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docx(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目录一、穴位、中药贴敷疗法3(一)操作规范总则3(二)通关散操作规范4(三)敷胸散操作规范4(四)化痰贴操作规范5(五)镇咳贴操作规范5(六)纳气敷脐散操作规范5(七)温脐散操作规范6(八)止泻散操作规范6(九)消胀合剂操作规范7二、足浴止泻操作规范8三、特色中药制剂使用规范9(一)内服制剂使用规范9(一)专科制剂一览表10四、针刺疗法操作规范12(一)小儿体针操作规范总则12(二)小儿头皮针诊疗操作规范总则14(三)小儿穴位注射操作规范总则16(四)本院小儿针刺技术操作各论17工义虎就172.头皮水针穴位注射.173.体穴针灸17五、推拿疗法22一)脑瘫推拿操作规范
2、22(二)腹泻推拿操作规范32六、艾灸疗法34雀啄灸操作规范34七、经络导平治疗仪治疗35八、等速肌力训练仪治疗38九、神经损伤治疗仪治疗39十、痉挛肌治疗仪治疗41十一、中药离子导入仪治疗42十二、电脑灌肠机治疗44十三、中药保留灌眼疗法47一、穴位、中药贴敷疗法(一)操作规范总则【定义】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根据治疗需要将各种不同的药物制成相应的剂型,贴敷于患处或者一定的穴位上,通过药力作用于肌表,使药物和腌穴的双重治疗作用,传于经络、脏腑,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作用机理】穴位、中药贴敷属于外治疗法之一,其作用机理早在清代医家吴师机的理浦
3、骈文中就说的很清楚: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二穴位、中药贴敷,使药物和腌穴的双重治疗作用,传于经络、脏腑,再通过经络、脏腑的调衡,输布作用,或直接作用于局部病灶而起到全身或局部的治疗的作用。【操作前评估】I患者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2.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3.患者体质及敷药部位的皮肤情况。4.患者心理状况。【目的】协助治疗相关病症。【禁忌症】皮肤过敏者慎用。【物品准备】治疗盘、药碗、调制好的贴敷药物、穴位贴、油膏刀、0.9%氯化钠注射液、棉球。【操作步骤】I备齐物品,携至床旁,核对所备药物,做好贴敷前解释。2.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相应敷药部位,局部有毛发者予
4、以备皮,注意保暖。3.查看皮肤完整性,用0.9%氯化钠注射液棉球擦洗皮肤。4.中药贴敷时,遵医嘱,用油膏刀将药膏均匀涂布于皮肤特定的部位,使涂层厚度在35mm,然后以6cmX7cm或7cmX9cm自粘型无菌敷料,覆盖固定。5.穴位贴敷时,将药膏置于穴位贴中,贴敷于特定的穴位上。6.敷药完毕,协助患者着衣,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7.再次核对并清理物品,做好记录并签字。&施术者洗手消毒。9.根据贴敷时间要求,取掉穴位贴并清洁患者皮肤。【注意事项】1.油膏类或新鲜中草药捣烂敷于皮肤者,可能出现局部丘疹、水泡、皮肤溃烂等,也有污染衣物的可能。2.贴敷时间视病情和药物特性而定,严格执行时间要求。3.
5、药膏摊制的厚薄要均匀。4.密切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如出现皮肤发红,起丘疹、水泡、瘙痒、糜烂时,停止用药,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5.贴敷后,如果局部出现丘疹、瘙痒,可用地肤子30g煎水温渍(湿敷);如果局部出现水泡、皮肤溃烂,停用贴敷,并外涂广丹油膏(广丹50g、冰片2g,加芝麻油10g,调膏如牙膏状),或乌金油膏(大豆炭30g、冰片2g,加芝麻油20g,调膏如牙膏状)。(二)通关散操作规范【药品】院内制剂“通关散”。【药物组成】荆芥、苍耳子、川号、香附,等。【操作步骤通关散13g,加葱汁调膏。按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总则要求,将药膏贴敷于前因部位。【适应症】婴儿伤风感冒之鼻塞,属表证者【注意事项
