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实施办法(2023).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47890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23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实施办法(202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实施办法(202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实施办法(202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实施办法(202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实施办法(202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实施办法(20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实施办法(2023).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件1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动提升社会应急力量整体建设发展质量,规范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工作(以下简称“测评工作),遴选出一批政治立场坚定、队伍管理严格、救援能力精湛、装备配备齐全、行动规范有序的社会应急力量,助力提高社会应急力量救援效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必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和社会应急力量建设基础规范(Yj/T1.1-6)等有关标准规范,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建筑物倒塌搜救、山地搜救、水上搜救、潜水救援、应急医疗救护等专业类别的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工作。每个专业类别按照能力由高到低分为1级、2级、3

2、级。第三条应急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引导社会应急力量开展分类分级测评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属地负责,自愿参与、客观公正,以评促建、注重实效”的原则。第四条应急管理部门开展测评工作的依据是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第五条参与分类分级测评的社会应急力量(以下简称受测队伍)不得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法律法规禁止的活动;不得建立或者变相建立垂直领导关系。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六条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以下简称部救援协调局)负责统筹指导测评工作,建立并完善测评工作专家库,对申请1级队伍测评的受测队伍相关结果进行复核。第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3、应急管理厅(局)(以下简称省级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所在区域测评工作的组织实施和保障,对通过测评的队伍进行授牌,会同有关部门(单位)遴选测评地点,承担场地使用、场景搭建和测评专家组等相关费用。省级应急管理部门也可指导地市(州)级应急管理部门组织所在区域2级和3级队伍的测评工作,并依照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第八条测评工作依托社会应急力量救援协调系统能力测评模块(以下简称测评系统)进行测评申请、资料审核、信息流转、结果存档等全流程管理。第三章测评程序第九条测评按照自评申报、线上审核、测评准备、现场测评、综合评定、结果公示的程序进行。第十条受测队伍向本省应急管理部门提出测评申报。测评工作于每年5月份开始,

4、11月底前结束。第十一条自评申报。自评申报主要通过线上方式对公共科目进行审核。测评系统开放后,受测队伍应当对照社会应急力量建设基础规范明确的等级条件和要求,确定申报专业类别及等级,提交自评申报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具体申报材料如下:1 .登记注册证照;2 .属地应急管理部门备案及联络机制证明材料;3 .近三年年检报告或其他证明材料;4 .党组织建设情况;5 .组织架构、队员管理制度及名单;6 .队内信息登记制度;7 .队员保险购买情况;8 .安全守则或制度;9 .财务及捐赠管理制度;10 .装备、仓库管理制度及装备信息清单;11 .队伍突发事件分级响应预案;12 .近三年队伍培训演练记录;1

5、3 .信息发布制度;14 .近三年队伍救援行动总结。第十二条线上审核。省级应急管理部门组织对申报材料进行统一审核,对受测队伍申报材料不全或不符合要求的,可补充提交一次。申请1级队伍测评的,省级应急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由部救援协调局进行复核。第十三条测评准备。对通过线上审核的受测队伍,由省级应急管理部门告知测评时间和地点,做好现场测评相关准备。受测队伍根据测评场地实际情况编制现场测评行动方案,自行开展训练,编写自评估报告,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测评系统提交。省级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审核受测队伍现场测评行动方案和自评估报告,审核通过的,从测评工作专家库随机抽选不少于5名专家组成测评专家组(专家人数须为单数)

6、参与现场测评工作。省级应急管理部门审核认定不具备通过测评能力的,终止此次测评,认定为测评不通过,并在测评系统上留档备查。第十四条现场测评。现场测评主要进行专业科目考核。省级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安排本省受测队伍的现场测评工作,区分专业和等级集中组织,每支受测队伍单独测评。部救援协调局视情派员对1级队伍现场测评进行指导。受测队伍应当根据申请测评的专业类别与等级设置现场测评行动时长,现场测评时间一般控制在12小时内(从模拟灾害发生到救援队伍撤离),全部过程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从现场测评相关方入驻到离开测评场地X测评专家组现场考核各测评指标考核项完成情况,记录存在的问题,现场测评结束后立即召开内部会议提

