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建立分级诊疗制度.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86565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建立分级诊疗制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建立分级诊疗制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建立分级诊疗制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建立分级诊疗制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建立分级诊疗制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建立分级诊疗制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建立分级诊疗制度.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主要汇报内容,1、深化城乡对口支援2、加强远程医疗工作3、完善双向转诊工作4、优化医院服务流程,前言,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性: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的重要部署;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乱”问题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医保基金安全运用、政府投入最大效用的现实措施。,前言,领导指示:1、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让群众能够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2、刘延东副总理在青海省分级诊疗制度工作报告上批示:分级诊疗是医改的关键。青

2、海的做法方向正确,制度设计上可操作,虽实行2个月但已有初效。望不断完善抓好落实,巩固成效。医改办注意跟踪推广。3、沈骥主任指出:不建立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卫生永无有序、基层永无发展、群众永无满意,政府永无口碑。,前言,四川省诊疗人次和住院人次分布2013年,全省医院总诊疗人次13867.45万,其中三级医院6035.8万人次,占43.52%;二级及以下医院5989.38万人次,占43.19%。2013年,全省医院入院人数907.99万人,其中三级医院326.46万人,占35.95%;二级及以下医院435.74万人,占47.99%。三级医院承担近一半的就诊工作量,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乱”。,

3、前言,善战者因时而利导之:建立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势在必行。统一思想,凝神聚力,奋力推进,实现从“做不做”到“怎么做”的转变。,前言,怎么做:关键之一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增强群众看病就医信任感。省卫生计生委、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等六部门关于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意见提出“5532”措施,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其中“保障患者基层就医”提出:推进基层人员增量提质、支持县级医院专科建设、深化城乡对口支援、发展远程医疗、建立契约服务制度,使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一、深化城乡对口支援,关于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意见提出:深化城乡对口支援。全面落实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公立医院等对口支援机制。引导城

4、市大医院在职医务人员全职或兼职到县级公立医院工作。支援单位健全向受援单位派驻医务人员机制及选派优秀管理人员到受援单位任职制度,一、深化城乡对口支援,(一)四川省两个“率先”:1、率先提出并启动城乡对口支援:2005年以来,原卫生部统一部署了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2007年,我省提出并启动城乡医疗对口支援。2、率先开展城乡对口支援目标管理:2014年,省卫生计生委印发四川省城乡对口支援目标管理实施办法。,一、深化城乡对口支援,(二)基本实现“全覆盖”:多层次、多专业 1、三级综合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我委安排58所三级综合医院对口支援141所县级医院,各下派6名医师(其中包括5所民营医院,各

5、下派2名医师)。2、二甲医院对口支援民族地区中心卫生院:我委安排92所二甲医院对口支援294所民族地区中心卫生院,各下派2名医师。3、青年医师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我委安排34所二级医院对口支援34所乡镇卫生院,各下派1人。4、安排妇幼保健院、中医院、专科医院等对口支援 5、安排省级及18个市州监督、疾控对口支援民族地区监督、疾控机构,一、深化城乡对口支援,(三)加强对口支援信息管理 1、工作信息实行网络直报。2012年,启动对口支援工作信息月报表。2、下派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2014年,我委对城乡对口支援下派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上半年,共挂网公示下派人员1481人。,一、深化城乡对口支援,(四

6、)落实对口支援经费保障 在要求对口支援下派人员在原单位的福利待遇不变基础上,落实经费补助。1、中央财政每年补助我省1752万元,补助三级医院对口支援38个国家、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36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本县乡镇卫生院。2、我省民族地区十年行动专项计划每年安排800-1000万元补助对口支援民族地区医疗机构。3、省级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补助对口支援非民族地区医疗机构,一、深化城乡对口支援,(五)不断拓展对口支援内涵 7年以来,下派人员累计超过2万人,人员职称结构逐渐完善,中级与高级职称比例基本达到1:1;支援内容逐渐拓展到参与临床诊疗、推广适宜技术、培训业务骨干、接受