6、】贴敷时药膏应覆盖前囱整个部位;皮肤过敏、附近有留置针者禁用,勿使药物溢出药膏粘贴周围头发。【常用穴位】前囱【疗程】一天两次,鼻塞缓解为度。【收费标准】17元/次,记费编码430000023。(三)敷脚散操作规范【药品】院内制剂“敷胸散二【药物组成】大黄、芒硝、蒜粉,等。【操作步骤】取“敷胸散”10g,以温开水调成牙膏状。按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总则要求,将药膏贴敷于肺炎啰音最明显的部位。【适应症】肺炎喘嗽之风火痰热闭肺证、肺热移肠证。【注意事项】根据不同年龄选择敷药时间,12岁患儿每次15分钟,35岁每次20分钟,5岁以上每次25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每次敷药严禁超过上述时间限制,否则,会导致
7、皮肤起泡、糜烂;对本药物过敏或出现皮疹者,应停止用药。【用药部位】背部肩胛间区及肺部听诊湿啰音密集处或X线检查改变明显处。【疗程】每日1次,7天一疗程,连用两个疗程或至肺部啰音消失。【收费标准】17元/次,记费编码:430000023(四)化痰贴操作规范【药品】院内制剂“化痰贴二【药物组成】苍术、陈皮、川厚朴、制半夏、细辛、石菖蒲,等。【操作步骤】取“化痰贴”3g,按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总则要求。【适应症】肺炎喘嗽之营卫虚弱证、寒饮犯肺证、痰湿阻肺证、肺脾气虚证、心阳虚衰证、气阴两脱证。【注意事项】皮肤过敏者禁用。【常用穴位】天突穴【疗程】每日2次,7天一疗程。【收费标准】17元/次,记费编码
8、430000023。(五)镇咳贴操作规范【药品】院内制剂“镇咳贴二【药物组成】冰片等。【操作步骤】按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总则要求。【适应症】肺炎喘嗽的风热犯肺、痰热闭肺证,出现的频繁咳嗽。【注意事项】辨证有寒象者禁用,对冰片过敏者禁用。【常用穴位】天突穴【疗程】每日3次,12天一疗程。【收费标准】收费标准:17元/次,记费编码430000023。(六)纳气敷脐散操作规范【药品】院内制剂“纳气敷脐散二【药物组成】胡椒、吴茱萸、五倍子、苍术、公丁香、生姜粉,等。【操作步骤】每次用上药5g,以温开水调成牙膏状,以穴位贴贴敷神阙穴。其余操作步骤按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总则要求。【适应症】肺炎喘嗽之寒饮犯
9、肺证、痰湿阻肺证、肺脾气虚、心阳虚衰证、气阴两脱证,泄泻之脾气虚泄、脾阴虚泄、脾肾阳虚泄、寒热错杂泄等证型。【注意事项】脐部感染者禁用。【常用穴位】神阙穴【疗程】每天1次,每晚睡前敷脐至次晨约10小时,10天1疗程或至相关症状消失为止。【收费标准】收费标准:17元/次,记费编码430000023。(七)温脐散操作规范【药品】以下方配置。【药物组成】公丁香、肉桂、广木香各L5克,麝香0.15克,加食醋、蜂蜜调膏。【操作步骤】按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总则要求。【适应症】寒湿泄泻之腹胀。【注意事项】用时适当将药物加温,脐部感染者禁用。【常用穴位】神阙穴【疗程】每天2次,7天1疗程或至泄泻停止。【收费标
10、准】收费标准:17元/次,记费编码430000023。(八)止泻散操作规范【药品】院内制剂“止泻散。【药物组成】杏仁、炒苍术、炒羌活、炒大黄、等。【操作步骤】“止泻散”3g,加食醋、蜂蜜适量,按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总则要求。【适应症】泄泻之湿热泄泻、暑湿泄泻、伤乳泄泻、伤食泄泻等证型。【注意事项】脐部感染者禁用。【常用穴位】神阙穴【疗程】每天1次,10天1疗程或至泄泻停止。【收费标准】收费标准:17元/次,记费编码430000023。【药品】以下方配置。【药物组成】葱白、莱蕨子3:1捣烂,蜂蜜调膏。【操作步骤】按中药贴敷疗法操作规范总则要求。【适应症】腹胀属食积内停者。【注意事项】消胀合剂需加
11、热至40后使用,外敷过程中需用热水袋保持温度。机械性肠梗阻禁用;脐部感染者禁用;腹胀消失后及时停药。【常用穴位】神阙穴、阿是穴及全腹。【疗程】每天1次,到腹胀消失为止。【收费标准】收费标准:17元/次,记费编码430000023。二、足浴止泻操作规范【药品】院内制剂“止泻合剂”。【药物组成】粘花衣等。【操作步骤】取“止泻合剂”一袋,倒入足浴盆内,加温开水IoOO1500ml,待药液不烫手时(保持温度约42C),熏洗两足。1.备齐物品(止泻合剂”、温开水2000ml、足浴盆、一次性塑料方巾、一次性毛巾),携至床旁,核对患者名字,做好足浴前解释。2.嘱患者坐位(或家长怀抱),脱去袜子,暴露双脚,将
