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坐井观天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课时).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92282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 坐井观天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2 坐井观天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2 坐井观天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2 坐井观天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2 坐井观天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 坐井观天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 坐井观天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课时).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2坐井观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12坐井观天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个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2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3.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他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教学重点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2,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体会故事寓意: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有得全面。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理解词语“井沿、大话、弄错、无边无际”;会写“观、喝、渴”3个左右结构的字。2.读

2、懂、读好小鸟和青蛙的3组对话,并分角色朗读,初步感知寓意。教学过程补写课题,引人新课guan教师出示课题坐井天,让学生填空,教师补写课题。学生观察“观”字,发现左右部件笔画穿插,“观”就是看,观天就是看天,字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字义,识记生字。教师介绍寓言特点,学生齐读课题。寓言故事里往往藏着道理,也就是寓意。坐井观天会藏着什么道理呢?创设情景,整体感知教师讲故事,创设故事情景。教师读第1自然段,走进故事。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结合插图,观察青蛙和小鸟所在的位置。随文认读“井沿。描一描图中的“井沿识记“沿”。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还知道哪些“沿”。学生列举,教师通过图片(课件出示)引领学生读“杯沿

3、、桌沿、帽沿”。观察图画,和同桌说一说青蛙和小鸟的相遇。学生自由朗读第2-7自然段,感知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要求:课文读正确,读不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找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师生合作,串读课文。教师读旁白,指名朗读青蛙和小鸟说的话,趣味分类。识记生字“答”,比较生字“渴、喝的部首区别,读准多音字“哪”的轻声。同桌认领角色,进入情景。分角色学习,读懂对话学习第2-3自然段,对比: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环境。(1)同桌读对话,体验小鸟的生活环境。理解“一百多里”,感受天之大。想象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状况。1 2)分角色朗读,指导读好长句子中标点的停顿。2 .学习第4-5自然段,想一想: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4、(1)出示两幅图,让学生选出青蛙眼中的天和小鸟眼中的天。(2)读懂青蛙的观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大话”。认读“弄错”,感受争论。读懂小鸟的观点。结合构词规则,推测“无边无际”中“际”的意思;联系生活,运用词语。想象拓展。小鸟:“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我飞过,飞过,大得很哪!”分角色朗读,读好对话。指导朗读感叹句和反问句。同桌讨论,加上提示语读。青蛙(笑着、摇摇手、摇着头)说小鸟(也笑着、大声、拍拍翅膀)说根据提示语,加上神态、动作,同桌分角色朗读。3 .学习第6-7自然段,想一想:小鸟和青蛙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1)学生分角色朗读,说说青蛙和小鸟的笑有何不同。(2)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初步感知寓

5、意。(3)他们都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到底谁的想法对呢?你想对青蛙说点什么呢?初步感知寓意。青蛙是多么的自以为是啊!多么的愚蠢啊!小鸟见识多广,诚恳地劝告青蛙,希望青蛙能改变它的看法。这真是一只见识短浅又自以为是的青蛙。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4)青蛙错了,可它自以为是的总认为是自己对了,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让青蛙知道自己错了呢?(跳出来,让小鸟带他到处走一走)运用生字,指导书写尝试书写“渴、喝”。出示第一组对话,隐去“渴、喝”两个字,让学生读一读,在括号里填写这两个汉字。指导书写“渴、喝”。观察对比,书写“渴、喝二教师范写,提示:右下部分是“人加竖折。学生练写。反馈指导,

6、再练写。五、拓展延伸,续编故事请小组讨论来续编一下故事。想一想说一说看到天有多大之后的青蛙又发生了什么事?多媒体图片六、板书设计坐井观天青蛙小鸟井里井沿井口那么大无边无际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会写“井、沿”等5个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表中的词语。2 .分角色朗读课文。重点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三次对话,理解“弄错”,体会青蛙和小鸟的笑有什么不同。3 .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他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一)检测生字,回顾内容1 .出示字词卡片,指名认读。课件展示井沿回答口渴喝水说话弄错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抬头2 .复习:谁能说说坐井观天这

7、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都有谁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板书:争论天有多大)从他们之间的对话里,你赞成谁的看法?(二)创设情境,学习课文1 .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读。课件展示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配图,演示井沿部位)2 .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谁能把“青蛙”和“小鸟”贴到合适的位置?(板贴“井”,拿出“青蛙”和“小鸟”的贴画)3 .学生上台贴,引导学生从课文第1自然段中找到答案。4 .导入:青蛙坐井观天,小鸟落在井沿上。(板书:坐井观天落在井沿上)他们之间有了怎样的对话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有趣的故事吧!二、探究对话,朗读品悟(一)找出对话,完成活动卡1

