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青年教师成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39433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青年教师成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乡村青年教师成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乡村青年教师成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乡村青年教师成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乡村青年教师成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村青年教师成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青年教师成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乡村青年教师成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我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情况(一)编制管理实行总量控制从全国来看,教师编制不足是一个共性的问题。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中发2013)9号),要求必须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本届政府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全国各地各级事业单位编制实行“总量控制”,编制总量必须控制在2012年底数的范围内。20xx年印发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要求“管住管好用活机构编制,严控总量,统筹使用”。从中央对机构编制的相关政策要求来看,编制实行“总量控制”是需要长期执行的,各地所需事业编制只能在总量内调剂解决。(二)加强编制管理具体举措一是

2、强化编制挖潜创新管理。2020年,根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挖潜创新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管理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四部门联合开展调研,在充分考虑新型城镇化、全面二孩政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人员子女、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及高考改革等入学需求增加等情况下,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挖潜创新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管理的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黔编办发(2020)105号),要求各地加强编制内教师队伍的补充,充分挖潜编制,盘活存量,创新管理模式,保障中小学校教师队伍所需。二是中小学编制全面达标。根据中央编办、教育

3、部关于推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的通知(中编办发(2021)169号),2021年9月省委编办、省教育厅共同对全省各市县公办中小学在校学生数、核定编制数、编制余缺等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和梳理分析,通过本地挖潜创新、调剂保障多数市县已按国家规定的城乡统一的编制标准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对于贵阳市等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缺口较大,通过挖潜创新、调剂保障仍存在一定缺额的市县,省委编办专门制定了省级事业编制周转使用池实施方案,科学统筹一定数量省级事业编制空编“使用权”,用于周转贵阳市等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并指导各地制定本级事业编制周转使用池方案。目前,通过省、市(州)两级事业编制

4、空编“使用权”周转保障,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已按国家基本标准以县为单位保障到位。三是强化编制周转使用。2020年7月,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挖潜创新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管理的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黔编办发(2020)105号),通过周转使用编制,原则上市(州)考虑所辖县(市、区)公办中小学在校学生数、教职工编制数、财力状况等综合因素,根据工作需要以县(市、区)为单位每3年调整核定一次编制,县(市、区)据实动态调整。二、中小学教师补充情况2006年我省启动实施“特岗计划”,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贝L有力补充了我省农村师资力量。20x

5、x年全省实现了“特岗计划”设岗县全覆盖。“特岗计划”实施以来,共招聘128175名特岗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幼儿园任教,占全省43、81万初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的29、23%,特岗教师已成为全省农村学校一支重要力量,被誉为农村教师“换血的一代”。我省在“特岗计划”教师招聘工作中继续统筹中央和地方两级“特岗计划”使用,拓展了招考生源,加大了农村学校音体美、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和幼儿园教师补充力度,开辟农村学校紧缺薄弱学科教师招聘绿色通道。同时严格教师准入,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公安部关于建立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制度的意见有关规定,落实教师入职查询制度和有关违法犯罪

6、人员从教限制制度,定期开展教师从业限制审查,做好源头防控。三、乡村教育投入情况我省高度重视农村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紧扣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等安排部署,组织和指导各地科学编制完善了城乡教育资源布局优化规划(20202025年)、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规划(20212025年)等,将乡镇寄宿制学校、乡村完全小学和确需长期保留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列为重点内容,合理有序推进农村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同时,积极争取省级财政每年预算投入中小学幼儿园项目省级补助资金15亿余元,并从2022年开始至2025年新增省级预算投入6亿元,每年积极争取中

7、小学幼儿园项目中央补助资金40余亿元,支持各地优先统筹加强农村教育资源建设,持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升农村师生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四、加大对乡村中小学教师政策倾斜(一)人才评价向乡村倾斜。按照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黔人社厅通2013)334号)省中小学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黔人社厅通(2014)374号)贵州省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黔党办发(2018)21号)等文件要求,在人才评价方面大力向乡村教师倾斜,一是对县、乡(镇)及以下学校的教师在评审条件上给予政策倾斜,从业绩数量、获奖级别和等级等方面的评价标准低于城镇教师的要求。将