12、衣裤撩至膝以上,注意保暖。3.先用温水将脚洗净擦干,然后倒入药液,保持温度约42C,熏洗双足20分钟。4.用一次性毛巾将双脚擦干。5.将患儿衣裤、袜子穿好,整理床单位。6.清理相关物品后,施术者洗手消毒。【适应症】各种疾病见泄泻者。【注意事项】最高不超过外踝尖。【用药部位】双足踝关节以下。【疗程】腹泻轻者每天熏洗1-2次,较重者熏洗3-4次,3天一疗程。【收费标准】26元/次,记费编码:410000006o三、特色中药制剂使用规范(一)内服制剂使用规范1.用法用量多数制剂的用量按0.5lgkg次,每天3次,温开水冲服。但脑瘫制剂按0.50.6gkg次,温肺散按0.30.5gkg次,化积冲剂按0
13、.50.6gkg次,止泻散按0.30.6gkg次,每天3次,温开水冲服。还要根据病情轻重和身体强弱,适当增减剂量。每包药加入温开水3050ml,充分溶解后,徐徐从口角喂服。不宜直接向舌面倾倒药汁,那样对味蕾的刺激作用比较明显,容易引起呕吐;冬天应把溶解的药汁坐浴在温水中保温,以免变凉后口感更苦,那样也容易引起呕吐。2.辨病辨证使用1)肺炎喘嗽风火犯肺、痰热闭肺证:麻杏陷胸散、化积冲剂、温肺散。风热犯肺、肺热阴亏证:麻杏麦冬散、化积冲剂、温肺散。2)泄泻伤乳泻:化积冲剂、止泻散。伤食泻:化积冲剂、止泻散。湿热泄:止泻散。3)脑性瘫痪阴虚瘀阻型:解痉散气虚瘀阻型:矫正散4)厌食症、胃腕痛肝气郁结、
14、脾胃气虚证:小儿健脾养胃冲剂。肝气郁结、脾胃阴虚证:小儿滋阴养胃冲剂。5)解表制剂阴血亏虚、风热外袭证:奔豚冲剂风热外袭诸证:桑蝉冲剂类别名称功能主治注指文号内解痉散滋肾柔肝、舒筋活血痉挛型脑瘫及肢体偏瘫的肢体强硬矫正散益气健脾、强筋壮骨迟缓型脑瘫及肢体偏瘫的肢体松软小儿健脾养胃冲剂疏肝健脾肝郁脾虚之厌食腹痛、消瘦服小儿滋阴养胃冲剂疏肝养胃肝郁阴虚之厌食腹痛、消瘦麻杏陷胸散宜肺平喘、清热化痰风火犯肺、痰热闭肺证制麻杏麦冬散辛凉宣肺、养阴化痰凤火犯肺、阴亏肺热证化积冲剂消食和胃乳食积滞之证剂桑蝉冲剂辛凉解衣、清热解毒风热表证奔豚冲剂解肌生津、清热滋阴阴血亏虚、风热外袭之证敷胸散清热化痰、消除罗音
15、肺炎喘嗽痰鸣、咳喘外止泻散燥湿清热、温中止泻湿热下注之泄泻、痢疾纳气敷脐散温阳散寒、消除罗音牌肾气虚之泄泻、咳嗽用通关散发散风寒、辛温开窍婴儿鼻塞、鼻炎镇咳贴辛凉宣肺、疏风镇咳风热袭肺之干咳频繁制止泻合剂利湿止泻泄泻,特别是稀水样便化痰贴辛凉宣肺、疏风镇咳风热袭肺之干咳频繁剂消胀合剂行气消胀麻痹性肠梗阻霆记四、针刺疗法操作规范(一)小儿体针操作规范总则一般体针采用经高压消毒灭菌的30号12寸毫针。要求一人二盒针,交替使用,针具与病儿固定。【操作步骤】1.体位患儿畏惧针刺,可根据不同情况选取不同抱姿。另外也可采取卧位。2.进针用75%酒精作局部消毒。常采用单手进针法,即只用刺手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
16、。以右手拇指、食指夹持针柄,中指指端靠近穴位,指腹抵住针身下端,当拇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随之屈曲,针尖迅速刺透皮肤.3.方向针刺入皮下后,右手可根据需要变更针身与体表的角度,以调节针刺方向,一般分为三种:3.1直刺:体针与皮肤呈90,此法用于肌肉较厚的腌穴。3.2斜刺:体针与皮肤呈45左右,适用肌肉较浅薄,或穴位深部有重要脏器所在的腌穴。3.3平刺:体针与皮肤呈15左右,适用于肌肤浅薄的腌穴和透穴时.4.深浅小儿针刺总的要求不可过深,在具体操作时又有所区别,肌肉丰厚其下无重要内脏、血管、神经者,可刺之略深;而皮肉浅薄或穴下有重要脏腑者,宜浅。年龄小者针刺宜浅;年龄大者可略深。病情轻者,刺之
17、宜浅;病情重,特别是一些慢性疾病,刺之可深。5.行针及留针一般用拇指、食指末节的指腹部来回转针,有进有退。左捻针,即拇指向前,食指向后为补法;右捻针,即拇指向后,食指向前为泻法;缓慢均匀的提插、捻转为平补平泻法.一般留针30-60分钟。每间隔1520分钟运针一次。对于偏瘫一侧或周围神经受损伤的部位,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增加行针的次数。一般经过3-5分钟刺激后,部分患者会产生局部或向远端放射的热、麻、胀、抽动等感应。6.出针左手用干棉球轻压针刺部位,右手持针作轻微的小幅度捻转,并随势将针缓缓提至皮下(不可单手猛拔),静留片刻,然后出针。出针时,依补泻的不同要求,采取疾出”或徐出”的方法出针。出针