7、出测评意见,并于5个工作日内将测评结果及相关资料报送省级应急管理部门。第十五条综合评定。省级应急管理部门对测评结果进行综合评定。专业科目考核项考核结果分为合格、需改进、不合格。对于专业科目中存在不合格的,直接认定受测队伍测评不通过;申请1级队伍测评的,专业科目合格率需达到90%以上;申请2级队伍测评的,专业科目合格率需达到80%以上;申请3级队伍测评的,专业科目”合格率需达到70%以上。对申请1级队伍测评的受测队伍现场测评结果由部救援协调局复核。第十六条结果公示。通过测评及复核合格的队伍,由省级应急管理部门下发文件予以等级认证、公示并授牌。第十七条省级应急管理部门应于每年12月底前将本年度社会

8、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情况,队伍等级注销情况,以及下一年度测评计划告知部救援协调局。第四章管理与复测第十八条评定等级有效期5年。社会应急力量应当于有效期届满当年,在测评系统上提交复测申请,复测程序与首次测评程序一致。第十九条对于期满复测未通过的社会应急力量,省级应急管理部门应当在公示期满后办理等级注销手续,收回授牌,在测评系统留档备查,并将结果告知部救援协调局。第二十条评定等级满两年,且在有效期内的社会应急力量可根据自身实际,在测评系统上提出升级测评申请,升级测评程序与首次测评程序一致。第二十一条省级应急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测评工作持续动态管理,对已通过测评的社会应急力量进行管理、指导;对引发重大

9、舆情事件造成社会不良影响,违规操作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队伍人员变动过大,不再具备评定等级相应能力,或被登记管理机关取缔等的社会应急力量进行等级注销。其中,对1级队伍进行等级注销由部救援协调局复核。在评定等级有效期内的社会应急力量,应当主动在社会应急力量救援协调系统上如实填写人员变动、行动开展、培训演练等情况。第五章附则第二十二条各省级应急管理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不低于本办法提出的测评指标体系及要求。若依照本办法申请增加考核项,增加数量原则上不得超过原考核项数量的5%o第二十三条应急管理部视情组织国内评定等级为1级的队伍参与国际测评认证。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部救援协调局负责解释启发布之日起实施。

10、附件: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指标体系附件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指标体系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指标体系包括日常管理与行动能力两个方面。其中,日常管理为公共科目,五个专业类别通用,见表Io行动能力为专业科目,五个专业类别不同,且各分设3个等级的标准要求(按照国际惯例,潜水救援水面需供式分为2个等级),见表2-表180五个专业类别不同级别对照表见表19-表23o除测评指标体系中规定的审核项和考核项外,队伍建设应执行社会应急力量建设基础规范(YJ/T1.1-6)相关要求,如队伍组织架构要求、队伍岗位职责与最低人员配置建议、队伍装备最低配置要求、队伍培训内容与时长要求、演练频次要求、队伍训练场地要

11、求等。表1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指标体系-公共科目-日常管理类别审核项日常管理指标释义基本要求1社会应急力量在属地民政等有关部门合法登记注册2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在属地应急管理等部门备案,并建立联络机制,设有联络人,开展重大救援行动时预先报备3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进行由民政部门或业务管理单位组织的年度检查或接受组建单位的指导和监督4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按照规定开展党组织建设组织架构5日常管理组织架构、出队行动架构清晰,岗位职责明确;设有一定数量专职人员;建立队员招募、准入和退出管理机制;制定队员管理手册,建立奖励、激励及处罚管理机制;建立齐备的队员资料档案及数据库,

12、及时在社会应急力量救援协调系统上更新信息化管理6建立并完善日常人员、装备、训练、任务活动、值班备勤等队内信息登记制度;并通过社会应急力量救援协调系统进行队伍信息更新、行动信息报送等动态化管理安全管理7为队员在培训和行动期间购买适合的保险8制定队员安全守则,在救援行动和训练中首先进行安全评估,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实施救援行动或训练工作;关注队员日常身心健康:救援行动结束后进行心理评估与疏导工作财务与捐赠管理9具备完善的财务和捐赠管理制度,定期向社会公示财务和捐赠信息装备物资管理10建立装备物资电子信息档案及数据库;建立并实施装备物资管理制度,包括进出库登记使用制度、存储管理制度、维护保养制度、

