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系统分析程序全套.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74579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系统分析程序全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测量系统分析程序全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测量系统分析程序全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测量系统分析程序全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测量系统分析程序全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系统分析程序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系统分析程序全套.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测量系统分析程序全套XXXX汽配有限公司文件编号P-05-20版本号A测量系统分析制质检发行程序定部日期单页次1/4位1.目的:控制量测设备的特性及变异性,以确保产品的质量。2.范围:有关于控制特性所使用的量具均适用之。3.权责:3.1资料搜集:量具使用人。3.2分析:量规仪器校正管理人。4.定义:4.1R&R分析:量具再现性与重复性分析。再现性是指同一种量具同一位作业者,当多次量测相同零件的指定特性时所得的变异。重复性是指不同作业者以相同量具量测相同产品的特性时量测平均值的变异。4.2准确度:重复量测的平均值与设定值的差。4.3精密度:重复量测时,其量测数据差异的程度。5.作业内容:5.1设

2、备R&R分析时机及分析报告归档部门。5.1.1新产品开发时:5.1.1.1分析对象:依检查方法所规定的量规仪器,实施R&R分析。5.1.1.2分析时期:量产前实施。5.1.2新制品制程能力不足时:由技术部将分析报告与制程能力纠正计划合并归档。5.1.3当客户要求时或每年由质检部选择客户控制特性量测用量具,安排于校正后执行。5.2R&R分析研究的量测设备及量测工具: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量规仪器设备(可重复测量)。5.3计量值5.3.1量测设备R&R分析参考量测系统分析参考手册做成,量具再现性及重复性数据表(F-)及量具再现性及重复性报告表(F-)进行研究分析及判定,研究方式计算方法及判定标准参考量具

3、R&R分析说明。5.3.2量测设备R&R分析判定不合格时,则须填写问题点解析及对策进行追踪确认。若因量具本身造成异常,则应由管理人员依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负责处理或送修,若须报废由各部门填写报废申请单经核准后进行报废。5.3.2.1再现性与重复性比较:5.3.3.1.1再现性大于重复性时,可能为:a)量测仪器需加以保养。b)量具需重新设计以提高刚性。修订修订修修订制定审批准编号日期订者核内容c)量具之夹紧或定位方式须加以改善。d)产品内变异有极值。5.3,2.1.2重复性大于再现性时,可能为:a)操作者对量测仪器的使用及读取,需要良好的培训I。b)量具的校正未落实。c)可能须用辅助仪器协助作

4、业者使用量具。5.3.3量具R&R分析说明:5.3.3.1研究:虽然作业者人数、量测次数及零件数可能改变,但执行研究的最适合条件如下所述,量具R&R的数据表。详细的方法如下所示:5.3.3.1.1将作业者分为A、B、C三者,零件10个,但作业者无法看到零件号码。5.3.3.1.2校正合格的量具。5.3.3.1.3使作业者A依随机顺序量测10个零件,并由另一观测者在第一行填入量测数据,请作业者B、C量测相同的10个零件,但不使他们看到他人的量测值,将量测值分别记入第6及11行。5.3.3.1.4重复这个循环但以不同的随机顺序进行量测。将数据适当填入第2、7及12行中,例如第一个被量测的为7号零件

5、,则在第7列中记录量测值。如须第三次量测则重复此循环并将结果记入第3、8及13行中。5.3.3.1.5如因无法取得大样本数或同时取得的零件,则可改成下列方式:5.3.3.1.5.1使A作业者量测第一件并将量测值记入第1行,B作业者量测第一件并记入第6行,作业者C量测第一件并记入11行。5.3.3.1.5.2使A作业者重复量测第一件并将量测值记入第2行,B作业者记录其重测值在第7行,作业者C记录其重测值在第12行。如需第三交量测则重复此循环分别记入第3、8及13行。5.3.3.1.6如作业者班次不同(日、夜班等),可用下列之替代方法,请作业者A量测全部10个零件并记入第1行,再请A作业者量以不同

6、的随机顺序重复量测,并将量测值记入第2及3行中,请B及C作业者在他们的班次以相同的方式操作。5.3.3.2计算:量再现性及重复性计算,为整个研究的数据表,为个别项目的记录和依规定公式的计算。数据收集后计算的方法如下:53.3.2.1将第1、2、及3行的最大数值减最小数值,将结果记录在第5行、第6、7、8行及11、12、13行的作法相同,而将其结果分别记入第10行及15行。5.3.3.2.2第5、10及15行的记录应为正值。5.3.3.2.3将第5行加总并除以量测零件数,则得第一位作业者的平均全距Ra,以相同方法从第10及15行求得Rb及RCo5.3.3.2.4将第5、10及15行的平均值(Ra

7、、Rb、Rc)载记到第17行,将其加总后除以作业者人数而得的数值记入R(所有全距的平均值)。5.3.3.2.5将R(平均值)记入第19、20行并乘以D3及D4求下及上的控制界限,如为第二次量测则D3=0,D4=3.27o将个别全距的上控制界限,(UCLR)的值记入第19行。下控制界限(LCLR)的值填入第20行,如量测次数少于7则为零。5.3.3.2.6如有全距超过所计算的UCLR,则依原来方法请相同的作业者将相同的零件重测一次。或将其值删除,再依修正过的样本数重新计算平均值R及控制界限值UCLR。将导致失去控制的特殊原因改正。5.3.3.2.7将各行加总(第1、2、3、6、7、8、11、12

8、及13行),将各行的决数除以取样零件数,将此值记录在最右过一列标为平均值处。5.3.3.2.8将1、2、3行的平均值加总,并除以量测次数,将功赎罪其值记录在第4行Xa处,以相同方式处理6、7、8行及11、12、13行,而将其值分别记入第9、14行的Xb、XC处。5.3.3.2.9将第4、9、14行的最大及最小平均值记录在18的适当位置并计算其差,将此差记录在第18行标示为XDilff处。5.3.3.2.10将每个零件的各次量测值勤加总,除以量测什总数(量测次数乘以作业者数),将其结果记入第16行之零件平均值处,5.3.3.2.11将零件平均值的最大减最小的差记入第16行标RP处,RP是零件平均

9、值的全距。5.3.3.2.12将R、XDilff及RP的计算值转记在报告表的预留位置。5.3.3.2.13量具再现性及重复性分析表(F-),左边标示为量测值分析的各项计算;右边标示为%误差分析的各项计算。5.3.3.2.14检查结果,确认没有错误。5.3.3.3结果分析:计算后需评估以判定对预期应用此量测设备是否可被接受。量具再现性及重复性是否可接受的指引为:.误差在10%以下一量具系统o,k.误差在10%到30%-量具可被接受,但须依其应用的重要性、量具费用、修理费用而定。误差超过30%量具系统须加以改进,尽一切努力去确认问题,并改正问题。5.4计数值:5.4.1量测设备当R&R后发现总是产品,则依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处理。5.4.2结果分析:(1)量测结果其差异4时表示可接受。(2)量测结果其差异4时则此量具须被改善或再评估。5.5量测设备当R&R分析后发现问题产品,则依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办理。5.6量具再现性与重复性分析表须经单位主管核准归档,相关的质量记录,依质量记录管理程序办理。6,相关资料:6.1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6.2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6.3质量记录管理程序7.表单:7.1量具再现性与重复性数据表F05-20-017.2量具再现性与重复性分析表F05-20-027.3R&R分析计划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