18、后,宜先查看有无出血,如有皮下出血或皮外出血,可用干棉球按压0.5-1分钟,另外还需查看有无漏针,还应注意有无晕针延迟反应征象。【疗程】20天为一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可休息1周,继续下一疗程。【适应症】一般针刺适应面广,适用于各种小儿针灸适应症。【禁忌症】凡有高热、急性炎症、凝血功能障碍、先心病、皮肤疾病等疾患者慎用针灸。【注意事项】针刺时要注意避开内脏、血管及主要神经分布部位。【操作步骤】I、体位:根据病情明确诊断,选定头穴线。取得患者或者家长配合后,取坐位或卧位,局部常规消毒,选用规格为030X25mm的毫针进行针刺,为了便于取穴和消毒,患儿最好先把头发剪短或剃光。2、进针:头皮组织比较敏
19、感,为了减轻疼痛应该快速刺入,即以拇指、食指尖捏住针柄,中指控制针身部位,针与头皮呈1530夹角,针尖对准穴位,快速刺入头皮下帽状腱膜,然后沿刺激区方向将针送到规定的深度。若在进针过程中头皮组织比较致密或有疤痕组织,难以推进时,可略加捻转或改变进针方向。3、行针:一般以拇指掌面和食指挠侧面夹持针柄,以食指的掌指关节快速连续屈伸,使针身左右旋转,捻转速度200次/分钟左右。一般留针30-60分钟,1520分钟行针一次。按病情需要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偏瘫患者留针期间嘱其活动肢体(重症患者可被动活动)有助于提高疗效。一般经35分钟刺激后,部分患者在病变部位会出现热、麻、胀、抽动等感应。4、出针:刺手
20、夹持针柄,押手持棉球固定穴区周围头皮,快速将针拔出。由于头皮血管丰富,针后需用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适应症】:小儿脑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听力障碍、视觉障碍、斜视、周围神经病变、多动症、自闭症、舞蹈病、头痛、遗尿等。【禁忌症】头颅骨缺损者、开放性颅脑损伤者禁针。凡有高热、急性炎症、凝血功能障碍、先心病等疾患者慎用头皮针刺。【常用头皮穴位】百会、四神针、定神针、智三针、飘三针、脑三针、运动区、语言区、视区、晕听区等。【注意事项】1、因为头部有毛发,故必须严格消毒,以防感染。2、由于头针的刺激时间较长,医者必须注意观察患者表情,以防晕针。3、婴儿颅骨缝骨化不完全,卤门未闭,针刺时一定要避
21、开这些部位。4、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出针时必须用干棉球按压针孔0.5-1分钟。5、出针后,应清点针数,防止遗漏。【疗程】20天为一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可休息1周,继续下一疗程【操作步骤】1.取穴:百会、四神聪、神庭、肝俞、肾俞、脾俞,还需根据病情辩证选取其他穴位,每次选36个穴位,可交替轮换运用。2.操作方法用具为一次性5ml注射器,7号注射针头。穴位注射前,先核对药名及有效日期,察看药液是否变质、药物禁忌、药物与该患者是否一致,确定无误后,方可抽取药液。用75%的酒精局部消毒后,快速刺入皮下,缓慢推进,并略作提插,得气后回抽一下无回血,再推入药液,推药速度宜较成人慢。穴位注射的用药剂量因
22、药物及注射部位不同而有差异,头面部每穴注入0.5Im1,腰背部每穴每穴注入Im1,四肢部每穴注入2ml,每次用量为48ml。但对于小儿脑病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等慢性病,治疗时要求推药速度快,用量大。穴位注射结束,缓慢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0.51分钟。【药物】维生素Bl针、维生素B2针、三磷酸腺昔、神经生长因子、复方丹参针、黄注注射液、当归针、复方麝香针、醒脑静针等。【适应症】多用于小儿脑瘫、小儿麻痹后遗症、周围神经损伤。【疗程】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与针刺交替进行。10次为一疗程。【注意事项】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禁忌及毒副作用,注意药物的有效
