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数据库工程师笔记_免费下载.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96628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2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级数据库工程师笔记_免费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四级数据库工程师笔记_免费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四级数据库工程师笔记_免费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四级数据库工程师笔记_免费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四级数据库工程师笔记_免费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级数据库工程师笔记_免费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级数据库工程师笔记_免费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教程一数据库工程师考试大纲基本要求1 .驾驭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2 .能够运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操作:3 .具备数据库系统安装、配置及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的基本技能;4 .驾驭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的基本方法;5 .驾驭数据库性能优化的基本方法:6 .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生命周期及其设计、开发过程:7 .熟识常用的数据库管理和开发工具,具备用指定的工具管理和开发简洁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实力;8 .了解数据库技术的最新发展。考试内容一、数据库应用系统分析及规划软件工程与软件生命周期数据库系统生命周期。数据库开发方法与工具数据库应用体系结构。数据库应用接口二、数据库设

2、计及实现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数据库对象实现及操作。三、数据库存储技术存储与文件结构索引技术。四、并发限制技术事务管理并发限制技术死锁处理。五、数据库管理与维护数据完整性数据库平安性数据库牢靠性。监控分析参数调整查询优化空间管理。六、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与新技术分布式数据库对象数据库并行数据库。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考试方式一、笔试:120分钟,满分100分。二、上机考试:120分钟,满分100分。上机考试内容及要求:(1)考试环境数据库管理系统:SQLSever2000编程环境和语言:VisualBasic6.0(2)在指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下完成下述操作创建和管理数据库创建数据库对象数据查询数

3、据库备份与复原平安管理事务及并发限制数据导入导出(3)在指定开发环境下开发C/S结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注:上机考试暂不要求,上机操作考核在笔试中体现。第一章引论数据库技术产生于20世纪60年头,是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划分为四个专业方向:计算机科学(CS):计算机工程(CE);软件工程(SE):信息技术(IT)。1.1基本概念1.1.1信息与数据信息、物质、能量是组成客观世界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信息(InfornIation)一是客观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反映,是对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描述。信息具有可感知、可存储、可加工、可传递和可再生的自然

4、属性。数据(DaIa)一是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符号记录,是用物理符号记录下来的可以识别的信息。不同的物理符号体现出数据的不同表现形式。信息与数据间存在固有联系,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或称为载体。信息则是数据的语义说明,是数据的内涵,信息以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为人们理解和接受。数据处理(DataPrOCeSSing)一是指对数据进行分类、收集、组织、存储,进而从已数据动身,抽取或推导出新的数据,这些数据表示了新的信息。数据管理(DataManagement)一是指对数据的分类、收集、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是数据处理业务的重要环节。数据处理与数据管理的区分在于,数据处理除了具有数据管理功能

5、外,还可通过数据管理得到的数据进一步深加工,从中获得新的数据和信息。1.1.2数据库系统数据库(DB,DataBase)一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大量的、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atabaseManagementSystem)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数据管理系统软件,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数据库系统(DBS,DataBaseSyStem)一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软硬件系统构成,DBS一般分成三个层次:(1)计算机硬件平台;(2)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3)用户;在不引起混淆和歧义的状况下,数据库系统简称为数据库。(狭义的)数据库系统一是由数据

6、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组成的软件系统,主要为用户供应数据存储和查询、插入、修改、删除、更新等数据管理功能。(狭义的)数据库应用系统(DBAS,DataBaseApplicationSystem)一是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组成的软件系统,它面对具体应用领域,供应了更为困难的数据处理功能。数据库技术一是探讨数据库的结构、存储、设计、管理和运用的一门计算机应用学科。数据库技术与其它计算机科学有亲密关系:数据库技术以文件系统为基础发展而来,DBMS须要操作系统的支持,数据库以文件形式存储在外部存储上的:数据库与数据结构的关系很亲密,数据库技术不仅用到数据结构中的磅表、树、图等学问,各种数

