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工作计划汇总七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60930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监测工作计划汇总七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监测工作计划汇总七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监测工作计划汇总七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监测工作计划汇总七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监测工作计划汇总七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监测工作计划汇总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监测工作计划汇总七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监测工作计划汇总七篇监测工作计划篇1为了加强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统计工作,为统计分析居民健康和人口死亡水平,主要死亡原因及其基本变化规律提供有效、准确的科学依据。我院在20某某年持续做好死因登记报告,具体工作计划如下:一、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按照其导致死亡的顺序(直接死因、间接死因)分别填写在第I部分,其他重要医学情况填写在第II部分。二、医院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死亡报告卡,在7天内完成对卡片的审核和网络报告,保证死亡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三、加强死亡信息的审核,死亡报告管理人员应对收到的死亡报告卡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死亡报告卡必须及时向诊治(填写)医

2、生进行核实。监测工作计划篇2按照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规范和上级工作要求,加强我院死亡病历的监测工作,杜绝死亡病历的漏报、迟报现象,健全死亡病历报告制度,特制定20某某年死因信息监测工作计划。一、目标(一)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完善死因网络报告程序。(一)按照工作规范,定期进行督导检查。二、措施(一)对各科临床医生进行死亡医学证明书培训,要求完整准确及时的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一)要求各科室做好死亡病例登记工作。并对死亡病例进行讨论,做好1己录O(三)负责网络直报工作人员在核实确认后,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将卡片通过计算机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卡片的收集、保存和登记。(四)定期下科室进行死亡病历报告工作

3、的督导检查。杜绝漏报、迟报现象。监测工作计划篇37月4日,县环境监测站召开20某某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会,同时安排部署下半年工作。监测站全体参加了会议。会上,县环境监测站站长张艳兰对照全站工作职责,对上半年工作做了总结,并对下半年工作要点进行了部署安排,强调下步工作中要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服务水平.一是按时按质完成了常规监测任务。编制各季度的金乡县出境地表水、地下水、区域环境噪声和环境空气监测报告,整个常规监测工作做到了定点准确、操作规范、数据可靠、上报及时,获取有效数据1420个。二是不断强化企业监管性监测。紧紧围绕全县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任务,结合污染减排工作,按照济宁市重点企业监管实施方案对霄云

4、煤矿、济宁市金桥煤矿,污水处理厂每旬一次监督监测,及时报出有效数据;对5套在线系统进行了比对监测,获监测数据96个;配合相关科室完成污染源应急监测分析工作,共获有效数据156个;配合局环保手续整治和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对涉及企业进行了采样分样,共获得有效数据81个;在检测机构的配合下,完成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72家。三是提升环境监测标准化水平。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县环境监测站严格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能力建设,实验室环境、仪器设备配置、人员素质、现代化办公等方面有了较快发展,顺利通过了县级(三级)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为提高监测技术水平,积极派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上级部

5、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会议同时明确了下半年工作重点:一是继续加强监测人员的业务培养和思想素质教育,提高监测站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业务水平,更好的为环境管理服务;二是增加硬件的投入,淘汰一批过时和老化的监测仪器,购进一批先进仪器,为环境监测提供一个好的硬件环境;三是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提高监测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时性。监测工作计划篇4为加强死因监测工作的开展,结合本中心的实际情况,现制定20某某年死因监测工作计划一、目的通过收集、利用居民死亡的相关基本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居民与慢性病相关的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

6、疫情,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二、主要指标1、居民死亡推断书填写的准确率大于95%。居民死亡推断书填写无缺项、漏项、无逻辑错误、字迹清楚,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有调查记录。2、有专职技术人员依据居民死亡推断书确定根本死亡原因。3、死亡病例无漏报,报告及时率100%.4、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制定并严格实施相关工作制度,确保死亡病例监测工作的质量。例会及人员培训制度;半年举办一次工作例会,分析、评价、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同事开展相关人员的常规业务及岗前培训。资料和档案管理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原始资料和卡片等的管理工作。资料的录入上报制度;按规定的时限完成居民死亡推断书的录入、上报工

7、作。5、人员培训情况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死因监测工作接受培训率达100,培训内容主要为居民死亡推断书的正确填写及死因监测的相关知识。网络直报人员应经过上级业务部门的培训并合格。监测工作计划篇5一、指导思想以食品安全法为依据,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目标,以大中型餐饮单位及高风险食品品种为重点,建立机制,强化配合,努力提高餐具消毒监督监测及食品风险评估预警水平。二、任务和目标(一)全面实施餐具消毒效果监测。城区各类学校、托幼机构(IOo人以上)食堂、15桌以上餐馆餐具消毒效果监测覆盖率达100%;15桌以下餐馆集中消毒餐具消毒效果监测覆盖率达100%。(一)全面开展餐饮消费环节重点食品抽检。城区

