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原毅军编审-高教出版社-中文2-6.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62628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25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原毅军编审-高教出版社-中文2-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国际经济学原毅军编审-高教出版社-中文2-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国际经济学原毅军编审-高教出版社-中文2-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国际经济学原毅军编审-高教出版社-中文2-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国际经济学原毅军编审-高教出版社-中文2-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原毅军编审-高教出版社-中文2-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原毅军编审-高教出版社-中文2-6.docx(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际经济学原毅军编审高等教育出版社全书中文翻译第2章现代贸易理论的根底现代贸易理论试图答复如问题:(1)贸易根底(basisformde)由什么构成.即国与国之间为什么要进和出口某些商品?(2)商品在世界市场按什么样的贸易条件(【ermsOflrade)(相对价格)进行交换?(3)从生产和消费方面来看,国际贸易收益(gainsfrominternationalImde)是什么?本章将首先毓要回忆现代贸易理论的开展历史,然后介绍分析国际贸易影响时用到的理论工具,进而探讨这些问题。现代贸易理论的开展历史现代贸易理论是经济思想进化的产物。重商主义以及后来的亚当斯密和人卫李嘉图的著作都为现代贸易理论提

2、供了框架。重商主义在I5一18OO年闻欧洲出现了一批关注国家建设的学者。按照重商主义(mercamEs)的观点,一个用I家如何管理它的国内和国际事务以提高自身的利益,是建设国家的中心问题,而拥有一个强大的对外贸易部门那么是该问题的答案。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实现贸易顺差(出口超过进口的剩余),就可以得到世界其他国家支付的黄金和白银。这种收入符增加消费,提高国内的产出和就业水平。为了促成贸易顺差,重商主义学派主张政府进行贸易管制,并建议采用关税、配额和其他商业政策将进口限制在最低水平,以保护一个国家的贸易地位。进入18世纪,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受到了强烈的攻击。根据大卫休谟的价格流转学说(PriCeTP

3、eCie.口OWdgtiine),贸易顺差只可能是短期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动消除。为说明这一点,假定英国获得了贸易盈余,导致黄金和白银流入。由于这些贵金属构成了英国货币供给的一局部,它们的流入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从而使得英国的物价水平相对于其贸易伙伴的而言比拟高。物价水平的上升会鼓励英国居民购置外国生产的商品,同时英国的出口额会降低。结果是,该国的贸易盈余最终将自动消除。休谟的价格流转机制说明,重商主义的政策最多只能带来短期的经济优势。重商主义学派从静态的视角分析世界经济,这也是他们遭到攻击的一个原因。在重商主义学派看来,如果符世界经济看做一块蛋糕的话,那么蛋糕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这意味

4、着一个国家的贸易收益来自于其贸易伙伴的牺牲,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同时从国际贸易中获益。这种观点受到了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的国富论(WeallhOfNaIionS)的挑战。根据斯密(17231790)的观点,世界经济这块蛋糕的大小并不是固定的。国际贸易允许各国之间进行专业化和劳动分工,这将提高各国国内生产率的一般水平,并增加世界产出。因此,斯密的动态贸易观点认为,通过自由贸易,贸易双方能够同时享有较高的生产和消费水平。下一局部将对斯密的贸易理论做进一步解释。进行国际贸易的原因:绝对优势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自由贸易(freelrade)(开放市场)的主要倡导者,认为自由贸易能够促进国际劳动分工

5、。通过自山贸易,各个国家可以集中生产他们能生产的本钱最低的商品,并随之获得劳动分工的收益。在肯定了国家问的商品流动取决于本钱差异这一观点的同时,斯密试图解释,为什么不同国家的生产本钱会存在差异,斯密认为,投入要素的生产率是决定生产本钱的主要因素。这种生产率的根底是自然优势(naturaladvaniage)和后天通过学习习得优势(acquiredadvanlage)。前者与气候、十兼和矿产资源等因素有关,而后者那么包括特殊的技能和技术。斯密证明,如果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拥有某种自然优势或习得优势,一个国家将能够以较低的本钱生产这种商品,并变得比他的贸易伙伴越来越具有竞争力。斯密对竟争优势决定因素

6、的分析是从市场的供给方面来考虑的。斯密的本钱概念以劳动价值论(IabOrIheoryOfVaIUe)为根底,该理论假定,在每个国家中,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并且是同质的(质量相同),而且一种商品的本钱或价格只取决于生产该种商品所需的劳动数量。例如,如果美国生产I码布比英国用的劳动少,美国的生产本钱就会较低。斯密的贸易理论是绝对优势原理(PrinCiPIeOfabSOIUteadVantage):在一个由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构成的世界中,当一个国家在一种商晶的生产上具有绝对本钱优势(即生产单位产品使用的劳动较少),而另一个国家具有生产另一种商品的绝对本钱优势时,国际贸易和专业化将是有益的。为了使

