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四章 婴儿期.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82709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0.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四章 婴儿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四章 婴儿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四章 婴儿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四章 婴儿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四章 婴儿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四章 婴儿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四章 婴儿期.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婴儿期,是个体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整个人生社会化的起点。关键词:依恋,婴儿期,特点,2周岁,1周岁,新生儿期,一、婴儿期的生理发展(03岁),1、生理发展的一般特征,2、新生儿的惊人本领每个正常的新生儿都具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潜能。2.1模仿能力 2.2声音定向 2.3注视与追视 2.4先天神经性反射行为:,吸吮反射觅食反射眨眼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击剑反射迈步反射游泳反射惊跳反射http:/,3、动作发展,大运动(粗动作):行走跑跳等全身动作的发展;精细动作:手的动作的发展发展进程:行走动作的发展和手的运用技能的发展。,身体和运动发展的直线倾向图,动作发展的规律性:1、整体分化 整

2、个手臂拇指四指2、不随意随意 即从不能控制到能控制;3、方向性和顺序性(1)头尾原则:头部躯干脚;(2)近远原则:如上肢动作:上臂肘手腕手手指(3)大小原则:即大肌肉到小肌肉,,3.1 行走动作的发展(1)活动具有一定的主动性;(2)扩大认知范围;(3)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3.2手的动作的发展前够摸动作(新生儿)顺向抓握(34个月)物品在双手里互换(45个月)钳形抓握(9个月左右)意义:主动探索和认识周围事物;开始操作工具,使动作有间接性;多种感觉更加协调活动,为知觉发展奠定基础。,3.3环境对动作发展的影响:1、家庭环境(物质环境、文化环境)两个极端:拔苗助长;放任自流2、户外活动

3、户外有更广阔的空间和更新鲜的空气。3、交往行为 接触大龄儿童,互相模仿与学习。,二、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一)认知发展感知觉:婴儿通过感觉对外界刺激进行信息编码后传递到大脑,再通过知觉对感觉信息进行分类和理解。皮亚杰:感知运动阶段。(靠感觉与动作认识周围世界)视觉的发展听觉的发展味觉的发展嗅觉的发展触觉的发展,1.1 视觉的发展a.视觉集中:出生时,世界模糊不清 3周后视线开始集中到物体上视距约26厘米处哺乳时母亲的脸与婴儿眼睛的距离 偏好有魅力的脸孔;b.视觉追踪:出生1248小时的新生儿中有34可以追视移动的红环 c.颜色视觉:出生后15天就具有颜色辨别能力,婴儿偏好红、蓝色,1.2 听觉的

4、发展在出生之前听觉就已经出现,出生后即有听觉反应。出生几天后,就可认识并且更加喜欢母亲的声音。,1.3 味觉、嗅觉、肤觉味:新生儿能用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表明他们对甜、酸、苦、咸有辨别力,更偏爱甜味嗅:出生24小时,就有表现,并形成习惯化和嗅适应。一周后能辨别不同的气味,表现出对母亲气味的偏爱。肤觉:出生就有温觉反应,婴儿有痛觉,但微弱而迟钝(打针反应)。,1.4空间知觉形状知觉:3个月的婴儿可以分析简单形状深度知觉:吉普森等的视崖实验证明,6个月具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先上下,再前后;,(二)情绪发展,婴儿天生具有情绪反应的能力。婴儿最初这种情绪反应大多是先天性的,是遗传本能,且与生理需要是否

5、满足直接相关,因此,它们是最初步的原始的情绪反应。类型:初级情绪:(0-6月)惊奇、高兴、生气、悲伤、害怕、厌恶等;自我意识情绪:(6月-3岁)移情、嫉妒、尴尬等(1.5岁)自豪、愧疚、内疚等(2.5岁),1 笑 是与人交往,吸引成人照料的基本手段。笑有其一定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a、自发性微笑(周)b、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周个月)c、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个月后),2、哭 是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反应,并具有重要的适应功能。在婴儿学会语言之前,哭声是表达需要的惟一方式。婴儿的哭自出生就有,且较早出现分化。生理反射性的哭应答性的哭(不适宜的环境刺激引起)操作性哭泣(主动)社会性的哭(经验),3

