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创伤性急重症患者DR检查技术专家共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53355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创伤性急重症患者DR检查技术专家共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3创伤性急重症患者DR检查技术专家共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3创伤性急重症患者DR检查技术专家共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3创伤性急重症患者DR检查技术专家共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3创伤性急重症患者DR检查技术专家共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创伤性急重症患者DR检查技术专家共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创伤性急重症患者DR检查技术专家共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创伤性急重症患者DR检查技术专家共识摘要创伤性急重症常情况危急,急需快速、有效的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DR检查具备直接、快速成像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急诊医学。但是,目前对于创伤性急重症患者DR检查技术尚无统一完善的技术规范。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技师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国内相关医学影像技术专家,经多次讨论修改拟定本共识,阐述了创伤性急重症患者DR检查原则、流程、注意事项、适用范围和摄影策略,旨在规范创伤性急重症患者DR检查技术,为我国广大放射影像技术工作者提供指导依据,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的制定。创伤性急重症常发生在地震、塌方、矿难、爆炸、桥符口房屋坍塌

2、、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时,其临床救治要求时限性高,复合性外伤呈现多样化和复杂性等特点。创伤性急重症患者需紧急救治,当机立断进行处置,若稍有延误,可能丧失挽救生命的宝贵时机1,2,30DR检查技术,特别是移动DR设备和无线探测器的使用,对骨折、气胸、胃肠道穿孔、肠梗阻等急症提供直接、快速的影像学评估,且具备准确度较高的优势。因此,对于创伤性急重症患者进行紧急、高效的DR检查,能够快速辅助诊断,为相应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目前,创伤性急重症患者DR检查技术我国尚无统一完善的技术规范,对此,制定创伤性急重症患者DR检查规范非常必要。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技师专业委员会牵头

3、组织国内相关医学影像技术专家,经多次讨论修改拟定本共识。一、创伤性急重症患者DR检查的基本原则(一)创伤性急重症患者救治特点和DR检查特点创伤是指机体受到外界各种致伤因素的作用,引起组织器官形态破坏或功能障碍。创伤性急重症来势凶、变化快,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同时病情紧急、危重,需快速完成病情评估,进而进行有效救治。与常规患者DR检查相比,创伤性急重症患者的DR检查技术要求更高。由于患者病情危急,常处于机体功能受损甚至昏迷状态,导致检查过程中患者配合度受限,放射科技师需快速设计摄影策略,准确完成检查以获取高质量的影像,从而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依据。(二)创伤性急重症患者DR检查基本要求1

4、快速检查创伤性急重症患者的DR检查应建立绿色通道,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获取符合临床需求和诊断要求的优质影像。2.安全检查检查过程中时刻观察患者状态,并确保患者安全,必要时请家属在旁辅助。搬运或体位设计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意夕M分害。3有效沟通检查前需对患者和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告知检查流程及注意事项,获取家属知情同意和有效配合,有助于检查的顺利完成。4.多方配合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的创伤性急重症患者,应在临床负责医师陪同下完成检查。检查过程中应与负责医师、陪同人员及时进行沟通,当发现患者生命体征危险时,应及时中止检查,协助负责医师进行紧急救治。5.技术适当创伤性急重症患者大多呈被动体位,可根据患者的实际

5、情况采取合适的体位设计进行X线摄影;对于无法采用正常体位摄影则采取就势体位(指创伤性急重症患者自我保护的无痛苦姿势),通过移动X线探测器和X线球管完成检查。6.图像质量控制对图像质量进行快速评估,须符合临床诊断要求;打印胶片,并传输信息系统和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利于放射科医师和临床医师及时进行相应的诊断和病情评估。7辐射防护遵循辐射实践正当化和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在保证基础成像质量的前提下,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尽量对患者的射线敏感部位进行遮盖防护,同时为陪护人员穿戴铅衣、铅围脖等进行辐射防护。8避免感染对于开放性M穷或手术患者,必要时佩戴无菌手套,或铺设一次性消毒垫巾,避免触碰患者伤口部位。(

6、三)创伤性急重症患者DR检查流程及注意事项1查看患者,询问急性创伤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初步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当伤患较多时,迅速评估每例患者的损伤程度和生命体征,根据急救原则分轻重缓急,按照优先级排序进行检直,以便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的诊疗1,2,3,4o2.与患者和家属简洁说明检查目的和注意事项,获取患者和家属的配合,以便安全顺利地完成检查。当急重症患者意识不清或为儿童时,需家属或监护人陪同。3.快速阅读申请单,明确检查部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核对患者基本信息,杜绝忙中出错。4.快速完成放射科信息系统录入,确保信息完整、准确,包括患者或家属(监护人)联系方式,