8、大中型餐饮单位制作的凉(卤)菜、生食海鲜、鲜榨果汁等高风险食品监测覆盖率达100%。三、实施步骤(一)组织部署阶段(9月30日前M研究制定计划,组织安排部署,细化相关措施,筹集人力和基本设备。(二)具体实施阶段(10月8日TO月31日)。按照职责分工,具体组织实施。1.餐饮消毒效果监测。(1)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15桌以上餐馆:每季度开展1次抽检,每次每单位采“餐盘、碗、筷(或勺)、砧板”样品各1份,监测指标为:大肠菌群、致病菌。(2)集中消毒餐具:15桌以下餐馆每季开展1次不低于50个单位的抽检,每次每单位采“碗、筷、勺、杯”各1份,监测指标为:大肠菌群、致病菌。2、重点食品监测。对有凉菜制

9、作的聚餐单位每季开展凉(卤)、生食海鲜、鲜榨果汁的抽检,抽样数量根据制作的品种抽取。3、责任分工。整个监测采样工作由执法大队牵头负责,大型餐饮单位由局食品科协助。(三)总结评估阶段(11月1-30B)责任部门对照计划,认真开展总结,拟定总结评估报告上报。四、工作要求(一)统一思想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开展监测,是切实防范食物中毒等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有效措施,是加强食品安全预警、提升主动服务能力的基础。各相关单位(科室)一定要站在服从大局、创先争优的高度,切实克服人力、技术、设备等种种困难,积极组织落实相关措施,确保监测工作切实推进。各餐饮单位要站在提高食品安全质量,

10、减少食品安全风险的高度,增强监测的、主动性,积极配合搞好相关工作。(二)强化组织领导。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成立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分管副局长任组长,执法大队队长、食品科科长任副组长,执法大队及局食品科有关人员为成员,负责整个监测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主任,负责具体相关实施工作。执法大队及食品科也要成立专班或指定相关人员负责该项工作,并于8月31日前制定详细的监测工作计划(进度表)报局领导小组备查,以确保各项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三)加强协同配合。执法大队和局相关科室要加强协同协作,执法大队牵头负责监测的进度计划和组织实施,并负责整个监测结果的依法应用;局食品科做好监测实施

11、的配合工作;局办公室要做好监测工作的社会宣传及监测经费的保障落实;其它科室也要积极做好有关配合。确保监测工作顺利实施。检测不合格单位由执法大队按照相关法规程序组织进一步调查和处理。对数次监测不合格单位要予以曝光或降低量化分级监管等级处理。(四)确保监测实效。一是注重监测质量。要严格监测程序,加强质量控制管理,确保检测数据真实有效;二是严格依法监测。严格按照监测程序,实行监督检查和监测相结合,确保依法监测;三是加强宣传。要充分发挥网络、电视等媒介作用,采取公告等形式,对监测不合格单位予以曝光,营造监测工作氛围,提高监测效率。监测工作计划篇6为了更好地加强我县重点肠道传染病(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

12、及副伤寒)防制工作,切实保护人民健康,及时掌握各地重点肠道传染病流行状况,控制暴发及流行,现制定县20某某年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常规监测工作计划:一、监测目的(一)及时发现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掌握疫情动态,早期识别暴发疫情,分析流行因素;(二)掌握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菌株的型别、分布、毒力、耐药性变化情况,监测菌型变迁与流行的关联性;二、肠道门诊的要求(一)肠道门诊每年的开设时间为5月1日一10月31日。可根据疫情适当提早或延长。肠道门诊的医务人员须持证上岗。(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的领导下,县疾控机构负责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制监测工作,县人民医院、各乡镇卫

13、生院要成立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县疾控中心成立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治领导工作专班,下设流行病、卫生检验和消杀灭为主的应急机动队,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做好应急突发疫情的物资储备。(三)加强对医疗机构肠道门诊的督导和霍乱疫源的检索工作。510月,乡镇级以上的医疗单位肠道门诊必须达到五专”(专人、专房、专用器械、专用厕所、专用登记本),专人负责管理消毒实施情况,并有消毒记录。对就诊的腹泻病人做到逢泻必登、逢疑必检”,检测阳性结果要求及时报告县疾控中心并进行核实。(四)肠道门诊应有肠道病工作制度与隔离制度;门诊应设诊疗室、观察室和专用厕所。(五)肠道门诊限于每天腹泻三次以上的患