6、、恐惧 一种消极的情绪,这种情绪体验会引起个体的紧张感,造成逃避和退缩。分类:本能的恐惧:自出生就有的反射性反应。多半由于大的声响、突然位置变化以及疼痛等因素引起。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由不愉快或痛苦的经验(如被开水烫过、被猫抓过)所引起的惧怕反应。怕生:一种由于陌生人接近而引起的恐惧反应,这种恐惧大约在婴儿68个月时出现。这种情绪也称为分离焦虑(最频繁)。预测性恐惧:一种由想像引起的恐惧,如害怕“狼外婆”。,4、社会参照 婴儿使用他人的反应作为标准或者参照,来指导个人的行为;2岁左右形成;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一种重要现象和过程,充分显示了情绪的信号作用和人际通信交往功能,是情绪社会化的重要

7、方面。如行动前“视察”母亲的情绪;,-婴儿和照看者之间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这种关系被具体描述为婴儿和照看者之间相互影响并渴望彼此接近,它主要体现在母婴之间。,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一个重要事件就是婴儿与其最亲密的联系人之间的情感发展。,三、婴儿期社会性发展:依恋,发展阶段:鲍尔比(JBowlby)等将婴儿依恋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8-12周):对一切人都不加区别地反应。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对母亲有偏爱,对熟悉人和陌生人有不同的反应。依恋形成的标志:陌生人焦虑、分离焦虑,甚至病态的过度焦虑情绪 3.特殊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3岁):对母亲产生特别的依

8、恋,形成了专门的对母亲的情感联结。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后):依恋行为在2岁时候达到高峰。婴儿能认识并理解母亲的情感、需要、愿望,知道她爱自己,不会摒弃自己,并知道交往时应考虑她的需要和兴趣,据此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二)婴儿依恋的类型 艾斯沃丝(M.D.Ainsworth)等1969年利用母婴分离反应,设计了一个“陌生情境”,以测定每个婴儿的依恋反应和类型。,艾斯沃斯(MAinsworth)将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表现分为:1安全型依恋(占6570)(自信快乐)母亲在就有安全感,对外界积极反应;母亲离开表现出明显的苦恼、不安,想寻找母亲回来。2回避型依恋(占20),(对人疏远.冷

9、漠)对母亲是否在场无所谓。母亲离开无焦虑紧张,母亲回来也不予理会。缺乏依恋,与母亲未建立起亲密的感情联结3反抗型依恋(占1015),(分离焦虑)亦称矛盾型依恋。母亲离开,警惕、哭闹、极度反抗甚至大喊大叫。母亲回来却又拒绝 爱抚。这类婴儿没有建立起依恋安全感,是典型的焦虑型依恋。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回避和反抗型依恋均属消极的不安全型依恋,(三)依恋关系中父母的角色:婴儿的依恋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父母与婴儿交往的方式,附:母亲态度与孩子的性格,母亲态度是支配性的,孩子的性格是服从、无主动性、消极、依赖、温和的;母亲的态度是照顾过甚的,孩子的性格是幼稚、领带神经质、被动、胆怯的;母亲的态度是保护

10、型的,孩子的性格是缺乏社会性的、欠深思的,亲切的、非神经质的,情绪是安定的;母亲的态度是溺爱的,孩子的性格是无责任心、不服从、攻击的;母亲的态度是忽视的,孩子的性格是社会性的,冷酷、攻击的,情绪不安定,但创造力强;母亲的态度是拒绝的,孩子的性格是神经质的、反社会的、粗鲁的、冷淡的,企图引起人们的注意;母亲的态度是残酷的,孩子的性格是执拗的、冷酷的、神经质的、逃避的、独立的;母亲的态度是民主的,孩子的性格是独立的、直爽的、协作的、亲切的、社会的、创造的;母亲的态度是专制的,孩子的性格是依赖的、反抗的、情绪不安、以我为中心、大胆的。,父亲的影响 与母亲(静态、语言)不同的抚育行为:动态性、冒险性和