23、期,并检查药物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在穴位注射时,药液不可注入关节腔、脊髓腔和血管内,并应避开神经干,内有重要脏器的部位不宜针刺过深,以免刺伤内脏。凡有高热、急性炎症、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慎用。(四)本院小儿针刺技术操作各论1.头皮针适用于智力、听力、语言、视力、感觉、触觉障碍及运动功能的平衡障碍。(1)头皮针灸的作用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节阴阳的作用,能增加脑部的血流量,改善脑部的血循环,促进脑细胞的代谢,使患儿肢体肌力和关节功能得以改善或恢复。同时还可提高脑瘫患儿的智力,促进患儿语言、听力发育。(2)头皮针灸的穴位配伍原则采用焦氏头针分区定位及治疗方法。主穴:运动区、感觉区、双侧足运感区、
24、运动前区、附加运动区。配穴:智力低下加智三针、四神针,语言障碍加语言I、II、III区、说话点;听力障碍加晕听区、耳前三穴;视觉障碍加视区、眼周穴位;精神行为障碍加情感控制区;平衡协调功能差加平衡区或脑三针;精细动作差加手指加强区;伴癫痫者加项中线、制癫区;肌张力不全、舞蹈样动作、震颤明显者加舞蹈震颤控制区;表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者加额五针、定神针。(3)头皮针灸的针刺方法与疗程选用0.35X25mm毫针,针体与头皮成1530。角快速进针,刺入帽状腱膜下,快速捻转35次,留针3060分钟,1520分钟行针一次。每日一次,30次为一疗程。(4)收费标准:17元/次,收费编码:4300000072
25、.头皮水针穴位注射应用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川莞嗪注射液等,每日或隔日I次,每次选35个穴位,每个穴位注射约0.3ml,15次为1疗程。适用于智力、听力、语言、视力、感觉、触觉障碍及运动功能的平衡障碍。收费标准:26元/次,收费编码:430000022。3.体穴针灸体穴针刺的作用:用毫针刺激躯干以及四肢的穴位,通过针感的传导以达到疏通经络、改善肢体功能的目的。(I)中医辨证分型的针灸治疗I)阴虚瘀阻型处方工头皮针:百会、四神聪、运动区、感觉区、双侧足运感区、运动前区,语言I、II、HI、晕听区、视区、眼周穴位。体针: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血海、丰隆。配穴:上肢瘫者加曲池、手三里、外关、
26、合谷、后溪;下肢瘫者加环跳、阳陵泉、太冲;易惊、夜卧不安者加神庭、印堂、安眠1。握拳不展,腕指屈曲加阳谷、阳溪、阳池、八邪、伸指;尖足加解溪、足下垂点、申脉、照海;关节僵硬拘急加尺泽、委中。咀嚼无力者加颊车、地仓、廉泉;流涎不禁者加承浆、地仓;舌外伸者加廉泉;腰软无力者加腰部夹脊穴;肢体痿软肌肉松弛者加曲池、外关、合谷、伏兔、足三里;纳呆食少、腹胀便酒者加中皖、天枢;肉门迟闭加肾俞、绝骨。刺灸法:补泻兼施。2)气虚瘀阻型处方工头皮针:百会、四神聪、神庭、智三针、运动区、语言区、平衡区、语言I、IhIIh晕听区、视区、眼周穴位。体针:心俞、脾俞、神门、大陵、哑门、通里、血海。配穴:四肢无力者加曲
27、池、足三里;咀嚼无力者加颊车、地仓、廉泉;流涎不禁者加承浆、地仓;舌外伸者加廉泉;食欲不振者加中皖、足三里;吞咽困难者加廉泉、天突;意识不清、言语不利者加劳宫、涌泉、通里、廉泉。握拳不展,腕指屈曲加阳谷、阳溪、阳池、八邪;尖足加解溪、足下垂点、申脉、照海;关节僵硬拘急加尺泽、委中。腰软无力者加腰部夹脊穴;肢体痿软肌肉松弛者加曲池、外关、合谷、伏兔、足三里;纳呆食少、腹胀便港者加中腕、天枢;卤门迟闭加肾俞、绝骨。刺法:补泻兼施。(2)不同临床类型的针灸治疗1)痉挛型头皮针:百会、四神聪、运动区、感觉区、双侧足运感区、运动前区(卤门未闭婴幼儿禁针)。体针:主穴:牌俞、胃俞、膈俞、肝俞、太冲、足三里
28、。配穴:肩内旋加肩贞;肘屈不伸加尺泽;拇指内收握拳加八邪或合谷透后溪;足下垂加解溪、昆仑、太溪、足下垂点;足外翻加三阴交、太溪透昆仑、足外翻点;足内翻加悬钟、昆仑、足内翻点;足趾拘挛加八风;剪刀步加风市、阳陵泉、绝骨。针法:体针穴位,采用速针疗法,快速点刺不留针,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头皮针法同前。2)肌张力低下型头皮针:百会、四神聪、运动区、感觉区、平衡区为主。体针:主穴:中皖、足三里、关元、三阴交。配穴:头项软加天柱、大椎、华佗夹脊(颈段);腰软加肾俞(双)、膀胱俞(双)、华佗夹脊(腰段);下肢膝软加血海、梁丘、阳陵泉透阴陵泉、绝骨;抬腿困难加髀关、迈步、伏兔;抬肩困难加肩三