7、据模型本身就属于困难数据结构:主流的关系数据库系统,其理论基础是关系数据模型,而该模型是在离散数学集合论中“关系”这一基本概念上发展起来的:当用户访问数据库,DBMS对用户提交的查询操作类似于,计算机编译系统对程序的编译过程:开发一些大型的DBS或DBMS的过程,要遵循软件工程的开发模式。1.2数据模型1.2.1数据模型概念1、数据模型(DataMO加1)一是数据库系统的形式框架,是用来描述数据的一组概念和定义,包括描述数据、数据联系、数据操作、数据语义以及数据一样性的概念工具:2、数据模型应满意:(1)能够比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2)简洁为人们所理解;(3)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数据模型的组

8、成:数据结构:用于描述系统的静态特征,从语法角度表述了客观世界中数据对象本身的结构和数据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是刻画一个数据模型性质最重要的方面。在数据库系统中,通常依据数据结构的类型来区分、命名各种数模,如层次、网状、关系数模。数据操作:用于描述系统的动态特征,是一组对数据库中各种数据对象允许执行的操作和操作规则组成的集合。数据操作可以是检索、插入等,数模必需定义这些操作的准确含义、操作符号、操作规则以及实现操作的数据库语言。工据完整性约束: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它定义了数模必需遵守的语义约束,也规定了数据库中数据内部及数据之间联系所必需满意的语义约束。它限定了数据库的状态以及状态的变更,以

9、便维护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1. 2.2数据模型分类用数据模型这一概念来描述数据库的结构和语义,通过现实世界一信息世界一机器世界的抽象转换过程构建数据库,并依据模型所定义的规范去管理和运用数据。建模过程:(1)将现实世界的数据对象抽象为信息世界中的某一信息结构;(2)再将信息结构转换为机器世界中某一具体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存储于计算机中。数据模型分类:概念数据模型(概念模型):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建模,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强调其语义表达功能,易于用户理解,是用户与设计人员沟通的语言,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最常用的是实体一联系模型。数据结构模型(表示型/实现型):是机器

10、世界中与具体DBMS相关的数据模型,包括关系模型、网状模型和层次模型物理数据模型:属底层数据模型,描述数据的实际存储方式。1.3数据视图与模式结构1.3.1数据视图与数据抽象数据视图:指从某个角度看到的客观世界数据对象的特征,是对数据对象某一方面特征的描述。数据抽象:是一种数据描述和数据库设计原则,是指专注于数据对象的某方面特征,而忽视其他特征。集和值:集是指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和属性的说明,值是集的一个具体赋值;数据模式:对数据库中数据某方面结构和特征的描述,它仅涉及集的描述,不涉及具体的值。1.3.2三级模式结构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一外部级、概念级和内部级,分别定义了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用于

11、从不同角度描述数据库结构。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概念模式;对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全部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模式不仅定义了数据的逻辑结构,还定义了数据之间的联系、与数据的关的平安性和完整性要求;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建立在某种数据结构模型基础上。外模式:也称子模式、用户模式、用户视图;是对数据库用户能够望见和运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每个外模式描述了某个特定用户所运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外模式还是保证数据平安的有力措施,每个用户只能望见和访问所对应的外模式中的数据,其它数据对他是不行见的。内模式

12、:也称物理模式、存储模式:是对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代表了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和物理组织结构;1.3.3二级映象与数据独立性外模式/模式映象:定义了数据库中不同用户的外模式与数据库逻辑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有多个外模式/模式映象,对于每个外模式,须要一个外模式/模式映象来定义该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当模式发生变更时,只需调整外模式/模式间的映象关系,而外模式无需修改,保证了数据与应用程序的逻辑独立性,称为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模式/内模式映象:定义了数据库中数据全局逻辑结构,与这些数据在系统中的物理存储组织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模式/内模式映象是唯一的;当内模式发生变更

13、时,只需调整模式/内模式映象关系,而模式无需修改,保证了数据库中的数据与应用程序间的物理独立性,称为数据的物理独立性。1.4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是指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构件、各构件的功能及各构件间的协同工作方式:分类:集中式:全部数据和数据管理功能均集中在一台计算机上的数据库系统:包括单用户和主从式两种,单用户DBS是指系统由一个用户独占,不同机器间不能共享数据;主从式DBS是指一个主机带多个分时多用户的DBS;分布式:数据库中的数据在逻辑上是一个整体,但在物理上却可以分布在网络中不同数据管理节点上:客户,服务器:将DBMS和数据库应用分开,网络中某些节点上的计算机特地执行DBM