11、创造性、充满活力和体力,依恋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依恋是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情感的源泉早期依恋关系是后期集体生活的有效准备依恋对特殊依恋形式爱情的影响依恋关系具有传递性,会影响到儿童成人后与自己孩子的抚养关系,你是哪种类型?,1.我很容易与人接近,信赖他们或让他们信赖我是一件开心的事.我不怎么担心被抛弃或害怕别人离我太近.2.与他人接近让我不安,我很难完全相信和依靠他们.有人对我太亲近时,我会很紧张,并且爱侣想让我更亲近一点我也有点不自在.3.我想让人亲近我,可别人不情愿.我常担心我的同伴不是真的爱我或想离我而去.我想和他人完全融为一体,可这个愿望有时会吓跑别人.,30,练习,单项选择题婴儿

12、期的年龄范围是()A 0-1岁B 0-3岁C1-2岁D 1-3岁答案:B,31,练习,单项选择题艾斯沃斯将婴儿依恋划分为()等类型A 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B 容易型依恋、困难型依恋、迟缓型依恋C 初级依恋、次级依恋、高级依恋D 无差别的社会反应、有差别的社会反应、特殊情感联结答案:A,32,练习,多项选择题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包括()A 上下原则B 头尾原则C 近远原则D 大小原则答案:BCD,(四)婴儿期相关问题及影响因素,1、父母角色转换母亲:婴儿照料新技能get 睡眠的保证 产后恢复与保养 缺少与外界接触 工作与家庭间的权衡 父亲:照顾新生儿的同时兼顾宝妈的需要 经济压力

13、 协调婆媳问题 工作压力与家庭压力,干预措施:1、衔接资源,协助新手父母学习婴儿照料新技能,帮助其尽快适应父母的角色;如:邀请医院的专家前来开展婴儿照料技能培训课程、现场咨询婴儿发育情况;2、邀请新手父母参加小组活动,共同探讨育儿中的问题,倾诉为人父母的不易,构建父母的支持系统,缓解育儿过程中的压力。,2、哺乳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2.1母乳喂养的优势:方便、快捷、增进母婴之间情感;降低婴儿过敏的风险;减少猝死综合症的发生;预防和减少痢疾、呼吸感染,提高骨密度;降低母亲罹患乳腺癌的发生频率。,2.2影响因素a、观念问题(追求体形美)b、工作问题(单位不能提供哺乳场所

14、)c、剖宫产手术(药物、伤口恢复、泌乳晚)2.3干预措施教育者:母乳喂养的优势;倡导者:宣传母乳代用品的法律法规 如:a、母乳代用品上不得印有婴儿图片,不得使用人乳化、母乳化或类似的词语,必须标示出母乳喂养优越性的警局;b、禁止发布母乳代用品的广告。c、生产者、销售者不得向医疗机构、孕妇、家庭实施以下行为:赠送产品、样品、减价销售等。(第一口奶),3、母爱剥夺,3.1问题描述 指母亲与子女互动不足,以及一些导致亲子互动不充足的情境。母爱剥夺不以有无母亲而定,而是视儿童是否有收到这一效果而定。3.2内容(Michael Rutter 1972)剥夺:母亲由于各种原因与孩子分离,难以参与孩子早期的

