之,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也可能都是真的。三、排中律(一)排中律的含义排中律指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即“要么A要么非A0排中律要求在同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不能同假的命题(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同时加以否定。(二)排中律产生的逻辑错误模棱两可,骑墙居中。四、充足理由律充足理由律的含义任何判断必须有(充足)理由。(二)违反充足理由律所产生的错误理由虚假,无法推出结论。明确:1.违反“同一律”的案例。(1)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已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明确:第一个“作品

7、”是鲁迅所有作品的总称,第二个“作品”是各个作品的通称,不是同一个概念。(2)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明确:对“安”的解释不同。惠子问原因,庄子答地点(3) “服务员同志,请当心,你的手指浸到我的汤里去了“没有关系,汤不烫,我不痛。”明确:偷换概念2 .违反“不矛盾律”的案例。(1) “我是答应您昨天来修门铃没错。可我来了三次,每次按门铃,都没有人来开门,我只好走了。”“门铃坏了”和“按门铃没人开门”是矛盾的。(2)在法国某地,一个耍戏法的人招揽观众:“快来快来,这里有拿破仑的头骨。”围观的一个人说:“奇怪,听说拿破仑

8、的脑袋是很大的,这个头骨怎么和普通人的没有差别啊?”耍戏法的解释道:“没错,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意思是“拿破仑夭折了”,与事实“拿破仑并未夭折”互相矛盾。3 .违反“排中律”的案例。(1)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明确:“读”和“不读”相互矛盾,不能都否定。(2)不薄之谓厚,不白之谓黑。明确:屏蔽了白与黑之间的中间状态,让人在两个极端之间作出判断或选择,这是在并非矛盾(有第三种可能存在)的情形下使用排中律4.违反“充足理由律”的案例。4 .违反“充足理由律”的案例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的死讯后说:“不早

9、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明确:祥林嫂的死与年关的祝福活动,只是时间上接近的两件事,鲁四老爷强加因果。5,违反“不当预设”的案例。甲:“你是否已经停止了对我的毁谤?请回答是或者不是!明确:“毁谤说话人”的这个前提有可能本身就是虚假的。学生自助学习中较多疑虑的讨论点“排中律”和“不矛盾律”的区别【阅读资料二】第一,适用范围不同,排中律只适用于互相矛盾的判断,不适用于互相反对的判断;而不矛盾律既适用于互相矛盾的判断,又适用于互相反对的判断。第二,要求不同。排中律要求人们在互相矛盾的判断中间,不能都否定;而不矛盾律则要求人们在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判断中间,不能都肯定。如果把排中律与

10、不矛盾律的要求结合起来,那就是在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中,必须肯定一个,既不能都否定,又不能都肯定。排中律”和“不矛盾律”案例辨析有一块空地可以种庄稼,甲、乙两人讨论这块地该种什么庄稼好。甲一会儿说应该种玉米,一会儿又说不应该种玉米。针对甲的说法,乙说:“你的两种意见,我都不同意。”甲的说法违反了“不矛盾律”的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因为他同时肯定了这块空地“应该种玉米”和“不应该种玉米”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乙的说法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因为“排中律”认为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而乙恰好断定上述两个判断都是假的。也就是说:这块地要不就是应该种玉米,要不就是不应该种玉米,二者必有其一。

11、设计意图不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别是学生比较容易搞混的个知识点,所以要重点进行讨论,教师也应该在学生合作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追问。包括在后面的案例呈现中,也应该就这两个概念进行进一步的辨析。学习活动三(课后):头脑风暴一亲子吐槽案例的逻辑说服准备每个小组在亲子吐槽的基本类型中选择一个典型案例进行逻辑说服准备。说服内容要求:每小组形成具体的逻辑说服文案,结合一种逻辑基本规律进行分析和说服,条理清晰说服选手要求:每小组训练一名或多名“老娘舅”担任逻辑说服选手,对典型案例中的家长进行模拟说服,表达清楚,态度诚恳。设计意图为下节课的综合活动做好准备,同时也以此锻炼学生完成语言类项目的能力。第二、三课时教学目标

12、1.通过参与逻辑说服活动,灵活应用逻辑规律。2.通过观摩逻辑说服活动,破冰亲子沟通困局。教学重难点在相关主题活动中,自主建构并内化逻辑规律的生活实际应用。教学过程我们来当“老娘舅”亲子吐槽下的逻辑说服学习活动总设计1 .回顾“头脑风暴一一亲子吐槽案例的逻辑说服准备”的基本要求。2 .活动流程安排。每组按抽签决定出场次序,派人员(人数不限)上场进行本组准备的“逻辑说服”陈述,每组时间十分钟。陈述完毕后,有五分钟现场对话时间,其他组可就该组的逻辑说服提出质疑或进一步的追问。每组对本组外的其他组客观打分,全部逻辑说服陈述与对话完成后,现场公示分数。3 .逻辑说服评价量表。评分标准赋分说服过程中逻辑知

