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71941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毛泽东生平和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在当时的重要意义。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对文中重要语句的分析,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3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文章准确、严谨、生动、活泼的语言特点。分析文章运用的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理清论证思路。4文化传承与理解:提高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实事求是的学风【教学过程】一、导入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能让人紧跟时代步伐,让思路更加清晰,视野更加广阔。正确的理论,需要人们用学来的知识总结;陈旧的思想,更需要人们用学来的知识改造。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对每个人很重要,对一个集体、一个政党更加

2、重要。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读这篇改造我们的学习。二、知人论世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遗体在北京天安门水晶棺内。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思想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

3、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主要著作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三、背景介绍到了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党内主观主义的学风、宗派主义的党风、党八股的文风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严重障碍。为了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党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整顿党的作风、进行马列主义教育的运动。毛泽东于1941年和1942年分别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号召全党整顿三风,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虽然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党内的统治,但党内历次左右倾错误思想尚未肃清,仍存在着党

4、风不正、学风不正和文风不正的问题。党中央决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41年初,中共中央集中延安120多名高级干部学习马列著作和党的历史文献。5月19日,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严肃地提出了党内反对主观主义的斗争任务。同年七八月间,党中央号召全党加强调查研究,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加强党性锻炼。这是全党整风的预备阶段。四、解题我们是指全党的同志们,特别是党的干部;学习是指全党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改造包含改(改变)和造(创造)两个语素,体现了在学风问题上破旧立新的精神;标题中为什么选用改造这个动词?能不能换用改变或者改进?改造在这里有改变旧的、建立

5、新的,使适应新的形势和需要的意思,它包含改(改变)和造(创造)两个语素,体现了在学风问题上破旧立新的精神。改变没有强调立新这一面,改进比较强调有所进步而没有强调破旧这一面,因此这两个词不能代替改造。任务探究一,理清文章的论述思路引论部分: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本论部分:一、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二、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三、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结论部分:四、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全文的论述结构:明确主张-阐释理由一提出建议任务探究二,阅读文章的第一部分并思考回答第

6、一部分结尾写到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很好的现象指的是哪些方面?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日益深刻和丰富。.对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认识日益深刻和丰富。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日益结合。二者的结合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明确】把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进行结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把二者结合、统一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才是达到救国救民这一学习目的的关键。任务探究三,阅读文章的第二部分并思考回答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反思了我党现在学习中存在的哪些缺点?产生了什么危害?三存在的缺点产生的危害方面研不系统、不周密,研满足于一知半解,夸夸其谈。究究氛围不浓厚。凭一知半解、想当然发号施令。

7、现状研没能有组织地进行,对自己的历史懂得少,不以为耻,反究研究氛围不浓厚。以为荣。历史学不是为革命实践而理论和实践分离。对中国问题无兴趣,习学习,而是为了单纯不会用理论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谬国的学习。种流传,误人不浅。际经验任务探究四,第一二部分写作思路小结文章一二部分围绕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这一核心正反对照来写:第一部分总结了中国革命实践中把二者结合所取得的成就;第二部分从学习制度和学习方法上反思了在研究中国实际和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时存在的缺点,产生的危害,明确了学习改造的必要性。为此,作者在第三部分深挖根源,将主观主义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进行了对照。任务探究五,第三部分

8、:分析对比手法,理解问题实质,明确改造方向小结:根据以上从五个角度对两种态度进行的对比,可以得出关于学习改造的结论改造的目标:消除主观主义态度及作风,推行马列主义态度及作风。改造的关键之处:研究中国实际问题:杜绝凭主观,凭热情,忽视客观实际的行为;倡导注重实际,实事求是的行为。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杜绝单纯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理论和实际分离的方法;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的方法。任务探究六分析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J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这是毛泽东引用明代文学家解缙的话。前一句把那些学习根基不深厚的人比喻为芦苇,只会随风摇摆,四处附和;后一句把那些倚老卖老、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9、比喻为竹笋,空有其表,华而不实。毛泽东以此作比喻论证,给那些主观主义者画像,从而形象有力地讽刺了主观主义学风。任务探究七4、第四部分提出的具体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有哪些?研究周围的环境研究中国的历史理论联系实际最后一个自然段对这TB分进行小结,指出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任务探究八,论证方法第一部分以叙代议,以时间顺序梳理革命实践、证明自身观点;第二部分用的是例证法;第三部分主要用的是对比法(主观主义态度与马列主义态度对照)引证法(引用马、恩、歹I、斯的教导)喻证法(用射箭要有的放矢,芦苇、竹笋的比喻来证明观点)举例论证:文章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前半部分运用概括性事例做论据,

10、第二部分的后半部分运用具体事例做论据,论证充分有力。引用论证:多次引用革命导师的论断,增强了说服力。引用对联进行批判,增加了形象性。比喻论证: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些都形象生动地把有主观主义作风表现了出来,有辛辣的批评作用,增强了论证效果。任务探究九,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三部分的主旨在反复地说明,这一部分是不是第二部分的简单重复?不是。作者虽然说要反复地说明,但这一部分内容并不是第二部分的简单重复,而是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反复加以论证,使论证更加充分。从论证角度来说,这部分虽也谈到主观主义的表现、危害等,但在概括归纳其表现的基础上又作

11、了进一步分析,将其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类型,并指出其特点,在揭示其危害的同时还揭露出它的实质,指明对待它应有的态度。同时,在这部分中不是单写主观主义的态度,而是将它与马列主义的态度相对照,从而更加突出了改造学风的迫切性。任务探究十,语言特色1.语言的准确性用词恰当。如第一部分在谈到我党幼年时期和现在对马列主义认识上的差距时,分别称之为何等肤浅,何等贪乏和深刻得多丰富得多。是用词有分寸,如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基本二字很有分寸,表明说的并不是所有的任务,而是主要的根本的任务。2.语言的鲜明性是表现在作者善于进行正反对比,如他们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12、斯大林所谆淳告诫人们的一条基本原则:理论实际统一。他们既然违背了这条原则,于是就自己造出了一条相反的原则:理论和实际分离。是表现在爱憎分明的态度上,如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3.语言的生动性善用口语和成语,如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等口语,说明主观主义者不注重研究历史;用夸夸其谈生吞活剥一知半解等成语来形容主观主义者的不细心调查,空谈理论。灵活使用一些文言词语,古为今用。多处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如用留声机比喻留学生一切照搬外国,用瞎子摸鱼等比喻主观主义者不了解实际乱发号施令,既贴切生动又通俗易懂。文中多处使用排比,如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语意跌宕,层层深入。对偶,除了引用的对联外,还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华而不实,脆而不坚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