15、成长活动,使得孩子常年处于母亲却是的状态之中;缺乏:母亲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但是她却不喜欢孩子,极少给予孩子关爱与辅导。剥夺不一定是现实情境中的分类,而是一种情感上的裂隙,3.3影响因素a.父母无法给与婴儿足够的时间和爱(全托与留守儿童)b.父母关系紧张,无法为婴儿提供一个安全温暖的生活环境(离婚)c.婴儿被父母抛弃(丢失社会身份及社会认同)3.4干预措施政策的倡导者与研究者世界各国育儿假vs中国育儿假,中国:产假98天,单位人均平均工资。1年哺乳假。英国:1年产假。头6个星期可领取90%的工资,以后的33个星期,每周可领取最多112.75英镑,再以后的13个星期,不领取工资。日本:带薪产假14

16、周。孩子出生前休6周,出生后休8周,产假期间的薪水为原工资的60%。瑞典:16个月(480天)带薪产假,期间的费用由国家和雇主分摊。其中,前390天的薪水为原工资的77.6%,后90天为固定薪水。挪威:其一,夫妇可休47周育儿假,拿全额工资;其二,可休57周,拿原来工资的80%。这些费用全部都由国家承担。捷克和斯洛伐克:每生一个孩子可享受3年育儿假,这个假期也可以让给父亲来休。在斯洛伐克,如果孩子身患残疾,育儿 假还可延长至6年。在休假期间,母亲能从政府获得补助,头两年的补助为每月256欧元,此后为每月164欧元。,4、弃婴问题,4.1问题描述 原因:贫困、法律道德观念薄弱、重男轻女封建思想、

17、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弃婴构成:女婴、残疾儿童案例:广州弃婴岛(婴儿安全岛)试点夭折 1月28日,位于广州市天河区龙洞的广州市社会福利院门口的“弃婴岛”正式启用,截至3月16日早上共接收弃婴262名,在接收的弃婴中,男童148人,女童114人;年龄1岁以下的175人,占67%。经初步检查,接收的弃婴全部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占前三位的是脑性瘫痪(110例)、唐氏综合症(先天愚型,39例)、先天性心脏病(32例)。广州市“婴儿安全岛”试点工作启动后,改善了弃婴被遗弃后的生存环境,接收的弃婴都能够得到及时救助,弃婴存活率目前是91%,实现了设置“婴儿安全岛”关于“保障弃婴生命权”和“儿童生命至上”的

18、初衷。,广州市福利院目前设有床位1000张,收留抚养的孤残儿童、青年已达2240人,是全国养育人数最多的福利院,其中院内集中供养约1013人,院外家庭寄养、社会机构代养约1227人。按1000张床位数和部、省相关规定,福利院应配备医护人员、特教老师不少于400名,但目前只有314人(其中在编210人,聘请临时护工104人),人员缺口仍达86人。“婴儿安全岛”启用后,弃婴数量在短期内急剧增加,导致原已存在的床位和护理人员不足问题更加严重。“我局在系统内紧急调配医护人员援助,但只能是杯水车薪。目前福利院医疗、护理、康复、特殊教育、安全保卫、后勤保障等已不堪重负。”民政局负责人说。,截至目前,除河北

19、、天津、内蒙古、黑龙江、江苏、福建等10个省区市已建成25个弃婴安全岛并投入使用外,还有18个省区市正在积极筹建弃婴安全岛或弃婴观察救治中心。中国已有28个省区市“试水”建立“弃婴安全岛”。摘自小康,4.2影响因素a、社会观念问题(男尊女卑、婚外及未婚生育)b、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家庭就医能力不足(政府救助欠缺)4.3干预措施a、弃婴发生前:倡导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引导年轻夫妇谨慎对待生儿育女问题,经济困难的,可推迟生育时间;婚前检查,减少残疾婴儿出生的几率;建立困难家庭医疗救助体系:基金支持、医疗费用减免等b、弃婴发生后:完善弃婴救助制度:福利院经费支持、精简收养弃婴制度等;开展专项救助:对收养弃婴的民间组织、团体机构、家庭给予专项救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