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课程思政典型案例.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61531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概论》课程思政典型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艺术概论》课程思政典型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艺术概论》课程思政典型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艺术概论》课程思政典型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艺术概论》课程思政典型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术概论》课程思政典型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概论》课程思政典型案例.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艺术概论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本课程思政的案例主要讲授内容为中国艺术观念演变,主要包括儒家、道家、禅宗的艺术观念。在讲述的过程中,通过选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杜甫、李白、王维的诗歌作为案例,在分析的过程中使学生更深入地去理解诗歌中的文化精神,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并能够进一步领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本课程思政的特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紧密围绕一核心双主线四维度的设计思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内核,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思政主线,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专业主线,凝练出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社会责任与使命的担当以及民族自信心的增强四个维度。本节课在这一设计思路的统摄下,在坚

2、持一核心双主线的方向下,从继承发扬传统优秀文化的维度来切入。2.将科研、教学与思政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内容与思政点融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学生在欣赏中国传统优秀艺术作品的过程中,继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同时,可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相结合。3.将课堂教学、批判思考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在本次课堂设计中,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哪些艺术作品或艺术家能够体现出儒家、道家、禅宗艺术观念,以及中国传统艺术观念在当代文化语境中有着怎样的表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儒家艺术观念:礼乐合一、“成于乐,游于艺”、诗言志2、道家艺术观念:自然、自由3、禅

3、宗艺术观念:直观与妙悟、韵味与境界(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批判思考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一)教学内容:中国艺术观念演变(二)教学重点:儒家、道家、禅宗的艺术观念(三)教学难点:儒家礼乐合一、禅宗韵味与境界三、学生特点分析:1,年龄特点:学生所处的学期为大二第二学期,对于大学课程已经有相当的了解。2,知识特点:学生通过对专业的学习已经有了艺术相关实践基础,可以学习艺术相关理论。3、学习特点:学生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结合具体生动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四、教学策略1、案例教学:通过选择杜甫、李白、王维的诗歌,来使学生理解儒家、道家、禅宗美学的不同

4、特点。2,讨论式教学:课堂上设置问题和组织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注意力。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儒家、道家、禅宗三种中国传统艺术观念。2、案例法:通过选择杜甫、李白、王维的诗歌,来深入浅出地讲述中国传统艺术观念及不同的美学特点。3、多媒体法:利用文字、图片等展示课堂教学的内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古典思想文化主要可以分为儒家、道家、禅宗三个主要流派,是以,我们将从儒、道、禅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的艺术观。(一)儒家:1、“礼乐合一与美善统一(1)礼乐合一礼,礼仪、制度,是一整套的社会规范系统。(政治的、伦理的秩序)孔子非常提倡礼,一直追求恢复周礼:所谓礼,就是-种秩序

5、,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的政治、伦理秩序。乐,指音乐,泛指艺术。礼乐合一,将艺术与社会政治、道德伦理联系起来,强调艺术的教化功能。(外在通过礼来规范人的言行,内在通过乐”来使人们认同“礼”,通过艺术作用于人的感性和精神,把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自觉需求)当实行礼”的时候,为了让大众乐于接受,可以通过“乐来推动;当欣赏“乐”的时候,不是单纯地艺术欣赏,而是要在乐中能感知到礼,即通过乐”来进行礼的教化。(2)尽善尽美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J(论语八僧)尽善尽美(两种价值取向:“美”,个体的感性需求;善”,社会的伦理道德要求)文质彬彬不仅要有好的艺术形式,还要有好的

6、思想内容,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内容和形式要统一,这是评判艺术的标准。2、“成于乐”“游于艺”(将艺术看作完善人格的手段)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读诗来兴发情志,以礼来规范人的言行,使之自立;最终通过乐来完善人的人格。)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道、德、仁,都是社会性价值,艺”则是提供一种可游之乐,使人格在游于艺中得以完善。)把沉浸于“艺当成人格成长与完善的方式古人学习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不是为了搞文艺,而是为了提高自身修养。3、情志说这与西方最早的模仿论是相对的,西方艺术传统注重模仿与再现,

7、而中国艺术传统重表现与抒情,如中国的诗词、戏曲、音乐、舞蹈等传统艺术形式。诗言志是儒家艺术观的重要内容。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孔子“诗可以怨”、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等,都体现了这一观念。最能代表儒家美学的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杜甫被称为诗圣”,这木身就是儒家的称呼。他的诗歌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入世情怀,如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自己穷困潦倒之际,仍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的济世情怀,是很典型的儒家思想。)在诗歌风格上,杜甫工于律诗,律诗格律甚严,写律诗犹如

8、“戴着镣铐跳舞,但杜甫却能够中规中矩,对仗工整,非常严谨,正如孔子所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表现了儒家风范。如绝句: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二)道家自然自由的艺术观念儒道互补”,是中国古典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道家讲求出世、清静无为,不事雕琢、自然,而艺术是人为的美,是以)道家虽然很少直接讨论美和艺术的内容,甚至会贬抑某种刻意的艺术或美,但其追求自然无为、自由无限的价值观,恰恰与艺术和美的本质精神相吻合。自然、自由1、道家艺术观念将自然视为最高的美,认为一切人之艺术都需要遵从自然。(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VS车尼尔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生活是最美的,丰满鲜