7、世界得益于国际劳动分工,每个国家必须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比其贸易伙伴更有效率。一个国家将进口那些处于绝对本钱劣势地位的商品,并出口那些自己拥有绝对本钱优势的商品。一个数字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说明绝对优势原理。如表2所示,假定美国工人在一小时内能生产5瓶酒或20码布,而英国工人能生产15瓶酒或IO码布。显然,美国在布匹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其产布1:人的生产率(每工时的产量)高于英国,因此本钱较低(生产1码布需要较少的劳动)。同样的道理,英国在生产酒方面也具有绝对优势。根据斯密的理论,通过专门生产本钱较低的商品,同时进口生产本钱较高的商品,每个国家都能够获得好处。因为遵循绝对优势原理的专业化分工提高

8、了世界资源的使用效率,世界产出将会增加、而增加的产出又会通过贸易在两园问分配。进行国际贸易的原因:比拟优势其次,全球化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开展可能会在无意中损害到环境。忽略环境质量和经济活动的环境本钱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增长和开展从长期来看将是不可持续的。第三,一些人认为,全球化和贸易损害了国内和国家问社会价值观的多样性,是对社会的非善意入侵。一种担忧是,不受约束的市场力量将迫使一些国家为r竞争而实行较低的生活标准,并用规定的许可取代合理的公共政策。这种”跑到底的观念出现在贸易和环境的争论以及与劳动标准相关的讨论中。对这种强加的一致性的恐惧也涉及文化的多样性。此外,还存在着关于

9、主权的问题,担忧全球化会弱化国家政府,使得他们在履行经济和社会责任时不那么有效。在本书中,我们将对全球化和贸易背后的这些焦虑进行考察,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根据对数十位美国企业领导者进行的采访,分析家们得出结论,为了在21世纪的竞争环境中生存,美国企业必须改变他们的管理方法。其中局部建议为:企业必须(1)将制造过程流线化,以大幅削减生产本钱、存货和原料本钱;(2)削减管理层级,迫使设计师、工程师、生产工人和营销人员以团队的方式协同工作:(3)运用计算机技术,以低本钱生一小批量客户化产品;(4)下大力气研究能够革新整个行业的突破性技术,如超导体;5)培养专门化程度低、能够不断学习的劳动力;(6)

10、接受工人代表作为创新过程毫有价值的伙伴:(7)不过分关注短期利润。贸易限制本钱不变情况下的比拟优势原理说明,当生产具有比拟优势的商品完全专业化时,贸易国将获得最大可能的贸易收益。阻碍专业化的一个因素是政府对国家间商品流动施加的限制。贸易限制由于减少了贸易总量,就会降低贸易收益。假定出于国家平安原因,美国对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进1:1的石油数量加以限制。虽然OPEC在石油生产方面具有比拟优势,美国仍希要自己生产一局部石油,而不是从OPEC全部进口。为了进一步保护国家平安,美国会选择生产局部处于比拟劣势的商品。图2.5说明了美国君IOPECl可的这种贸易格局。由于美国在制造行业具有比拟优势

11、,将制造业专业化将使其获利。因此,美国的产量位置将从自给自足状态下的A点移B点。在国际贸易条件下,美国进口275框原油将需要出口175件制造品。在贸易后的消费点C,美国贸易的消费总收益为125件制造品和100桶原油。为使一个国家从贸易中获得的可能收益最大化,它就必须仅生产具有比拟优势的产品。贸易限制降低了专业化的程度和贸易的数量,因此就减少了生产和消费收益。假设美国为了保证国家平安,希望自己既生产局部原油又生产局部制造品。又假定美国位于点D,生产75桶原油矛M275件制造品。给定贸易条件(假定与贸易条件相同),美国贸易后的消费点将低于咱由贸易的状态。现在美国贸易后的消费点将位于心上(注意Ut平

12、行于),比方E点。显然E点次于C点。时机本钱递增情况下的贸易前一局部说明了本钱不变情况下的比拟优势原理。但是在现实世界中,一种商品的时机本钱可能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上升。这说明必须比照拟优势原理稍加修正。本钱递增时机本钱递增(increasingOppcnunilycost)会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呈凸状从原图向外弯曲。在图2-6中,当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从A点移到B点时,用牺牲的小麦数量计量的生产汽车的时机本钱变得越来越大。山于生产汽车的实际本钱随汽车产量的增加而上升,汽车供给曲线向上倾斜。只有增加的生产本钱得到补偿,汽车生产商才会向市场提供更多的汽车。供给数量和产品价格的变化因而直接相关。这反映在图