7、进修、团队指导、巡回医疗、远程会诊、设备支援、管理帮扶、学科建设、推进医改等多方面。,一、深化城乡对口支援,(六)对口支援目标管理:总体要求 城乡对口支援目标管理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卫生行政部门、支援医院、受援医院三方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一、深化城乡对口支援,(六)对口支援目标管理:责任主体及职责 1、省卫生计生委:负责制定全省对口支援方案,统筹对口支援工作 2、市州卫生行政部门:PDCA P:制定本辖区对口支援工作方案和目标管理实施办法,完善辖区内对口支援网络体系,建立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D:明确主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员,做好信息报送,开展新闻宣传,指导相关单位建立对口支援关系。C:督促

8、支援单位下派医务人员,监管对口支援经费管理和使用,加强日常监管 D:对监管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报告省卫生计生委,一、深化城乡对口支援,(六)对口支援目标管理:责任主体及职责 3、支援医院:落实纪律:下派人员准时、足额到位,无脱岗;财政经费专款专用。激励机制:保证下派人员福利待遇不变,并给予一定补助;职称晋升、岗位聘用、任用提拔、评优评先优先考虑。支援内容:人才培养,推广适宜技术,开展新业务,使受援医院上一等次。,一、深化城乡对口支援,(六)对口支援目标管理:责任主体及职责 4、受援医院:加强管理:明确主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员,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明确目标任务,认真考勤,做好信息报送 后勤保障:提供

9、生活保障。开展业务:开展适宜新技术,培养人才,进修学习,满意度达90%。,一、深化城乡对口支援,(六)对口支援目标管理:考核方式 1、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三年一度的周期考核。2、考核采用评分制和评级制相结合,评分为百分制,分为卫生行政部门评分表、支援单位评分表和受援单位评分表;评级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3、评分制作为排名依据,在评分基础上进行评级,80分及以上为优秀,60-8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一、深化城乡对口支援,(六)对口支援目标管理:考核权限 1、年度考核:市州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各单位年度考核,委直属医疗机构、国家在川医疗机构自行考核。2、周期考核:省卫生计生委负责直属

10、医疗机构、国家在川医疗机构周期考核,市州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各单位周期考核。3、考核时间:年度考核于每年1月10日前完成,20个工作日内报省卫生计生委考核结果。周期考核于每周期结束后的次年2月10日前完成,20个工作日内报省卫生计生委考核结果。,一、深化城乡对口支援,(六)对口支援目标管理:考核结果运用 1、奖优惩劣:周期考核后,省卫生计生委全省通报考核结果。2、考核结果与医院等级评审复评挂钩: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在等级评审复评日常监管中予以扣分,考核优秀的予以加分。3、考核结果作为医师个人晋级、提职和职称聘用依据:考核不合格的医师当年不得晋升上一级职称。,二、加强远程医疗工作,关于建立完善分级

11、诊疗制度的意见提出:发展远程医疗。制定出台全省统一发展规划,以省部级远程医疗中心为核心,连接市州和县级医院的远程医疗系统,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预约、远程监护、远程手术指导等远程医疗活动。当在基层就诊的病人出现病情变化时,优先鼓励通过远程会诊、远程监护、远程手术指导等方式紧急处理。,二、加强远程医疗工作,(一)发展远程医疗的重要意义 1、发展远程医疗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 当前,城乡、地区和区域之间医疗服务体系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在历史沿革形成的既定医疗服务体系布局前提下,如何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健全完善医疗

12、服务体系,是我们始终在思考和谋划的。发展远程医疗有利于促进现有医疗资源的横向协同和纵向整合,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二、加强远程医疗工作,(一)发展远程医疗的重要意义 2、发展远程医疗是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重要手段 推动远程医疗服务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有利于提升医疗服务体系运行效率,推进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二、加强远程医疗工作,(一)发展远程医疗的重要意义 3、发展远程医疗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和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重要手段 远程医疗突破了时间、空间、专业和人员限制,实现了医疗服务资源共享,使群众就近、便利地享受了优质医疗服务,是建立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手段。,二、

