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1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教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理清思路。2、学习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3、分析“讽谏”的妙处,体会古代志士勇于谏言的精神和古代明君从谏如流的气度与明辨的智慧。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理清思路。2、学习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唐太宗对敢直谏的魏征这样评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J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于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虽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忠言顺耳”更利于行。战国时齐威王非
2、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一邹忌。二、作品与作者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西汉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期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该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还修订整理了战国策楚辞等。他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三、初读感知1、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学生试读;2、学生分角色朗读。四、疏通文意(一)学生结合注释,自译课文,并展示。
3、老师点拨,重点实词、虚词,重要的句子,做好强调,要求学生做好批注。(二)重点词义古今异义词1.邹忌讽齐王纳谏古:委婉地劝说今:讽刺2 .明日,徐公来古:第二天今:明天3 .今齐地方千里古:地土方圆今:地点4 .能面刺寡人之过古:批评今:用尖的物体词类活用朝服衣冠朝:在早晨,名词作状语。吾妻之美我者美:以为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当面名词作状语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使动用法一词多义朝朝服衣冠早晨入朝见威王朝廷皆朝于齐朝见间时时间进间或,偶然又何间焉参与美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美丽特殊句式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倒装句2、忌不自信宾语前置3、能谤讥于市朝状语后置(介词短
4、语后置)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5、王之蔽甚矣被动句6、坐谈省略句五、初读文本,感知内容1 .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内容。邹忌讽谏齐王要除弊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2 .情节可以概括为:问答三类比三赏赐三变化3 .试据此梳理课文内容。邹忌与徐公比美的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讽谏齐威王的三类比,齐威王纳谏后的三赏,取得了三种变化。进谏的缘起:邹忌从妻、妾、客谬赞自己比徐公美这件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进谏的内容: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齐威王诚恳纳谏,修明政治,从而使齐国大治。六、深入文本,探究意蕴1.自主思考:从文章题目可知,邹忌讽谏齐王纳谏,广开言路富强齐国
5、。邹忌为什么能成功进谏呢从“讽”到“纳,你认为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对本文说理艺术形成自己的思考,深人探究文本意蕴;提醒学生结合原文词语,具体分析,不可泛泛而论,让学生先自己阅读文本,形成自己的见解,教师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深入文本思考,形成学生自己深层的认知)4 .交流展示(引导学生从讽谏、纳谏两个角度交流)(1)讽谏角度示例:我认为邹忌成功的原因是:邹忌善于因小悟大,以事说理。理由是:在邹忌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面对妻、妾、客的同声肯定,邹忌先是“不自信”,再是“徐公来,孰视之”,又是“窥镜而自视”,最后是“暮寝而思之”,原来“美我”之故乃“私我”“畏我”“有求于我;由此看破人情
6、,因小悟大,从自身生活小事中认识到一个普遍而又发人深思的事实,那就是凡对自己有偏私、有所畏惧,或者有所企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再由己及王,以家事喻国事,从“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三方面推出“王之蔽甚矣”,入情入理,从而打动齐威王,成功进谏。(2)纳谏角度示例:我认为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是:齐威王从谏如流,虚怀若谷Q理由是:课文第3段中齐威王听了邹忌的阐述,语言上一“善”字,足以看出齐威王纳谏的态度,并且马上付诸实施“乃下令”,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一-三赏,可谓雷厉风行。如果齐威王有言而无行,纳谏也不过是有名无实。在不同等级的赏赐中,“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7、“,尤其重赏当面指责自己过失的人,表现出了纳谏的极大诚心。正是因为言行一致,既有纳谏的诚心,又有博采众议、励精图治的举措,齐威王不仅为国家赢得了强盛,也为自己赢得了美名,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有胸襟、有勇气、有魄力的齐威王,所以邹忌的进谏取得了成功Q5 .有人称赞邹忌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也有人认为他的劝谏“并无讽王纳谏字句”,妙在“蕴藉”。结合这些评论,分析邹忌劝谏艺术有哪些高妙之处。(学生展示后老师总结)邹忌采用的是设喻说理的劝说方法。他并未直言劝谏齐威王,而是以小见大,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并把自己“三思”的结果告诉齐威王,也是通过类比说理,让齐威王自己领悟“王之蔽
8、深矣”和应该采取的措施。直谏,有可能激怒君王,不容易让齐威王接受;委婉劝谏,若没有恰当的切入口,又容易流于琐细或者旨意不明。邹忌坦然直陈自己的“比美”经历和“闺房小语”,设喻类比,以切身体验切入进谏正题,自然亲切,入情入理,又委婉含蓄,不能不让齐王欣然领悟,从而广开言路,修明政治,使齐国大治了。(强调设喻说理和类比说理)设喻说理,即通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类比说理,即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它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七.再读文本,分析人物邹忌和齐王,你更喜欢谁?为什么?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回答)思考:邹忌,齐国的谋臣,历
9、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善鼓琴,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kiln)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几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kiln)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臼:“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
10、人。”听了谋臣的建议,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成就了伟业。(学生展示,老师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适时点拨并板书)邹忌:善于反思,有自知之明,善于进谏,关心国家政治,有勇有谋的一代忠臣。齐威王:善于纳谏,从谏如流,励精图治,修明政治,开明而明智的一代明君。八、情感体验,归纳主旨本文通过叙述邹忌用日常生活中与徐公比美这样的小事讽劝齐威王和齐威王纳谏除弊,终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塑造了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善于进谏的谋臣形象和齐威王广开言路,从谏如流的开明君主形象,说明国君必须广开言路,采纳各方面的意见,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九、聚焦写法,品析特色古语云窥一斑而见全身,邹忌讽齐王纳谏是战国策中
11、的名篇,通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学习,请你谈谈本文的写作特色。1 .三叠结构,别致精美。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彰显整齐对称之美。2 .类比讽谏,劝说艺术。采用设喻说理(以家事喻国事)、类比推理、以小见大的方法委婉规劝。邹忌以自身经历与齐王“之蔽”进行类比,邹忌讽谏齐王时,先从自身“比美”的趣事侃侃道来,通过“三比”顺理成章地推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这种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的类比进谏,不能不让齐王欣然领悟,从而接受群言,而使齐国大治了。十、学以致用,拓展提升1.你从邹忌进谏、齐王纳谏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1)由邹忌的进谏得到的启示:“
12、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我们向他人提意见时,一定要注意说话的艺术,语言要委婉一些,对方才会欣然接受。(2)从齐威王的纳谏得到的启示:不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2、我国历史上有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请你举出这样正面的例子和反面例子。正面的例子:(1)魏征给唐太宗上谏太宗十思疏,提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治国之道,唐太宗猛然警醒,表示从谏改过。(2)战国谋士苏代以“鹉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成功劝说赵王不要攻打燕国。反面的例子:(1)屈原建议楚怀王革新政治反被流放;(2)商朝大臣比干力谏商纣王不要虐待人民,被纣王剖心而死。3 .积累下列名言警句。(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2)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论语)(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4)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魏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