14、S功能,负贡数据管理服务,称为数据库服务器;其他节点的计算机上安装DBMS的外围应用开发工具,支持用户的应用,主要负责数据表示服务,称为客户端:并行式:硬件平台是并行计算机系统,运用多个CPU和多个磁盘进行并行数据处理和磁盘访问操作,以提高执行速度:WEB式:由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的客户端、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组成。1.5数据库管理系统1.5.1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定义功能:DBMS供应了数据定义语言(DDL),用户利用DDL定义数据库对象的三级模式结构,描述数据库的结构特征。数据操纵功能:DBMS供应数据操纵语言(DML),用户利用DML对数据进行查询、插入、删除或更新:数据库运行管

15、理和限制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1. 5.2数据库系统的全局结构DBS可分为用户、人机交互界面、DBMS和磁盘四个层次;用户可分为四类:数据库管理员DBA:专业用户;应用程序员:终端用户;DBMS可分为两部份:查询处理器:面对用户查询恳求;包括以下几个功能模块:DML编译器、嵌入式DML的预编译器、DDL编译器、查询执行引擎:存储管理器:面对数据存储访问,包括以下几个功能模块:权限和完整性管理器、事务管理器、文件管理器、缓冲区管理器;磁盘存储的类型:以数据库文件方式存储的应用数据;数据字典;为提高查询速度而设置的数据库引擎;DMS运行时的统计分析数据:日志信息。1.6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第

16、一代DBS:60年头末70年头初,层次型和网状型DBS;其次代DBS:70年头后期,关系数据库系统;新型DBS:80年头,分布式数据库系统;90年头,面对对象数据库系统、网络数据库系统其次章数据库应用系统生命周期2.1数据库应用系统生命周期2. 1.1软件工程与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工程: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科学,它采纳工程化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以及正确的项目管理技术,来开发和维护软件;它将系统化、规范化、定量化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操作和维护,也就是将工程化应用于软件生产:软件工程的目标: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满意用户需求并具有下述特征的软件产品:可修改性、有效性、牢靠性

17、、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可适应性、可移植性、可追踪性和可互操作性。软件生命周期:指软件产品从考虑其概念起先,到该产品不再运用的整个时期。一般包括概念阶段、需求阶段、设计阶段、实现阶段、测试阶段、安装部署及交付阶段、运行阶段与维护阶段。软件项目管理:为了能使软件开发按预定的质量、进度和成本进行,而对成本、质量、进度、人员、风险等进行分析和有效管理的一系列活动。软件工程以关注软件质量为特征,由方法、工具和过程三部分组成:软件过程模型(软件开发模型):是对软件过程的一种抽象表示,表示了软件过程的整体框架和软件开发活动各阶段间的关系,常见的有:瀑布模型(也称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

18、量模型和螺旋模型。2. 1.2DBAS软件组成数据库应用软件在内部可看作由一系列软件模块/子系统组成,这些模块/子系统可分成两类:与数据访问有关的数据库事务模块:利用DBMS供应的数据库管理功能,以数据库事务方式干脆对数据库中的各类应用数据进行操作,模块粒度较小:与数据访问无干脆关联的应用模块:在很多与数据处理有关的应用系统中,对数据库的访问只是整体中的一部分,其他功能则与数据库访问无干脆关系,这部分模块粒度可以比较大。DBAS设计开发的便件方面:主要涉及依据系统的功能、性能、存储等需求选择和配置合适的计算机便件平台,并与开发好的DBAS软件系统进行集成,组成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2. 1.3

19、DBAS生命周期模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生命周期模型:参照软件开发瀑布模型的原理,DBAS的生命周期由项目规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实现和部署、运行管理与维护等5个基本活动组成;将快速原形模型和增量模型的开发思路引入DBAS生命周期模型,允许渐进、迭代地开发DBAS:依据DBAS的软件组成和各自功能,细化DBAS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引入了数据组织与存储设计、数据访问与处理设计、应用设计三条设计主线,分别用于设计DBAS中的数据库、数据库事务和应用程序:将DBAS设计阶段细分为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三个步骤,每一步的设计内容又涵盖了三条设计主线。2. 2规划与分析2. 2.1系统规划与定义定义