13、2-6的下半局部。时机本钱递增使得生产可能性曲线从坐标原点看呈凸形。边际转换率等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在本钱递增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供给曲线向上倾斜,说明随着产量增加单位产品的本钱上升。汽车供给曲线的垂直局部与所有资源都用于生产汽车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端点相对应。本钱递增意味着汽车生产的越多,小麦昔代汽车的MRT越高。我们还记得,MRT是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给定一点斜率的绝对值测算的。当产出由A点移动到B点时,切线变得更加陡峭-斜率的绝对值增加。小麦对汽车的MRT上升说明,每额外生产一辆汽车需要牺牲更多的小麦。本钱递增代表了现实世界中的一般情况。在整个经济中,当投入要素相互之间不能完全

14、替代时,本钱递增的情况就会出现。在图2.6中,随着汽车产量的增加和小麦产量的减少,汽车生产线上投入的资源越来越不适合汽车的生产。为生产更多的汽车就需要更多地消耗这种资源,因此牺牲的小麦也越来越多。对于一种特定产品,如汽车,本钱递增可用边际生产率递减原理来解释。劳动(可变投入)相对资本(固定投入)的持续增加超过某点之后,每增加的一单位劳动对汽车的边际产量奉献将会下降。因此,汽车的单位生产本钱随产量增加而上升。在本钱递增情况下,凸形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随着一国位于曲线上的不同点而变化。由于国内MRT等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因此曲线上各点的MRT也是不同的。除了考虑决定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的供给因素

15、外,我们还必须考虑口味和偏好的作用(即需求因素),因为它们决定了一国会选择在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哪一点消费。本钱递增情况下的贸易图2.7描绘了本钱递增情况下美国和加拿大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假定如果不存在贸易,美国会位于其生产可能性曲线的A点,生产并消费5辆汽车和18蒲式耳小麦,如图2.7(a)所示。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加拿大会选择其生产可能性曲线的Ar点,生产并消费17辆汽车和6蒲式耳小麦,如图2.7(b)所示。对于美国,小麦替代汽车的相对本钱假定用曲线。的斜率表示,即生产可能性曲线在点A的正切值(1辆汽车=0.33蒲式耳小麦)。以同样的方式,加拿大小麦替代汽车的相对本钱由曲线I。的斜率表示(1辆汽

16、车=3蒲式耳小麦)。因为曲线。比曲线I。平缓,汽车在美国相对廉价,而小麦在加拿大价格更低。按照比拟优势法那么,美国将出口汽车,加拿大将出口小麦。由于美国专门生产汽车,它会沿着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从A点向下滑NB点,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绝对值)的增大说明汽车的相对本钱(以小麦计量)上升。同时,加拿大专门生产小麦。随着加拿大沿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从A,点向上移动到Br点,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变小,汽车的相对本钱(以小麦计量)下降。两国间的专业化分工会一直持续到:(1)两国汽车的相对本钱相同:(2)美国出口的汽车完全等于加拿大进口的汽车,小麦那么相反。假定这种情况在两国的国内转换率(国内贸易条件)

17、都等于直线的斜率时会出现。在这个时候,美国会在B点处生产,加拿大那么在Br点处生产。直线成了美国和加拿大的国际贸易条件线,它刚好同每个国家的国内贸易条件都一致。由于直线比。陡峭,比平缓,因此国际贸易条件对两个国家都有利。在本钱递增的情况下,每个国家的相对产品价格由供给和需求因素共同决定。这与时机本钱不变情况下的生产不同,相对产品价格仅由供给因素决定;在本钱不变情况下需求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单位产品的生产本钱和价格。美国和加拿大山专业化中获得的生产收益是什么呢?比拟两国在专业化前后的汽车和,妄产量,可以看到有3辆汽车和3蒲式耳小麦的收益。表2.7(a)列出了专业化的毕产收芾。贸易给两国带来了哪些消费

18、收益呢?通过贸易,美国可以沿着国际贸易条件线选择一个消费点。假定美国愿意消费与无贸易时相同的汽车,那么它将出口7辆汽车换取7蒲式耳小麦,到达贸易后的消费点C。如图2.7和表2.7(b)所示,美国从贸易中获得了3蒲式耳小麦的消费收益。图27(a)中的三角形BCD为美国的贸易三角形,反映7,美国的出Kl量、进口量和贸易条件。采用相似的方式,加拿大也可以选择在国际贸易条件线的某点进行消费。I限定加拿大保持不变的小麦消费量,它将出口7蒲式耳小麦换取7辆汽车,并移动到贸易后的消费点C,。它的消密收益3辆汽车也显示于表2.7(b)qh。加拿大的贸易三角形为图2-7(b)中的三角形BCrDr。注意,加拿大的

