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家社协同育人讲话稿.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91001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家社协同育人讲话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校家社协同育人讲话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校家社协同育人讲话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校家社协同育人讲话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校家社协同育人讲话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家社协同育人讲话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家社协同育人讲话稿.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讲话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朋友们: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能在这种恶劣的天气下克服困难准时参加这次一起商讨家校合作问题,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谢谢大家对我们教育工作的支持!今天的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并不是传统的知识和认知的积累。我们不只教给孩子一些知识,我们不能只重视文化学习,更应该给予人的培养,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教会人战胜自我,使每个孩子天天有进步,逐渐向更优秀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社会发展到今天,教育已经不只是学校的任务,家庭、学校、社会必须融为一体。从孩子自身发展也罢,从学校教育的需要也好,我们都需要家庭的紧密配合,需要家长的帮助。希望通过此次探讨,各位家长能够经常和学校取

2、得联系,经常来了解孩子的情况,经常和老师和其他家长研究探讨,科学教育帮助孩子的方法,消除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的无力感,大家一定要消除轻视家庭教育的心里,克服为难情绪,认真的探讨家校合作的最佳途径,希望我们能够互相理解,互相配合,将教育做到极致,让您的孩子都能赢在起跑线上!今天我将从两个方面进行培训。一、家校社协同育人法律法规要点须知“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那为什么说“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最好的教育是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父母的言行真的决定了孩子的态度。你认真做事的样子就是孩子的榜样,也是孩子心中最美丽的风景。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时刻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

3、行为,要跟孩子平等地交流,而不是强迫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孩子不想做的事情。智慧的父母是行不言之教,严于修身为孩子做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及监护人家庭教育“一要七不要”。1 .要在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基础上认识孩子帮助孩子。家长应了解孩子每个时期的身心特征,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与众不同的。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六条:家长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家庭教育。孩子身心健康永远排在第一位,家长要保证未成年人营养均衡、科学运动、睡眠充足、身心愉悦,引导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父母的教育责任和学校教育工作既有协同,又有分工。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七条:家长

4、要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对孩子的学业要求切勿不切实际的高期待高控制高压力。2 .不要使用“棍棒教育”“棍棒教育”是违法行为。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七条: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有打骂、关禁闭、限制人身自由、强迫过度劳动等虐待、损害身心健康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十三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因性别、身体状况、智力等歧视未成年人,不得实施家庭暴力,不得胁迫、引诱、教唆、纵容、利用未成年人从事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活动。反家庭暴力法: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3 .不要疏禺亲子关系。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七条:父母应亲自养育

5、,加强亲子陪伴;父母要共同参与,发挥双方的作用。父母如果不得已离家外出,要找“代家长”。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二条:外出务工等原因在一定期限内不能完全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具有照护能力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代为招护,并及时将委托照护情况书面告知子女所在学校。没有了家庭安全和依恋的孩子,会给孩子的幸福感受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4 .不要激化亲子矛盾。青春期的孩子寻求“成人感”,情绪波动较大,不易控制。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要和孩子平等对话,接纳理解孩子青春期的表达。如果发生冲突,家长在应激情况下要学会服软、冷处理、不可进一步刺激孩子,导致孩子作出过激行为伤害自己。5 .不要让孩子学生安全失去保障。未成年人

6、保护法第十八条:家长应当为孩子提供安全的家庭生活环境,及时排查安全隐患。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发生溺水、动物伤害等事故。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六条:教导其珍爱生命,对其进行交通出行、健康上网和防欺凌、防溺水、防诈骗、防拐卖、防性侵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配合学校,帮助其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6 .不要让孩子遭受欺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七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形象等网络欺凌行为。家长应关注孩子精神状况,对网络上的“自杀群”、“蓝鲸游戏”,网络沉溺现象、校园欺凌行为要主动和学校沟通,让孩子不做

7、欺凌者,不做受害者、不做旁观者。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不同年龄段欺凌行为有处罚条文。7 .不要在孩子可能出现意外时拖延帮助、拖延报警。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五条:未成年人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的,家长和学生所在的寄宿制学校应当及时查找,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如孩子和家庭成员发生冲动,行为过激,离家出走,特别是在家写了“留言”或发送告别短信后无法取得联系、有可能产生伤害自己的行为时,家长要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报警处理,不要耽搁,不需要等待24小时。8 .不要给孩子增加学业压力。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四条: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8、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六条: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孩子学业负担,预防孩子沉迷网络。家长们要注意:小学十小时,初中九小时,高中八小时睡眠时间要保证,睡眠时间五小时以下可能会带来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威胁。每日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适宜的锻炼能让孩子放松和快乐。孩子娱乐是情绪出口,孩子是未成年人,需要健康娱乐,家长要尽量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娱乐,增进亲子关系,增进家庭幸福。二、学习家庭教育,争做智慧家长。教育从来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的心灵的催化剂,更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一)常见的失衡家庭:1 .不能只重读书,轻