20、:系统规划与分析是面对将要开发的DBAS,通过了解用户实际需求,明确该系统须要实现的目标和任务,并从数据管理和数据处理的角度,确定系统中数据库软件的功能、性能范围:系统规划与定义包括:任务陈述:描述所要开发的DBAS的总体目标;确定任务目标;确定系统范围和边界;确定用户视图:2. 2.2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包括以下四方面:经济可行性:对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DBAS的成本主要包括:A、软硬件购置费用;B、系统开发费用;C、系统安装、运行、维护费用。技术可行性:是依据用户提出的系统功能、性能及实现系统的各项约束条件,对系统软件、硬件、技术方案作出评估和选择建议:硬件可行性探讨是分析DBAS的硬件

21、平台环境和设置;软件可行性探讨包括:对可用的DBMS和操作系统的选型评估,对中间件和开发环境的选型建议,对DBAS开发模式和编程语言的建议:技术方案的选择是依据系统技术需求,提出DBAS可能采纳的合理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操作可行性:是论证是否具备DBAS开发所播的各类人员资源、软件资源、硬件资源和工作环境等,以及为支持DBAS开发如何去改进加强这几方面资源。开发方案选择:目的是提出并评价实现系统的各种开发方案,从中选出一种适用于DBAS软件的开发方案;2. 2.3项目规划项目规划是项目管理者对资源、成本和进度做出合理估算,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DBAS项目开发支配。项目规划包括以下内容:确

22、定项目的目标和范围:依据DBAS软件开发模型,分解和定义整个项目包括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估算完成该项目的规模和所需各种资源;制定合理的DBAS项目支配3、项目规划的结果应形成数据库应用系统项目支配文档,即项目支配书。2.3需求分析数据库应用系统需求是指用户对DBAS在功能、性能、行为、设计约束等方面的期望和要求:DBAS需求分析是在已经明确的DBAS系统范围基础上,通过对应用问题的理解和分析,采纳合适的工具和符号,系统地描述DBAS的功能特征、性能特征和约束,并形成需求规范说明文档:需求分析过程由需求获得、需求分析、需求描述和规范说明、需求验证等组成:DBAS的需求分析包括:数据需求分析;数据处

23、理需求分析;业务需求分析;分析数据库系统在性能、存储、平安、备份与复原等方面的要求:2.3.1数据与数据处理需求分析数据需求分析:是从对数据组织与存储的设计角度,辨识应用领域所管理的各类数据项和数据结构,与数据处理需求分析结果一起,组成数据字典;数据处理需求分析:是从数据访问和处理的角度,明确对各类数据项所需进行的数据访问操作,分析结果可表示为数据流图或事务规范:事务规范包括:(1)事务名称;(2)事务描述;(3)事务所访问的数据项:(4)事务用户;2.3.2业务规则需求分析1、业务规则需求分析:是从DBAS高层目标和整体功能动身,分析系统或系统中一些大粒度子系统应具有的业务类型和功能,明确用

24、户或外部系统与DBAS的交互模式;2. 3.3性能需求分析DBAS的性能指标:数据操作响应时间(或数据访问响应时间):从提交恳求到返回结果的时间;系统吞吐量: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事务或查询的数量,单位为TPS:允许并发访问的最大用户数:在保证响应时间的前提卜,系统最多允很多少用户同时访问数据库;每TPS代价值,用于衡量系统性价比的指标影响DBAS性能的因素:系统硬件资源;网络通信设备性能;操作系统环境;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质量,数据库配置参数;DBAS的配置和性能;数据库应用程序自身。3. 3.4其它需求分析存储需求分析:是指估计DBAS系统须要的数据存储量,包括:(1)初始数据库

25、大小:(2)数据库增长速度;存储总量估算可采纳:依据数据字典中每个数据项的结构描述信息,估计每个数据项的容量,将全部数据项的容量累加;平安性需求分析:DBAS系统应达到的平安限制级别;各类用户的数据视图和视图访问权限;DBAS应有的口令爱护机制或其它平安认证机制,用以限制用户登录数据库系统。备份和复原需求分析:DBAS运行过程中备份数据库的时间和备份周期;所需备份的数据是全部数据库数据,还是一部分;备份方式是采纳完全备份还是采纳差异备份。4. 4系统设计5. 4.1概念设计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是依据数据需求分析阶段得到的需求结果,分析辨识须要组织存储在数据库中的各类应用领域数据对象的特征及其相