19、贸易三角形同美国的贸易三角形完全相同。2.6.3局部专业化本节分析的本钱递增模型的一个特征是,贸易只使得每个国家局部专业化于具有比拟优势的商品的生产。局部专业化(PartiaISPeCialiZaliCm)的原因是由于本钱递增产生了一种机制,迫使两个贸易国家的本钱最终相等。本钱差异消除后,进一步专业化的根底就不存在了。图2.8假定专业化前美国在生产汽车方面具有比拟优势,而加拿大生产小麦的相对效率更高。在专业化条件下,每个国家将生产更多的具有比拟优势的商品,而减少劣势商品的生产数量。当本钱递增时,随着两国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单位本钱上升。最终,本钱差异将被消除,在这一点上不再存在进一步专业化的根

20、底。在时机本钱递增的情况下生产的专业化一般都是局部的。这是因为每多生产一件商品,一国的单位生产本钱就会上升,由于国家间的本钱差异不存在了,专业化维续进行下去的根底也就消失了。专业化的根底被消除后,两个国家极有可能会每种商品都生产一些。这是因为在到达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端点之前,本钱的迅速上升通常会使一国失去对另一国的比拟优势,在本钱递增的现实世界中,自由贸易的一种可能结果就是导致局部专业化Q扩展到多种产品和多个国家的比拟优势到目前为止的讨论中,我们使用的是仅生产和消IS两种商品的贸易模型,并且只局限于两个国家。这种简化方法虽然能够使我们比照拟优势和贸易的许多要点进行分析,但在现实世界中,国际贸易涉

21、及的远不只是两种产品和两个国家,每个国家都生产数以千计的产品并与许多国家进行贸易。为了贴近现实,必须掌握比拟优势在多种产品和多个国家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在更现实的条件下,比拟优势的结论仍然成立。两种以上产品把比拟优势运用于两个国家生产多种商品的情景时,就需按照比拟本钱的上下把各种商品分成等级。每个国家都出自己比拟优势最大的产品,而进口自己比拟劣势最大的产品。图2.9为假定的美国和日本的六种产品比拟优势的排序化工产品、喷气式飞机、计算机、汽车、钢铁和半导体。这种排序说明,相对日本而言,美国化工产品的本钱最低,而喷气式飞机的本钱优势却并不十清楚显。相反,口本在半导体的生产上享有

22、最大的比拟优势。当大量商品都由两个国家共同生产时,在应用比拟优势原理时就必须按照相对本钱对这些商品进行分类。每个国家都出口其比拟优势最强的产品。每个国家都进口其比拟优势最弱的产品。图2-9中的产品排序显然说明,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美国将生产并出口化工品,日本那么将生产并出11半导体。但是出1:I什么和进IZI什么的分界点位于何处呢?在计算机和汽车问吗?或者日本应当生产计算机而美国只生产化工品和喷气式飞机?或者分界点会落在一种产品上而不是两种产品中间,比方说计算机可能由日本和美国共同生产?出I:1什么和进口什么的分界点取决于各种产品的国际需求比照。我们可以把产品看成是按照比拟优势穿成的一串珠子。美

23、国和日本生产的分界点将由需求和供给决定。例如,钢铁和半导体的需求增加引起价格上升时,日本将处于有利地位,其钢铁和半导体产量就会增加。两个以上国家当一项贸易涉及多个国家时,美国将发现参与多边贸易关系是有好处的。图2/0说明了美国、日本$1OPEC间的多边贸易过程。图中的箭头表示出方向。美国向OPEC出口喷气式飞机,口本从OPCE进口石油,并向美国出口半导体。现实世界中的国际贸易所涉及的贸易关系要比这个三角形复杂得多。当国际贸易涉及到许多国家时,本国参加到多国构成的多边贸易关系中可能是有利的。该图列举了美国、日本和OPEC间的多边贸易过程。这个例子对于任何两个贸易伙伴都应保持双边均衡的观点提出了质

24、疑。实际上,我们没有理山期望个人间的贸易能够保持平衡,同样也没有理由期望国家间的贸易能够保持双边平衡。可以预见,当贸易伙伴购置了很多一国以低本钱供给的东西时,该国将实现贸易盈余(出ISI商品超过进口商品)。同样,当一国大量进口贸易伙伴以低本钱供给的商品时,该国将出现贸易赤字(进口商品超过出口商品)。让我们分析一下一名喜欢滑M的牙医的贸易赤字和盈余Z在这位牙医与滑雪场、运动用品商店,以及提供修鞋、木工、收集垃圾等效劳的人之间可能出现贸易赤字。为什么呢?因为牙医极有可能到别人刀购置这些商品和效劳。另一方面,在牙医与他的病人和医疗投保者之间会发生贸易盈余。这些贸易伙伴是牙医提供效劳的主要对象。而且,