13、报废制度等,并包含食品、帐篷、水等物资的日常后勤管理要求;利用颜色或编码系统管理装备,按照功能分类;行动装备进行模块化管理;专人负责仓库管理预案管理11建立救援行动响应等级划分及响应机制、通讯、医疗后送和Pl撤计戈1、行动计划、安全和安保、后勤、运输、紧急撤离、危机沟通预案等培训演练管理12有完整的培训计划和方案,定期开展队员技能考核;有系统的培训课程及内容;建立具有专业技能的教练队伍;具有培训记录及证书;定期开展演练;有训练设施、场地的使用规定类别审核项日常管理指标释义宣传管理13信息发布需严格遵从国家及当地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现场规定,其中1级队伍需要有完整的媒体应对制度、信息发布制度,2

14、级队伍对内需要有相关信息发布制度行动总结14近三年队伍救援行动总结,要求包含队伍概况,近三年救援行动简述(行动证明)、重要行动总结、受到的奖惩情况,及日常训练和参与救援行动中的无人员死亡情况报告。每次救援行动结束后需及时进行救援行动总结,定期更新社会应急力量救援协调系统上的行动总结表2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指标体系-专业科目-建筑物倒塌搜救1级类别考核项建筑物倒塌搜救1级指标释义管理能力灾情研判与决策1应急预案包含灾害信息收集及研判方面的内容,包含响应级别及出队结构、装备清单等;制定相应的安全预案2根据预案视需要派遣先遣队快速响应,开展前期工作,包括对整体灾情开展现场评估、识别重点目标区域、

15、向现场指挥部报备并通报后续工作计划、沟通联络行动基地的选址和后勤保障等,先遣队应具备与后方协调团队及后续梯队保持实时沟通的能力3后方协调团队具备异地灾区基础数据收集能力,并能对灾情进行初步的预判和需求分析,为救援队出队决策提供评估建议,包括灾害事件及其可能的破坏程度和范围,第一时间的救援需求,通往灾区的道路交通状况、电力和通讯等信息,能够制作搜索区域网格图、等高线图、信号覆盖图、水域图、行政区划图等动员与出队4机动范围为本省及邻近省份;完成启动-集结的时间为属地4-6小时,异地6-12小时;能够在2个工作场地持续工作48小时5按出队结构动员足够的人员(275人),并有足够岗位冗余(2100%)

16、,出队组成结构具有管理、搜索、营救、后勤和医疗功能,设有安全官、2名建筑结构专业人员和2名危险品专业人员6建立人员、装备动态管理机制,按响应级别调动并按照出队结构规模配置模块化装备,能在行动期间做到自我保障7在出队前快速完成健康、医疗筛查程序(包括搜救犬的医疗筛查),完成队员保险状况的核查;至少携带4份救援队概况表的纸质复印件;对危险品进行运输申报,准备受管制物品清单,对受管制药品进行持续监管8在队伍完成集结时,向所有队员通告情况,异地行动需提供书面行动计划,包括行前简报等。需要在现场测评中展示,不接受预先编写和准备的信息,并监督这些信息是否随着现场测评进程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更新9后方协调团队有

17、完整的功能和运行机制,可在行动期间24小时不间断持续工作,为前方行动提供支持,包括与政府部门对接、社会资源动员和对接整合、紧急突发状况应对、行动日志和行动总结撰写、财务支持等类别考核项建筑物倒塌搜救1级指标释义协调与指挥10现场行动队伍应在抵达灾区或事故现场时第一时间向现场救援指挥部登记报备并提交队伍资料(队伍概况、能力清单、人员名单、紧急联络信息表、装备清单、通讯装备、医疗资格证书复印件等),接受指挥调度,领取工作任务11能根据现场救援指挥部和政府要求派出联络员参加救援行动相关协调会议,主动获取信息,提供自身能力清单,领取任务,协调所需资源12主动了解当地医疗机构及医疗资源分布情况,协调医疗

18、资源,保障救援现场紧急医疗处置和转送需求13在撤离阶段,与现场指挥部门汇报撤离事宜,并制定撤离计划;如果在撤离前被赋予新任务,需要为可能的改派任务做应急计划现场灾情获取14通过走访当地人和机构获取信息,具备综合灾情信息收集能力,具备灾情信息的整理和上报能力,可根据灾情进行灾区需求分析并提交报告15可产出相关灾情分布及救援进展图件16后方协调团队可根据灾区需求信息动员社会资源响应现场作业现场评估17能够在深层埋压、中层埋压、浅表层埋压-狭小空间、开放空间工作,对建筑物倒塌的稳定性开展评估,并在操作期间进行持续的动态监测18进行结构评估,对工作场地优先级进行评估19对危险品等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包括