26、互之间关联关系,并采纳概念数据模型表示出来,得到独立于具体DBMS的数据库概念模型;ER方法:(1)选择局部应用;(2)分别设计各个局部ER图;(3)局部ER图合并;系统总体设计:确定DBAS体系结构;系统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系统软件的选型和配置;应用软件结构设计对需求分析阶段识别出的业务规则进行初步设计,细化业务规则流程,明确采纳的关键技术和算法;对系统采纳的关键技术进行方案选型和初步设计。2. 4.2逻辑设计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指从数据库的概念模型动身,设计表示为逻辑模式的数据库逻辑结构。ER图转换为初始关系模式;对初始关系模式进行优化;检查关系表对数据库事务的支持性;确定

27、关系模式的完整性约束;从数据平安性和独立性动身,设计用户视图。应用程序概要设计(II);数据库事务概要设计;3. 4.3物理设计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主要指数据文件在外存上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它依靠于系统具体的硬件环境、操作系统和DBMS;数据库逻辑模式调整;选择或配置基本关系表的文件组织形式:数据分布设计;平安模式设计;确定系统配置;物理模式评估:数据库事务具体设计:依据事务流程,利用SQL语句、数据库访问接口,采纳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或DBMS供应的事务实现机制,设计数据库事务。应用程序具体设计:2. 5实现与部署:建立数据库结构:数据加载;和应用程序的编码及测试;事务系统集成、测试与试运行;

28、系统部署:3. 6运行管理与维护4. 6.1日常维护:数据库的备份与夏原,完整性维护,平安性维护,存储空间管理,并发限制及死锁处理。5. 6.2系统性能监控和分析统计数据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收集:由DBMS本身自动收集和存储统计数据通过监控系统得到6. 6.3系统性能优化调整系统性能优化的手段有:数据查询调整与优化、索引调整、数据库摸式调整、DBMS和操作系统参数调整等。模式调整主要涉及逻辑模式调整,可以从下考虑:已达到第三范式的基本表,不要进一步规范化为BCNF;在分布式数据库中,对一个基本表中某些频繁被访问的数据,可以按水平分区或垂直分区方式拆分基本表。2. 6.4系统升级:改进应用程序;数据

29、库重组;DBMS和OS版本升级第3章需求分析及功能建模方法3. 1需求分析概述3. 1.1需求分析概念所谓需求分折:就是对待开发的系统要做什么,完成什么功能的全面描述。需求分析的工作:通过对需求的调查、了解、视察和分析,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收集、分类和抽象,并采纳有效的技术、工具,对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描述开发目标、实现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等活动的集合:需求的定义:客户对一个待开发的系统在实现目标、完胜利能、应达到的性能、平安性、牢靠性等方面的期望和要求的集合:需求获得的困难:软件功能困难;需求的可变性: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分析当前的业务流程,包括体系结构,各职能部门完成的主要任务、关系及其沟

30、通的信息。需求分析的结果通常以模型等建模工具和方法描述系统的信息流、功能结构及完成各功能须要的数据。功能模型和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是软件开发的依据,将指导后续的开发工作。需求分析工作是系统分析员与用户不断交互的过程中完成的。3.1.2系统分析员的职能系统分析员的主要要任务:是确定应用信息系统及软件产品应当达到的各项功能性要求和非功能性要求,即用户要做什么。系统分析员应当具备的素养:获得需求的实力:管理及沟通实力:技术素养:3. 1.3需求获得的方法常用的几种获得需求的方法:(D面谈;(2)实地视察;(3)问卷调查;(4)查阅资源;7. 1.4需求分析过程标识问题:需求分析的第一步,通过对问题的识

31、别和标识获得所求解问题及其运行环境的理解;标识问题从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做起,理解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在标识理解需求的同时,还要留意确定系统的人机界面;2、建立需求模型:模型是对现实原形所作的一种抽象,其本质是只关切与探讨内容有关的因素,而忽视无关的因素,其目的是把困难的事物变得简洁,便于相识和分析;目前常用的模型方法主要有DFD数据流图和IDEFO,都属于结构化分析方法,其特征是抽象和分解;首先对应用领域进行全面的分析,发觉并找出同类事物的本质,用抽象方法把这类事物的非主要方面剔除,把握住事物的内部规律或本质,就可以找到解决方法;然后采纳自上而卜.逐步求精的方法对困难的问题进行分解;结构化分析