13、加强远程医疗工作,(二)国家卫生计生委远程医疗工作部署1、1999年1月4日,原卫生部印发了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主要规范远程会诊管理。2、随着技术的进步,远程医疗服务范围有了很大扩展,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监护等新的远程医疗服务项目得到广泛应用,原有管理要求已不适应当前远程医疗服务发展的实际要求。3、2014年8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二、加强远程医疗工作,(二)国家卫生计生委远程医疗工作部署 3、2014年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主要精神:(1)将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明确了远程医疗服务

14、的定义和内容:一方医疗机构邀请其他医疗机构,运用通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本医疗机构诊疗患者提供技术支持的医疗活动。其项目主要包括: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医学影像诊断、远程监护、远程会诊、远程门诊、远程病例讨论等。,二、加强远程医疗工作,(二)国家卫生计生委远程医疗工作部署 3、2014年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主要精神:(3)完善远程医疗服务流程:一是要求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具备相应的诊疗科目及人员、技术、设备、设施条件,签订远程医疗合作协议,约定远程医疗流程、权利义务、医疗损害风险和责任分担等事项,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二是要求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完善远程医疗服务流程,并认

15、真做好组织实施。医疗机构要按照病历书写及保管有关规定共同完成病历资料。,二、加强远程医疗工作,(二)国家卫生计生委远程医疗工作部署 3、2014年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主要精神:(4)加强远程医疗服务监督管理。一是规范机构名称。未经国家卫生计生委核准,任何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不得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及其他指代、暗含全国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含义的名称。二是控制安全风险。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过程中,主要人员、关键设备设施及其他辅助条件发生变化,存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须立即停止远程医疗服务并按规定报告。三是要依法依规处理。在远程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医疗争议时,由

16、邀请方和受邀方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双方达成的协议进行处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二、加强远程医疗工作,(三)四川省远程医疗工作部署 1、探索远程医疗服务体系试点:2011年7月,原卫生厅印发2010年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实施计划,利用中央财政补助186万元,建成以省人民医院为核心,与隆昌县人民医院、绵竹市人民医院、甘孜县人民医院、九寨沟县人民医院、冕宁县人民医院联通的基层远程会诊系统和北大人民医院-省人民医院间联通的高端远程会诊系统。,二、加强远程医疗工作,(三)四川省远程医疗工作部署 2、初步构建远程医疗服务体系:2011年10月,原卫生厅印发四川省省市远程医疗分区布局方案,提出:(1)工作目

17、标:逐步建立完善省、市、县、乡四层三级远程医疗服务网络。(2)四大分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覆盖成都、德阳、绵阳、广元、乐山、遂宁、甘孜、科学城;四川省人民医院覆盖眉山、雅安、资阳、攀枝花、凉山、阿坝;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覆盖泸州、宜宾、自贡、内江;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覆盖南充、广安、达州、巴中。(3)三级网络:4所省级医院辐射市州,各市州医院辐射所属县级医院,各县级医院辐射所属乡镇卫生院,二、加强远程医疗工作,(三)四川省远程医疗工作部署 3、全面构建远程医疗服务体系:2012年6月,原卫生厅印发关于做好2011年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的通知,利用中央财政补助2140万元,按照国家远程会诊系统建设技术

18、方案,全面构建我省远程医疗服务体系。(1)建设思路:“一二三四”建设思路。一个平台(全省远程会诊管理平台),二套软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省人民医院),三级网络(省辐射市州,市州辐射县区、县区辐射乡镇),四大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二套软件使用分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软件覆盖成都、德阳、绵阳、广元、乐山、遂宁、甘孜、科学城、泸州、宜宾、自贡、内江;四川省人民医院软件覆盖眉山、雅安、资阳、攀枝花、凉山、阿坝、南充、广安、达州、巴中。,二、加强远程医疗工作,(三)四川省远程医疗工作部署 4、构建藏区远程医疗服务体系:2012年11月,原卫生厅

