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教案设计模板5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72040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望岳》教案设计模板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望岳》教案设计模板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望岳》教案设计模板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望岳》教案设计模板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望岳》教案设计模板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望岳》教案设计模板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岳》教案设计模板5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望岳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望岳。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一、说教材望岳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本篇课文是一首诗歌,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不畏惧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学习本诗,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了解杜甫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创造风格和杜甫宽广的心胸和凌云的壮志,体会杜诗的高妙。二、说学情我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学生从小就背诵诗歌,但是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还稍显不足.她们已经接触过杜甫的诗歌,对杜甫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多

2、数学生只听过,没有亲眼见过泰山,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世界还是有着一颗强烈的好奇心,因为有了一定的诗歌学习基础,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能够理解这首诗歌的内容,本课的重点是教学生如何分析诗歌。三、说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背诵诗歌。2.通过赏析诗歌,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解读思想感情的能力。3.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己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重点:同小组讨论和朗读,重点解读“望难点:领略泰山雄奇

3、的景色,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五、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情境体验法。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堂好课,必然有一个漂亮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节课我将以泰山”为切入点,从诗歌入手,吊起学生的胃口。具体来说,我会这样导入:五岳归来不看山,泰山归来不看岳。泰山自古以来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我国跟泰山有关的文化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们。有的同学可能登泰山遥望过远方,也有同学并没有去过。无论去

4、过与否,今天我们跟大诗人杜甫一起去望岳吧!这样导入,可以介绍泰山的地位,引用诗句,也使学生受到文学的熏陶。引起学生的兴趣。(二)整体感知于诗歌而言,朗读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很多教师难以讲解出来的意境、心境等,在反复朗读、体味下就可以神奇般地解决。我先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诗歌。注意朗读的停顿、语调等,纠正读音。然后,我介绍写作背景。让学生明确这首诗是杜甫二十四岁的时候所作,当时的诗人过着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为后面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奠定基础。最后,通过播放名家范读,学生自主疏通诗意,了解诗歌大意。(三)深入研

5、读深入研读,就是深入地和作者对话,深入地跟文本对话。在这一部分,我会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围绕“望”这个字对诗歌进行解析。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深度思考能力,我先引导学生找到诗眼一一望。然后找找诗人“望”到了什么,接着,利用情境体验法,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杜甫,对所望到的景色进行描述。既锻炼了学生翻译诗歌,又加深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记忆好理解。最后引出虚实结合和诗人所表达的凌云壮志。这首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写作者的胸怀的理想。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整个过程中,注重朗读,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多读多体会,以读促悟,以读带动学生的分析鉴赏。这样设计,学生能够从一个较小的角度切入,把这个角

6、度研究透、研究深,进而能够欣赏全诗的内容,分析手法,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四)延伸作业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课堂教学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结作业环节设计为:拓展延伸,学生观看泰山的照片和视频,思考:在歌颂泰山的诗歌当中,这首诗被看作是顶峰,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谈谈喜欢这首诗的理由。学生可能会提出讲求炼字,富有哲理美,虚实结合等妙处0最后,我会总结: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古人登山观海确实均有一番感慨,写景精彩,抒情动人,说理韵味深长。今后,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可以从不同角度,结合诗人的经历和写作背景进行理解。并布置作业:背

7、诵本诗。把本诗改写成一篇500字的散文。通过以上环节我达成了我的三维目标,学生学有所获。七、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望岳教案学习目标1、围绕望”,表现泰山的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2、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3、青年杜甫的豪情。教学过程一、导语柳宗元带我们领略了小石潭的凄寒幽静,吴功正带我们欣赏了阿里山的静谧神奇,马信德带我们游览了威尼斯的瑰丽奇特。今天我们再请古代的一位诗人带我们去一个地方。板书:望岳唐杜甫二、围绕望,理解泰山的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