32、及建模方法的主要优点:不过早陷入具体的细微环节;从整体或宏观入手分析问题;通过图形化的模型对象直观地表示系统要做什么,完成什么功能;图形化建模方法便利系统分析员理解和描述系统;模型对象不涉及太多的技术术语,便于用户理解;3、描述需求:需求描述的目标:对软件项目功能性和非功能性的需求全面描述;功能性需求:指须要计算机实际解决的问题或实现的具体功能,明确描述系统必需做什么,实现什么功能以及输入输出等;非功能性需求:软件项目对实际运行环境的要求;需求描述主要由需求模型和需求说明书组成,说明书侧重文字说明,内容如卜:需求概述:功能需求:信息需求;性能需求;环境需求;其他需求;在对需求进行分析过程中,系

33、统分析员要常常考虑的问题:描述的需求是完全的吗?需求描述是正确的和一样的吗?描述的这些需求是可行的、实际可操作的吗?描述中的每一条需求都是客户须要的吗?4、确认需求:评审委员会审核下列内容:功能需求:数据需求:性能;数据管理;其他需求。3. 2DFD建模方法4. 2.1DFD方法的基本对象数据流:具出名字且有流向的数据,用标出名字的箭头表示。处理:表示对数据的加工和变换,在图中用矩形框表示。数据存储:表示用数据库形式存储的数据,对其存取分别以指向或离开数据存储的箭头表示;数据源及数据终点:表示当前系统的数据来源和去向,其图形符号以平行四边形表示。5. 2.2开发DFD图DFD图采纳自顶而下逐步

34、细化的结构化分析方法表示目标系统;DFD方法应以软件项目的功能为中心进行抽象和分解,以数据流的变换来分析数据对企业中各类业务活动的影响;6. 2.4数据字典数据字典包括以卜说明信息:源点及终点词条描述;数据流词条描述:数据存储:处理描述:数据元素词条描述。7. 3IDEFO建模方法8. 3.1概述IDEFO的基本思想是结构化分析方法,强调自顶而下有限制地逐步地绽开细微环节,全面地描述系统,且通过建模来理解一个系统。一个模型由图形文字说明、词汇表及相互的交叉引用表组成。IDEF方法的优点:具有模型元素单一、语义丰富、更易于从全局角度分析考察问题,模型简洁理解。9. 3.2IDEFO方法1、基本元

35、素矩形:代表活动,活动名称标在矩形内,活动编号按要求标在矩形框右下角指定位置;箭头:左边的输入箭头代表完成活动须要的数据、上方的限制箭头描述了影响活动的执行的事务或约束、右边的输出箭头说明由活动产生的结果及信息、下方进入的机制箭头表示实施该活动的物理手段或资源。输入输出箭头描述活动是什么(what)、限制箭头描述为何这么做(why)、机制箭头表示如何做(how)o2、IDEFo模型一个IDEFO模型由一组图形组成,这些图形组成一个由父到子的层次结构图,这组图形把一个困难事物按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方式分解成一个个简洁的或多个组成部分;建模规则矩形框:用动词为矩形内活动命名,每个矩形要至少有一个限制

36、箭头和输出箭头,可以没有输入,但不行以同时没有输入和限制。箭头:箭头代表数据约束,而不是代表流或依次:其他:ICoM码:只有一端与矩形相连的箭头叫边界箭头,这些箭头表示父矩形框的输入、限制和输出。IDEFo用特地的记号ICOM码来说明父子图中的箭头关系。子图中每个边界箭头的开端分别用字母I、C、0、M来标明是输入、限制、输出及机制,再用一个数字表示其在父矩形框中箭头的相对位置。结点号:IDEFo模型是一组有肯定层次结构的图形,通常用结点号来标记图形或矩形框在层次图中的位置;模型名:每个模型有一个名字,通常用名字代表主题,用子名字表示不同的模型。基本名字与子名字间用“/”隔开,如ABC,A是主题

