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病人的现场急救.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78400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6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伤病人的现场急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创伤病人的现场急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创伤病人的现场急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创伤病人的现场急救.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创伤病人的现场急救.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伤病人的现场急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伤病人的现场急救.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创伤病人的现场急救,创伤救治必须在发生损伤的现场着手实施。急救的基本技术主要有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5项,是抢救伤员生命和进一步治疗所必需的基本技术。这些基本技术要求医护人员熟练掌握,而且平时应在市民中普及练习,以备开展自救互救。,1 通气,伤员的鼻咽腔和气管,被血块、泥土以及呕吐物等堵塞或昏迷后舌后坠,均可造成窒息,应立即选用下列方法,恢复呼吸道通气。,1.1 指抠口咽法 一手用拇指和示指拉出舌头,另一手示指伸入口腔和咽部,迅速将血块、异物取除。1.2 击背法使伤员上半身前倾或半俯卧;一手支托其胸骨前,用另一手掌猛击其背部两肩胛骨之间,促使其咳嗽,将上呼吸道的堵塞物咳出。,1.3 垂俯

2、压腹法 从背侧用双手臂围抱伤员上腹部,将伤员提起使其上半身垂俯,用力压腹,促使上呼吸道堵塞物吐出或咳出。1.4 托颌牵舌法昏迷伤员的舌后坠,堵塞声门,应用手从下颌骨后方托向前侧,将舌牵出使声门通气。此外,开放性气胸严重影响呼吸循环,应即用敷料(或清洁衣布)堵塞胸壁伤口,使之成为闭合性气胸。,2.止血,现场止血操作流程:评估出血部位和出血表现选择合适止血材料向病人解释病情和安置适当止血体位采用正确止血方式,2.1加压包扎止血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后,将无菌敷料覆盖于伤口上,用绷带、三角巾或布带加适当压力包紧;包扎时松紧度以能达到止血为宜,伤口内有异物、碎骨片时不能使用此法。,2.2 指压法通常是将中

3、等或较大的动脉压在骨的浅面。例如,将颈总动脉压向第5颈椎横突,将肱动脉压在肱骨干上等等。此法仅能用于短时间控制动脉血流,应随即继用其他止血法。绝对禁止同时压迫双侧颈总动脉,以免阻断全部脑血流供应,同时定位要准确,用力要恰当。因属于临时止血措施,故常需与其他方法同时进行。,2.3止血带止血法1)勒紧止血法:用绷带或三角巾叠成带状或用手头有的布料盖在伤口上部(近心端)勒紧止血,第一道绕扎为衬垫,第二道压在第一道上面,并适当勒紧。2)绞紧止血法:将叠成带状的三角巾盖在伤口上部(近心端)绕肢体一圈,两端向前拉紧打一活结,形成第二道带圈。将硬质条状物如小木棒、笔杆、筷子等作为绞棒,插在第二道带圈内,提起

4、绞棒绞紧后,将木棒一头插入活结套内,并把活结套拉紧固定。,3)橡皮止血带止血法:将患肢抬高或置于操作者肩部,用软布料、棉花等软织物衬垫于止血部位皮肤上(伤口上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紧握止血带距带端10cm处,手背向下,右手将止血带适当拉紧拉长,绕肢体23圈,然后将带塞入左手食指和中指之间,食中指夹住止血带向下牵拉,成为一个活结。,注意事项:止血带应扎在伤口的尽心端,并尽量靠近伤口,以免产生多部位的组织缺血。压力适当,以出血停止,远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4).填塞止血法将无菌辅料填入伤口内,外加大块辅料,再加以绷带、三角巾等加压包扎,3.包扎,3.1绷带包扎,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环形包扎法

5、:是最基本、最常用的绷带包扎方法。将绷带做环形重叠缠绕,下一圈完全遮盖前一圈绷带,为使固定牢靠,在放置绷带的始端时略斜,将斜角翻折并压在第二、三圈之间,绷带尾端用胶布固定或绷带尾端中间剪开,打结固定。,2)蛇形包扎法3)螺旋包扎法4)螺旋反折包扎法5)“8”字形包扎法6)回返包扎法3.2三角巾包扎,包扎注意事项:1)包扎松紧要适宜,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等,需用棉垫、纱布等作为衬垫,骨隆突处也使用棉垫加以保护。2)包扎时必须保持肢体功能位,对于受伤的肢体应予适当的付托物加以抬高。3)结应打在肢体外侧面,注意不要打在伤口上、骨隆突处或容易受压的部位。,4)包扎时注意绷带缠绕方向为自下而上,由左向右、由远心端向尽心端包扎,有助于静脉回流。,4.现场骨折固定,1)锁骨骨折固定法:如“8”字绷带固定法;“T”形夹板固定2)肱骨骨折固定法:夹板固定法、躯干固定法3)前臂骨折固定法:夹板固定法、衣襟和躯干固定法4)大腿骨折固定法:夹板固定法、健肢固定法,5)小腿骨折固定法:夹板固定法、健肢固定法6)脊柱骨折固定法7)骨盆骨折固定法8)肋骨骨折固定法,5.创伤病人的搬运,1.1徒手搬运1)拖行法2)扶行法3)抱持法4)背负法或肩负法5)爬行法6)杆桥式,7)椅托式8)拉车式1.2担架搬运,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