8、形象。1、去哪里呀?你从何得知?泰山。从岳岱宗齐鲁得知补充资料: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望岳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2,泰山景色如何呢?我们一起透过杜甫的一个动作望来欣赏泰山的景色。请同学们先一起大声朗读诗歌,思考杜甫从第一句实际上一直望到哪里。(1)描绘泰山景色。也即首联、颔联、颈联(2)想象登顶感受和望到的景象。3,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请同学们任选一联说一说。(1)首联: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这是远望。青未了”(2)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这是近望。钟:聚集,宠爱、钟爱,既写出神奇秀丽,又写出诗人的喜爱赞叹之情。

9、割:阴暗对照之明显,阳光像一把刀一样有力地把阴暗隔开,突出泰山的巍峨高大。(3)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傍晚景象。这是细望。层云生而荡胸,鸟儿归而入眼三,名句赏析1、泰山如此绵延不尽,如此神奇秀丽,如此巍峨高大,杜甫看了心潮澎湃,他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个愿望。杜甫的愿望是什么?我还没有登上山顶景色就如此神奇美丽了,如果我登上了最高峰呢?一览众山小.2,请你想象登上最高峰“一览众山小的景象和感受.3、登上绝顶眼界变宽了,心胸开阔了,登上绝顶才能欣赏到绝美的风景,这是身在低处的人永远无法体验到的。所以孔子登上了东山就认为鲁国很小,登上泰山胸怀竞然博大得认为天下都很小。林则徐更说过海到无边

10、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4,这句话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它告诉我们: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不但望得远,而旦可以雄视一切,包举天下。它鼓励人们树雄心立壮志,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一定能获得更大胜利。四、了解青年杜甫1、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望到一个什么样的杜甫?豪情勃发,壮志凌云,乐观向上,满怀建功立业,意气风发,信心满怀2、读书破万卷,卜一笔如有神。赋料杨雄敌,诗看子建亲。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一一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青年的杜甫生活在唐代社会发展到最富庶的时期,他家境优越,诗才横溢,因此意气风发,信心满怀,渴望着建功立业。3、过了二十年左右,47岁的杜甫在首都长安又

11、看到了另一番景象.破败,荒凉,萧条4、我们望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中年杜甫?愁苦,焦虑忧国忧民,流泪的,感伤的,饱经凤霜的。5、国家的苦难,人生的坎坷,生活的艰苦可以磨掉杜甫的意气风发,磨掉杜甫的骄狂,使他的诗歌风格由雄豪而变沉郁,却始终磨不掉青年时期立下的志向,磨不掉他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乃至困顿至极的他竞然能发出使人震撼的呼喊这就是被后人尊奉为诗中圣人的杜甫。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望岳远望近望首联:绵延不绝、树木葱郁描绘泰山景色颔联:神奇秀丽、巍峨高大颈联:云涌云翻、鸟儿归巢细望想象登顶感受尾联:一览众山小豪情勃发、壮志满怀的青年杜甫雄豪满头白发、忧愁感伤、饱经风霜、忧国忧民的中年杜甫沉郁望岳说课

12、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望岳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说教材望岳是七年级上语文版第六单元诗五首的第四首,这首诗都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学习这首诗,学生能逐步感受杜甫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思想,并接受诗人人道主义精神的陶染。诗歌望岳描述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切的雄心和气概。二、说学情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学习过关于杜甫的诗歌,初步具有了定的学习分析能力,但是在赏析字词方面还需要加强。他们存在思维活跃

13、、乐于表现、积极主动等心理特征,但是,他们也存在着实际登高的经验缺失等特点,因此在本文的学习中,我会多关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完成本科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体验感悟能力。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和与技能目标能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古诗基本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疑、点拨、讨论等方式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蕴含于诗句中的豪情壮志并激发爱国之情。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教学难点:理解诗中哲理和意境。五、说教法学法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慧曾说差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好的教师则教给学生如

14、何发现真理。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朗读指导法、阅读思考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六、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这节课,我将采用谈话法进行导入。一上课,我会这样提问:同学们,即将到来的十假期,大家有什么安排呢?让同学自由回答,把话题引向旅行。说起旅行,我们国家的名胜古迹可是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当属五岳最有名,正如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明确:泰山。从而引出课题并板书。设计意图:兴趣是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二)初读感知首先,教师范读,请