19、环境危险,危险品侦检等并对结果进行标识、上报20依据评估结果和工作场地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现场作业信息及时报告并回传图文信息标准化作业21在行动中填写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文件:现场任务指派表、工作场地评估表、搜索情况表、营救情况表、现场医疗处置记录表、工作场地转场/撤离申请表、工作场地搜救方案、任务行动方案、受困者救出情况表、安置区消杀卫生记录表、救援行动报告、每日行动日志22正确使用标记标识系统23建有健康监控及队员轮班制度搜索能力类别考核项建筑物倒塌搜救1级指标释义搜索方法24人工搜索25搜救犬(能够按照程序定位废墟下的受困者)26光学仪器搜索27声学仪器搜索觎定位28合理运用不同搜索技

20、术,基于评估结果及制定的计划选择相应装备,并成功实施营救能力有效营救29能够在木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独立或混合结构类型作业环境中综合运用破拆、切割、顶升、移除、支撑、绳索等技术营救受困人员切割和破拆30垂直向上穿透钢筋混凝土厚度200亳米31受测队伍可根据测评场地条件在“水平侧向”和“快速破拆”中二选,完成水平侧向穿透钢筋混凝土厚度200亳米采用快速破拆技术(允许碎片掉落)垂直向下穿透钢筋混凝土厚度200亳米32采用安全破拆技术(防止碎片掉落),垂直向下穿透钢筋混凝土厚度200毫米33切割实木(木柱或木梁)300亳米34切割建筑中的金属板厚度20亳米35切割H型钢(按照GB

21、Tl1263-2017中对窄翼缘H型钢(HN)要求执行)高度250亳米;宽度125毫米;腹板厚度6亳米;翼缘厚度9毫米(或截面积大于4000平方毫米的H型钢)36在切割时,队伍应安装有支撑、索具或吊索以防止其倒塌顶升和移除37队伍需要顶升和移动荷载以接近受困者,可使用气动、液压或移除设备中的一种或多种设备气动装备2.5吨液压设备2.5吨移除设备2.5吨38具备与大型机械操作员交互作业的能力类别考核项建筑物倒塌搜救1级指标释义稳定支撑39具备对工作场地内、外部结构失稳风险评估能力;有全程监控支撑结构稳定性及二次加固的能力40楔子稳定/加固能够正确控制不同支撑结构中楔子的长厚比例;在安装完毕后能够

22、达到三分之二及以上接触面积;能够使用楔子填充受力传递路径中的空隙41门窗支撑能够使用标准门窗支撑、预制门窗支撑等形式开展作业42垂直支撑能够使用单T支撑、双T支撑、竖直支撑、双立柱垂直支撑、三维支撑(斜拉杆型及节点板型)等形式开展作业43斜向支撑能够使用竖直型斜向支撑、倾斜型斜向支撑等形式开展作业44水平支撑能够使用标准水平支撑、飞型支撑、固结底板斜向支撑、双斜向支撑等形式开展作业绳索技术45绳索作业技术规范必须符合行业/国家标准46建立并使用绳索垂直升降系统,能够向下吊运10米,向上吊运10米47建立并使用横向通过系统,最低高度差10米医疗能力急救处置48在狭小空间内的紧急医疗救治和伤员转运

23、49能提供高级生命支持和常见病处置,现场紧急处置挤压综合征50现场遗体处置(本办法所指遗体处置全部参照DB/T55-2013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工作场地遇难者遗体处置规程执行,下同)51与训犬员配合紧急救治搜救犬基地医疗52对队员身体及心理健康情况进行监测和检查,对食品、水、基地环境、卫生情况加以监督、检测以及个人卫生促进53具有针对队员的重伤、疾病和遇难事项的标准程序54开展安置区防疫消杀,能够规范地处置医疗废弃物(有处置方案与处置设施)保障能力类别考核项建筑物倒塌搜救1级指标释义行动基地55行动基地选址合理,包含指挥、通讯、医疗、装备管理、生活、卫生、洗消防疫等功能,可独立运行保障72小时