7、以备查询。5才佥查前尽量去除体外可能影响成像质量的衣物和饰品,患者体外临时固定岐撑物不必强行去除,必要时由负责医师协助处理。6以安全搬运为基本原则,掌握必要的搬运方法,固定和保护患者受伤的关键部位,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反应,避免二次损伤。7.当受伤部位不明确时,可适当加大照射野,尽量一次性完成检查;当患者生命指征不稳定时,一次不宜进行多部位、多体位和多方式照射,可根据实际病情,与负责医师协商尽快完成关键部位的检查。8检查完毕后,及时评估图像质量,符合临床诊疗需求后方可告知患者及家属离开,并及时确保图像的网络传输、图像存储、胶片打印。(四)创伤性急重症患者在DR检查过程中的转运患者由转运工具,

8、例如病床、轮椅、担架、躺椅等搬运至DR设备床的过程,以及检查结束将患者搬离设备床的过程,均需遵循安全转运和规范转运的原则5,61库框要求(1)安全转运:高度重视并及时处理转运时可能发生的突发意外情况,确保患者及家属安全。(2)规范转运:根据病情最好整床转运,需掌握正确的搬运方法,必要时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二次损伤。2搬运的注意事项(1)头部、颈部、颈椎损伤:建议在临床医师陪同、指导下进行患者搬运,严禁随意搬动头部,在搬运时不可去除颈托等固定支撑物。颈椎损伤宜采用平抬法,由专人双手托扶头颈部,沿身体纵轴向上略加牵引,或借助转运垫、转运板等工具,由34人分别托住肩、背、腰、大腿等部位,使头、

9、颈部与躯干成直线,平抬同步移动至检查床。(2)胸腰段脊椎、胸部损伤:将患者双下肢并拢,上肢紧贴身体两侧,水平托起患者躯干,移至检查床并呈仰卧位,应避免躯干发生扭转。严禁使用背负或抱持方式搬运脊柱损伤患者,严禁一人拖肩,一人抬脚的搬运方式。(3)骨盆损伤:常规采用就势体位,托起患者躯干、臀部、双下肢,水平移至检查床并呈仰卧位。(4)骨与四肢关节损伤:结合夕M分史和典型骨折体征(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较易判断。骨外伤患者需重点保护骨折部位,由专人托扶受伤肢体或外牵引支架;已实施肢体固定或姿势固定者,不宜拆除患处的外固定物(夹板、敷料等),必要时由负责医师处理伤口后再行检查。(五)创伤性急

10、重症患者DR检查的局限性基于DR摄影成像特点,该检查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各组织结构的影像重叠,细节显示不佳易引起病变遗漏,图像密度分辨力不足;由于投射角度的倾斜,可产生一定程度的失真和伴影。创伤性急重症患者的DR检查多适用于骨关节系统损伤、气胸、急腹症(如胃肠穿孔、肠梗阻等)等急症的影像学检查,以实现快速、有效为临床医师提供影像学评估依据。二、创伤性急重症脊柱骨盆损伤与DR检查的策略(一)脊柱损伤与DR检查的策略1脊柱损伤脊柱损伤常见情况为高处坠落头颈部着地后剧烈前屈、寰椎的横韧带撕裂,导致寰椎向前脱出;由垂直压迫的外力,如高处坠落的物体作用于头顶部所致寰椎/齿状突骨折,可引起前后弓和侧块多处断

11、裂、齿突骨折。胸腰椎受外力作用易引起压缩性骨折,常发生于第11-12胸椎和第12腰椎。能尾椎骨折或脱位多因直接暴力所致,如突然后坐摔倒,一般多为尾骨前脱位。2.DR检查的策略X线摄影检查是确定急重症脊柱骨折和脱位的有效方法。需注意下列事项:(1)摄影时应减少患者的移动,避免加重患者损伤。患者搬运时应借助木板、被单、转运垫等辅助器具,切忌使脊柱发生屈伸、扭转动作。颈椎损伤患者要专人托扶头颈部,颈部两侧用沙袋加以固定。(2)根据患者损伤后自我保护性体位的差异W病情的需要,合理设计摄影方法,正确使用中心线和移动性探测器,采取正位、侧位和不同角度的斜位进行拍摄,以获取满足影像诊断和临床需求的优质图像。

