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17 冷、热环境与运动.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03042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7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医学】17 冷、热环境与运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基础医学】17 冷、热环境与运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基础医学】17 冷、热环境与运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基础医学】17 冷、热环境与运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基础医学】17 冷、热环境与运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医学】17 冷、热环境与运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医学】17 冷、热环境与运动.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体生理学,第十七章 冷、热环境与运动,内容提要 本章简要介绍体温的调节;冷、热环境变化与人体运动能力及生理功能调节的关系。,人体生理学,第一节 体 温第二节 热应激与热习服第三节 冷应激与冷习服,人体生理学,第一节 体 温,人体生理学,一、正常体温,人体安静时体温为37C左右,机体深部温度保持相对恒定,而皮肤温度接近外环境。测定体温时,通常用体温计在口腔、腋窝和直肠内测得的温度来代表体温。一般口腔温度在36.5-37.2C之间;腋窝温度较口腔温度约低0.2-0.4C;直肠温度比口腔温度约高0.3-0.5C。,人体生理学,人体昼夜体温的变化,人体生理学,二、产热和散热,体温保持相对恒定是体内产

2、热与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人体生理学,内环境温度的稳定,人体生理学,人体产热与散热的动态平衡,人体生理学,(一)产热过程,机体产生的热量来自组织细胞中物质的生物氧化过程。产热的多少取决于组织代谢水平的强弱,其中产热最多的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其次是心、肾和肠。安静时,机体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内脏器官。运动时,肌肉产生的热量可达全身总产热量的90%以上。,人体生理学,人体生理学,(二)散热过程的四种方式:,辐射:辐射散热指机体以红外线形式将热传给外界温度较低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传导:传导散热指人体与体温低的物体直接接触,热传递给冷物体的散热方式。对流:对流散热指体热借助于空气的流动而散发到体外

3、的方式。蒸发:蒸发散热指体热通过体内水分转化为气体而散发于周围环境的散热方式。,人体生理学,环境温度变化对体热从深部传递到体表皮肤的影响,人体生理学,(三)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机制,体温的相对恒定,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体温调节中枢对产热与散热两过程的调节作用。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它一方面控制产热器官,另一方面控制散热装置以实现产热过程与散热过程的平衡,使机体深部温度维持在某一稳定水平。机体还可通过行为调节使人对外环境变化进一步适应。,人体生理学,体温调节自动控制示意图,人体生理学,机制:体温调定点学说,人体生理学,三、运动与体温,运动中工作肌肉可使身体的产热量增加10倍以上。运动中能耗量急

4、剧增加,散热虽已加强,但机体的总产热量仍暂时大于散热量,所以运动中体温会暂时升高。,人体生理学,运动期间的热量交换,人体生理学,上、下肢运动期间的机体温度,人体生理学,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机体深部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体温可从安静时的37C上升到39C。中距离跑后腋下温度可升高至37-38C,长距离跑后上升到38.5C,超长距离跑后可升至40C。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可使体温调节过程得到改善。盛夏和严冬环境中锻炼,有利于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成绩。,运动对体温的影响,人体生理学,运动期间的热量交换:运动强度的作用,人体生理学,在热和潮湿环境下运动深部体温和泌汗率,人体生理学,运动期间热的交换:周围温度的作用

5、,人体生理学,第二节 热应激与热习服,人体生理学,一、运动中热应激反应的主要表现,循环系统应激反应。代谢应激反应。排汗明显增加,体内热量的散发加快,钠流失增加。,人体生理学,对热负荷的生理学反应,热负荷,皮肤,机体深部,下丘脑,出汗,皮肤血管舒张,人体生理学,二、热习服,热服习指机体对热环境耐受力提高的适应性生理变化。即使在常温下进行训练(主要是耐力性训练),也能提高身体的耐热性。运动员必须在热环境中训练,才能更好的获得热习服。炎热环境加运动的方法对热习服更有效。,人体生理学,高温环境下适应性生理变化(1),人体生理学,高温环境下适应性生理变化(2),人体生理学,经过训练和高温适应后运动时直肠

6、温度、皮肤温度及心率变化,*(据Gisolfi运动生理学的基础与应用),人体生理学,三、热损伤,脱水(体液过多丢失)热痉挛(骨骼肌不随意地收缩)热衰竭(因循环血量不能满足皮肤血管的舒张所引起的低血压和虚弱)中暑(下丘脑体温调节功能不足)等热损伤,人体生理学,热损伤及其症状,人体生理学,四、热损伤的预防,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热习服的训练,热习服时血浆量可增加12%。安排有规律的饮水(含饮料)并注意电解质的补充,可在运动前30min喝400-600ml水。运动前体重下降3%以上者不允许在热环境中运动,确保运动者具有良好的身体状况。,人体生理学,第三节 冷应激与冷习服,人体生理学,一、冷应激,在冷刺

7、激下,人体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均可促使机体的产热量增加。在冷刺激时皮下血管收缩,使皮肤及皮下组织血流量减少,导致体内散热减少。寒冷还会使肌肉粘滞性增加,影响运动技能的发挥,导致运动损伤。,人体生理学,对冷的生理学反应,冷,皮肤,深部,下丘脑,寒颤,皮肤血管舒张,释放儿茶酚胺,释放甲状腺素,综合,人体生理学,二、冷习服,人体经常有规律地在寒冷环境下运动,可以产生冷习服。在生理功能提高后,可以穿着较少的衣服在寒冷的环境中完成训练计划。,人体生理学,评定人体的冷习服有以下三种基本方法:测定产生寒战的皮肤温度阈值;习服者寒战发生推迟;测量手和足的温度;习服者手、足温度保持正常而未习服者温度下降;观察在寒冷中入睡的能力;习服者入睡能力提高。,人体生理学,复习思考题,1.人体是如何保持体温恒定的。2.简述热应激的主要表现。3.简述热危害的种类及其预防。4.简述评定人体冷习服的基本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