24、;离开前行动基地恢复完毕56现场行动队伍管理组应具备与现场救援指挥部、搜救组之间建立实时、畅通通讯的能力;具备与后方协调团队保持语音、数据、图片、视频、卫星图传等实时通讯的能力;可保障队伍和政府、其他救援队及组织、机构的通联安全考虑57在救援全过程中始终关注安全58各行动小组应根据岗位设置规范设立安全员,与行动组长在行动前交叉检查全体组员的个体防护装备59作业现场设立独立的安全员,安全员对现场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评估,并对搜救过程进行安全监督60根据现场情况设立警戒区和安全休息区;约定紧急撤离信号、紧急撤离路线及紧急避险区(包括行动基地)表3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指标体系-专业科目-建筑物倒塌

25、搜救2级类别考核项建筑物倒塌搜救2级指标释义管理能力灾情研判与决策1应急预案包含灾害信息收集及研判方面的内容,包含响应级别及出队结构、装备清单等;制定相应的安全预案2后方协调团队具备异地灾区基础数据收集能力,并能对灾情进行初步的预判和需求分析,为救援队出队决策提供评估建议,包括灾害事件及其可能的破坏程度和范围,第一时间的救援需求,通往灾区的道路交通状况、电力和通讯等信息,能够制作搜索区域网格图、等高线图、信号覆盖图、水域图、行政区划图等动员与出队3机动范围为本省及邻近地区(市、县);完成启动-集结的时间为属地4-6小时,异地6T2小时;能够在1个工作场地连续工作48小时4按出队结构动员足够的人

26、员(247人),并有足够岗位冗余(2100%),出队组成结构具有管理、搜索、营救、后勤和医疗功能,设有安全官、1名建筑结构专业人员和1名危险品专业人员5可对人员、装备进行动态管理,按响应级别调动并按照出队结构规模配置模块化装备,能在行动期间做到自我保障6在出队前快速完成健康、医疗筛查程序,完成队员保险状况的核查;至少携带4份救援队概况表的纸质复印件;对危险品进行运输申报,准备受管制物品清单,对受管制药品进行持续监管7在队伍完成集结时,向所有队员通告情况,异地行动需提供书面行动计划,包括行前简报等。需要在现场测评中展示,不接受预先编写和准备的信息,并监督这些信息是否随着现场测评进程进行合理的调整

27、和更新8后方协调团队有完整的功能和运行机制,可在行动期间24小时不间断持续工作,为前方行动提供支持,包括与政府部门对接、社会资源动员和对接整合、紧急突发状况应对、行动日志和行动总结撰写、财务支持等协调与指挥9现场行动队伍应在抵达灾区或事故现场时第一时间向现场救援指挥部登记报备并提交队伍资料(队伍概况、能力清单、人员名单、紧急联络信息表、装备清单、通讯装备、医疗资格证书复印件等),接受指挥调度,领取工作任务10能根据现场救援指挥部和政府要求派出联络员参加救援行动相关协调会议,主动获取信息,提供自身能力清单,领取任务,协调所需资源类别考核项建筑物倒塌搜救2级指标释义11主动了解当地医疗机构及医疗资

28、源分布情况,协调医疗资源,保障救援现场紧急医疗处置和转送需求12在撤离阶段,与现场指挥部门汇报撤离事宜,并制定撤离计划;如果在撤离前被赋予新任务,需要为可能的改派任务做应急计划现场灾情获取13通过走访当地人和机构获取信息,具备综合灾情信息收集能力,具备灾情信息的整理和上报能力,可根据灾情进行灾区需求分析并提交报告14可制作灾区栅格化搜救地图15后方协调团队可根据灾区需求信息动员社会资源响应现场作业现场评估16能够在中层埋压、浅表层埋压-狭小空间、开放空间工作,对建筑物倒塌的稳定性开展评估,并在操作期间进行持续的动态监测17进行结构评估,对工作场地优先级进行评估18对危险品等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包

29、括环境危险,危险品侦检等并对结果进行标识、上报19依据评估结果和工作场地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现场作业信息及时报告并回传图文信息标准化作业20在行动中填写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文件:现场任务指派表、工作场地评估表、搜索情况表、营救情况表、现场医疗处置记录表、工作场地转场/撤离申请表、工作场地搜救方案、任务行动方案、受困者救出情况表、安置区消杀卫生记录表、救援行动报告、每日行动日志21正确使用标记标识系统22建有健康监控及队员轮班制度搜索能力搜索方法23人工搜索24光学仪器搜索有效定位25合理运用不同搜索技术,基于评估结果及制定的计划选择相应装备,并成功实施营救能力类别考核项建筑物倒塌搜救2级指标

