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系《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64205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系《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经济学系《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经济学系《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经济学系《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经济学系《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系《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系《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济学系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课程代码:ZB1005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学分:3学时:54(理论学时:54:实验实践学时:0)面向对象:经济学专业先修课程:宏、微观经济学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分为微观(国际贸易)和宏观(国际金融)两大部分。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着重介绍商品和要素贸易的起因、贸易格局的决定、贸易利益及分配,以及贸易政策等内容。国际经济学的宏观部分,讨论国际经济关系与-国宏观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着重介绍国际收支、汇率决定与制度、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国际货币制度等内容。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为理论

2、基础,在系统介绍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的同时,注重讲解规范的经济学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不仅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知识,而且能够熟悉-些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分析技巧和工具,培养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知识与技能:1.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整体的理论框架;2.能够运用基础经济学理论分析开放条件下的相关内容:3.形成良好的经济学思维逻辑与思维习惯,具备基本的经济学素养,在专业学习中能较好地进行知识迁移;4.能用所学的基本原理,解释、分析现实经济中的各种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现象与政策,并具备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程考核

3、要求1考试目的与要求:考察学生对国际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对课程知识理论体系的了解情况;重点考核学生运用基本国际经济理论来分析与解决经济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采取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2.考核形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过程考核,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另一部分是期末卷面考试,采取闭卷形式。3.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进行核算,其中过程考核占30%,期末卷面考试占70%。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国际经济学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学时第-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引论2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2第三章要素察赋理论4第四章特定要素与国际

4、贸易4第五章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4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2第七章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略)第八章贸易保护的依据2第九章经济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略)第十章贸易政策的历史实践4第十一章国际要素流动2第十二章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4第十三章国际收支2第十四章外汇与外汇市场4第十五章汇率决定理论4第十六章国际收支调整理论4第十七章内外平衡理论2第十八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效果4第十九章国际经济政策协调4合计54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国际经济学产生的背景、基本任务以及研究对象:应用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研究国际贸易问题。教学重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

5、模型框架教学难点:封闭和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徵与目的(一)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二)区分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目的第二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一)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二)主要分析工具(微观经济学)第三节国际贸易的起因(一)一个没有贸易的假想世界(开放条件下)(二)国际贸易的起因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教学日的与要求:了解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古典贸易理论的验证与评价教学重点: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教学难点:李嘉图模型第一节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一)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重商主义(二)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三)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第二节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李嘉

6、图模型(一)模型基本结构(假设条件)(二)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三)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四)贸易前的均衡解(五)贸易形态与贸易利益第三节古典贸易理论的验证与评价(一)迈克道格尔的实证研究评价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从要素禀赋差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基础的基本理论。教学重点:要素禀赋理论教学难点:要素禀赋理论第一节要索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一)要素禀赋(二)要素密集度(一)模型基本假设(二)封闭条件下一般均衡分析(三)开放条件下一般均衡分析第三节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一)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二)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第四节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一)罗伯津斯基定理(一)要素积累与贸易条件第五节要素

7、禀赋理论的峨证与补充第四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特定要素模型分析方法,比较长短期条件下贸易利益的分配教学重点:特定要素模型教学难点:特定要素模型第一节短期中的生产要素第二节特定要豪模型(一)基本假设(一)模型的均衡解第三节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一)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二)短期与长期的比较(三)利益集团与贸易政策第五章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相互需求理论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掌握产品周期理论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教学重点:产品周期理论教学难点:产品周期理论第一节重叠需求理论(一)消费者行为假设(二)重置需求与国际贸易第二节产品周期理论(一)初始期(二)成长期(三)成熟期

8、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竟争与国际贸易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并掌握外部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掌握不完全竞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特别是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国际贸易。教学重点:外部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教学难点:产业内贸易理论第一节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一)规模经济的含义(二)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第二节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一)垄断竟争市场与差异产品下的产业内贸易(一)其头垄断与国际贸易: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第三节寡头垄断与国际贸易: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一)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二)双寡头市场一一古诺模型(三)寡头垄断与产业内贸易第七章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关税的种类、

9、关税的效应、配额及其实施的原因、配额的效应。教学重点:有效保护率的计算和合理关税结构的安排教学难点:各种非关税措施的种类及其与关税措施的异同第一节关税(一)关税的种类(二)关税的效应:局部均衡分析(三)关税的效应:一般均衡分析(四)有效保护率与关税结构第二节配Sl(一)配额及其实施的原因(二)配额的效应第三节出口补贴(一)出口补贴的含义(一)出口补贴的效应第四节修销与反倾销(一)倾销的类型(二)反倾销与反倾销税第五节其他非关税壁垒第八章贸易保护的依据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幼稚产业判定的三个标准;掌握最优关税理论、凯恩斯主义保护理论和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内容;了解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内容:战略性