12、(3)脊柱摄影因其密度和厚度需使用滤线栅,以吸收散射线而提高图像质量。(4)脊柱摄影应含有邻近椎体的标志,以鉴别椎体的数目和名称,如颈椎摄片应含有颅底或第1、2胸椎椎体,腰椎摄片应含第11、12胸椎。因上胸椎、下腰椎及靓尾椎侧位较其他椎体侧位厚度相差较大,可利用X线管的阳极效应给予补偿,或者使用DR的组织均衡技术,以便获得密度相似的影像。(5)对于大范围椎体摄影可分段进行,注意两段之间的衔接,至少重叠12个锥体,必要时可做体外标记7,8L(二)骨盆损伤及DR检查的策略1.骨盆损伤多因直接暴力作用导致,如被行驶车辆或倒塌重物挤压致骨盆环骨折。单发骨折常见单侧耻骨上下支骨折、单侧骼骨骨折、艘臼骨折

13、、单侧既熊关节半脱位等;多发骨折多有明显移位,常见有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耻骨支骨折伴有耻骨联合分离或伴有低韶关节脱位等;多发骨折脱位容易损伤盆腔内脏器。2.DR检查的策略对于创伤性急重症不同类型的骨盆骨折,患者大多为被动体位,因此需注意:(1)使用就势体位,尽量减少移动患者次数,避免引起二次损伤;(2)合理利用移动探测器和X线球管,使中心线以相应角度进行骨盆入口位、出口位等摄影,以便充分显示骨盆骨折中坐骨和耻骨等的损伤情况;(3)必要时加大照射野,选择合适的曝光条件,以确保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求。三、创伤性急重症胸腹部损伤与DR检查的策略(一)胸腹部损伤创伤性急重症的胸腹部损伤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

14、性、穿透伤和非穿透伤、贯通伤和非贯通伤等类型。胸腹部DR检查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可为临床医师提供初步判断依据。但需注意的是有时容易低估创伤程度,甚至无法确定损伤情况,此时则需要其他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如CT、超声等9,10,11,12IO1.胸部损伤的常见情况临床最常见的胸部夕M穷为肋骨骨折,骨折端可刺破胸壁肋间血管、肺、纵隔及心脏、肝、脾等造成胸腹联合伤,引起气胸、血气胸、腹腔积血等,其中心脏损伤死亡率较高10;严重的胸部挤压伤可致气管、支气管破裂,引起吸气性阻塞而窒息;胸部在持续挤压下还可引发胸骨骨折、锁骨骨折以及胸锁关节脱位,甚至膈肌破裂、肺裂伤、心脏破裂,危及生命。2.腹

15、部损伤常见情况暴力外伤常导致腹部内脏破裂、空腔脏器穿孔等,临床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是B超和CT,对于可疑性空腔脏器穿孔和肠道梗阻时,进行立位腹部X线摄影有一定的作用100(二)DR检杳的策略1创伤性急重症胸部DR检查(1)根据患者情况采取合适体位:如站立位、坐立位、半坐位、仰卧位、侧卧水平位、侧卧垂直位等体位,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完成检查;对于临床怀疑气胸患者,结合患者实际病情,酌情优先立位胸部X线摄影,因为当气胸患者呈仰卧位时,空气容易积聚在肺前下方,可能导致错误判断12(2)必要时采取就势体位:对于肋骨骨折可采用胸部后前或前后正位、左右斜位,或隔上肋骨、膈下肋骨的正位和左右斜位摄影。(3)根

16、据患者病史及检查目的,选择合适的DR摄影条件:若要观察双肺野肺纹理和肺实质,则所需摄影条件较小;若要观察被肋骨、心脏、锁骨等遮盖部位的肺组织及纵隔,则需采用高kV摄影;若要观察肋骨情况,须注意合理选用摄影参数13(4)合理使用后处理功能:例如对比度、亮度、增强、反转、组织均衡技术、双能量减影等,调节合适的窗宽、窗位,可使目标区域的细微结构得到清晰、明确显示。2.创伤性急重症的腹部DR检查(1)腹部立位平片显示膈下游离气体、液气平及肠管扩张、积液、积气形成,初步判断空腔脏器穿孔,但对于穿孔具体部位DR摄影显示能力不足,需进一步CT等检查辅助确诊7,8,100(2)检查前确认患者腹部体外无金属物品