8、“在乡镇以下学校从事教学工作15年以上”作为申报一级教师的业绩条件之一。乡村教师获“二十五年教龄荣誉证书”作为申报高级教师的业绩条件之一。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时对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不作刚性要求;二是坚持凡晋必下,省、市教育专业技术人才晋升职称,特别是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教师职称时,须有一年以上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三是采取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方式,开展基层职称评审认定工作。对长期扎根基层、从事本专业工作、业绩贡献突出、年度考核连续合格以上等次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高、中、初级职称,重点考察其实际工作业绩,适当放宽任职年限和学历要求。(二)岗位设置向乡村倾斜。20xx年

9、按照国家部署,我省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批准同意,我省研究出台了贵州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黔人社厅通(2016)314号),并制定配套文件贵州省中小学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聘用管理实施意见(试行),从多层面确保了农村教师岗位结构比例的问题。一是在中小学教师岗位结构比例上,大力向基层一线、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和艰苦边远贫困地区学校倾斜,如对村级学校(含教学点)、边远少数民族乡镇和艰苦边远贫困地区乡镇中小学的结构比例,各地区可根据需要,在同级中小学结构比例的基础上,高级岗位上浮两个百分点,中级岗位上浮三个百分点对在村级学校(含教学点),或在边远少

10、数民族地区和艰苦边远贫困地区乡镇薄弱学校连续任教三年及以上,经任教学校考核表现突出(近3年连续单位综合考核排名均位列前30%),并报同级教育部门同意,且符合具体评价标准条件的教师,在评聘教师岗位时,可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二是对于县级及以上中小学在编在职在岗教师,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调动交流到乡村中小学;或是乡村中小学引进的急需高层次人才,可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三是获贵州省特级教师、教学名师、乡村教育家称号的,可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聘用;四是推行跨校评聘。对于参加“跨校评聘”的教师,在申报评聘高(中)级职称时,可不占调入学校当年的核定推荐空岗数。同时,考虑到全省中小学教师千差万别

11、的特有属性,对一些特殊情况也作出相应规定,既满足中小学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控制目标,又能实现政府对人事管理的宏观调控目的。(三)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切实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我省贫困地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黔人社通(2019)202号)等精神,一是放宽年龄、学历、专业及开考比例限制招聘基层事业单位人员;二是提高基层事业单位限本地户籍招聘比例,鼓励本地人才回流;三是在基层事业单位设置定向评价、定向使用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四是实施向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小等级晋升倾斜政策,把长期扎根服务基层、助力乡村振兴表现突出、任职时间较长等作为小等级晋升的重要指标;五是实施倾斜的考核激励政策,将基层事业单位

12、年度考核优秀档次比例提高到30%;六是对选派到基层工作的人员被确定为优秀档次的,不占原单位考核指标。五、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情况落实国家、省对乡村教师的各项工资政策,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V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发200958号)等规定,一是在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中先拿出一定的额度,设置校长津贴、班主任津贴,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贴;二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31号)精神,为提高我省原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待遇,进一步鼓励和吸引优秀教师到乡村学

13、校任教,省教育厅联合省财政厅下发了关于对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的通知(黔教计发2014259号),从2014年9月起对我省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65个县(市、区、特区),除县城及以上城区义务教育学校以外在编在岗的义务教育公办教师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20xx年,省委省政府印发贵州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实施纲要(20182027年)(黔党发(2018)30号),要求各地建立学校越边远艰苦补助越高的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以乡镇为单位,按一类、二类、三类边远艰苦地区每月分别给予教师500元、400元、300元乡村教师生活补助,2021年65个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面提高补助标准,