15、学生注意听这首诗的节奏并强调第一句中的多音字夫读第二声,表疑问语气,无实在意义。然后请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接着请学生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古诗基本内容,并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不懂的字词,理解诗题和诗意。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提出来老师解设计意图:自读自悟,展示图片,创设情境氛围,让学生领略到诗人蕴含于景物中的凌云壮志、万丈豪情。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对初中古诗学习的要求是能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三)精读感悟接下来全部朗读诗歌,并解析诗题叫望岳但诗中没有出现望字却句句都是写望的原因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第-步,提问学生哪句诗句写远望,哪句写近望,哪句实写,哪

16、句虚写。我会结合诗意和重点词“未了、阴阳等引导学生“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是远望,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是近望,阴阳割昏晓是实写,造化钟神秀是虚写。表面上写造物主独钟泰山,赋予之神秀之气,而实际上抒发了诗人对泰山的赏慕有加。第二步,品读重点字。我会提问大家觉得这句话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句诗句哪个字用得?好在哪里?引导学生得出割”字,泰山像一把利剑一样把世界分成了明暗两个部分,用字极富神韵。突出南阳北阴之景色,使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跃然纸上。第三步,小结过渡。我会总结:这两联可以概括为:泰山的整体形象。并引导学生,后面两句主要写诗人的感受。第四步,学习后两句。我会从层云归鸟引导学生荡胸生层云

17、,决眦人归鸟是凝目细看,并结合诗意指出这是诗人想像登上泰山看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激荡的心情。接着重点讲解最后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会这样引导:如此绵延不尽,如此神奇秀丽,如此巍峨高大,杜甫看了心潮澎湃,他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个愿望。杜甫的愿望是什么?引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解释诗意,指出“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那么是站在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可以一览群山吗?明确:俯视。第五步,小组讨论。以四人小组讨论这句诗的人生哲理,师生归纳总结站的高,才能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切;只有努力挑战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带来的自豪和喜悦。第六步,再读体会再次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这种感受

18、,读后老师概括后两句大意为诗人的感受和愿望,敢于攀登绝顶,俯视-切的雄心和气概。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自读自悟,体现学生主体。既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四)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杜甫年轻时科举不第后外出游历,看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但是在字里行间没有看到诗人任何消极的情绪,在读完整首诗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学生自由反H设计意图:把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五)布置作业学生查阅泰山的有关资料r可以是诗文,故事,谚语等并做好积累。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进-步

19、学习的热情,丰富知识的积累。七、说板书设计望岳(唐)杜甫岱宗、未了远望造化、阴阳-近望层云、归鸟细望设计意图:该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内容主线,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简单明九望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三)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中所蕴含的道理。(重点、难点)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快乐语文旅行社。说到旅游,老师想到了几年前流行的一句话: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是的,我们祖国山川秀美,有许多名胜古迹,单说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之称的五岳,而位于五岳之首的

20、泰山更是神奇秀美。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当诗人中的诗圣和泰山相遇后,它们会上演怎样的奇迹呢?今天老师就化身为导游带领大家一起领略泰山之美。(二)旅游卡片一一走进作者1、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一个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立功立言的家族传统对杜甫忠君恋阙、仁民爱物的思想有巨大影响。7岁学诗,15岁扬名。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

21、甫的诗现存1400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他的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了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是古代诗歌的顶峰,对后世影响长远。2、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在青年时期所作。开元年间,诗人赴洛阳赶考,落第后漫游山河,途经泰山所作。杜甫出自书香门第,祖父杜审言是诗人,母亲出身名门望族崔氏。在立功立言”的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他自小好学,才思敏捷,有报国之志。杜甫又成长在开元盛世,见证了王朝最辉煌最鼎盛的时刻,生逢盛世,让他更坚定治国平天下的信念。对年轻的杜甫而言,区区一次落第不算什么,下次再战便可。我终将登顶,看遍人世风