19、下发四川省2012年藏区县级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利用民族地区十年行动计划专项资金,建立省级远程医疗中心藏区县级医院远程系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分片包干藏区所有县级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负责与甘孜州18个县连接,四川省人民医院负责与阿坝州13个县和凉山州木里县连接。,二、加强远程医疗工作,(三)四川省远程医疗工作部署 5、发挥远程医疗实效性:2014年6月,省卫生计生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远程医疗工作的通知,强调提高远程医疗实效性,使远程医疗网络“活”起来。(1)继续完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在已经构建的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基础上,填平补齐,完善网络体系。强调三个措施:一是分片

20、包干,联通网络,按照“一二三四”建设思路,继续完善网络体系;二是推动偏远地区、民族地区和落后地区远程会诊系统建设;三是鼓励对口支援帮扶建立远程会诊系统。,二、加强远程医疗工作,(三)四川省远程医疗工作部署 5、发挥远程医疗实效性:(2)加强远程医疗硬件建设:按照原卫生部制定的远程会诊系统建设技术方案,完善和规范远程会诊系统硬件建设。(3)加强远程医疗系统软件维护:对远程会诊系统定期维护、更新,确保正常使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省人民医院根据需求,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4)发挥远程医疗实效性:纠正“重建设、轻实效”和“只建不管”思想,大幅度增加远程医疗服务量,让远程医疗网络“活”起来。到2014年

21、底,远程会诊占院外会诊比达30%以上,远程医疗服务量增加20%以上;到2015年,远程会诊占院外会诊比再增长10%,远程医疗服务量再增加10%。(5)加强考核与宣传:省卫生计生委对远程医疗实效性进行量化考核,结果全省通报;加强宣传,提高社会知晓率和认可度。,二、加强远程医疗工作,(三)四川省远程医疗工作部署 6、进一步完善远程医疗分区布局:2014年9月,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省卫生计生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远程医疗分区布局的意见,提出:(1)建设思路:在原“一二三四”建设思路基础上,依托省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九个区域医疗中心,新提出“一二四九”建设思路。一个平台:全省远程会诊管理平台,功

22、能为远程会诊注册、专家库、机构库、管理服务、信息收集、会诊安排等。二套软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省人民医院。,二、加强远程医疗工作,(三)四川省远程医疗工作部署 6、进一步完善远程医疗分区布局:(1)建设思路:在原“一二三四”建设思路基础上,依托省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九个区域医疗中心,新提出“一二四九”建设思路。四级网络:省级-九大区域远程会诊中心,九大区域远程会诊中心-市州,市州-县区,县区-乡镇。九大区域远程会诊中心:建成川东北、川西北、川北、川东、川南、川中南、攀西、西康、天府新区九大区域远程会诊中心。,二、加强远程医疗工作,(三)四川省远程医疗工作部署 6、进一步完善远程医疗分区

23、布局:(2)服务领域:依托该九大中心,逐步将服务领域延伸到远程预约、远程监护、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育和远程信息共享等远程医学活动。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的服务领域包括: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医学影像(含影像、超声、核医学、心电图、肌电图、脑电图等)诊断、远程监护、远程会诊、远程门诊、远程病例讨论及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项目。,二、加强远程医疗工作,(三)四川省远程医疗工作部署 6、进一步完善远程医疗分区布局:(3)建设要求:原则上,九大片区领头医院指导开展远程会诊,可以自行协商选择使用省人民医院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业务软件。中医医院、妇儿医院、妇幼保健院、精神卫生等专科医院可由1-3所医院作

24、为领头医院,申请在远程会诊专网上开展远程医疗服务。使用其他会诊软件的机构要实现与省人民医院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业务对接。,二、加强远程医疗工作,(三)四川省远程医疗工作部署 6、进一步完善远程医疗分区布局:(4)加强领导:省卫生计生委:组织省级会诊管理平台建设,协调与省人民医院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远程会诊系统的对接;九大片区所在市州卫生行政部门:加快会诊中心建设;其他市州卫生行政部门:协助和指导医疗机构远程会诊工作。,二、加强远程医疗工作,(三)四川省远程医疗工作部署 6、进一步完善远程医疗分区布局:(5)工作重点:省人民医院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完善自身远程会诊系统,实现与省级平台的对接;逐渐完善