10、出口政策和战略性进口政策。教学重点:最优关税理论教学难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内容第一节最佳关税论(一)供求弹性与关税承担(二)最佳关税)幼稚产业的含义(二)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三)保护方式:关税与生产补贴的比较第三节BUS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一)凯恩斯的贸易保护观点(一)后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第四节战略性贸易政策(一)战略性出口政策:出口补贴(二)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三)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有效性第五节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第九章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了解关税同盟理论。教学重点:关税同盟理论教学难点:关税同盟理论第一节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一)自由贸易区(二)

11、关税同盟(三)共同市场(四)经济联盟(五)完全的经济一体化第二节关税同盟理论(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一)关税同盟的扩大出口效应(三)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第十章贸易政策的历史实践教学日的与要求:了解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教学重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教学难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第一节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第三节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第四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第十一章国际要素流动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国际资本流动的相关理论和效果:把握国际劳动力流动理论。教学重点:国际资本流动的相关理论教学难点:国际资本流动的相关理论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一)资本流动纯理论(一)资本流动的效果第

12、二节国际劳动力流动第三节生产要素流动与商品贸易的关系(一)要素流动与商品流动的相互替代(二)要素流动与商品流动的互补关系第十二章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FDl的相关理论教学重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教学难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第一节企业优势、交易成本及内部化(二)市场交易内部化第二节国际生产的方式选择(一)出口、投资与许可证(二)国际生产综合论第三节国际生产与国际分工的深化(一)从商品的交换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二)克服资产专用性的约束(三)从简单的要素流动到全球化生产第十三章国际收支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国际收支差额的宏观经济含义。教学重点

13、: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教学难点: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第一节国际收支的概念和统计(一)国际收支的概念(二)国际收支平衡表(三)国际投资头寸表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衰的主要内容(一)经常项目(二)资本和金融项目(三)错误和遗漏项目第三节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国际收支差额(三)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类型(三)国际收支的平衡问题(四)国际收支失衡对一国经济的影响第四节国际收支墓8i的宏观经济含义(一)经常项目差额的宏观经济含义(二)国际收支总差额的宏观经济含义第十四章外汇与外汇市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外汇与汇率的概念以及汇率制度。教学重点:汇率制度教学难点:汇率制度第一节外汇与汇率第二节外汇市场概述

14、(一)外汇市场的定义及分类(一)外汇市场的参与者(三)外汇市场的功能(四)世界主要外汇市场第三节外汇市场交易(一)即期外汇市场交易(二)远期外汇市场交易第四节汇率制度第十五章汇率决定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决定的货币分析法教学重点:购买力平价理论教学难点:购买力平价理论第一节铸币平价理论第二节购买力平价理论(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内容(二)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争论()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验证第三节利率平价理论第四节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法(一)弹性价格与汇率决定(二)粘性价格与汇率超调第五节汇率理论发展的新趋势第十六章国际收支调岐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主要的国际收支调整理

15、论:弹性方法、吸收方法和货币方法。教学重点:马歇尔-勒纳条件教学难点:货币贬值的时滞效应及J曲线”第一节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分析法(一)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二)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马歇尔-勒纳条件(三)货币贬值的时滞效应及“J曲线第二节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分析法(一)开放经济下的收入决定(二)开放经济乘数(三)吸收方法第十七章内外平衡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熟练把握内外平衡理论和配合政策论。教学重点: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第一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政策目标和丁伯根法则第二节米德的内外平衡理论第三节以代尔的政策配合论第十八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效果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开放

16、经济下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国际收支平衡;固定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o教学重点: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教学难点: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第一节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模型(一)开放条件下IS曲线的推导(一)开放条件下LM曲线的推导(三国际收支平衡线-BP曲线的推导(四)IS-LM-BP模型第二节固定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效果(一)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效果(二)宏观政策工具指派法则第三节浮动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第十九章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理论和相关内容。教学重点: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实践教学难点: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实践第一节国际轻济政策协调的理由第二节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内

17、容第三节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实践五、课程学习指导与修读建议木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中要更点把握每一个主题的经济学思想,在此基础上,适应其内在的严谨逻辑,培养良好的经济学思维习惯,并熟悉经济学常用的几种表述语言(如几何图形、数理等):另外,关注经济时事热点、参与社会实践、培养思考的习惯也是提升理解、分析与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六、推荐教材与阅读书目1.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第八版),克鲁格星,奥伯斯法尔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2.国际经济学(第10版)(工商管理优秀教材译丛经济学系列),萨尔瓦多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3.4.国际经济学(第二版),华民编写,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国际经济学(第二版),陶涛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