9、活,艺术只是生活的替代)自然就是要不事雕琢,要“天然去雕饰,这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画的造型追求。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论述中国水墨画运墨而五色具”,是深得自然之奥妙的:草木敷荣,不待丹绿之彩;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绛J表现在艺术中就是一种清新天然的风格,如李白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从自然美出发,道家强调美与真的统一,不同于儒家的美善统一。道家认为,美必须是真实无伪的。2,自然无为的本质是自由,道家思想将自由视为人生和艺术的最高境界。庄子逍遥游的核心是关于自由,游的境界正是自由与无限的境界,也是美和艺术的境界。最能代表道家美学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李白被称为诗仙

10、,常言道寻仙访道”,这是一种道家的称呼。李白的诗歌体现了自由、自然的道家美学。豪迈奔放,追求个体精神的绝对自由。如:“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二诗歌风格:不拘一格,挥洒自如。如蜀道难:“噫吁喊,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清新飘逸,“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的诗歌是自然之情的流露,是真情实感的抒发,真切自然,不事雕琢。(三)禅宗艺术观念(释)两汉之际,佛教进入中国,经过与本土思想的融合,形成了特有的禅宗教派,在唐宋时期达至鼎盛。(禅宗是佛教的一支,是典型的中国化的佛教。)禅宗发展简史:(1)印

11、度禅宗:“佛祖拈花,迦叶微笑(迦叶为释迦牟尼的大弟子,也是印度禅宗的创始人。禅宗的特点:讲求以心传心,心领神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2)南北朝时期,第28世达摩祖师来到中国,本欲宣扬禅宗,但因禅宗难以言喻,未能广泛传播。直至唐代五祖弘忍,本欲将衣钵传给大弟子神秀,神秀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但当时的烧火小僧慈能却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后来将衣钵传给了慧能。慧能去了南方,创建了南宗;神秀留在北方,成立了北宗。北宗早已消亡,南宗流传下来。(3)南宗、北宗对中国古代艺术有着极大影响。明代画家董其昌将中国画分为北宗和南宗。北宗的画擅

12、长工笔画、水彩画,但被贬为工匠画,南宗的画为水墨画,是一种写意画,墨分五彩,用黑色的墨画出不同的色彩变化。南宗画派的代表人物为王维。禅宗艺术观念:(1)直观与妙悟。(顿悟,就是没有逻辑、不经理性,带有一种神秘色彩的心理体验。)直观,是对事物表象的直接把握,妙悟就是通过直观而在瞬间参透事理。(直观强调心灵对对象本质的直接把握,不落言筌,不涉理路,禅宗的许多偈语都表现人在瞬间的得道。“直观“妙悟本是指得道方式,恰与艺术创作中的直觉、灵感、顿悟等心理现象相通。)南宋严羽为“妙悟说”的集大成者。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妙悟是一种与理性分析无关的,从整体把握、瞬间达至本质的

13、艺术直觉思维。)灵感思维:是一种突如其来而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在科学、艺术等创造性活动中,都客观存在着这种灵感思维。钱学森“要创造有突破得有灵感”古希腊哲人也看到了艺术创造中灵感的存在,将之归为神的赐予。科学界灵感的事例很多,如阿基米德在沐浴时发现了浮力定律、瓦特观察开水壶盖被水蒸气顶起得出灵感发明了蒸汽机、牛顿被苹果砸了发现了万有引力文艺界的例子如:罗曼罗兰创作约翰克里斯多夫,是因为一天傍晚在罗马城郊观看夕阳时产生灵感;肖邦创作C小调练习曲(革命练习曲)也是在他赴西欧的途中有了灵感创作而成。灵感虽带有点神秘色彩,但并非神秘莫测,事实上,它是艺术家长期精心构思、艰苦寻觅的精神

14、能量在一瞬间的突然爆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柴可夫斯基:“灵感是这样一位客人,他不爱拜访懒惰者JVS钱钟书管锥编“人性中皆有悟,必工夫不断,悟头始出J(2)韵味和境界禅宗很追求内在精神超越,是以给中国艺术带来了一种特殊的美学气质,即一种对无穷的韵味”和空灵的境界的追求。(我们都听过一个词,叫徐娘半老,风韵犹存”,按理说半老徐娘一定没有少女年轻漂亮,但其内在流露出的风韵超脱于外貌,有时反而更吸引人。)韵味,是一种含蓄的意味。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提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就是推崇这样一种清澄淡远的韵味。韵味是一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超越于本体以外的一种审美情趣,如陶渊明的诗

15、,淡而有味。境界,是禅宗对人心参禅所达到的阶段和状态的描述,是一种心灵状态。“境界”进入美学话语中,表现出一种空”虚”静的诗境与画境。如王维的诗(鸟鸣涧)、朱食的画等。最能体现禅宗美学的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王维又被称为诗佛,这本就是禅宗的称谓。王维的很多诗都体现出禅宗的空灵之美,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苏轼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是因为王维的诗和画都表现出一种意境。也正是从王维开始,出现了我国美术史上的一种独特的画一一文人画。文人画就是我们很常见的水墨画,是一种写意画,相对于描形状物的工匠画而言。墨分五彩,文人画擅长于用黑色的墨表现出不同的色彩变化,比如我们很熟悉的齐白石的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