22、光。青年人的乐观、自信在这首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3、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岳,为五岳之首。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长达二百公里。在汉族传统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岳独尊的美誉。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三)旅游指南多读诗歌,读懂诗意1、读诗,三个层次: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美。读准字音:岱、夫、了、曾、眦。听朗读录音,把握诗歌节奏: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自读两遍。2、结合课下注释再读诗歌,读懂诗

23、意。(四)旅游指南一一看诗赏风景,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1、品诗,品泰山,结合图片,解读画面。游客活动:1、再读本诗及注释。2、自己试译,描画面。3、小组合作交流。【参考】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泰山到底怎么样?它横跨齐鲁大地,青翠的峰峦连绵不断。开篇以设问的形式,表现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齐鲁青未了”有两层意思,一是说空间上泰山横跨齐鲁,绵延不绝;二是说时间上,泰山经历千年,青翠未改。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钟”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仿佛天地有灵性,偏心地将所有美景给予泰山,极言泰山景色之壮美。割”是分的意思,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成一明一暗两部分,写出了泰山之高,参天矗立,遮蔽天日。荡胸生曾

24、云,决眦入归鸟。曾”同“层二眦,眼眶。山上白云生起,层层叠叠,使人心胸震荡。黄昏已至,倦鸟归林,诗人举目仰望,目不转睛,眼眶似有决裂之感。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写诗人对美景的沉迷。2、品诗,找角度,赏泰山。游客活动:思考本诗分别从哪些角度描述泰山的?表现泰山哪些特点?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为线索,距离上由远而近,时间上由朝到暮,写法上由实到虚,由望岳到想象将来登岳的情景,情景交融,一气呵成。3、品诗,悟情感游客活动:结合背景,交流讨论。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会当,终要,终当。凌,登上。意思是我一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举目四望,矮小的众山都会一览无遗。这句化用了孔子的

25、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展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四)课堂小结全诗以题目中的望字为线索,由远及近,由望岳到想像将来登岳的情景。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五)课堂检测1、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写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形象的句子是:2、杜甫的望岳一诗中表达诗人壮志与抱负的句子是:(六)课后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背诵诗歌。(七)板书设计望岳首联:雄伟阔大绵延不绝远望颔联:神奇秀丽参天矗立近望颈联:云起云涌归鸟翱翔细望尾联:终当登顶俯

26、视一切愿望望岳教学说课稿说教材本课是语文七年级上语文版诗词五首中的第四首。考虑到学生接受的问题,我们调整了上课的顺序,第一单元上完,我们就上了第六单元。说学生我们七年级二班的学生正所谓是参差不齐,程度好的也有,什么也不知道的学困生也不少。但整体中间学生较多。我本节课的设计完全是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备的。说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朗诵诗歌的能力,在朗读、解读、赏析的基础上领会诗歌大意和品味重点字句。引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2、结合诗人经历及背景资料体悟诗中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3、背诵诗歌。说教学重难点1、训练学生朗诵诗歌的能力,在朗读、解读、赏析的基础上领会

27、诗歌大意和品味重点字句。引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2、结合诗人经历及背景资料体悟诗中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说教学准备学生自主预习,教师制作课件说教学设计(总体构想)我的这堂课着重是想引导学生朗读、赏析诗句,感受泰山的神奇秀丽高俊等特点,激起学生和作者一样的志趣,培养孩子树立远大的抱负。具体设计教学环节如下:激趣导入、走近作者、朗读感悟、探究赏析、明确主旨、链接拓展、作业布置一、导入新课(3分)(课堂上我喜欢给学生在一开始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同时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所以这节课我采用以图片导入。)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占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

28、很多,下面老师为大家出示我国名山的图片来欣赏,询问学生看了这些名山之后有什么发现、感受。(徐霞客曾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对此诗人又产生了什么独特的感受。板书望岳并解题(遥望泰山之意)二、走近作者(2分)对于我们班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有关杜甫的一般文学常识,大家都已熟知,何况课前已经复习,所以在课堂上没有必要过多的介绍,老师在大屏幕上只出示重点内容,做简单的提问,让学生温习即可。大家现在一起来看大屏幕,看看有没有你不知道的,让学生齐读,并提问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三、朗读感悟(5分)(我们经常说“书读百