25、如果牙医的储蓄率很高,盈余将会大大超过他的赤字。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国家间。一个国家会与大量购置其出口商品的贸易伙伴保持可观的贸易盈余,同时也可能与低本钱供给其进口商品的贸易伙伴发生贸易赤字。表2.8列出了1998年美国最大的贸易盈余国和贸易赤字国。如果所有国家都参加保持一对国家间进出口平衡的双边贸易协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贸易量和专业化程度将会大幅削减,资源向生产率最高地方的流动也将受阻。尽管出口能够用来平衡进口,贸易收益却将减少。退出壁垒根据比拟优势原理,一个开放的贸易体系会形成一条通道,使资源从生产率低的地方流到生产率高的地方。从长期来看,竞争迫使高本钱的工厂退出,留下低本钱的工厂运转

26、经营。然而在现实中,重组无效率企业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因为它们通常不愿放弃老式工厂的生产能力。为什么当利润低丁正常水平并且存在生产能力过剩时,企业还要拖延关闭工厂呢?局部答案在于存在退出壁垒(exitbarriers),由于存在各种各样的本钱,企业做出的理性反响就是延缓退出。我们可以看一下美国钢铁业的情况。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产业分析家们一直认为,生产能力过剩是美国钢铁企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导致生产能力过剩的因素包括进口、钢铁需求的萎缩,以及现代技术的运用大幅度提高了生产率,使得投入较少的资本和劳动就能够生产更多的产品。专家们认为,如果能够提高钢铁行业生产能力的利用率,在现有价格

27、下本钱将大幅下降,整个行业的利润率会因此上升。传统经济理论把每小时的劳动数量看做生产中的一项可变本钱。然而,美国钢铁企业与美国钢铁工人联盟这一工会组织订立合同后,就使得小时劳动成为固定本钱,而不是变动本钱,至少在局部上是这样。这种合同要求企业为工人提供各种福利,诸如健康和人寿保险、抚恤金、工厂倒闭时的一次性支付,以及其他与失业有关的福利等等。从商业角度,如果劳动本钱是固定的,即使一家工厂在赔钱,让它维续营业也是理性的。例如,1980年凯赛尔(KaiSe)钢铁公司决定维续雇佣超过1000名的工人,因为关闭一家陈旧的工厂需要支付给员工超过3500万美元的福利费!除了员工福利,其他退出本钱也促使企业

28、延迟关闭陈旧的钢铁工厂。这些本钱包括终止原材料供给合同的罚金,以及注销未贬值的工厂资产相关的花费等。当关闭工厂时,钢铁公司还面临着环境本钱:它们有义务承当处理存放报废设备等的清理本钱和处置本钱,这些本钱加起来很容易就会到达数亿美元。而且,钢铁公司出卖工厂后也得不到太多的资产。设备专用于钢铁行业,除了炼钢外几乎没有其他用途。更重要的是,倒闭工厂中的设备通常需要大规模的更新改造,因为在工厂关闭前这些设备在上一任所有者手里就己经过时了。美国钢铁企业坚持认为,如果削减工厂的生产能力,它们就会在与国外竞争对手的较量中面临本钱劣势。它们指出,外国企业关闭过时的工厂时,通常会得到政府资助。例如,口本银行向日

29、本钢铁企业提供资金,帮助它们进行重组。欧洲钢铁企业那么可以从政府处得到关闭补助。总之,退出壁垒的存在延缓了按比拟优势原理进行的市场调节。资源从生产率低的地方向生产率高的地方转移,实际上可能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比拟优势的实践证据李嘉图的比拟优势理论说明,每个国家都将出口与贸易伙伴相比,本国的劳动生产率相对更高的商品。他的理论是不是准确预测了现实中的贸易模式呢?许多经济学家都对李嘉图的理论进行了实践检验。英国经济学家GDA.麦克杜格尔(MaCDOLIga11)e在1951年最先对李嘉图的模型进行了检验。通过比拟美国和英国1937年25个独立行业的出口模式,麦克杜格尔验证了李嘉图的预测,即各国倾向

30、于出口本国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商品。他的研究结果有力地支持了李嘉图的理论。在麦克杜格尔研究的每个行业中,美国的劳动生产率都领先于英国,因此具有绝对本钱优势。然而,美国的平均工资率是英国的两倍,这又使得美国具有了一项绝对本钱劣势。麦克杜格尔认为,在美国工人的生产率高于英国工人两倍以上的行业中,美国的生产本钱较低。这些行业就是美国具有比拟优势并在世界市场上以低价格向英国出售商品的行业。在英国工人的生产能力是美国工人一半以上的行业中,英国具有比拟优势,并在世界市场上能以低价向美国出售商品。表2-9总结了麦克杜格尔的研充结果。在所研究的25个行业中,20个符合预计的模式。当美国的劳动生产率至少是英国劳