29、针;上肢软弱无力加曲池、外关、合谷;手腕下垂加阳谷、阳溪、阳池;手握无力精细动作差加液门、三间、合谷。针法:肢体穴位以补法位主,留针3060分钟,疗程同上。3)不随意运动型头皮针:运动区、舞蹈震颤控制区、平衡区为主。体针:主穴:百会、四神聪、风池、太冲、合谷、阳陵泉、三阴交。配穴:肝肾阴虚加肝俞、肾俞、太溪(补法);血虚风动加血海、三阴交、复溜(补法)。针法:未注明刺法的穴位均采用平补平泻法。手足徐动型患儿不宜留针,点刺后出针,以防断针、滞针的发生。4)共济失调型头皮针:百会、四神聪、运动区、运用区、平衡区为主。体针:主穴:风池、翳风、神门、太溪。配穴:肩锅、曲池、外关、合谷、伏兔、阳陵泉、三
30、阴交、足三里。针法:补法或平补平泻法。(3)合并症的针灸治疗1)伴随体质虚弱或身体消瘦,纳差头皮针:胸腔区、胃区。体针:脾俞、胃俞、肺俞、肝俞、肾俞、足三里、中皖、关元、气海。针法:体穴均采用补法。2)伴随智力障碍头皮针:百会、四神聪、神门、弱智四项:智三针、定神针、脑三针、四神针。体针:内关、足三里、太冲、心俞、肾俞、悬钟、合谷。针法:心俞、肾俞均用补法,余穴均采用平补平泻法。3)伴随语言障碍头皮针:语言I、II、IHEo体针:哑门、廉泉、通里、舌三针。配穴:呼吸不畅、发声困难加迎香、膻中、天突;舌运动能力低下加舌三针;口唇、下颌开合困难、流涎加地仓、颊车、下关。针法:平补平泻手法为主,哑门
31、针刺后不留针,余穴可留针。4)伴随视力障碍头皮针:视区。体针:睛明、攒竹、丝竹空、鱼腰、瞳子慌、阳白、承泣、翳明、太阳。针法:平补平泻手法。5)伴随听力障碍头皮针:晕昕区。体针:听宫、听会、耳门、翳风、肾俞、太溪、完骨。针法:肾俞、太溪用补法,余穴平补平泻法。6)伴随癫痛头皮针:制癫区、病灶相应区(依据脑电图表现,确定其病灶部位,在相应的头皮区域取穴,常分额、顶、枕、飘等区)、额中线。体针:发作时应醒脑开窍,针刺内关、水沟、百会、后溪、涌泉穴,强刺激以复苏;间歇期应豁痰开窍、熄风定痛,针刺印堂、鸠尾、间使、太冲、丰隆穴。配穴:痰火扰神加曲池、神门、内庭;风痰闭阻加阴陵、风池;心脾两虚加心俞、脾
32、俞、足三里;肝肾阴虚加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痰阻脑络加膈俞、内关。针法:平补平泻法。7)伴随精神行为障碍头皮针:额五针、定神针、四神针、情感控制区。体针:心俞、肝俞、四神聪、神门、内关、太溪、太冲、三阴交。针法平补平泻法.8)伴随睡眠障碍头皮针:四神针。体针:百会、神门、内关、风池、安眠1、安眠2、神庭、本神、三阴交、心俞。针法:平补平泻法,四神针向百会穴针。五、推拿疗法(一)脑瘫推拿操作规范1推拿按摩基本手法以通络矫正手法为主,包括循经推按、穴位点压、异常部位肌肉按摩、姿势矫正。(1)循经推按:在经络循行部位或肌肉走行方向,使用推法和按法的复合手法,以推为主,根据部位不同可选指推法、掌推
33、法。可以疏通全身的经络,加速全身的血液循环,从而改善皮肤、肌肉的营养,能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运动,强筋壮骨,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肢体活动。(2)穴位点压:对全身各处重要穴位,使用点揉、按压复合手法,对腌穴有较强的刺激,具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3)异常部位肌肉按摩:对患儿异常部位肌肉采用揉、按、滚等手法,对肌张力高的部位,用柔缓手法,可缓解痉挛,降低肌张力;对肌力低下部位,用重着手法,以提高肌力。(4)姿势矫正:采用扳法、摇法、拔伸法等手法,促进脑瘫患儿肢体、关节活动,对异常的姿势进行矫正,具有滑利关节、增强关节活动、疏筋通络等作用。2推拿按摩的基本治疗原则推拿按摩的手法要求持
34、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以柔克刚:对于痉挛严重者,手法易柔缓。以刚克柔:对于软弱无力者,手法易重着。痉挛型:降低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为主。不随意运动型:缓解紧张、降低兴奋性,提高肌力。3推拿按摩的时间及疗程手法治疗每日12次,每次1545分钟。时间长短根据年龄、体质情况而定.每周治疗6天,每月为1疗程。4.收费标准:25元/次,收费编码:4500000085操作步骤推拿手法1)头颈部1)循经按摩颈部刺激线:部位在颈后枕骨下缘起始,沿左右两侧斜方肌外缘直下至肩。手法用拇食二指,两侧同时向下直推,或用食、中指指腹先推一侧,再推另一侧,反复直推100次。颈后刺激线:部位从颈后枕骨下缘正中,沿颈椎