14、者就诊,所有就诊腹泻病人(初诊和复诊)必须按专用的肠道门诊登记表要求登记(见附件1)。(六)初诊病人需化验大便二联(常规、霍乱弧菌培养)。无大便的病人可用肛试子取样,县医院以自检为主,阳性结果及时送县疾控中心复核,并填写病人检验报告单,乡镇卫生院送检时应填写病人检验报告单同时送检。(七)常规监测。凡诊断为法定报告的肠道传染病的病人,医生应及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交报医院公卫科,发现甲类传染病或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应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八)暴发疫情监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发现霍乱病例、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暴发、流行疫情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

15、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级别的要求进行报告。三、重点肠道传染病常规监测工作内容(一)霍乱监测腹泻病人检索: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必须设立肠道门诊,做好5-10月腹泻病人的登记、疫情报告和检索工作,并按月上报腹泻病人登记检索报表(见附表2)。县人民医院对腹泻病人做到逢泻必登、逢疑必检,检索率不低于20机乡镇卫生院没有条件检测的,要采样送县疾控中心检索,送检率不低于10机对肠道门诊的具体工作要求,依照霍乱防治手册执行。各医疗机构报表于次月1日前上报县疾控中心,县疾控中心于3日前上报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及市疾控中心。(一)细菌性痢疾监测县人民医院、各乡镇卫生院发现痢疾疑似病例均应采样送检,全县全年采集10份

16、以上痢疾疑似病例的标本,低发季节每月至少采集1份,高发季节(7一9)每月至少采集2份。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粪便常规检查、病原菌分离培养及初步鉴定。标本采集时要填写“菌痢监测采样登记表”(见附表3)。于次月1日上报县疾控中心。县疾控中心于次月3日前上报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及市疾控中心。(三)伤寒及副伤寒监测1.病例监测:每年采集3份疑似和临床诊断病例标本(其中疑似病例标本不少于1份),进行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分离和鉴定(副伤寒要明确区分甲、乙、丙型),标本采集时要填写伤寒、副伤寒采样登记表”(见附表4)。于次月1日前上报县疾控中心。2.实验室监测:县疾控中心全年需收集不同来源的伤寒、副伤

17、寒菌株,做药物敏感试验并送省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检测中心复核。四、监测工作要求(一)监测时间为20某某年5月1日至20某某年10月31日,发现阳性霍乱菌株、菌痢、伤寒菌株及时上送。(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医疗机构上报的伤寒副伤寒确诊病例,在临床治愈或出院后1个月时,间隔2-3天,粪检两次,了解其排菌情况。发现带菌者,要进行彻底治疗,并对其带菌情况追踪观察,直至连续两次粪检阴性为止。(三)县人民医院、各乡镇卫生院于次月1日前,县疾控中心于每月3日前上报每月监测结果,并于11月3日前上报全年监测工作总结。五、工作进度安排20某某年5T0月为控制工作实施阶段,并于11月底写出工作总结。县卫计局将于2

18、0某某年5-10月对肠道门诊及工作情况进行抽查督导。监测工作计划篇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决定于20某某年开展第二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为确保本次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目的,特制定本方案。一、目的充实并完善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和数据库,了解我国国民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二、组织领导(一)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协调本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办公室设在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一)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儿童青少年(学生)体质监测工作(方案另定)。(三)各省(区、市)和承担国民体质监测任务

19、地(市)应建立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三、监测网络与任务利用20某某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中建立的监测网络开展本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各地监测网络构成如有变化,须上报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一)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任务1、拟制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2、培训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人员;3、协助进行国民体质监测器材招标,制作监测卡片、手册和软件;4、指导、监督、检查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5、编印监测工作简报,宣传、指导开展监测工作;6、收集、整理、保存监测工作音像资料;7、验收、汇总、统计运算和研究分析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向国家体育总局报送监测结果;8、完善和管理国家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及

20、相关资料档案。(一)省(区、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任务1、拟制本省(区、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2、培训本省(区、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人员;3、发放监测器材、卡片、手册和软件;4、指导、监督、检查本省(区、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5、编印监测工作简报,宣传、指导开展监测工作;6、收集、整理、保存监测工作音像资料;7、验收、汇总本省(区、市)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并连同监测卡片报送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8、研究分析本省(区、市)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向省(区、市)体育行政部门报送监测结果;9、完善和管理本省(区、市)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及相关资料档案。(三)地(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任务1、拟制本地(市)