31、动生产率的两倍时,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才能占有更大的出口份额。麦克杜格尔的研究因此支持了李嘉图的比拟优势理论。巴拉萨(BaIaSSa)和史坦(Slern)在随后的研究中使用不同系列的数据也证实了李嘉图的结论。最近斯蒂芬戈卢布(SIePhenGOIUb)又对李嘉图的模型进行了检验。通过研究相对单位劳动本钱(工资与生产率的比率)与美国同英国、日本、德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贸易的关系,他发现相对单位劳动本钱有助于解拜这些国家的贸易模式。如图211所示,美国和日本的贸易情况很好地支持了李嘉图的模型。美国对日本贸易数据的散点图说明,所调研的33个产业的相对出口额和相对单位劳动本钱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该图是美国

32、和日本间33个产业出口数据的散点图。可以明显看出相对出口额和相对单位劳动本钱问的负相关关系。沿着水平轴向右移动说明美国单位劳动本钱相对于日本而言比拟高:这对应于美国相对于日本的出口额下降,即沿着纵轴向下移动Q尽管李嘉图的模型得到了实践研究的支持,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劳动不是惟一的投入要素。除了直接的劳动本钱之外,还应考虑生产和分配本钱。产品质量差异电解释了诸如汽车和鞋类等产业的贸易模式。因此仅在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的根底卜解释一国的竟争力时还应小心谨慎。小结1.现代贸易理论主要关注贸易根底、贸易方向和贸易收益的决定因素。2.当前对世界贸易模式的解释是基F经济思想史的丰富遗产。重商主义以及亚

33、当斯密和大Tl李嘉图是现代贸易理论的先驱。3.在重商主义学派看来,贵金属储藏代表了一国的财盲。重商主义学派主张政府应该实行贸易管制,以限制进口和促进出口。一国只有牺牲贸易伙伴的利益才能获得贸易收益,因为在给定时问点上,世界财富存量是固定的,而且不能所有国家同时出现贸易顺差Q4.斯密对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提出了挑战.他认为通过自山贸易,投入要素的国际专业化分工能够增加世界产出,这些产出可由各贸易国共同分享。所有国家能够同时享有贸易收益。斯密认为每个国家都将发现专门生产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是有利的。5.李嘉图认为,即使一国同他国相比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地位,互利贸易也是可能的。生产率低

34、的国家应当专门生产并出口具有比拟优势的商品。6.现代贸易理论认为:如果在无贸易条件下,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的比拟本钱(价格)不同,两国就都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贸易收益来自于国际劳动分工及专业化带来的生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7.比拟本钱可以用生产可能性曲线解释。这条曲线说明,假定所有资源都以最有效的方式得到利用,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的最大产量组合。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提供了一种测算边际转换率的方法,边际转换率是指每增加一单位的一种产品必须牺牲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8.在本钱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直线。国内的相对价格只由本国的供给条件决定。在本钱不变的情况下可能发生一个国家完全专业生

35、产一种商品的情况。9.在现实世界中,各国往往处于本钱递增的情况。因此,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坐标原点。每个国家的产品的相对价格由供给和需求因素共同决定。在本钱递增的情况下生产完全专业化就不太可能了。10.当生产率的增长落后于国外竞争对手时,一国的制造商在一种特定产品上具有的比拟优势将随时间的推移而最终消失。在国外市场上二失去比拟优势会减少国内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以及国内工人的工作时机和T资。11.当两国生产多种商品时,比拟优势的运作要求将商品按照比拟本钱的上下分成等级。每个国家都出口比拟优势最强的商品,同时进口比拟优势最弱的商品。当国际贸易涉及多个国家时,本国可能会发现参与多边贸易是有利的。12.

36、按照比拟优势原理,竞争会迫使高本钱的生产者退出一个行业。然而在现实中,重组一个行业会花费很长时间,因为高本钱的生产者通常会维持老化工厂的生产能力。退出壁垒是指使延缓退出成为高本钱生产者理性反映的各种本钱。13.G.D.A.麦克杜格尔对李嘉图的比拟优势理论最先进行了实践检验。通过比拟美国和英国的出口模式,麦克杜格尔发现工资率和劳动生产率是决定国际贸易模式的主要因素。他的研究成果支持了李嘉图的理论。斯蒂芬戈卢布近期对李嘉图模型的检验也支持了李嘉图的理论。思考题1.说明现代贸易理论关注的根本问题。2.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观点与重商主义的观点有何区别?3.举出一个数字的例子,说明生产两种商品都具有绝对劣