13、识点结合准确20说服过程思路清晰、表达生动20对话过程应对迅捷、回复精彩20整个沟通过程中的个人风格能引起人好感10说服过程有创意10小组合作充分且不超时20总分设计意图以项目活动的形式展开自学活动,既有利于独立思考,也有利于合作互助;结合逻楫基本规律的逻楫说服文案的创作与整理是组内讨论结果的具体化;派代表陈述能做炼发言同学的胆量与语言表达能力,每次活动的发言代表可在组内轮流。设计意图给出具体的评分标准既能使打分更有据可依,也提供了另一种方式的语言现场指导。4 .活动阶段性总结。说服准备: 一个轻松的氛围 一个自信的形象 一个真诚的态度说服要素: 一个共赢的原则 一个本质的逻辑分析 一个反思思

14、考的预设 一个逻辑分析下的论据说服后续: 一个共情的姿势(比如拥抱) 一个前景的展望设计意图活动阶段性总结既是对之前经验的回顾,也是对之后活动质量进一步提高所做出的要求与指导。5 .活动过程(略6 .活动完毕总结。合情合理的说服与态度诚恳的探讨更有利于亲子之间的沟通。当言说无法顺利进行的时候,也可以采用书面的形式进行交流。当我们尝试与父母沟通解决矛盾的时候,内心会有一个对父母的预设前提,那就是“父母是讲理的”。但事实上,父母和我们一样,也是有弱点有负面情绪的平凡人,我们彼此所有的理念都基于各自的成长背景与人生阅历,发生碰撞是正常的,甚至偶尔逻辑说服不起作用也是正常的。当我们能以更成熟的心态去看

15、待这种碰撞时,也会更包容地去看待彼此想法上的差异。附:“老娘舅”逻辑说服案例示范(原创)问题回顾:家长总是认为业余爱好会妨碍学习。典型案例:A热爱参加学校的合唱团活动,家长觉得耽误了学习,导致期中考试成绩下降,要求A退出合唱团活动,于是双方发生争执导致亲子不沟通的现状。说服人:男生A说服对象:男生A的父亲(由男生B扮演)说服逻辑:充足理由律。充足理由律共有两层含义:第一,任何事情的成因才决定了事情的结果;第二,事物的感性存在并不是最重要的,只有事情背后的成因才是最关键的。说服准备:邀请父亲一起观看陆庆屹的纪录片四个春天,看完后给父亲泡杯茶,坐到父亲身边聊天。说服过程:A:爸爸,这片子拍得不错吧

16、?它得了不少奖,其中包括台湾金马奖。你知道导演拍这个纪录片花了多少钱吗?才1500。一开始纯粹就是出于兴趣,给爸妈的生活做了个记录,后来不知不觉就做了4年,中间因为自己技术不够,还去看书学习了,边学边做,最后成了这个事儿。B:所以你就是想参加那合唱团,故意给我看的这片子吧?A:也不全是。主要看这个电影简介的时候,我觉得导演父母的生活态度还挺让人羡慕的。你们也要有自己的生活,别老是围着我转。B:你要是学习好,我们才懒得管。A:参加合唱团这件事并不导致成绩不好的结果。爸爸,我从两方面跟您分析一下这个事情,因为我确实有认真地去思考这件事。首先,任何结果总是有一个成因的,成绩不好这个结果的成因我自己其

17、实很清楚,期中考总分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于数学和物理考得差,和别人差距太大了,但数学和物理之所以差,首先是在于我确实在这方面悟性比较弱一点,当然这不是偷懒的理由,我只是陈述了客观情况。别&在课上就可以理解的内容,我往往要回家重新看一遍课文再结合练习才能理解个大概。所以课堂效率的低下导致了整体学习效率的低下,也导致晚上“开夜车”第二天打眩睡的情况针对这一点,我给出的方案是首先利用平时的节假日和暑假进行网课补习和下学期数学和物理课程的提前预习,在学习时间的分配上,适当地向这两门课倾斜;然后调整作息时间,争取每晚能够睡满7个半小时,中午再午休半小时,把背诵记忆部分全部放到早上进行其次,参加合唱团并不

18、是成绩不好的充足理由,它们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之所以您会有“参加合唱团影响学习”这样的印象,更多的是基于一种感性的排斥。其实每周只有一次合唱团活动,每次一节课的时间,真的耽误不了什么,最重要的是,这件事真的让我精神上很愉快,它让我对去学校有了期待,而且合唱团的氛围特别友好,每次排练完,全身心都觉得放松。我觉得参加合唱团这件事对于我的学习没有阻碍,反而是一种帮助。相反,如果我没有办法参加合唱团,我会觉得一整个星期的疲惫和压抑都没有发泄的出口,对我来讲,去学校这件事毫无吸引力。我知道这样说,您可能会生气。但我想让您了解我的真实想法。高中太苦了,我学得很累。针对你们对于我参加合唱团这件事的疑虑,我给出这样一个方案,我一定会为了这节合唱的课,努力提高学习和写作业的效率,尽量把时间挤出来最后,我想说的是,其实父母的苦心我都懂,你们要的跟我要的事实上是一致的,我们的目标都是一样的,所以请相信我,好不好?说服后续:主动伸出手,与父亲握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