14、同时从20xx年1月起,各地根据本地财力实际情况,按照乡镇工作人员的要求,对乡镇中小学教师发放乡镇工作补贴。两项补助(补贴)的实施,乡村教师工资待遇人月均增加500元以上,极大地提升了乡村教师职业荣誉感。三是加强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2010年以来,争取国家资金45、8亿元,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公租房14万套,解决了20万余农村教师住房问题。二是在艰苦边远地区、乡镇、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工作的乡村义务教育教师,可同时享受相应的津补贴和生活补助;四是建立工资四项机制(调查比较机制、调查结果运用机制、义教教师工资收入与当地公务员的联动调整机制、定期工作督查机制),确保乡村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

15、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五是20xx年省委省政府印发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1832号),明确要求各地“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定期组织教师体检。六、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关情况为更好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经省政府同意,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实施强师工程的实施意见(黔教发202125号),实施意见聚焦立德树人、专业提升、骨干培养、体系建设四个方面,实施铸魂提能薪火强根增效建强六项行动,试点开展绩效改革聘用改革竞争上岗末位轮岗4项改革任务,从制度上加强教师管理。今年1月15日,省

16、教育厅统一组织全省41万中小学教师开展了能力素质测试,并对测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分析,素质测试将常态化开展。在下一步工作中,我省将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结合中小学教师队伍发展实际和事业发展需要,加强对各地指导,实施好“强师工程”,真正激发乡村教师活力,建设一支扎根山乡、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乡村教师队伍。+某县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的调研报告工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工业强则发展强。近年来,XX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的战略机遇,找准区域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转变发展思路、变革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战略,着力提高发展综合效益,把高新区作为“工业强县”战略的主阵地,奋力打造县域经济

17、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一、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效从无到有,承载能力越来越强。XX把园区作为工业增长的核心,坚持“制造服务分离、产业功能集中、土地集约利用”的原则,编制出台XX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总体规划,重点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绿色食品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三大“园中园”及中央创新核,构建“一核三园一区”发展格局,打造“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现代化智慧创新城区。XXXX年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X部委纳入国家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XXXX年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XXXX年成功创建省级特色专业园区,并被省政府评为“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园区”。从小到大,经济实力越来越强。近年来,XX以特色发展、创新发展

18、、集群发展、绿色发展为方向,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加速“腾笼换鸟”步伐,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加大传统产业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低效土地“活”起来、“亩均效益”提上去。XXXX年,园区入驻企业XX户、较XXXX年净增XX户,实现工业产值XX亿元、较XXXX年净增XX.X亿元、增长XXX%,规模以上工业产值XX.XX亿元、较XXXX年净增XX.XX亿元、增长XXX%,实现工业产值和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双翻番”。从低到高,创新活力越来越强。坚持以开放式平台集聚创新资源,深入推进省级创新型试点县建设,加快建设完善秦创原XX促进中心XX分中心,建成集电商服务、金融服务平台、种子发展基金池等多种

19、功能于一体的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科技创新大平台。坚持产学研联盟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与陕西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大学达成成果转化战略协议,为园区提供科研指导、专利转化、人才培训。坚持以高端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在高新区设立博士“智囊团”专家工作站,建立博士“智囊团”资源库,县域人才资源进一步整合,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坚持以高新区为主体壮大科技企业群体,支持企业开展科技攻关、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现有科技型企业XX家、高新技术企业X家,拥有技术专利XXX项。从简到优,营商环境越来越好。XX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制定“全程代办”服务实施方案强化监督优化营商环境十项措施,持续推行“保姆式”“店小

20、二”服务模式,将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全面实施企业开办“一件事”改革,加大力度推广电子税务局,发布“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清单XXX项,全方位服务企业。深化”专班专组专员“亲商助企活动,组织民营企业家代表赴浙江大学开展创新发展专题培训,定期举办企业家恳谈会,组织政、银、法、企等互动交流,听取企业意见建议,现场协调解决问题,以营商环境大提升,推动园区发展大突破。积极落实惠企助企金融政策,XXXX年减免房租XX.XX万元,提供应急转贷资金XXXX万元、担保贷款XXX万元,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问题。二、园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产业链条尚不完善,企业生产成本颇高。园区开始阶段,为尽快提升园区入