9、实践。2 .不能只重知识轻能力。3 .重智轻德。4 .重书本知识,轻生活常识。5 .重营养保健,轻体育锻炼6 .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很健康,那何为“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是指人的身体、心理与社会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人的心理健康包括智力正常、情绪健康、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以及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等,这类人一般可以保持平静的情绪、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敏锐的智慧以及和平和气质等。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二)

10、常见的失败的家庭教育1 .理念多,做得少2 .懂得多,做得少3 .要求孩子多,要求自己少4 .母亲关注多,父亲参与少5 .物质满足多,精神尊重少6 .为孩子花钱多,陪伴孩子时间少7 .知识学习过度,生活学习贫乏8 .指望老师多,反省自己少(三)给各位家长朋友关于家庭教育的些许建议1 .不要在孩子起床的时候批评孩子。早晨是一天的开始,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就能愉快的面对新的一天,所以一定要在早晨给孩子一份好心情。2 .不要在孩子考试成绩出来时候抱怨孩子。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首先要接纳自己的孩子,保持镇定。考试没有考好,这是学习中的正常现象,我们做父母的,从小到大同样也是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多少次

11、考试,孩子的心情我们也同样经历过,这是自己的孩子,我们要学会接纳他们,只有做到了真正的接纳,才能温柔而理智地面对孩子。其次不要责骂孩子,也不要表现出失望痛心,你的情绪会感染你的孩子,懂事的孩子心理负担会很大,不懂事孩子会埋怨你对他们要求过高。更不能讽刺挖苦说些打击他们自信心的话,孩子也是有尊严的,过分地打击孩子,不仅会消磨孩子的自信心,也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等到孩子和你形成了心理对抗,到时候,你再说什么他们也都听不进去了。再次,不要暴怒,不要恐吓,不要将一次考试与孩子的未来挂钩,并放大其负面影响,一定要保持情绪的镇定,要向孩子传达一种信息:我们在学习上遇到了问题,有问题,解决掉才是最重要的!

12、千万别拿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对比,“你怎么这么笨?其他同学都能考满分,大家都是一样的老师教的,别人能考满分,你为什么就不能考?而我们应该陪孩子找到没有考好的原因,是基础知识学的不好,或因学习方法不得当,还是基本技能训练不够?是生活中遇到了问题,或身体不适,还是怯场?是读题能力问题还是理解题意不完全?我们要帮助孩子一起找到“病症所在”,才能“对症下药”。3 .不要在吃饭的时候批评孩子。小孩子在吃饭时犯了错误,家长可以选择在饭后找一个合适的时间里去批评孩子,切记不能在饭桌上批评孩子,因为一来会影响孩子的情绪,然后不助于消化,二来会让孩子,对吃饭产生抵触心理,产生一吃饭就会受到唠叨的错觉,三来在饭桌上批

13、评孩子,孩子是没办法专心听你的批评的,家长的批评只是无用功。尽量营造一种良好的进餐氛围。不要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当养成了一种良好的进餐习惯后,认真吃饭就变得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了。4 .不要在孩子睡觉的时候批评孩子。在睡觉前批评孩子,孩子很容易情绪低落,尤其是被训哭了的孩子,睡着以后很容易惊醒,或者在睡梦中继续哭泣,孩子因此不能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如果父母经常在睡觉前指责孩子,孩子会对睡觉产生抵触情绪,易造成睡眠障碍,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甚至会导致孩子精神萎靡不振。5 .不要孩子生病的时候批评孩子。孩子生病以后,由于身体上的虚弱很容易导致心理上的脆弱,会比平时更娇气,可能会提出一些平时不会提出的不合

14、理的要求。这种时候家长千万不能批评孩子,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受到批评,会想我都那么难受了,你还批评我,肯定是不爱我。造成孩子感情冷漠,影响和父母的关系。所以在孩子生病时父母不要批评孩子,即便孩子的要求不合理,不能满足,也要委婉地拒绝而不能训斥。6 .回到家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踢猫效应)故事: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所导致的恶性循环。踢猫效应是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

15、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疾病的传染。7 .孩子需要时及时反馈。8 .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毁他人。9 .不在孩子面前随意许诺。给孩子一个承诺很容易,要坚守却很难。10 .在孩子面前孝敬长辈孝道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优秀传统,对父母尽孝,对祖国尽忠,一直是广受人们歌颂的美好品质。孝道是一代一代传下去的,作为父母,只有先孝敬自己的长辈,并让孩子看到,才能有资格要求孩子孝顺自己。平时家长可以带领孩子一起孝顺老人,让孩子看到父母是怎样用实际行动来孝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潜移默化之中孩子自然就形成了孝顺的意识。孩子的成就是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要秉持着关爱、责任和合作的精神,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的未来而努力,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家长和学校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两大重要支柱,共同为孩子们的未来努力着。感谢各位家长和学校的参与,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孩子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