8、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青蛙和小鸟之间进行了几次对话?分别用“”和“”画出各自说的话。2 .根据所画内容,完成活动卡。活动内容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和同桌交流一下。青蛙说小鸟说3 .课件中用不同颜色出示三次对话。4 .同桌合作读一读这三次对话,把对话读正确、读流利。(二)学习第一次对话1.读一读第一次对话。课件展示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5 .指导读好“哪儿”,“哪儿是儿化音,练习读出问句上扬的语调。6 .对比小鸟和青蛙的生活环境。(1)引导学生交流:从“一百多里”能体会到什么?(飞了很远)(2)想象表达:小

9、鸟飞过(),飞过(),飞过(),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我们跟小鸟一起飞过这么多地方,飞了一百多里,你有什么感想?(小鸟很疲倦,小鸟找到水喝时很开心。)7 .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2)教师相机指导:朗读青蛙的话时要体现出青蛙的喜悦之情,语调上扬;朗读小鸟的话时要读出小鸟的疲倦,突出“一百多里。(三)学习第二次对话1 .出示第二次对话,指名读一读。课件展示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2 .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说大话”就是“吹牛”的意思。(可引导学生适时丰富词

10、汇:说好话、说胡话、说假话、说谎话、说废话)3 .指导学生读好感叹句和反问句。(1)指导学生读好感叹句,强调“别”字的劝谏意味。(2)对比读句子,体会哪个句子更好?课件展示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预设:感叹句和反问句在语气表达上更为强烈,突出了井底之蛙的自以为是。(3)指导朗读,朗读第二句时要强调“井口、那么远”等词语,语调上扬,读出不相信的语气。4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青蛙为什么认为小鸟在说大话?5 .学生交流明确:因为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板书:井口那么大)(4)学习第三次对话1

11、.课件出示第三次对话。课件展示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J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6 .引导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青蛙笑了”和“小鸟也笑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课件突出“笑”)他们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预设:青蛙的笑体现了青蛙很自大,一点儿也听不进小鸟的话,还自以为正确,是傲慢的笑;小鸟笑了是因为他觉得青蛙的话很可笑,是自信的笑。7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重读关键词“天天、一就、不会”等词语,表现出青蛙是在非常自信地强调自己的理由。小鸟说的话“你是弄错了”中的“是”要重读,表示强调,加强语气。)8 .师生评

12、议: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青蛙的自以为是;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小鸟的诚恳。(教师相机板书:目光狭小自以为是)9 .同桌合作、表演读。(五)结合活动卡展开讨论,明确寓意1.结合学生活动卡,展示汇报。活动内容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和同桌交流一下。青蛙说井口那么大一抬头就能看见天空小鸟说无边无际大得很10 思考:引导学生思考: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而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他们谁是对的?谁是错的?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你赞同谁的说法?为什么?读读课文,谈谈自己的理解。(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所以他目光狭小,所见有限。)11 带学

13、生体验:来到教室的窗边,说一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呢?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呢?12 交流: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13 教师小结,揭示寓意。师: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坐井观天”也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眼界狭窄、所见有限;“井底之蛙”则比喻那些见识狭窄、目光短浅的人。三、拓展延申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假如你是那只青蛙,当你跳出井口后,你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请小组合作续编他们之间的第四次对话。2 .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并分角色读一读。3 .全班交流续编的对话。教师根据学生编的对话,相机指导,引导学生注意提示语。4 .说一说,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遇

14、到像青蛙一样坐井观天的人?你会怎么去面对他?5 .总结全文: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这样才能见多识广,看得全面。(板书:见多识广看得全面)四、自主观察,学写生字(一)自主观察,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井、答、话、沿、际”五个字的书写视频,引导学生观察。重点讲解:“井”是象形字。本义是四周设有方形护栏的人工开凿的提取地下水的深水坑。(出示字理图片)6 .学生观察讨论,了解其结构特点和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7 .引导学生交流明确这两个字的书写要点。“井”是独体字,上横短,下横长。“答”是上下结构的字,上窄下宽,“合”的撤、捺要舒展。3”话、沿、际”都是左右结构,都要写得左窄右宽。写“沿”时,注意右部上面与“几”不同,第二笔是横折弯。写“际”时,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的,要写得高而窄。8 .教师范写“井、答、话、沿、际“,学生书空这5个字。(二)学生练习,评议交流1.学生独立描红、临写。9 .教师巡视指导。10 学生练写,教师反馈指导,再练写。11 组织再次交流:在书写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你还想提醒同学们什么?12 展示评价。五、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