35、棘突之直线,直到胸椎。手法用拇指或食、中二指向下直推100次。2)异常肌肉按摩A.头部扭转:部位颈部两侧肌肉,从耳后发际直到肩部。手法用揉法,沿颈部两侧肌肉,各揉按100次。B.头向后仰:部位颈后部肌肉,从枕骨下直到胸椎。手法用揉法,每次揉按100次。3)穴位点压百会刺激区:部位以百会穴为中心,约手掌大小面积范围。手法以扣点法或散点法刺激该区,或以手掌紧贴该区进行揉摩、按压,每次约1分钟。百会穴:部位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之。手法以指尖按点或揉点该穴位,每次1分钟。风池穴部位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于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取穴。手法用揉点法,两手拇指于两侧穴位同时揉压,揉压
36、时应向对侧眼窝方向用力,每次1分钟。天柱穴部位哑门穴旁开1.3寸,斜方肌之外缘;手法用揉点法。两手拇指于两侧穴位处同时揉点,每次1分钟。4)姿势矫正颈部回旋法:体位患儿取仰卧位,保持颈椎、胸椎、腰椎直伸。手法治疗师坐在患儿头部后方,以右手掌抬举右肩的同时,以左手将颜面向右做最大限度回旋,并保持3分钟,然后以左手抬举左肩,以右手将颜面向左做最大限度回旋,并保持3分钟。注意事项颈最大回旋度因人而异,治疗时用力适度,不可强行扭转。治疗中如发现患儿紫细,应立即中止治疗,待12分钟缓解后再重新开始。伸颈法:体位L患儿取坐位,坐于治疗师怀中。手法医师以双手托住患儿下颌及耳后部位,向上用力拔伸,持续3分钟。
37、注意事项动作宜缓慢,切忌用猛力拔伸,开始用力轻,逐渐加力。屈颈法:体位患儿取坐位,坐于治疗师怀中。手法医师以双手掌放于患儿头后部,逐渐用力前压,最大限度屈颈,保持3分钟。注意事项屈颈程度根据患儿头后仰轻重,逐渐用力,切忌猛力按压。(2)躯干部1)循经推拿督脉刺激线:部位脊柱正中,自胸椎至腰艇椎脊椎棘突线。手法以拇指或中、食二指,自上向下直推100次。腰背刺激线:I部位脊柱两侧,相当于足太阳经在腰背部的走行部位。手法以两手拇指或食、中二指,自上向下直推100次。2)异常肌肉按摩躯干屈曲紧张:部位脊柱两侧,从脊柱到肩胛骨内缘狭长的范围。手法从上到下每个部位进行揉、摩,时间3分钟。腰部无力:部位从腰
38、椎到舐椎两侧的腰部肌肉。手法以滚、揉手法为主,配合叩击,手法应为重刺激手法,以提高肌力,时间3分钟。3)穴位点压夹脊穴:部位自第1胸椎至腰舐椎的每一脊椎棘突下旁开O.5寸为夹脊穴。手法以两手拇指尖按点,自上而下,3分钟。大杼穴:部位第一胸椎脊突下旁开1.5寸。手法以两手拇指尖按点,1分钟。督俞穴:部位第六胸椎脊突下旁开1.5寸处。手法以两手拇指点按I分钟。脾俞穴:部位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手法以两手拇指尖点按1分钟。肾俞穴:部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手法以两手拇指尖点按1分钟。膀胱俞:部位第二能椎棘突下旁开1.5寸。手法以两手拇指尖点按1分钟。4)姿势矫正背伸法:体位患儿取俯卧位
39、。手法医师坐于患儿一侧,以一条腿压在患儿腰部,两手分别托住患儿胸部及下肢,逐渐用力,使患儿达到最大限度背伸,维持3分钟。注意事项用力均匀缓慢,不可过猛,背伸幅度逐渐加大,以病儿能耐受为度。躯干旋转法:I体位患儿取仰卧位。手法治疗师坐于患儿前侧,以一条腿压在患儿躯干腰部上侧,右手放在患儿上侧肩关节部,左手放在患儿上侧骨盆处,右手向内用力,左手向外用力推,使患儿躯干得到最大限度回旋,并保持3分钟;然后换另一侧,使用同样手法。注意事项以整个手掌固定肩关节,用力均匀、缓慢,逐渐加大回旋幅度,循序渐进。躯干侧弯法:体位患儿取坐位,坐于治疗师怀中。手法治疗师以一只手放于患儿腰部一侧,一只手固定另一侧肩关节