17、。(3)必要时由家属在旁对患者进行搀扶,防止发生摔倒等意外IW况,同时注意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必要的辐射防护措施/4)摄影时可适当加大照射野,涵盖三肌上缘;根据患者体型,选择合适的摄影曝光条件,确保图像质量。四、创伤性急重症四肢骨关节损伤与DR检查的策略DR因检查便利、操作简便、图像直观、诊断准确度高等特点,成为创伤性急重症四肢骨关节损伤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及时的疾病诊断和快速的临床救治发挥着很大的作用14,还可清晰显示直接或间接外力所致的金属异物。(一)摄影要求创伤性急重症患者四肢骨关节损伤常有多个骨/骨关节的骨折和脱位,为保证摄影质量,避免重复照射,在进行DR摄影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8、1.正侧位是上肢长骨和下肢长骨的常规检查体位,应至少包括一侧关节。2.下肢骨骼较上肢骨骼粗大、骨皮质较厚,例如骨盆、能关节等处,往往需要适当加大曝光剂量。3.对于一些结构较复杂的关节部位,例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足部等,需根据检查目的,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检查体位和摄影条件,以最快速度获取符合诊断要求的影像。4.必要时需陪护家属辅助患者体位保持,确保患者安全和检查顺利,并注意患者(尤其是幼儿)及家属的辐射防护措施。5.进行体位和摄影条件设计时,操作技师移动检查床和X线球管时,需要注意患者安全,避免造成患者二次损伤。6摄影结束后,可采用适当的图像后处理技术(灰度、对比度

19、调节等),使得图像符合影像诊断和临床需求,注意左右侧标注,快速打印胶片。7.对于微小隐匿性骨折,DR摄影显示能力有限,须进一步CT、MRI检查以明确诊断【7,8,10,14,15L(二)上臂与肩关节区域损伤与DR检查的策略1上臂与肩关节区域的损伤上臂损伤常见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和肱骨干骨折。肩关节受外力作用常发生肩关节前脱位、肩关节后脱位、胸锁关节脱位和肩胛骨骨折。2.DR检查的策略(1)肱骨正位:肱骨前后水平位:侧坐位,患侧肱骨稍垫高并向前伸出,肘关节弯曲、手掌垂直。肱骨夕M则紧贴竖立的探测器,健侧躯体稍外转,中心线对准肱骨内侧中点垂直射入。适用于肱骨中下段骨折,不能前后活动的患者。站立

20、经胸前肱骨正位:患者侧立,身体后倾并向健侧偏转,被检侧肩部上抬,肱骨紧靠摄影架手掌朝内,健侧上肢上举抱头、肘外展。中心线呈水平位,经对侧前胸部,对准肱骨中点射入探测器中心。适用于上臂夕附及肱骨骨折,因疼痛前臂下垂不能活动的患者。对于无法坐位或站立位者可采取卧位,通过移动检查床和探测器进行摄影。(2)肱骨侧位:仰卧肱骨侧位:仰卧位1,患侧肘部伸直掌面向上,用棉垫将前臂及肱骨垫高,探测器横向垂直竖立于躯干与肱骨之间,适用于全身复合性损伤和肱骨剧烈疼痛而不能转动手臂患者。仰卧位2,对侧肩部垫高,患侧上臂稍外展,屈肘成90。,前臂内旋,上臂内侧紧靠探测器,使肱骨内外上踝连线与探测器垂直。中心线对准肱骨

21、中点垂直射入。适用于不能站立但尚能转动上臂患者。仰卧经胸肱骨侧位:仰卧位,使身体向健侧稍倾斜,健侧上肢抱头,探测器横向垂直竖立于被检侧肱骨外侧并固定。中心线呈水平位,经对侧胸前部,对准被检侧肱骨中点射入探测器中心。适用于肱骨骨折及软组织开放性损伤,致前臂下垂不宜移动且不能站立的患者。(3)肩关节损伤的特殊摄影体位。当上述体位对病变显示欠佳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可适当采取下列特殊摄影体位7,8:肩关节关节盂前后斜位、肩关节侧位(可采用穿胸位以减少肢体重叠1仰卧肩关节轴位、仰卧或俯卧肩胛骨正位、肩胛骨前后立位、侧立肩胛骨轴位和侧卧肩胛骨轴位。(三)前臂肘关节区域损伤与DR检查的策略1.前臂肘关节损伤