30、释义有效营救26能够在木结构、砌体结构、轻型钢结构、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等独立或混合结构类型作业环境中综合运用破拆、切割、顶升、移除、支撑、绳索等技术营救受困人员切割和破拆27受测队伍可根据测评场地条件在“垂直向上”、“水平侧向”和“快速破拆”中三选一完成垂直向上穿透钢筋混凝土厚度200毫米水平侧向穿透钢筋混凝土厚度200亳米采用快速破拆技术(允许碎片掉落)垂直向下穿透钢筋混凝土厚度200毫米28采用安全破拆技术(防止碎片掉落),垂直向下穿透钢筋混凝土厚度200亳米29受测队伍可根据测评场地条件在“切割建筑中的金属板”和“切割H型钢”中二选一完成切割建筑中的金属板厚度10亳米切割H型钢(按照GB

31、Tl1263-2017中对窄翼缘H型钢(HN)要求执行)高度125亳米;宽度60亳米;腹板厚度6毫米;翼缘厚度8毫米(或截面积大于1700平方亳米的H型钢)30切割实木(木柱或木梁)300毫米31在切割时,队伍应安装有支撑、索具或吊索以防止其倒塌顶升和移除32队伍需要顶升和移动荷载以接近受困者,可使用气动、液压或移除设备中的一种或多种设备气动装备1吨液压设备1吨移除设备1吨33具备与起重机大型机械操作员交互作业的能力稳定支撑34具备对工作场地内、外部结构失稳风险评估能力;有全程监控支撑结构稳定性的能力35楔子稳定/加固能够正确控制不同支撑结构中楔子的长厚比例;在安装完毕后能够达到三分之二及以上

32、接触面积;能够使用楔子填充受力传递路径中的空隙类别考核项建筑物倒塌搜救2级指标释义36-38受测队伍可根据测评场地的条件,在门窗支撑、垂直支撑、斜向支撑、水平支撑中选择3项完成门窗支撑能够使用标准门窗支撑、预制门窗支撑等形式开展作业垂直支撑能够使用单T支撑、双T支撑、竖直支撑、双立柱垂直支撑、三维支撑(斜拉杆型及节点板型)等形式开展作业斜向支撑能够使用竖直型斜向支撑、倾斜型斜向支撑等形式开展作业水平支撑能够使用标准水平支撑、飞型支撑、固结底板斜向支撑、双斜向支撑等形式开展作业绳索技术39绳索作业技术规范必须符合行业/国家标准40建立并使用绳索垂直升降系统,能够向下吊运10米,向上吊运10米41

33、建立并使用横向通过系统,最低高度差10米医疗能力急救处置42能提供高级生命支持和常见病处置,识别挤压综合征基地医疗43对队员身体及心理健康情况进行监测和检查,对食品、水、基地环境、卫生情况加以监督、检测以及个人卫生促进44具有针对队员的重伤、疾病和遇难事项的标准程序45开展安置区防疫消杀,能够规范地处置医疗废弃物(有处置方案与处置设施)保障能力行动基地46行动基地选址合理,包含指挥、通讯、医疗、装备管理、生活、卫生、洗消防疫等功能,可独立运行保障48小时;离开前行动基地恢复完毕47现场行动队伍管理组应具备与现场救援指挥部、搜救组之间建立实时、畅通通讯的能力;具备与后方协调团队保持语音、数据、图

34、片、视频等实时通讯的能力;可保障队伍和政府、其他救援队及组织、机构的通联安全考虑48在救援全过程中始终关注安全类别考核项建筑物倒塌搜救2级指标释义49各行动小组应根据岗位设置规范设立安全员,与行动组长在行动前交叉检查全体组员的个体防护装备50作业现场设立独立的安全员,安全员对现场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评估,并对搜救过程进行安全监督51根据现场情况设立警戒区和安全休息区;约定紧急撤离信号、紧急撤离路线及紧急避险区(包括行动基地)表4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指标体系-专业科目-建筑物倒塌搜救3级类别考核项建筑物倒塌搜救3级指标释义管理能力灾情研判与1应急预案包含响应级别及出队结构、装备清单等决策2机动