37、势的国家如何还能在其中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拟优势。4.亚当斯密和李嘉图都认为世界贸易的模式只由供给条件决定,请解释。5比拟本钱的概念如何与一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联系在一起?说明不同形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怎样导致不同的时机本钱。6时机本钱不变和时机本钱递增的含义是什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一国的本钱不变或递增?7.为什么在本钱递增情况下贸易前的生产点和比拟本钱相关,而在本钱不变情况下就不是这样?8.什么因素决定了在国际根底上进行的专业化生产足局部的还是完全的?9.专业化和贸易的收益是从生产收益和消费收益两个方面论述的。它们的含义是什么?10.贸易三角形的含义是什么?11.在世界资源总量即定的情况下

38、,国际贸易能够引起世界总产出增加。请解释。12如果加拿大和法国通过它们所能获得的最好技术充分利用所有生产要素,它们所能生产的钢铁和铝的最高产量如表2-10N示。国际经济学假定生产在本钱不变的情况下进行。请在画图纸上画出加拿大和法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在每个国家的图中横轴表示铝的产量,纵轴表示钢铁的产量。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假定加拿大生产并消费600吨铝币H300吨钢铁,法国生产并消费400吨铝和600吨钢铁。请在每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标出这些自给自足状态下的生产点。a.确定每个国家钢铁替代铝的MRT。按照比拟优势原理,两国应该专业化吗?如果是这样,每个国家应该生产哪种产品呢?专业化的程度是完

39、全的还是局部的?指出每个国家在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专业化点。同无贸易时钢铁和铝的产出相比,专业化能增加产出吗?如果是这样,能增加多少?b.如果发生专业化和贸易,贸易条件的上下限是什么?假定加拿大和法国达成I:I的贸易条件比率(1吨钢铁=1吨铝)。在图中画出每个国家的贸易条件线。假定50On屯钢铁可以交换500吨铝,作为贸易的结果,加拿大消费者的状况会变好吗?如果会,会变好多少呢?法国消费者的情况呢?C.绘出加拿大和法国的贸易兰角形。13.表2.11为日本和南韩通过所能获得的最好的技术,充分使用所有的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钢铁和汽车的5组假设的产出组合数字。在图画纸上,勾画出口本和南韩的生产可能性

40、曲线。在每个国家的图上,表2.11横轴表示汽车的产量,纵轴表示钢铁的产量。钢铁和汽车的产量a.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看似凹的,或者从原点向外弯曲。为什么?b.在自给自足状态下,沿着其生产可能性曲线口本的生产和消费点被假定为500吨钢铁:fH600辆汽车。在日本的自给自足点画一条切线,并由它计算日本汽车替代钢铁的MRT。在自给自足状态下,沿着其生产可能性曲线南韩的生产和消费点被假定为200吨钢铁和800辆汽车。在南韩的自给自足点画一条切线,并由它计算南韩汽车替代钢铁的MRT(IC.在每个国家MRT的根底I,按照比拟优势原理两国应该专业化吗?如果是这样,每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哪一种产品?d.钢铁和汽车

41、生产专业化的这个过程,在日本和南韩会持续到它们的相对生产价格,或MRT相等为止。通过专业化,假定两国的MRT在MRT二I处相交。从日本的自给自足点开始,沿着其生产可能性曲线滑动,直到切线的斜率等于1。这就形成了局部专业化下13本的生产点。在这一点日本将生产多少吨钢铁和多少辆汽车呢?以同样的方式,确定局部专业化下南韩的生产点,及南韩将生产多少吨钢铁和多少辆汽车?对于两个国家,局部专业化下钢铁和汽车的组合产量能超过没有专业化时的产出吗?如果超出了,会超出多少?e.均衡时每个国家的相对价格为1吨钢铁等于1辆汽车(MRT=I),假定在这个贸易条件下交换500辆汽车。(1)确定当贸易出现后,日本在贸易条

42、件线上的点的位置。日本的贸易消费收益是什么?(2)确定当贸易出现后,南韩在贸易条件线上的点的位置。南韩的贸易消费收益是什么?第3章早国际均衡不同国家生产产品的本钱存在差异。第2章重点论述了这种本钱差异对国际贸易模式的决定作用。然而,只考虑供给方面的因素并不能确定:(1)每个国家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均衡点;(2)国际贸易条件的均衡值:(3)自由贸易条件F每个国家的均衡消费点。为r确定这些变量的数值,F面将需求条件引入我们的贸易模型。无差异曲线现代贸易理论认为,世界贸易的模式由供给和需求条件的国际差异决定。因此。必须在贸易模型中考虑和引入需求的作用。经济理论认为,个人需求曲线的形状山一些根本的因素决定