22、前臂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长管状骨骨折的首位。前臂损伤除骨干骨折外,靠近两端的骨折会累及上下尺-挠关节,造成复合损伤。正常情况下,肘关节的肱骨内、外上既与尺骨鹰嘴位于同一直线上,当发生骨折或脱位时,这3点的位置关系发生改变,常伴骨、软骨、韧带损伤,严重者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常见肘关节脱位主要有后脱位、前脱位和侧方脱位3种形式。2.DR检查的策略DR摄影时应注意:(1)调整照射野大小,前臂至少包含一侧关节,上缘肘关节和/或下缘腕关节;(2)当患者体位活动受限时,适当调节X线球管角度,或请陪同家属在旁协助,以最大限度显示组织重叠的部位,避免病变漏诊。(四)掌腕区域损伤与DR检查的策略1.掌腕损伤手指的近

23、节、中节和末节指骨、掌骨因直接/间接暴力造成骨折,多为开放性骨折,骨折线可为横形、斜形或粉碎性。腕部损伤多因外力作用所致,常见损伤类型包括:(1)柯莱斯(C。IleS)骨折;(2)史密斯(Smith)骨折;(3)舟状骨骨折;(4)腕骨脱位;(5)其他腕骨损伤,如尺骨茎突骨折、三角骨骨折、大多角骨骨折、豆状骨骨折、钩状骨及头状骨骨折等。2.DR检查的策略(1)多发性掌指骨骨折DR摄影时应注意:包括全手及腕关节正位、掌上斜位、掌下斜位。常规掌下正位适用于手背损伤并累及软组织者;掌上正位是腕部抬高,手呈掌上正位摄影,适用于受伤手指呈屈曲位者,或手掌损伤累及软组织者;掌下斜位(内倾)是患侧掌面向下,手

24、指微曲,手掌内收呈45。斜位,适用于舟状骨、大多角骨和三角骨损伤;掌上斜位(外倾)是患侧掌面向上,手部外展呈45。斜位,手指分开,适用于豆状骨、舟状骨和月状骨损伤7,8,161若遇严重的腕部损伤不易进行常规体位摄影时,可改变球管倾斜角度,使重叠的豌豆骨、舟骨等位置、形态展开显示。对于拇指及第一掌指骨损伤,可根据患者配合程度,结合拇指正位(掌上位X侧位、斜位辅助观察骨折、脱位及骨质破坏等骨质情况。当石膏等外固定物影响具体病变定位时,可适当加大照射野,并根据病变可疑部位、患者配合程度,结合X线球管和检查床的移动,选择合适、合理的成像方案。(2)掌腕区域损伤的特殊摄影体位:当患者腕部严重损伤或石膏固

25、定导致前臂与腕部不能伸直时的摄影体位。水平后前位:坐位或立位,探测器垂直竖立于前胸与前臂之间,掌面紧贴探测器。中心线水平对准尺挠骨茎突连线中点下ICm处,射入探测器中心。侧位:掌面垂直,尺侧在下,手掌竖立并外旋放于探测器正中。中心线对准挠骨茎突垂直射入探测器。(五)创伤性急重症下肢骨及骨关节损伤与DR检查的策略1.股骨和能关节区域的损伤与DR检查的策略(1)股骨和蹴关节损伤:股骨与骰关节区域易由直接/间接外力作用导致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既骨折等,其中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好发于高龄人群,儿童及青少年易发生股骨头骨器滑脱和髓关节脱位。(2)DR检查的策略:股骨能关节损伤范

26、围广,检查前询问相关病史以快速判断损伤区域,探测器长轴与股骨长轴平行,适当扩大检查范围。如不明确损伤部位,应通过分段检查的方式排除损伤部位,正侧位摄影和就势体位以仰卧位为主;当患者活动受限不能翻动时,可采取仰卧股骨水平侧位或仰卧髓关节及股骨颈侧位等特殊摄影体位7,8,14,172.膝关节和胫腓骨区域损伤与DR检查的策略(1)膝关节和胫腓骨损伤:常见损伤为关节囊、韧带损伤(以内侧副韧带和前交叉韧带损伤多见人骐骨骨折、膝关节脱位及麒骨脱位、胫腓骨骨折等。(2)DR检查的策略:膝关节和胫腓骨区域DR摄影注意点:调整照射野大小,小腿至少包含T则关节,上缘膝关节和/或下缘踝关节;当患者体位活动受限时,适

