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数字工匠心得体会发言.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40615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育“数字工匠心得体会发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培育“数字工匠心得体会发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培育“数字工匠心得体会发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育“数字工匠心得体会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育“数字工匠心得体会发言.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培育“数字工匠心得体会发言面向数字经济发展主战场,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需求牵引,加快培养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数字工匠”,是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有益且有效举措。让我们共同打好“组合拳”,培养更多“数字工匠”,助力“中国制造”加速向“中国智造”转变。金属切削的轰鸣声充斥着整个生产车间,一台台数控加工设备分区域整齐排列,身穿蓝色工装的马小光正穿梭其间,查看设备运转情况。伴随显示屏上一条条跳动的程序指令,一个个“躺”在设计图纸上的零部件从飞溅的切削液和金属屑里“走出”,它们将被组装到履带式装甲车上,助力大国重器翻山越岭。(11月20日工人日报)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实体

2、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重点领域创新取得新突破,产业结构优化迈出新步伐,支撑着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由制造向智造的升级阶段,伴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各生产阶段的工作界限逐渐模糊,技术和技能被重新定义,在此背景下,一批操作技能高超、具有创新思维、熟练运用数智技术的“数字工匠”脱颖而出,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然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数字经济不仅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数字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当前“数字工匠”的培养与产业发展要求相

3、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今年3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机构发布的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指出,当前我国数字人才总体缺口在2500万至3000万左右,未来数字人才需求将持续高涨。面向数字经济发展主战场,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需求牵引,加快培养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数字工匠”,是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有益且有效举措。大力培育“数字工匠”,要强化顶层设计。当前关键就是要按照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建立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和多元化评价机制,拓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健全职业标准体系和评价制度,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

4、机制障碍,营造尊重技术、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发数字人才创新动力,让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迸发新活力,夯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人才基础。大力培育“数字工匠”,要拓宽职业成长新渠道。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这就需要各地紧密围绕“数字工匠”全生命周期的发展需求,通过发展创新思维、培训数字技术使“数字工匠”积极优化技能结构,激发自主开发个体资源的动机,从而实现运用数字素养主动提取不同任务之间的同化因素,使人岗实现“双向精准匹配”。同时,应多鼓励企业将具有实践经验的“数字工匠”纳入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给予相应补贴和奖励。通过搭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培育更多与岗位匹配的工匠技能,共同推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大力培育“数字工匠”,还需技能人才持续深入学习,提升自身能力。数字经济创新性强、更新迅速、渗透力广,这意味着对数字技能的需求并非一成不变。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理念、加速迭代的新技术,数字工匠应保持“空杯”心态,在生产实际中敏锐捕捉产业变革的新需求,并有计划地进行知识和技能的长期储备,唯有如此,才能充分适应人机协同的工作场景,增强自身竞争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让我们共同打好“组合拳”,培养更多“数字工匠”,助力“中国制造”加速向“中国智造”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