43、,其中包括:(1)可支配收入的水平;(2)个人的味和偏好。收入作为需求的决定因素之一将在第4章讨论,本章只考虑个人的口味和偏好在需求分析中的作用。口味和偏好的作用可以形象地用一一个消践者的无差异曲线来说明。无差异曲线(HidifFerscccurve)表不的是在消费者眼中具有同等偏好,也就是到达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各种消费组合。之所以将其称之为无差异曲线,是基于这样一种观点:在提供同等满足感的多种可能的商品组合中,任何一种组合方式在消费者看来都是没有差异的。图3。1是由一组无差异曲线构成的一个消费者的无差异图(indifferencemap)。由无差异曲线I可以看出,在A点消费6蒲式耳小麦

44、和1辆汽车,与在B点消费3蒲式耳小麦*H2辆汽车,带给消费者同样的满足感.山于无差异曲线上的所有组合点产生的满足程度相同,因此具有同样的合意性。除了这一根本特征之外,无差异曲线还具有其他一些特征。无差异曲线图是描绘所有无差异曲线的图。位置比拟高的无差异曲线代表消费者比拟高的满足程度。一个社会的无差异曲线指的是,对这个国家而言,产生同等数量满足感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观察图3/可以发现,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即向右下方倾斜。其中假定消费者总是希望得到更多的物品,而不是越少越好。由于无差异曲线上的每一种商品组合提供的满足程度均相同,因此,在保持满足程度不变的情况下,消若者要想增加对汽车的消费,就必须

45、减少一定量的小麦消费。如果不减少小麦的消费量,新的商品组合中包含的两种商品数量将会增多,满足程度也会因此提高。在保持某一既定的满足水平的条件下,由于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变动与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变动负相关,因此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一般说来,无差异曲线会凸向原点。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说明:在任一给定的满足水平上,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以减少一定量的另一种商品为代价。两种商品替代的比率称之为边际替代率(marginalFaleofsubstitution,MRS)。在图3。1的例子中,边际替代率揭示了在满足程度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愿意用汽车替代小麦(或者相反)的程度。汽车对小麦的替代率可以用代数式表

46、示为边际替代率等于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当组合点沿着无差异曲线向下移动时,汽车变得相对充足,而小麦变得相对稀缺。在小麦较少而汽车较多的情况下,对消费者而言,额外增加的每一辆汽车变得越来越没有价值。这意味着汽车对小麦的边际替代率随汽车消费量的增加而下降,这也正是无差异曲线之所以呈现凸状的本质。图31中的无差异图列出了一个消费者的几条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越高的曲线),代表的满足水平越高。这是因为,较高的无差异曲线上的点代表的至少是相同数量的一种商品和另一种商品更多数量的组合。虽然图上只有三条无差异曲线,其实可以画出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明确了一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之后,我们能否假设,一

47、个国家所有消费者的偏好可以加总,并用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U疝yindi府IaKeCurVe)来表示呢?严格地讲,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个体间的满足感不可能进行比拟。例如,A可能希望得到大量的咖啡和少量的糖,而8却与之相反。个体无差异曲线的差异性本质导致它们之间的不可比性。尽管存在这些理论问题,但是社会无差异曲线仍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分析国际贸易中消费者偏好的作用。无贸易时的均衡首先假设一个国家是封闭的。在这种情况下,该国的最优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是多少?换句话说,在没有对外贸易的情况下,一个国家会把自己的产出选定在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哪一点呢?假定国家希维实现满足感的最大化,它将会希望尽可能在

48、位置最高的无差异曲线上消费某一商品组合。但是无差异曲线只表示了一个国家愿意去做什么。在资源的可获性、质量和技术水平既定的情况F,实际上可供消费的商品数量是有限制的。对一个国家而言,这种生产限制表现为它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给定用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的生产限制,如果一个国家在无贸易时能骆到达可行的最高的无差异曲线,它就会使其满足感最大化。当生产可能性曲线与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时,这种情况就会发生。图3.2描绘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图。在没有贸易时,如果该国在E点生产和消费,就会获得最大的满足感,此时无差异曲线与其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位置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上的点.例如F点,是达不到的,因为它们超出了经济的生产能力。G和H等在较低无差异曲线上的点表示满足程度没有到达最大化。这是因为在现存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下,还能够到达更高的无差异曲线。因此,点E代表了无贸易时的生产和消费的均衡点。当不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时,一个国家会在社会无差异曲线与其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点处实现均衡。在这一点上,给定由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的生产限制,该国可以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感。贸易根底及贸易收益的重新表述现在,让我们应用无差异曲线设定一个有关贸易的例子,来重新表述贸易根底和贸易收益问题。图33描绘了美国的贸易状况。如果美国想实现满足感的最大化,它的生产和消费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