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真实水平及提升路径①.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89755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真实水平及提升路径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真实水平及提升路径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真实水平及提升路径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真实水平及提升路径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真实水平及提升路径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真实水平及提升路径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真实水平及提升路径①.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真实水平及提升路径文军庆摘要阅读素养是指学生理解、运用、反思书面材料的能力,包括获取信息、整体感知、解释说明、推理判断、评价反思五个维度。针对四、六、八年级学生的阅读素养测试数据显示,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时间、阅读计划性以及学生阅读能力的自我概念等因素影响学生阅读素养水平,教师有效的阅读指导对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有显著影响。为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学校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自我概念,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阅读方法指导,并重点关注学生高阶阅读能力的培养。关键词阅读素养;阅读态度;阅读能力自我概念;高阶阅读能力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码B文章编号IoO2-2384(20

2、18)10-0049-04由经合组织发起实施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认为,阅读素养是指学生为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增长知识、发挥潜能以及参与社会活动,而理解、运用和反思书面材料的能力。阅读素养是预测学生今后学习及工作成功所需的一项核心技能,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拥有了阅读能力,孩子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知识,自信地融入社会。为了探索学生阅读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启动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项目,旨在通过诊断评价,探索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方法策略。项目组构建了涵盖5个维度、16个二级指标的学生阅读素养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学生阅读能力测评工具和相关因素问卷,探讨影响

3、学生阅读素养发展的因素,提出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建议。一、基于五维阅读素养结构的学生阅读能力测评和相关因素调查项目组综合分析了三大国际测评项目国际阅读素养进步研究(PIRLS)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和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价(NAEP)关于阅读素养的界定,结合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关学生阅读目标和评价的要求和建议,构建了阅读素养的具体内涵,包括获取信息、整体感知、解释说明、推理判断、评价反思五个维度。获取信息指学生能够依据阅读任务的目的快速准确地从文本中直接获取一条或多条相关信息。整体感知指学生将文本看成一个整体,能够对文章或者段落的主旨进行概括,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深入感知文本中的人、

4、物、观点等,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深度概括。解释说明指学生能够从文本中了解并识别一些关键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和个人经验对相关问题作出合理解释。推理判断指学生能够从文本中了解并识别一些关键信息,预测下文或推测文本中暗含的信息。评价反思指学生能够以自己的价值观为基础,对文本中的人物、事件、观点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对文章的形式(结构、语言、风格等)作出评价,对作者的观点、文章的意义和价值等作出多角度的评价或质疑。五个维度的素养基本呈现出由低到高的阶梯层级,获取信息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相对较低,而评价反思则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相对最高。根据以上内涵,项目组研究构建了涵盖5个维度、16个二级指标的学生阅读素养指标体系,

5、依此开发出针对四、六、八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测评工具和相关因素问卷。2017年10月,项目组随机选取海淀区24所小学的074名四年级学生和1723名六年级学生、17所中学的2198名八年级学生参与阅读能力测评,随后填答相关因素问卷。本研究采用SPSS18.0MPLUS7.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测试题目和相关因素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alpha系数)均在0.7以上,结构效度CFI和TLI的值均在0.9以上。二、影响学生阅读素养提升的主要因素分析在把握学生阅读素养整体状况基础上,探讨影响学生阅读素养发展的因素,是今后指导学校阅读教学改进的重要环节。本文重点分析了学生的阅读态度和行为、阅读能力自我概

6、念、教师阅读指导等相关因素与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关系,以期明确影响学生阅读素养发展的因素。1.阅读态度对学生的阅读素养有明显影响阅读态度是学生主动阅读书籍的取向和志趣,常常表现为对阅读的兴趣,能够主动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书籍,并将阅读当作一种精神享受和愉快体验过程。数据显示,无论四、六、八年级学生,那些课余时间能够主动阅读并能在阅读中体验到快乐的学生群体,其阅读能力测试总分明显高于那些在老师或家长要求下才读书的学生群体。可见积极的阅读态度有利于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并在此过程中提高阅读的综合能力(见表1)。表1: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测试得分关系四年级均分六年级均分八年级均分老师或家长要求我才读书完全不苻

7、合64.3458.2049.97比较不符合65.8357.1251.15比较符合56.9851.5749.08完全符合55.6247.8643.58阅读能让我感到快乐完全不苻合52.2844.0244.57比较不符合57.6842.8744.27比较符合61.4054.2750.11完全苻合64.8158.6251.102.阅读时间投入、阅读计划性等行为影响学生阅读素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阅读时间投入、阅读的计划性等阅读行为是预测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指标。对于学生的阅读时间投入,我们用日平均阅读时间来衡量。数据显示,四年级学生每天阅读时间达到0.51小时的学生群体,其阅读测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时间

8、组学生(见表2);六年级学生每天阅读在半小时以上的学生群体其得分也明显较高(见表3)o可见阅读时间投入较多的学生,其阅读能力较强,阅读素养测评成绩也相对越高。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测评中四年级每天阅读时间1小时以上的学生得分低于每天阅读时间在0.51小时的学生群体,因此,学生每天用于学习和阅读的时间并非越多越好,而要劳逸结合。表2:四年级学生阅读时间与阅读能力测试得分关系每天的阅读时间人数均分F力Sig.15分钟以下10355.6818.06530.00015分钟0.5小时65263.760.5小时1小时68064.731小时以上33962.12表3:六年级学生阅读时间与阅读能力测试得分关系你每天