29、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诗歌教学的重点,这一环节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把握重点字音、节奏、韵脚、情感等。具体如下:)1、指名读(先学生后教师点评,包括正音、节奏、重音、语气语调,再指名学生读,直到大家都能流畅的读下去为止。)2、听配乐朗读3、出示强调内容,再读诗歌,指导读出感情(读得有气势一点、读的身临其境,读得高昂一点)四、探究赏析(20分)(诗歌的赏析是学习诗歌的又一重点及难点,这需要老师关键到位的引导和同学们合作交流才能完成。所以针对学生的现状我设计了几个简单的问题,来启发和引导学生让我们带着问题小组合作交流,结合注释、理解诗联、品析字句。边交流组长边做好记录,然后派代表发言按顺序来

30、说。这时候教师可作适当的点播与补充。)1、全诗无一望字,但望”字却贯穿全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研读品析诗歌具体说说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泰山的?提示:远望近望细望神望2、这首诗分别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你是从那些字眼看出来的?提示:宽广、苍翠雄伟、磅礴神奇、秀丽、高俊、高险、幽深问句表达对泰山的惊叹,答句点出其巍峨的气势;青未了写泰山青峰连绵、一望无际。“钟字将大自然描写得如此有情;“割”字炼得极好,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写泰山高险,凝望鸟儿渐入山谷,写泰山的幽深。,会当,凌,表明自己要登上顶峰的决心3、诗人望岳之后,想到了什么?提示:诗人游性未尽,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豪情最后一联是

31、述志之笔。点明题旨,气势不凡,意境高远;是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名句U(指名孩子赏析的过程教师分析出泰山的特点)(遥望、横望)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宽广、苍翠、气势磅礴)(远望、纵望)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神奇秀丽、高峻雄伟)(近望)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高险、幽深)(述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点明主旨,意境深远、气势不凡、富有哲理)五、明确主旨(4分)(一贯我们的写作背景都是在学习文章的一开始,与作者一起了解。而这次我将写作背景放到最后探究主旨时再了解,目的是让学生结合背景深刻地探究主旨,我想这样效果会更好点。)(让学生说说本诗的写作背景,然后老师补充。)1、了解背景:杜甫望岳诗,共三

32、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游山东初经泰山时,是杜甫现存作品中最早的一首。24岁的杜甫应进士试落第后,借省亲之机(其父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开始了他在赵齐一带的漫游生活。漫游期间他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杜甫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本诗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2、明确主旨:本诗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勇于进取,俯视一切的雄心

33、壮志和豪迈气概以及乐观自信的精神。同时也透露了诗人不止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豪言,也体现了诗人想要攀登人生顶峰的壮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杜甫之后几百年没人再敢写过有关泰山的诗,后来明朝的杨继盛写了一首登泰山:志欲小天下,特来登泰山。仰观绝顶上,犹有白云还)3、背诵诗歌(理解诗联、明确主旨之后,让学生合上课本深情地背诵诗歌,颂出赞美、期盼之情)六、拓展延伸(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借拓展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抱负,积极乐观的面对自己的人生,同时也为了让学生练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知道,开元盛世年间,杜甫虽学业受挫,但面对巍峨秀丽泰山仍能满怀豪情壮志,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那么正当年少的我们学完此诗又想说些什么呢?(启发、想法、收获即可)七、作业布置(1分)1、默写望岳2、积累有关泰山的诗句、成语、俗语各不少于三句八、教学反思本节课完全是从学生角度考虑,作为常态课来设计。课堂设计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比较多,参与的成分大。但这堂课上完以后还是觉得有或多或少的遗憾,我和我们学生都是第一次到录播室去上课,感觉不适应,还有作为公开课听课老师较多,学生多少显得有点拘谨,发挥不是很正常,表现感觉不是很积极。所以以后我要让我的学生多适应各种环境,训练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