40、,两手同时向内用力,使躯干最大限度侧弯,维持3分钟;然后以同样手法使躯干向另一侧侧弯。注意事项用力缓慢、均匀,逐渐加大侧弯幅度,适用于躯干紧张,活动不灵活。(3)上肢1)循经推拿挠侧刺激线:I部位自曲池穴起,沿横骨外后侧直下至精侧腕部。手法沿刺激线自上而下直推100次。尺侧刺激线:部位自胧骨内上靓之后凹陷处起始,沿尺骨前内侧下至腕部尺侧。手法沿刺激线从上而下直推100次。2)异常肌肉按摩上肢屈曲内旋:部位上肢内侧肌肉。手法以揉法,从上到下揉摩100次。上肢背伸:部位上肢外侧肌肉。手法以揉法,从上到下揉摩100次。手紧握拳、拇指内收:部位虎口、大鱼际肌。手法揉按100次。3)穴位点压肩的穴:部位
41、垂肩,在三角肌起始部的中点,锁骨肩峰端下缘。手法以拇指指尖按点,时间1分钟。臂席穴: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上点稍前处,肩躅与曲池的连线上。手法以拇指点按,时间1分钟。曲池:部位肘横纹外侧尽头,肱骨外上股前侧。手法以拇指指尖按点,时间1分钟。内关:部位腕横纹上2寸,在槌侧腕曲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手法以拇指指尖按点,时间1分钟。伸指穴:部位掌根部,大小鱼际肌之间凹陷处。手法用拇指尖向腕关节方向按点1分钟。合谷穴:部位第二掌骨中点,第一骨间背侧肌隆起处。手法用拇指指尖揉点1分钟。4)姿势矫正伸肩法:体位患儿取坐位,背对治疗师。手法治疗师坐于患儿背后,两手握住肩关节,用力背伸,维持3分钟。注意事项用于肩
42、内收、缩肩患者,用力均匀、缓慢,不可过猛。上肢屈伸法:体位患儿坐位或仰卧位。手法治疗师坐于患儿一侧,患儿左手握拳,医师以右手握着患儿的拳,使肘关节、腕关节用力屈曲,保持3分钟。然后换另一侧上肢,保持3分钟。注意事项腕关节屈曲用力不可过大,以患儿能耐受为度。上肢旋转法:体位L患儿坐位或仰卧位。手法治疗师坐于患儿一侧,一只手抓住患儿手掌,另一只手抓住肘关节处,患儿上肢伸直,缓慢用力拉伸的同时向外旋转,维持3分钟。然后换另一侧上肢。(4)下肢1)循经按摩胫腓刺激线:部位在胫骨与腓骨之间,上起阳陵泉,下至解溪穴。手法自上而下,沿刺激线直推100次。胫内刺激线:部位胫骨内侧后缘,上起阳陵泉,下至跟腱内侧
43、。手法沿刺激线自上而下直推100次。2)异常肌肉按摩:下肢内收、紧张:部位大腿内侧肌群。手法以揉法,100次,自上而下揉。下肢屈曲:部位下肢屈肌部位(下肢后侧)。手法以揉法,自上而下100次。尖足、脚尖着地:部位跟腱部位。手法先以揉按法100次,后捏拿跟腱50次。膝反张:部位胭窝部位。手法以揉按50次,叩击手法100次。3)穴位点压:环跳穴:部位曲腿,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尾舐骨连线的外1/3处。手法点揉1分钟。委中穴:部位在窝横纹中点处取穴。手法点揉1分钟。阳陵泉:部位在腓骨小头前下缘,腓骨长肌前缘处取穴。手法点揉1分钟。阴陵泉:部位在胫骨内集下缘处。手法点揉1分钟。足三里:部位在外膝眼下3寸
44、,距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取穴。手法点揉1分钟。承山穴:部位在腓肠肌肌腹下陷中,用力伸出时出现人字纹处。手法点揉1分钟。跟平(新穴):部位内踝高点连线与跟腱相交处。手法点揉1分钟。4)姿势矫正:分髓法:体位患儿取仰卧位。手法患儿两下肢伸直,治疗师双手固定患儿膝关节部,逐渐用力向外分傲,使股角最大化,保持3分钟。然后令患儿双下肢屈曲外展,治疗师双手分别固定膝关节,由内向外旋转髓关节,并尽力向外下按压,时间3分钟。注意事项痉挛严重者,局部肌肉按摩后再行分靓,分靓时用力宜轻柔,抵抗严重时,切忌强行分按。压膝整足法:体位令患儿仰卧位,下肢伸直。手法治疗师一手按压膝部向下,尽力使下肢伸直,一手握住足底,尽
45、力使足最大限度背屈,持续3分钟。注意事项下肢保持伸直位,膝关节屈曲严重者,按压不可过猛。手掌握住或托住整个足底用力前推。下肢屈伸法:体位患儿取仰卧位。手法治疗师于患儿后方,一手握住足部,一手扶于膝部,先用力屈曲踝、膝关节,维持30秒。然后一手抓住足前部,一手扶于大腿根部,尽力伸直下肢,使膝踝关节最大限度伸展,维持30秒,再行屈曲,如此反复5次。注意事项屈曲和伸直时宜缓慢用力,逐渐增加,不可猛力拉扯。注意事项:手法必须运用适度,刺激量由轻渐重,要掌握在患儿能耐受的范围之内。初治者不宜用重手法和重刺激,否则会引起患者对治疗产生恐惧和紧张。肢体活动幅度应由小到大,但不宜超过正常生理活动幅度。运用重手法仍要求柔和,不能使猛力,手法要带有节律性,要避免突然性冲击动作。在进行循经推拿或揉摩时,可用滑石粉保护皮肤。控制治疗室温度,冬天16,夏天22,治疗时穿贴身薄衣。根据患者病情、症状、姿势异常情况,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