9、花多长时间阅读人数均分tdfSig.小于0.5小时51254.82-2.37917210.017大于0.5小时121157.124对于学生的阅读计划情况,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的阅读计划性不强,只有35.55%的四年级学生是有计划地阅读,有明确阅读计划的八年级学生比例仅为26.5%o进一步分析发现,有阅读计划的学生阅读能力测试得分显著高于没有阅读计划的学生(见表4)。表4:八年级学生阅读计划与阅读能力测试得分关系有无阅读计划人数均分FdfSig.没有明确的阅读计划161649.69-2.04421960.041有明确的阅读计划58251.423.阅读能力自我概念对学生阅读素养影响明显阅读能力自我概

10、念是指个人对自我阅读能力的评价,学生对自己阅读能力的评价越高,其自信心也越高,就越能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PlRLS和PISA都将学生阅读能力自我概念作为影响阅读的一项重要指标来研究。对学生阅读能力自我概念和阅读能力测试得分进行交叉分析发现,认为阅读很容易的擘生,阅读能力测评得分显著高于认为阅读不容易的学生;在独立阅读时,认为自己都能读懂的学生群体阅读能力测评得分显著高于认为自己不能都读懂的学生群体。研究还分析了八年级学生对自己阅读策略运用能力的评价。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掌握了一般的阅读策略,能够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合理想象(86.60%)、推测推理(80.29%)、复述故事(79.74%)等,但是

11、也有少部分学生还不能很好地掌握和使用一些常用的阅读策略。进一步分析发现,那些认为自己能够有效运用各种阅读策略的学生,其阅读能力测评得分也更高。4.教师有效的阅读指导显著影响学生阅读能力发展为了更好地帮助学校和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教学,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对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进行调研,发现教师最经常用的方法是请学生解释文中的字词句(75.27%)、概括篇章大意(73.23%)和寻找文中关键信息(75.71%),较少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反思(5L06%)以及鼓励学生去进行推测猜想(52.86%)o交叉分析发现,经常接受教师阅读指导的学生的阅读能力测试得分以及相应的维度得分都显著高于不常

12、接受阅读指导的学生。三、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建议影响学生阅读素养提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控制了家庭经济、家庭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学生个体因素和学校教师因素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影响仍然显著存在。这也提示我们在今后的阅读指导实践中,要重点关注学生个体因素和教师因素,通过提升个体参与阅读的兴趣和动机、提高教师阅读指导能力等方式来提升学生阅读素养。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计划性,保障持续阅读阅读习惯的核心是阅读的计划性和阅读时间安排。阅读计划性是学生具有安排和统筹一段时期内阅读内容、阅读时间、阅读地点等的有意识行为和习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需要家校合作,形成合力。学校层面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校文化、

13、育人目标、教材内容等,有计划地开展系列相关图书的阅读活动,明确阅读内容,科学划分阅读时间,安排阶段性的阅读交流与展示任务,以此督促学生按计划阅读、持续阅读,在此过程中逐步养成自主阅读、定期阅读的好习惯。在家庭层面,学校可以指导家长重视阅读价值,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提供必要的保障,鼓励孩子每天阅读半小时,与孩子交流分享读书感悟,使孩子逐步养成每日读书的好习惯。2 .提升阅读能力自我概念:提高选择性,促进有效阅读阅读能力自我概念的高低反映了学生对自身阅读能力的掌控和评价。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训练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自我概念,如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复述读过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兴趣进行想

14、象、抓住文章的关键信息写摘要、根据文中线索进行预测或推理等。同时,笔者也建议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能够多和学生讨论交流什么方法有用、什么方法没有用,多鼓励学生在阅读实践过程中了解哪些方法是有效的,培养学生选用有效阅读策略的意识。3 .开展阅读方法指导:突出针对性,提高阅读效率教师需要在开设专门的阅读课的同时,结合阅读素养的五个维度,从信息提取整体感知解释说明推理判断到评价思考,系统设计不同年级的重点能力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选择对应的阅读内容和指导策略。比如:小学三年级侧重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选用图文并茂的精品绘本读物,指导学生提取文字信息、图片信息、外显信息、内隐信息等,综合运用观察、比较

15、、分类等策略,帮助学生训练信息提取的速度和准确度,在此基础上渗透其他能力层级。同时,教师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开展针对性的方法指导。如针对信息提取能力,教师可以在阅读中设计相应任务,引导学生寻找文章的关键信息;在整体感知方面,教师可以经常引导学生叙述文章主旨、概括篇章大意;而在推理判断、评价思考能力方面,教师可以经常引导学生根据读到的信息去推测故事发展,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的形式内容,反思作品思想对自己的启示等等。当然,教师阅读指导的途径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除了课堂指导的主阵地以外,课外阅读、阅读展示、阅读秀场、阅读讲坛等都是激发和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的有效途径。所以,从实践角度,教师还需要考虑课内、

16、课外、必读、选读、阅读交流展示等具体形式的搭配和协调,使阅读素养提升成为学生生活的有机部分。4 .关注高阶阅读能力培养:注重思考性,提升思维品质从样本学生在阅读能力各维度的得分率来看,评价思考维度的得分率略低于平均水平。评价反思能力是学生能够把文本和个人经验、知识、观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属于阅读认知的高级能力。2017年高考试卷中,有很多是考查学生评价思考能力的题型,PISA更是将反思和评价能力作为阅读测试的重要部分,2018年实施的PISA测试中更是进一步关注了学生的批判性思考与创造性表达。因此,探索如何通过整本书阅读来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反思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今后阅读指导的重点内容。注释: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一般课题区域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课题批准号:CDDB1616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