27、当调节X线球管角度,或者陪同家属辅助调整患者体位,以最大限度显示容易重叠的组织影像,避免病变漏诊14,例如怀疑骸骨骨折时进彳掇骨侧位和/或骐骨轴位成像。(3)当损伤后活动受限不能翻动时,可采取下列摄影体位7,8:仰卧胫腓骨前后位和侧位:中心线对准小腿中央射入探测器中心,视野范围至少包含T则关节,必要时同时包含两侧关节。适用于小腿严重创伤损伤、不能移动患肢的患者。仰卧膝关节水平侧位:仰卧位,患侧小腿稍内旋,探测器横向垂直竖立于两膝之间,紧贴患侧膝关节内侧缘。中心线呈水平位对准患侧膝关节外缘,经骐骨下缘夕M则射入探测器中心。适用于膝关节外伤骨折、石膏固定或支架固定者。仰卧雕骨侧位:仰卧位,患侧下肢

28、伸直稍内旋并稍垫高,探测器横向垂直竖立紧贴膝部外侧。中心线呈水平位,对准膝内侧雕骨下缘射入探测器中心。适用于膝关节损伤及骸骨骨折、卧床不能移动的患者。侧卧胫腓骨体位:水平前后位:取侧卧位,探测器横向垂直竖立于患侧小腿后面并固定。中心线呈水平位对准小腿前面中点射入。水平侧位:取患侧在上、侧卧位探测器横向放于两小腿之间。中心线向小腿前侧稍倾斜,对准小腿外侧面中点射入。适用于下肢严重创伤、不宜向患侧翻动的患者。侧卧膝关节体位:前后位:体位取患侧在上、侧卧位,探测器横向垂直竖立并垫高,紧贴于患侧膝后。中心线呈水平位向头侧倾斜,对准患侧髓骨下缘射入探测器中心;侧位:患侧在上、侧卧位,探测器置于两膝关节之

29、间。中心线垂直并稍向膝内侧倾斜,对准雕骨外下缘射入探测器中心。适用于膝关节及胫骨近端骨折、支架固定或石膏固定者。3足踝区域损伤与DR检查的策略(1)足踝区域损伤:足踝关节损伤根据外力大小、方向及受伤时足所处的位置可产生不同类型的骨折。踝关节损伤有旋前外展型、旋后内收型、旋后外旋型、旋前外旋型、垂直压缩型等类型。足部损伤常有跟骨骨折、距骨骨折与脱位、足跖骨骨折、跖-附关节脱位、趾骨骨折或合并多处损伤等类型。(2)DR检查的策略:足踝区域DR摄影的注意点:常以正位、侧位、斜位为主,考虑到常合并多处损伤,视野应包含足踝关节及其软组织区域;当患者体位活动受限时,适当调节X线球管角度,或者辅以软垫等调整

30、患者合适体位,避免病变漏诊。当损伤后活动受限时,可采取下列摄影体位7,8:踝关节正侧位:前后位:仰卧或侧卧位,患肢足尖垂直台面,踝关节呈中立位放探测器中心,中心线对准内外踝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水平侧位:体位同前后位,患侧足底跟垫高,探测器垂直竖立紧贴外踝。中心线对准内踝中点垂直射入。适用于踝关节损伤并全身复合外伤,不能移动下肢或牵引患肢的患者。垂直位:取侧卧位,患侧踝关节夕M则面紧贴探测器,足底与台面成20。角(足尖斜向下I中心线对准内踝,与足底基准线成80。角射入。适用于T则踝关节严重损伤,不能移动患肢的患者。足前后内、外斜位:仰卧位或坐位,足底与台面成30。45。中心线对准第三跖骨基底部垂直

31、射入。适用于全足损伤活动受限者,其中内斜位适用于第二至五跖骨、跑骨和骰骨损伤的患者,外斜位适用于第一和第二跖骨及楔骨间关节损伤的患者。足附骨前后位:坐位:患侧膝部弯曲,足底紧贴探测器。中心线向足跟侧倾斜20,对准足背中央射入。仰卧位:两下肢伸直足尖向上,并背屈至足底与台面呈70。角,探测器置于足底,中心线水平对准足趾部、经足背中央射入。适用于下肢及足部损伤严重,不能移动患肢的患者。跟骨轴位:俯卧位,患侧胫腓骨下端垫高踝部弯曲成直角,探测器紧贴足底垂直于台面放置,中心线向足跟部倾斜35o-40o,对准跟腱处射入。适用于足部损伤和足跟部疼痛,不宜仰卧位及坐位的患者。综上所述,DR检查在创伤性急重症患者中应用较为广泛,尤其对于骨关节系统骨折、脱位等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创伤性急重症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DR摄影体位和就势体位及曝光条件,快速、精准获取高质量的图像,为影像诊断和临床救治提供有力的帮助。本共识就创伤性急重症患者相关的DR检查进行阐述,希望能为我国广大放射影像技术工作者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的制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