21、住率,引资时过多重视数量,忽略产业协作和关联度,导致园区产业发展特色不明、定位模糊。后期虽然对园区空间布局进行了重新规划,确定了主导产业,但是缺少大型龙头企业,产业链布局仍处于初级阶段,产业链不完善,导致企业生产原材料、下游产品成本较高。(二)配套设施还有短板,产城融合程度不深。目前园区水、电、路、气和通讯基本能够满足需求,但是园区内第三产业配套几乎空白,无仓储物流配送,造成企业运营成本高。园区及其周边文体娱乐活动设施缺乏,生活性配套没有及时跟上,需要进一步完善。(三)企业投资规模不大,面临资金短缺困境。目前园区的形成更多依赖于优惠政策,而非企业自发聚集,民间资本参与不足,缺乏投入大、拉动力强

22、的引领型项目,总体规模不大。部分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存在资金短缺或市场竞争力弱等现状。(四)创新资源后劲不足,引才留才难题仍存。园区内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许多企业仍然在走传统的生产道路,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转型升级难度。产学研一体化结合度低,科研资源相对匮乏,创新转化平台不够成熟,成果转化慢。企业“用工难”问题突出,人才虹吸效应影响明显,医疗、教育、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不足,园区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较弱。三、对园区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一)补齐发展短板,建强产业平台。一要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水、电、气等供给质量,推进建设高水准、专业化、符合产业项目需求的标准厂房,降低企业投资风险,实现企业

23、由“拎包开工”到“拎包生产”的转变。二要抓好发展要素保障。围绕用地、用工、融资等问题,着力搭建研发、物流、信息和融资等公共服务平台,更好地调动园区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把园区建成企业投资、资本生长的沃土。三要提升服务质效。用好代办领办服务中心和县政务服务中心园区分中心,建立专业化的团队为企业提供有质量的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和谐环境,为客商提供周到人文关怀,以此吸引客商、影响客商、留住外商。(二)围绕龙头扩张,壮大产业集群。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充分发挥区位、资源、政策优势,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一要抓主体,做强骨干支撑。大力实施“企业倍增工程”,支持骨干企业通过技改扩规、增资扩能、重组合作等方式,

24、快速扩张企业规模,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二要抓集聚,提升三大支柱。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强化产业配套,着力壮大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布局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三要抓招商,延伸产业链条。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制定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配套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大力招引产业关联度高的相关企业,完善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园区内行业、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和分工协作,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三)深度融合发展,加快产业升级。依托XX特色农业和文旅资源优势,大力推动工农融合、工旅融合、产城融合发展。一要推动工农融合。着力培育农产品、中药材等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优化产业内部分

25、工协作,加速支柱产业集群的形成。二要推动工旅融合。丰富旅游业态,依托XX现有的羌绣、羌编和小商品生产企业,分类布局文旅商品和农特产品产业园区,实现共赢多赢。三要推动产城融合。科学规划工业园区行政服务、职工生活居住、商业服务等功能区,推进工业园区与县城、周边村、社区有效衔接、互联互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聚集与城镇建设同步推进、协调发展。(四)强化创新驱动,提升产业层次。园区的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发展的后劲,决定着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度。一要在推进自主创新上求突破。充分发挥秦创原XX分中心、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研发检测中心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

26、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园区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从而增强园区自主创新能力和园区企业的竞争力。二要在发展品牌经济上下功夫。瞄准市场需求,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支持企业通过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市场开拓等途径,促进产品提档升级,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三要在人才引进上动真格。坚持把人才兴区作为首要战略任务,持续优化人才环境,不断构筑人才高地,把懂外贸、会经营、善管理、能研发的外向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引进摆在突出位置,把解决才能发挥、住房交通、家属安置、子女上学等实际问题作为招引人才的重要举措,主动做好服务,让各类人才有为有位,真正成为园区核心驱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