37、、B是模型号、C是结点号。3. 3.3建模过程及步骤IDEFO建模过程及步骤:明确目的,确定范围:在建模前首先要明确目的和意图,确定问题域:建立内外关系图A-O图:依据系统目标、功能建立内外关系图A-O图,以确定整个模型的内外关系,确定系统的边界:构造顶层图:把A-O图分解成36个主要部分得到AO图,AO图是模型真正的顶层图;开发IDEFO层次结构图:对AO图中的每个矩形框进行分解,就形成了基本的图形层次结构。在分解时要列出全部的数据项和活动表,分解的次序采纳以下原则:保持在同一水平上进行分解,匀称的模型深度:按困难程序进行选择:写文字说明:检查确认图形;4. 4DFD与IDEFO的比较DFD

38、与IDEFO共同点:都是结构化分析思想,强调自顶而卜逐步求精的方法对现实世界建模,先抓住主要的问题,形成较高层次的抽象,再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地逐步细化,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对这小问题再进行分析求解;DFD与IDEFO区分:DFD图用箭头(数据流)来描述数据移动的方向、数据处理及处理之间的数据依靠关系。IDEFO图也用箭头代表数据流,但在IDEFO中不是强调流或依次,而是强调数据约束。从表达形式上看,DFD图与IDEFO图都是用箭头和处理表达一个企业或组织的业务流程。但IDEFO图的箭头不仅能够表示数据流,还可以表示限制流和说明处理或实施方式的一些约束;从模型元素的组成上来看,DFD模

39、型由4种元素组成,即外部项(数据源及终点)、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而IDEFO模型元素的组成更加简洁,只有2种元素组成,即箭头和活动;从模型规范上来讲,ID印方法更加规范;IDEFO模型结构清晰,便于理解和沟通。第四章数据库概念设计及数据建模5. 1数据库概念设计概述4. 1.1数据库概念设计的任务定义和描述应用领域涉及的数据范国:获得应用领域或问题域的信息模型:描述清晰数据的属性特征:描述清晰数据之间的关系:定义和描述数据的约束:说明数据的平安性要求;支持用户的各种数据处理需求:保证信息模型便利地转换成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同时便于用户理解。4.1.2概念设计过程概念设计的依据:是需求分析阶段

40、的文档,通过对这些文档的分析理解,构造出信息模型,编写数据库概念设计说明书,信息模型和数据库概念设计说明书是数据库逻辑设计的依据:概念设计的基本步骤:确定实体集:确定联系和联系类型:建立由信息模型表示的企业模型;确定实体集属性;对信息模型优化。4. 2数据建模方法数据建模方法的共同特点是:能够真实客观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及数据之间的关系:组成模型的概念少,语义清晰,简洁理解;不同概念的语义不重叠,概念无多义性:用图形方式描述数据,数据直观易懂,有利于数据库设计者和用户沟通:这种数据模型简洁转换成数据库逻辑设计阶段须要的数据结构。4. 3ER建模方法4. 3.1基本概念实体或实例:指客观存在并

41、可相互区分的事物,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人或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务或概念:实体集:表示一个现实的和抽象事物的集合,这些事物必需具有相同的属性或特征。属性:用于描述一个实体集的性质和特征:码:实体集中能惟一标识每一个实例的属性或属性组:联系:描述现实世界中实体之间的关系。(1)一对一联系:(2)一对多联系:(3)多对多联系10. 3.2ER方法语法ER方法中用矩形框表示实体集,矩形框内写上实体集的名称:ER模型用菱形表示联系,联系名写在菱形框内;ER模型中实体集的属性用椭圆或圆角矩形框表示,属性名字写在其中。11. 4IDEFlX建模方法12. 4.1IDEFIX概述IDEFO侧重描述系统功能,被称为

42、功能建模方法;IDEFlX侧重分析、抽象和概括应用领域中的数据,称为数据建模方法:IDEFlX方法具有丰富的语法和语义;实体集分为:(1)独立标识符实体集;(2)从属标识符实体集;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分为:(1)标定型联系;(2)非标定型联系;(3)分类联系;(4)不确定联系4. 4.2IDEFIX模型元素实体集:实体集语义:假如一个实体集的每一个实例都能被惟一地标识,而不确定于它与其他实体的联系,那么该实体集称为独立实体集:否则就叫从属实体集:实体集语法:IDEFlX用矩形框来表示独立实体集,用圆角矩形框来表示从属实体集:联系:联系语义:标定型联系:一个“确定型联系”中,假如子女实体集中的每个实