35、范围为本地及邻近地区(市、县);完成启动-集结的时间为属地4小时;能够在1个工作场地连续工作12小时按出队结构动员足够的人员(222人),并有足够岗位冗余(2100%),动贝3出队组成结构具有管理、搜索、营救、后勤和医疗功能,设有安全官4可对人员进行动态管理,按响应级别调动并按照出队结构规模配置模块化装备,能在行动期间做到自我保障与在出队前快速完成健康、医疗筛查程序,完成队员保险状况的核查;出队5至少携带4份救援队概况表的纸质复印件;对危险品进行运输申报,准备受管制物品清单,对受管制药品进行持续监管6在队伍完成集结时,向所有队员通告情况,异地行动需提供书面行动计划,包括行前简报等。需要在现场测

36、评中展示,不接受预先编写和准备的信息,并监督这些信息是否随着现场测评进程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更新协调7现场行动队伍应在抵达灾区或事故现场时第一时间向现场救援指挥部登记报备并提交队伍资料(队伍概况、能力清单、人员名单、紧与急联络信息表、装备清单、通讯装备、医疗资格证书复印件等),接受指挥调度,领取工作任务指挥8在撤离阶段,与现场指挥部门汇报撤离事宜,并制定撤离计划;如果在撤离前被赋予新任务,需要为可能的改派任务做应急计划现场灾情9能够通过走访当地人和机构获取信息,收集、填写灾情调查表,具获取备灾情信息的整理和上报能力现场作业类别考核项建筑物倒塌搜救3级指标释义现场评估10能够在浅表层埋压-开放空间工

37、作,对建筑物倒塌的稳定性开展评估,并在操作期间进行持续的动态监测11对危险品等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包括环境危险,危险品侦检等并对结果进行标识、上报12能制定行动计划,现场作业信息及时报告并回传图文信息标准化作业13在行动中填写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文件:现场任务指派表、搜索情况表、营救情况表、现场医疗处置记录表、工作场地转场/撤离申请表、救援行动报告、每日行动日志14正确使用标记标识系统搜索能力搜索方法15人工搜索16光学仪器搜索有效定位17合理运用不同搜索技术,基于评估结果及制定的计划选择相应装备,并成功实施营救能力有效营救18能够在木结构、砌体结构、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等独立或混合结构类型作业环境中

38、综合运用破拆、切割、顶升、移除、支撑、绳索等技术营救受困人员切割和破拆19受测队伍可根据测评场地条件在“垂直向上”、“水平侧向”和“快速破拆”中三选一完成垂直向上穿透钢筋混凝土厚度100亳米水平侧向穿透钢筋混凝土厚度100亳米采用快速破拆技术(允许碎片掉落)垂直向下穿透钢筋混凝土厚度100亳米20受测队伍可根据测评场地条件在“切割实木”和“切割建筑中的金属板”中二选一完成切割实木(木柱或木梁)200亳米切割建筑中的金属板厚度3毫米顶升和移除21队伍需要顶升和移动荷载以接近受困者,可使用液压或移除设备中的一种或多种设备液压设备1吨移除设备1吨稳定支撑22具备对工作场地外部结构失稳风险评估能力;有

39、全程监控支撑结构稳定性的能力类别考核项建筑物倒塌搜救3级指标释义23叠木支撑可对浅表木结构和砖混结构进行简单安全评估并实施加固24楔子稳定/加固可对浅表木结构和砖混结构进行简单安全评估并实施加固;能够正确控制不同支撑结构中楔子的长厚比例;在安装完毕后能够达到三分之二及以上接触面积;能够使用楔子填充受力传递路径中的空隙25门窗支撑可对浅表木结构和砖混结构进行简单安全评估并实施加固;能够使用标准门窗支撑、预制门窗支撑等形式开展作业绳索技术26绳索作业技术规范必须符合行业/国家标准27建立并使用绳索垂直升降系统,能够向下吊运10米医疗能力急救处置28现场急救,包括基础生命支持、检伤分类、止血包扎、骨

40、折固定、脊柱保护性搬运,识别挤压综合征基地医疗29对队员身体及心理健康情况进行监测和检查,对食品、水、基地环境、卫生情况加以监督、检测以及个人卫生促进30具有针对队员的重伤、疾病和遇难事项的标准程序31开展安置区防疫消杀,能够规范地处置医疗废弃物(有处置方案与处置设施)保障能力行动基地32行动基地选址合理,包含基本功能,可独立运行保障24小时;离开前行动基地恢复完毕33现场行动队伍应具备与管理组、搜救小组之间建立实时、畅通通讯的能力;具备与后方协调团队保持语音实时通讯的能力安全考虑34在救援全过程中始终关注安全35各行动小组应根据岗位设置规范设立安全员,与行动组长在行动前交叉检查全体组员的个体