25、四级远程医疗网络系统:省人民医院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辐射九大远程会诊中心,九大远程会诊中心辐射各市州级医院,各市州级医院辐射辖区县级医院,县级医院辐射辖区乡镇卫生院。(6)考核评估:将完善远程医疗分区布局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与等级评审复审挂钩。,三、完善双向转诊工作,(一)分级诊疗就医模式 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就医制度。分级诊疗制度重点体现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后的理想格局:通过实施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推进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最终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三、完善双向转诊工作,(二)明确基层

26、首诊概念 我省确定的基层首诊概念为:参保居民首先在疾病发生所在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二甲及以下民营医疗机构就医。具体包括:县级公立医院、市辖区的区级公立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二级甲等及以下医保定点民营医疗机构。区别对待原则:需要特殊陪护才能就医的特殊人群(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婴幼儿、重度残疾人等)、急危重症患者、同类疾病需再次入院治疗患者、孕产妇、专科疾病患者等,可根据病情需要自主选择省内首次就诊医疗机构。,三、完善双向转诊工作,(三)双向转诊管理流程 实施双向转诊三要素:建机制、定程序、抓落实。1、建机制:签订双向转诊协议 2、定程

27、序:完善双向转诊程序 3、抓落实:建立组织机构,及时报送信息,加强监督落实,三、完善双向转诊工作,(四)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1、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下,每一所基层医疗机构至少与2所二级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每一所二级以上医院至少与辖区内5所基层医疗机构签订双向转诊协议。2、明确责任义务:签订协议双方应明确转诊流程和双方责任义务。3、建立绿色通道:签订协议双方要建立双向转折绿色通道,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三、完善双向转诊工作,(五)实施双向转诊的前提条件 1、超出首诊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及诊疗能力范围 2、首诊机构不具备相关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资质或手术资质 3、患者病情发展需要实施

28、转诊 4、常见病、多发病、急慢性病缓解期、术后病情稳定以及疾病晚期仅需保守或临终关怀的病例 5、不符合转诊条件,但患者或其家属坚决要求转诊的,三、完善双向转诊工作,(六)患者向上转诊要求 1、遵循自主选择、方便快捷、全程无缝、区别对待的原则,填写四川省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单,将患者转往二级以上医院。2、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患者,应征得监护人或具有法定监护义务的机关同意。3、下级医疗机构应提供前期所有诊疗信息。4、转往县外医疗机构的,应出具转诊证明。,三、完善双向转诊工作,(七)患者向上转诊条件 1.涉及医疗服务内容超出医疗机构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的;2.依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疗机构

29、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具备相关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资质或手术资质的;3.各种损伤(工伤、交通事故、房屋倒塌、烧、烫伤等)伤情严重或较重,处理能力受限的病例;4.各种急性中毒(毒物、毒气、毒品等)症状严重或较重者;5.慢性病急性发作期或急、慢性疾病患者病情较危重以及需要进行高压氧等特殊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6.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能明确诊断的疑难复杂病例,需要进一步诊治的;7.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需转入专业防治机构治疗的;8.精神障碍疾病的病情不稳定患者或病情基本稳定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处理无效的患者;9.市(州)、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它情况。,

30、三、完善双向转诊工作,(八)患者向下转诊要求 1、遵循自主选择、方便快捷、全程无缝、区别对待的原则,填写四川省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单,将患者转往基层医疗机构。2、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患者,应征得监护人或具有法定监护义务的机关同意。3、二级以上医院应提供患者治疗诊断、预后评估、辅助检查及后续治疗、康复指导方案。4、必要时,二级以上医院应开展追踪服务。,三、完善双向转诊工作,(九)患者向下转诊条件 1.普通常见病、多发病,急、慢性病缓解期,基层医疗机构有能力诊治的 2.诊断明确的患者,处理后病情稳定,已无需继续住院或特殊治疗,但需长期管理的;3.各类手术后病情稳定,仅需康复医疗或定期复诊的;4.各