43、例都是由它与双亲的联系而确定的,这个关系称为“标定型联系”;非标定型联系:一个“确定型联系”中,假如子女实体集中的每一个实例都能被惟一地确认而无需了解与之相联系的双亲实体集的实例,这个问题关系叫非标定型联系”。分类联系:是两个或多个实体集之间的联系,且在这些实体集中存在一个一般实体集,它的每一个实例都恰好与一个且仅一个分类实体集的一个实例相联系。不确定联系:一个非确定联系又称为多对多联系,这种联系关联的两个实体集之间,任一实体集的一个实例都将对应另一实体集的。个、1个或多个实例。联系的语法:标定联系语法:在IDEFlX图中,联系的语法用直线表示,在一个标定型联系中,子女实体集总是一个从属实体集

44、,用圆角矩形框表示;非标定联系语法:假如两个实体集之间有关系,并且是一个非标定联系,就用一条虚线把它们连接起来。分类联系语法:一般实体集的一个实例只能与分类实体集的一个实例相对应;不确定联系m:n的语法:不确定联系用一个两端带有实心圆的线段描述,表示多对多的连接关系。属性属性的语义:用来描述一类现实或抽象事物的特征或性质。一个属性的具体取值叫属性实例,它由属性的类型和值来定义。属性的语法主码和非主码属性语法:在一个实体集中属性要有推一的名字,属性名由名词表示,主码属性名后加(PK)标注,被列在属性列表的顶端,并用水平线将主码和其他属性分开。外码语法:在外码属性后加“FK”来识别由联系继承得到的

45、外来属性。5. 4.3建模过程建模过程:建模规划及打算、定义实体集、定义联系、定义健、定义属性1、第一阶段:建模规划及打算建模目标:目标说明:回答将构造的模型完成什么功能,涉及的问题和数据范围,同时说明是一个当前系统模型还是待建模型。范围说明:在建模初期要给出模型覆豌的问题范围:建模支配项目说明;收集数据;定义实体;定义联系;定义码属性;定义非码属性:确认模型:评审验收。组织队伍:包括项目负责人、建模者、信息源、课题专家、评审委员会其次阶段:定义实体集目标是标识和定义应用领域中的实体集,方法是分类标识原始材料中的所出名词;区分实体集名词和非实体集名词的方法,是否具有下列特征:它能够被描述或说明

46、吗?有多少同类的实例吗?每个实例可以被标识和区分吗?第三阶段:定义联系标识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建立联系矩阵,联系矩阵由一个二维数组表示。把实体集沿水平和垂直两方向列出,分析两个实体间的联系,有联系就用“X”表示,不存在联系用“null”表示。联系只标识干脆关系,不标识间接关系。定义联系:包括表示依靠、命名联系、关于联系的说明;当实体集之间的依靠关系建立后,就可以命名联系了。联系的名字可以动词表示。原则必需是具体的、简明的和有意义的。构造实体级数:实体级图的范围和数目,依靠于建模的规模和建模问题涉及的实体集数目。第四阶段:定义健分解不确定的联系:把实体级图中不确定的关系转换成确定的连接形式,把每一

47、个不确定的联系转换成为两个确定的联系:标识码属性:码属性是那些能够惟一识别实体集中每一个实例的属性;迁移主码:把一个实体集的主码复制到其他有关实体集的过程,但要遵守以下规则:在一个联系中,迁移总是从父到子或从一般实体集移向分类实体集;主码属性才能被迁移,如主码由多个属性组成,则要全部迁移;第五阶段:定义属性标识和定义非主属性;建立属性的全部者;确认属性的定义;绘制局部数据视图;实体集的名称和编号写在矩形框外的上面;主码属性写在矩形框内水平线的上面并用“PK”标注:外码属性写在矩形框内水平线的下面并用“FK”标注:非主属性也可以写在矩形框内水平线的下面;第五章关系数据库逻辑设计5. 1概述5.2基本概念5. 2.1关系模型关系模型采纳一个二维表格在计算机中组织、存储、处理和管理数据。关系名(数据库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