21、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2、培训本地(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人员,组建监测队,开展监测工作;3、宣传监测工作,收集、整理、保存监测工作音像资料;4、检查、验收、汇总监测队送交的监测卡片,完成数据录入并连同监测卡片报送本省(区、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四)监测队必须具备的条件:1、每队至少拥有15名以上培训合格的检测员(至少3名女性);2、配备国家体育总局提供的体质监测器材;3、必须有医务保障,确保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时能够及时进行处理。四、监测对象与抽样(一)监测对象本次国民体质监测对象为3至69周岁的中国国民,分为幼儿(3-6岁)、儿童青少年(学生)(7-19岁)、成年人(20-59岁)和老年人(6

22、0-69岁)四个年龄段。(一)类别与样本量1、幼儿分为城镇幼儿、农村幼儿两种人群,按性别分为四类样本。以每岁为一组,四类样本共计16个年龄组。每个省(区、市)每一年龄组抽样100人,总样本量为1600人。城镇幼儿是指父母拥有非农业户口,本人生活在城市的幼儿;农村幼儿是指父母拥有农业户口,本人生活在农村的幼儿。2、成年人分为农民、城镇体力劳动者和城镇非体力劳动者三种人群,按性别分为六类样本。以每5岁为一个年龄组(20-24岁、25-29岁、55-59岁),六类样本共计48个年龄组。每个省(区、市)每一年龄组抽样100人,总样本量为4800人。农民是指拥有农业户口、从事农业工作的人员;城镇体力劳动

23、者是指拥有非农业户口、从事体力工作的人员;城镇非体力劳动者是指拥有非农业户口、从事脑力工作的人员。3、老年人分为城镇老年人、农村老年人两种人群,按性别分为四类样本。以每5岁为一个年龄组(60-64岁、65-69岁),四类样本共计8个年龄组。每个省(区、市)每一年龄组抽样100人,总样本量为800人。城镇老年人是指拥有非农业户口,本人生活在城市的老年人;农村老年人是指拥有农村户口,本人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每个省(区、市)幼儿、成年人和老年人总样本量为7200人,全国共计人。(三)抽样原则本次监测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监测对象。五、监测内容监测内容包括体质检测和问卷调查两部分。六、监测经费(一

24、)国家体育总局从本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划拨专款用于实施本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一)各省(区、市)和承担国民体质监测任务的地(市)应从本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划拨专款用于实施本地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七、监测器材本次监测工作使用由国家体育总局统一配发的体质监测器材。八、工作步骤(一)准备阶段(20某某年1月-20某某年3月)1、制定工作方案(1)20某某年9月底前,国家体育总局会同有关部门下发20某某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2)20某某年12月底前,各省(区、市)制定并向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报送本省(区、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包括组织领导、监测网络、监测队队数及人数、培训时间、监测时间、器材配备计划

25、及到位时间、工作流程、经费落实情况等详细内容)。2、培训人员(1)20某某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举办全国国民体质监测人员培训班;(2)20某某年3月底前,各省(区、市)完成本省(区、市)监测工作人员的培训。3、落实器材(1)20某某年12月底前,国家体育总局进行监测器材招标。(2)20某某年2月底前,国家体育总局将监测器材发放到各省(区、市);(3)20某某年3月底前,各省(区、市)将监测器材全部配备到位。4、制作、发放监测卡片、手册及软件(1)20某某年9月底前,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制作完成监测卡片、手册及软件;(2)20某某年2月底前,国家体育总局将监测卡片、手册及软件发放到各省(区、市)

26、。(一)测试阶段(20某某年4月-9月)1、各省(区、市)可根据本地区的气候等情况,在此期间内自行确定测试时间,完成本省(区、市)所承担的监测任务;2、国家体育总局根据各省(区、市)的测试时间,组织人员到测试现场进行检查、指导。(三)数据处理阶段(20某某年10月-20某某年5月)1、20某某年10月底前,各省(区、市)将汇总的数据连同监测卡片报送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2、20某某年5月底前,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完成全国监测数据的检查验收和统计,并将结果报送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四)总结阶段(20某某年6月-20某某年12月)1、20某某年6T0月,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组织撰写、出版20

27、某某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2、20某某年8月底前,各省(区、市)向国家体育总局报送监测工作总结;3、20某某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召开总结表彰暨监测结果新闻发布会;4、20某某年11月-20某某年9月,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组织撰写、出版20某某年国民体质研究报告;5、20某某年10月,召开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报告会,出版论文集。九、工作要求地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共同组织和开展好本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一)高度重视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加强领导,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周密组织实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监测任务;(一)加强宣传,扩大监测工作影响,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三)积极筹措经费,为监测工作提供保障;(四)为各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开展工作创造条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五)加强监控,规范操作,确保数据质量;(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七)为抽样测试对象进行体质测定与健身指导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