31、种疾病晚期仅需保守、支持、姑息治疗或临终关怀的;5.急性传染病症状已控制并渡过传染期的病人;6.老年护理病例;7.病情稳定的精神障碍患者;8.自愿转回基层医疗机构的病人;9.市(州)、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它情况。,三、完善双向转诊工作,(十)落实双向转诊工作 1、建立组织机构:市州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具体部门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等工作;医疗机构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双向转诊组织实施及考核工作,指定专人负责信息收集和报送。2、及时报送信息:将双向转诊信息纳入卫生统计制度,医疗机构每月15日前通过四川省卫生统计数据采集与决策支持系统报送上一个月双向转诊信息。3、加强监督管理:将双向转诊纳入医疗机构

32、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与医院等级评审复审挂钩。,四、优化门诊和住院服务流程,(一)实施分级诊疗倒逼大型医院服务流程再造 1、分级诊疗制度工作目标提出,到2015年,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2、青海省分级诊疗制度设计提出,二级医疗机构转诊率不得超过20%-35%。我省分级诊疗制度设计虽然未提出转诊率控制指标,但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后,大部分患者将选择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首诊,患者流向将发生重大变化,医疗机构必须根据新的就医流向,进一步优化门诊和住院服务流程。3、按照关于健全完善区域医疗中心的通知和关于实施基层首诊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我省建立十个大型医联体,医联体分为省级和市州区域医疗中心两次层次,鼓励首

33、先在医联体内双向转诊,若患者或其家属要求,也可由县级医院直接转向省部级医院。由此预见,大型医院“门诊拥堵”的现象可能有所缓解,为优化门诊和住院服务流程留出空间。,四、优化门诊和住院服务流程,(二)大型医院应加强双向转诊管理 1、设立双向转诊管理机构:指定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2、主要职责:加强转诊管理,构建转诊服务体系,细化转诊流程,建立转诊制度,加强随访管理,统计上报转诊信息。,四、优化门诊和住院服务流程,(三)大型医院应优化服务流程 1、建立转诊绿色通道:在门急诊、取药处、入院办理处、出院结算处等区域设立转诊服务窗口。2、主要职责:提供转诊服务、政策宣传和信息咨询。3、工作要求:转出医院全程

34、负责患者转诊,转入医院优先保证转诊患者门诊和住院服务。设立转诊服务窗口应尽快完成。,四、优化门诊和住院服务流程,(四)大型医院应保障转诊预约诊疗 1、预留门诊号源:大型医院应将部分门诊号源预留给签订双向转诊协议的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和二甲以下民营医疗机构优先使用。2、开展延伸医疗:大型医院应派出专家到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设立延伸门诊或延伸病房。3、坚持转诊优先:大型医院要坚持转诊预约患者优先诊疗、优先检查、优先入院。4、公布医疗信息:大型医院应先首诊医疗机构定期公布并及时更新门诊诊疗科目、专家门诊信息等,以便首诊医疗机构为患者选择预约和转诊。,四、优化门诊和住院服务流程,(五)共享转诊病历信息 1

35、、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双向转诊协议医疗机构间病历信息互联互通,推广转诊患者就医“一卡通”。2、病历信息共享:转诊患者病历信息实行转出医疗机构负责制。3、上转患者,由下级医疗机构传送患者病史、病历、诊治等信息;下转患者,由上级医疗机构传送诊断治疗、愈后评估、辅助检查、后续康复等信息,必要时开展跟踪医疗服务。,四、优化门诊和住院服务流程,(五)共享转诊病历信息 1、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双向转诊协议医疗机构间病历信息互联互通,推广转诊患者就医“一卡通”。2、病历信息共享:转诊患者病历信息实行转出医疗机构负责制。3、上转患者,由下级医疗机构传送患者病史、病历、诊治等信息;下转患者,由上级医疗机构传送诊断治疗、愈后评估、辅助检查、后续康复等信息,必要时开展跟踪医疗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