41、防护装备36作业现场设立独立的安全员,安全员对现场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评估,并对搜救过程进行安全监督37根据现场情况设立警戒区和安全休息区;约定紧急撤离信号、紧急撤离路线及紧急避险区(包括行动基地)表5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指标体系-专业科目-山地搜救1级类别考核项山地搜救1级指标释义管理能力灾情研判与决策1应急预案包含灾害信息收集及研判方面的内容,包含响应级别及出队结构、装备清单等;制定相应的安全预案2应根据预案视需要派遣先遣组快速响应,开展前期工作,包括:对事件的具体情况及周边环境的进一步了解、信息收集、人员采访;识别搜索要素,确定搜索区域及初步的搜索起点;向现场指挥部报备并了解救援行动进

42、展并通报后续工作计划;沟通联络行动基地、前进营地的选址和后勤保障3后方协调团队具备异地灾区基础数据收集能力,包括:事故基本信息;事故区域山地环境信息、户外资料等;气象、交通、救援信息;通讯记录、基站数据等;紧迫度分析;确定搜索起点、搜索区域、分工、行进线路规划等。具备搜救地图、基站信号覆盖图制作、快速出图能力动员与出队4机动范围为本省及邻近省份;完成启动-集结的时间为属地4-6小时,异地6-12小时;能够在2个及以上不同搜索区域独立持续开展不少于24h的搜救行动5按出队结构动员足够的人员(228人),并有足够岗位冗余(2100%);出队组成结构具有管理、搜索、营救、后勤和医疗功能,设有安全官、

43、1名搜索专家和1名绳索专家6建立人员动态管理机制,按响应级别调动并按照出队结构规模配置模块化装备,装备模块需能够满足人力在山野环境下的运输条件,能在行动期间做到自我保障7在出队前快速完成健康、医疗筛查程序,完成队员保险状况的核查;至少携带4份救援队概况表的纸质复印件,供异地行动使用;准备受管制物品清单8在队伍完成集结时,向所有队员通告情况,异地行动需提供书面行动计划,包括行前简报等。需要在现场测评中展示,不接受预先编写和准备的信息,并监督这些信息是否随着现场测评进程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更新9后方协调团队有完整的功能和运行机制,可在行动期间24小时不间断持续工作,为前方行动提供支持,包括与政府部门对

44、接、社会资源动员和对接整合、紧急突发状况应对、行动日志和行动总结撰写、财务支持等类别考核项山地搜救1级指标释义协调10现场行动队伍应在抵达事故现场时第一时间向现场救援指挥部登记报备并提交队伍资料(队伍概况、能力清单、人员名单、紧急联络信息表、装备清单、通讯装备、医疗资格证书复印件等),接受指挥调度,领取工作任务与11应能根据现场救援指挥部和政府要求派出联络员参加救援行动相关协调会议,主动获取信息,提供自身能力清单,领取任务,协调所需资源指挥12应主动了解当地医疗机构及医疗资源分布情况,协调医疗资源,保隙救援现场紧急医疗处置和转送需求13在撤离阶段,与现场指挥部门汇报撤离事宜,并制定撤离计划;如

45、果在撤离前被赋予新任务,需要为可能的改派任务做应急计划现场灾情获取14通过持续走访当事人(家属、同伴、路人、向导等)获取信息,具备失踪者信息研判能力15地图识别、地图导航、卫星导航、制作栅格化搜索地图、基站信号覆盖图、通视分析、导航文件制作16后方协调团队可根据灾区需求信息动员社会资源响应现场作业现场评估17可对事故区域及搜索区域进行风险评估(包括环境、路线、天气、救援人员),保障自身现场安全,并将评估结果向现场救援指挥部汇报18能够独立完成搜索区域分区,根据现场救援力量确定搜索区域分工19搜救小组全程启用定位管理系统,各搜索小组完整采集记录搜救行动的轨迹信息,及时报告并回传图文信息标准化作业20在行动中填写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文件:接警信息登记表、紧迫度分析表、走访信息登记表、失踪人员行程推演表、搜救行动计划、行动信息记录表、装备出库清单、个人装备检查表、基站信息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